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击法介导的紫孢侧耳原生质体转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燕克勤 朱宝成 +2 位作者 赵会良 李庆余 王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4,共5页
使用基因脉冲导入仪成功地将糙皮侧耳DNA导入紫孢侧耳单核原生质体内,获得了具有“锁状联合”特征的双核转化菌株T_1和T_2。转化率为8.2×10^(-5),转化比为3.6%。酯酶同Ⅰ酶分析结果表明,转化菌株除具有受体菌的酶带外,还存在供体... 使用基因脉冲导入仪成功地将糙皮侧耳DNA导入紫孢侧耳单核原生质体内,获得了具有“锁状联合”特征的双核转化菌株T_1和T_2。转化率为8.2×10^(-5),转化比为3.6%。酯酶同Ⅰ酶分析结果表明,转化菌株除具有受体菌的酶带外,还存在供体菌的酶带,由此证明转化菌株确为紫孢侧耳和糙皮侧耳DNA重组的产物。转化菌株子实体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两菌株子实体均不释放孢子;T_1菌柄中生;T_2成熟子实体菌盖中部易长出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 食用菌 原生质体 电击法 转化
下载PDF
两个松茸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羽 王凤珍 +1 位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0-415,共6页
对两个松茸菌株培养条件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适温范围、最适 p H范围、C和 N源利用以及维生素等生长物质的作用结果等方面 ,两个菌株之间存在差异。 992 4菌株适温范围较 996 0 6菌株宽 ,为 10~ 2 5℃ ,后者为 15~ 2 5℃ ;p H值范围仍... 对两个松茸菌株培养条件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适温范围、最适 p H范围、C和 N源利用以及维生素等生长物质的作用结果等方面 ,两个菌株之间存在差异。 992 4菌株适温范围较 996 0 6菌株宽 ,为 10~ 2 5℃ ,后者为 15~ 2 5℃ ;p H值范围仍以 992 4菌株为宽 ,为 3.5~ 7.5,而 996 0 6菌株为4 .5~ 5.5;对 C源的利用 ,992 4菌株以葡聚糖为最好 ,其次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等 ,而996 0 6菌株以玉米粉为最好 ,其次是葡萄糖、糊精、麦芽糖、蔗糖、乳糖和淀粉等 ;对 N源的利用 ,两个菌种都不能利用磷酸氢二铵和尿素 ,但都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以及蛋白胨等 ,992 4菌株利用酵母浸膏效果好 ,而 996 0 6菌株则不能利用 ;维生素类生长物质对两个菌种均有促生效果 ,特别以 996 0 6菌株的效果好 ,其中以天门冬氨酸、烟酸、叶酸以及维生素 B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株培养 PH值 碳源 氮源 食用菌
下载PDF
金针菇与凤尾菇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肖在勤 谭伟 +6 位作者 彭卫红 郑林用 龙章富 周俊初 缪礼鸿 陈雯莉 郭文洁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1期6-12,共7页
金针菇与凤尾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双核异核体菌株都具锁状联合遗传标记。本研究以金针菇和凤尾菇的双核异核菌株为亲本,将热灭活的凤尾菇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剂,在高钙、高pH值条件下,与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329个再... 金针菇与凤尾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双核异核体菌株都具锁状联合遗传标记。本研究以金针菇和凤尾菇的双核异核菌株为亲本,将热灭活的凤尾菇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剂,在高钙、高pH值条件下,与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329个再生菌株中选择出6株双亲细胞质和细胞核都融合的无锁状联合单核菌株,经融合核分裂技术处理后,融合核分裂成为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应用RAPD技术分析,证明融合子菌株均含有与双亲株同源的遗传物质,是真正的融合子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凤尾菇 遗传标记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无孢平菇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宝成 王俊刚 +2 位作者 燕克勤 李庆余 王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2-34,共3页
用紫外线照射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双核菌丝原生质体,再生后筛选生长势好的菌株,通过出菇试验得到了生产性状与紧孢侧耳一致的无孢和少孢平菇新品种.
