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0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枇杷种质资源分布及其产业发展概述
1
作者 杨勇胜 王道静 +7 位作者 陈阳松 范付华 魏椿 余桃 江旭升 李庆宏 李斌 陈树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2,共15页
贵州立体气候突出,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性状差异性明显。目前已找到普通枇杷、大花枇杷、小叶枇杷3个种类,普通枇杷在全省广泛分布,大花枇杷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雷公山一带,小叶枇杷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带。贵州省枇杷商品化栽... 贵州立体气候突出,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性状差异性明显。目前已找到普通枇杷、大花枇杷、小叶枇杷3个种类,普通枇杷在全省广泛分布,大花枇杷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雷公山一带,小叶枇杷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带。贵州省枇杷商品化栽培始于1958年,由黔东南州率先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引进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各地州(市)相继开展引种试验及小规模推广应用。截至2010年,在贵阳市、黔东南州、毕节市等地区拥有了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特别是2015年以来,贵州各地枇杷种植生产发展速度迅猛,据2022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全省枇杷种植面积已达2.3万hm^(2),年产量16.3万t,产值达17.1亿元,鲜果采摘期超过2个月。但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仍较低,面积上升与产量增长不成正比,全省平均每666.7 m^(2)商品果产量不足500 kg,提升空间很大。存在问题主要为,一是缺乏地方规范的引、试、推制度体系,盲目性引种,造成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商品性低;二是对遗传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挖掘不足,缺乏地方特色的主导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枇杷品牌创建与营销策略意识不强,形成行业内竞争压价销售,影响效益;四是鲜果产后冷链及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滞后,产业附加值增长有限;五是旱涝寒暑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山地果园设施栽培配套条件滞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主要围绕贵州枇杷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引种与育种、栽培技术演变、产业发展及其制约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贵州枇杷产业当前与未来的主要任务,以推动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贵州 种质资源 分布 产业
下载PDF
52份枇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DNA指纹图谱构建
2
作者 赵科 孙淑霞 +7 位作者 李靖 涂美艳 王玲利 何成勇 徐子鸿 江国良 宋海岩 陈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9,共8页
【目的】丰富枇杷种质资源鉴定方法,为枇杷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77对EST⁃SSR标记和1对果肉颜色相关InDel标记,对52份国内外枇杷种质资源和国家西南特色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成都)枇杷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创制的... 【目的】丰富枇杷种质资源鉴定方法,为枇杷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77对EST⁃SSR标记和1对果肉颜色相关InDel标记,对52份国内外枇杷种质资源和国家西南特色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成都)枇杷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创制的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筛选出扩增带型清晰、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9对引物,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2~5条,平均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0.00%~100.00%,平均71.5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50~0.999,平均0.685。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52份枇杷种质资源和创制的杂交后代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91;果肉颜色一致或地理分布相近的枇杷种质资源被聚类到相近的分类单元,并且可以准确地将西班牙、日本枇杷种质资源与其他种质资源进行区分。此外,本研究还构建了52份枇杷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和色块矩阵。【结论】丰富了枇杷种质资源鉴定的分子标记,为今后发掘分子标记紧密连锁的功能基因或片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分子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枇杷PYL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林秋香 韩雨昕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脱落酸(ABA)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激素之一,ABA受体Pyrabactin Resistance 1(PYR)-like(PYL)于信号通路的顶端发挥核心调控作用,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的PYL基因家族尚未鉴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枇杷1... 脱落酸(ABA)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激素之一,ABA受体Pyrabactin Resistance 1(PYR)-like(PYL)于信号通路的顶端发挥核心调控作用,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的PYL基因家族尚未鉴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枇杷12个PYL基因家族成员,枇杷PYL蛋白分子量为10.47~29.12 kDa,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枇杷PYL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进化树分析显示PYL基因家族包含三个亚家族,且枇杷EjPYL1与拟南芥AtPYL13亲缘关系较近。枇杷PYL蛋白含有1~6个motif,其中motif3为家族成员共有。枇杷PYL基因家族成员在物种内存在共线性,与拟南芥的物种间共线性有2对。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枇杷PYL基因启动子含有低温、干旱、光以及激素响应元件。枇杷幼果转录组分析表明,果肉和种子中EjPYL6和EjPYL8基因受低温诱导上调表达。该研究结果将为枇杷ABA信号转导途径的解析和抗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PYL基因家族 ABA 冻害胁迫
下载PDF
不同浓度磷对地枇杷生长及其锑吸收分布的影响
4
作者 王勇 向媛 许微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92-599,共8页