关键词 紫孢侧耳 原生质体 平菇 育种
下载PDF
香菇DNA导入平菇原生质体及转化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贾建航 刘振岳 +4 位作者 泰丽芳 刘国振 张伟 李莉云 李小兵 《食用菌学报》 1997年第4期5-10,共6页
采用氯化苄方法提取香菇总DNA,用Gene Pulser Ⅱ电击系统将香菇DNA导入平菇单核原生质体.通过香菇DNA的导入,利用基因互补原理获得了能出菇的转化子1-1和13-48,并对转化子进行了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分析、酯酶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
关键词 香菇 平姑 电击 转化子 原生质体
下载PDF
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秀珍 杨平平 王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共5页
综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的生物学特性、释放过程、再生过程以及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体的预处理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概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筛选的优良菌株在食品行业-酶制... 综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的生物学特性、释放过程、再生过程以及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体的预处理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概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筛选的优良菌株在食品行业-酶制剂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原生质体 诱变 释放
下载PDF
金针菇品系间酯酶同工酶标记筛选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国元 朱兰宝 周玉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4,30,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组织对金针菇酯酶同工酶电泳表型的影响,筛选出不受生长发育期及常规培养条件等影响的酯酶标记区带。标记区带分所有品系出现的基本带和部分品系出现的识别带。酯酶同工酶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组织对金针菇酯酶同工酶电泳表型的影响,筛选出不受生长发育期及常规培养条件等影响的酯酶标记区带。标记区带分所有品系出现的基本带和部分品系出现的识别带。酯酶同工酶标记区带电泳表型显示出多态性。利用多态性对金针菇品系进行鉴定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品系 酯酶同工酶 凝胶电泳 标记区带
下载PDF
应用RAPD鉴定红菇组织分离菌株的探索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文波 李海鹰 +1 位作者 王桂文 范嘉晔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 (Russula sp.)子实体中分离得 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 DNA多样性进行分析 ,以确定 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 16个随机引物检测 40多个位点 ,计算...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 (Russula sp.)子实体中分离得 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 DNA多样性进行分析 ,以确定 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 16个随机引物检测 40多个位点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 3个分离菌株和红菇子实体之间的 DNA相似性非常高 ,红菇子实体和对照菌株 [凤尾菇 (Pleurotus sajor- caju )和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 (Fr)Sing) ]之间的 DNA相似性差距基本上反映了红菇与对照菌株之间的种属差距。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亲缘关系 食用菌 RAPD 鉴定 组织分离菌株
下载PDF
荧光标记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 被引量:7
9
作者 成亚利 朱宝成 +2 位作者 李亮亮 燕克勤 李庆余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1-333,共3页
以金针菇(Flmmulina velutipes)为材料,经异硫氨酸荧光素(FIC)标记的金针菇单核W19菌株的原生质体与未经标记的单核Y7菌株的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的诱导下进行融合,利用显微操纵仪直接挑取一个带有荧光而另一个不具荧光的原... 以金针菇(Flmmulina velutipes)为材料,经异硫氨酸荧光素(FIC)标记的金针菇单核W19菌株的原生质体与未经标记的单核Y7菌株的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的诱导下进行融合,利用显微操纵仪直接挑取一个带有荧光而另一个不具荧光的原生质体对,培养后,根据融合形成的汉核菌丝具有“锁状连合”这一形态学特征选择、鉴定融合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菌株具双亲互补酶带。经测定,多数融合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较亲株高,且出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荧光标记 原生质体融合 食用菌
下载PDF
灵芝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苗敬芝 吕兆启 董玉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8-200,共3页
以美国大灵芝和信州灵芝为起始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大灵芝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摇瓶培养4d的菌丝球,复合酶液酶解,温度31℃,时间3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5.80×106个/mL,再生率为0.32‰;信州灵芝... 以美国大灵芝和信州灵芝为起始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大灵芝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摇瓶培养4d的菌丝球,复合酶液酶解,温度31℃,时间3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5.80×106个/mL,再生率为0.32‰;信州灵芝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摇瓶培养5d的菌丝球,复合酶液酶解,温度31℃,时间2.5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4.71×106个/mL,再生率为0.24‰。两种原生质体最佳融合条件:促融剂PEG浓度30%,Ca2+浓度0.03mol/L,时间30min,温度35℃,融合率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灵芝 信州灵芝 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子
下载PDF
金针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被引量:16
11
作者 成亚利 朱宝成 +1 位作者 李亮亮 李庆余 《食用菌学报》 1995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研究在最适条件下制备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Y19和W088菌株原生质体,紫外线照射1分钟进行诱变处理,再生后挑选生长好的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出现出发株没有的新酶带,证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与出发菌... 本研究在最适条件下制备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Y19和W088菌株原生质体,紫外线照射1分钟进行诱变处理,再生后挑选生长好的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出现出发株没有的新酶带,证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与出发菌株相比,变异菌株生长速度提高23.1%~52.3%,出菇时间提早10~1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原生质体 诱变
下载PDF
富硒金针菇的深层培养及其特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林琳 谢必峰 +2 位作者 施巧琴 杨梅 张文焕 《中国食用菌》 1997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报道在含有不同浓度无机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金针菇菌丝体,探讨其耐硒和富硒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耐硒能力不强,富硒能力较强。深层培养获得的富硒金针菇菌丝体其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多糖含量不受影响,谷胱甘肽含量随菌丝体... 本文报道在含有不同浓度无机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金针菇菌丝体,探讨其耐硒和富硒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耐硒能力不强,富硒能力较强。深层培养获得的富硒金针菇菌丝体其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多糖含量不受影响,谷胱甘肽含量随菌丝体硒含量的增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金针菇 深层培养 食用菌
下载PDF
RAPD技术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詹才新 朱兰宝 杨新美 《食用菌学报》 1995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亲本菌株及其杂交种为材料,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特异的DNA片段,经三次重复,均获得相同结果,且能明显地区别鉴定出真正的杂交种.因此,在杂交育种中,RAPD... 本文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亲本菌株及其杂交种为材料,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特异的DNA片段,经三次重复,均获得相同结果,且能明显地区别鉴定出真正的杂交种.因此,在杂交育种中,RAPD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地从杂交后代中区别鉴定出真正杂交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RAPD分析 杂交种
下载PDF
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及其融合菌株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宝成 王俊刚 +1 位作者 燕克勤 李庆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39,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及其融合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经多次试验,得到了两亲株和融合株恒定的同工酶谱,在酶谱中融合菌株与亲株有明显差异,并表现出典型的双亲株互补酶带特征,...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及其融合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经多次试验,得到了两亲株和融合株恒定的同工酶谱,在酶谱中融合菌株与亲株有明显差异,并表现出典型的双亲株互补酶带特征,从而证实融合菌株为两亲株基因重组之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孢侧耳 糙皮侧耳 融合株 同工酶
下载PDF
嘧肽霉素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颖颖 吴元华 +2 位作者 张晓雯 赵秀香 高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针对嘧肽霉素的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研究了其最佳的菌体培养、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采用改良的含15%蔗糖、0.5%甘氨酸的YEME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36h,获得细腻丰富的菌丝体;对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3因子4水平的正交试... 针对嘧肽霉素的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研究了其最佳的菌体培养、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采用改良的含15%蔗糖、0.5%甘氨酸的YEME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36h,获得细腻丰富的菌丝体;对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3因子4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为:溶菌酶浓度2mg·mL-1,28℃,作用90min,可获得最高的制备率为99%;再生培养基以R2YE为最佳,采取直接涂布方式,25.5℃培养可达48%的再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肽霉素:不吸水链霉菌 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 原生质体 制备和再生条件
下载PDF
遗传距离测定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詹才新 朱兰宝 杨新美 《食用菌学报》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运用RAPD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9个金针菇菌株的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根据RAPD分析结果所估算的遗传距离将供试菌株分为3大类,按照亲本的遗传距离对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实际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 本文运用RAPD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9个金针菇菌株的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根据RAPD分析结果所估算的遗传距离将供试菌株分为3大类,按照亲本的遗传距离对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实际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类内杂交组合大部分为低产组合,遗传距离较大的类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较强。因此,在分子水平上所估测的遗传距离不但能准确地反映亲本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并可以作为食用菌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遗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从多糖丰富的样品中制备食用真菌DNA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曾凡亚 张义正 《食用菌学报》 1996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多糖丰富的食用真菌样品中快速、简便制备高分子量总DNA的改进方法。通过CTAB在不同的氯化钠浓度下选择沉淀DNA,除去多糖污染,苯酚、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就可获得适宜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食用菌基因纽DNA。本方法也...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多糖丰富的食用真菌样品中快速、简便制备高分子量总DNA的改进方法。通过CTAB在不同的氯化钠浓度下选择沉淀DNA,除去多糖污染,苯酚、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就可获得适宜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食用菌基因纽DNA。本方法也适合小规模同时制备多个样品。另外,采用本方法制备的真菌DNA,经限制酶HaeⅢ酶切后在琼脂糖凝胶上能显示出菌株特异性的DNA带谱,可用于食用菌的遗传育种、菌株鉴定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制备 食用菌 多糖 真菌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国元 朱兰宝 周玉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对12个金针菇菌株两种生化标记(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筛选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可分为四个类群。按照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对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检测,实际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 对12个金针菇菌株两种生化标记(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筛选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可分为四个类群。按照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对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检测,实际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群内组合为低产组合,群间组合杂种优势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生化标记 聚类分析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姬松茸制种料与产量相关性研究简报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枝和 朱丹 杨佩玉 《食用菌学报》 1997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五种不同制种料培养姬松茸(Agaricus biazei Murvill)菌种的生物学效率(产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单朵重,子实体始菇期,子实体个数及污染串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与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单朵重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 本文研究了采用五种不同制种料培养姬松茸(Agaricus biazei Murvill)菌种的生物学效率(产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单朵重,子实体始菇期,子实体个数及污染串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与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单朵重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子实体始菇期、子实体个数。污染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五种制种料以稻草最好,稻草种发菌快,封面快,不易污染杂菌,成活率达100%,出菇早,生物学效率达40.67%,其次为木屑种及棉籽壳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相关性 制种料 产量
下载PDF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多糖荷叶离褶伞菌株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霞 张尧 +1 位作者 张成霞 俞进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6-128,共3页
研究了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系统、酶解时间等条件对荷叶离褶伞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筛选得到1株高产多糖的菌株。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最适菌龄为4 d,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甘露醇,使用1%溶壁酶+1%蜗牛酶组合在3... 研究了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系统、酶解时间等条件对荷叶离褶伞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筛选得到1株高产多糖的菌株。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最适菌龄为4 d,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甘露醇,使用1%溶壁酶+1%蜗牛酶组合在30℃酶解2.5 h,原生质体产量可达1.38×107个/m L,再生率为1.27%。经诱变、筛选和遗传稳定性分析,获得1株多糖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34.49%的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