该研究通过砂培盆栽的方式,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磷、锑复合胁迫对地枇杷(Ficus tikoua)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吸收及锑吸收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低浓度磷对地枇杷茎和叶的干物质累... 该研究通过砂培盆栽的方式,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磷、锑复合胁迫对地枇杷(Ficus tikoua)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吸收及锑吸收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低浓度磷对地枇杷茎和叶的干物质累积有促进作用,磷处理不仅能够增加地枇杷根和叶中的磷含量,而且高浓度磷对地枇杷根中钾的吸收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磷会增加地枇杷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也会增加叶片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系统的损伤。磷对锑处理下地枇杷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够增加地枇杷根和叶的干物质累积,而且高浓度磷能够缓解锑的毒害作用,降低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促进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此外,适量的磷能够促进地枇杷根对锑的吸收,而限制锑在地枇杷叶中的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枇杷 叶绿素 生物量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枇杷幼苗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5
作者 马巧莉 赵倩 +4 位作者 肖龙仲 徐雅欣 林立金 陈铭敏 邓群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为探讨喷施微生物菌剂对枇杷幼苗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果树营养吸收及转运提供参考。以枇杷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喷施0、50、100、150、200倍液的微生物菌剂,研究微生物菌剂对枇杷幼苗养分吸收及转运... 为探讨喷施微生物菌剂对枇杷幼苗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果树营养吸收及转运提供参考。以枇杷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喷施0、50、100、150、200倍液的微生物菌剂,研究微生物菌剂对枇杷幼苗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生物菌剂增加了枇杷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生物量。微生物菌剂也增加了枇杷幼苗各器官的养分(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吸收量、转运量,且均以浓度为100倍液的微生物菌剂效果最佳。当微生物菌剂喷施浓度为100倍液时,枇杷幼苗根系、茎秆、叶片的氮吸收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1.18%、55.80%、57.90%,氮转运量分别是对照的2.02、3.19、3.60倍,磷吸收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0.23%、58.91%、61.54%,磷转运量分别是对照的2.58、3.75、7.53倍,钾吸收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46%、52.74%、46.46%,钾转运量分别是对照的1.33、8.28、4.12倍。此外,在喷施100倍液微生物菌剂处理下,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增加了24.95%。由此得出,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枇杷幼苗生物量,促进枇杷幼苗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与转运,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喷施100倍液的微生物菌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枇杷 养分 吸收 转运 生物量
下载PDF
氨基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向胤春 彭春华 +4 位作者 林立金 宋潘晖 周甲云 栗欣宇 邓群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氨基酸水溶肥对枇杷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1 a生‘大五星’幼苗(Eriobotrya japonica L.)为试材,喷施稀释0(对照,蒸馏水)、50、100、150和200倍的氨基酸水溶肥,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氨基酸水溶肥增加了枇... 【目的】探讨氨基酸水溶肥对枇杷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1 a生‘大五星’幼苗(Eriobotrya japonica L.)为试材,喷施稀释0(对照,蒸馏水)、50、100、150和200倍的氨基酸水溶肥,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氨基酸水溶肥增加了枇杷幼苗的生物量,且100倍时枇杷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45%和44.41%。氨基酸水溶肥提高了枇杷幼苗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且100倍时枇杷幼苗地上部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0.01%和32.49%;150倍时地上部全钾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36.44%。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枇杷幼苗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与生物量密切相关,表明氨基酸水溶肥促进枇杷幼苗吸收养分进而促进幼苗生长。【结论】氨基酸水溶肥可有效促进枇杷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并以稀释100倍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水溶肥 枇杷幼苗 养分吸收 生长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生理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黄科文 邓群仙 +4 位作者 李婉芝 黄艳 王铤 薛莞莞 刘磊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3-26,30,共5页
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使用0、0.5、1.0、1.5、2.0 mg/L外源油菜素内酯预处理后,于-3℃条件下低温处理24 h,研究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使用0、0.5、1.0、1.5、2.0 mg/L外源油菜素内酯预处理后,于-3℃条件下低温处理24 h,研究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使枇杷幼果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冻害指数升高至90.5,但随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0 mg/L相比,枇杷幼果的SOD、POD、CAT、APX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在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均与其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可以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枇杷幼果的耐寒性,并在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 mg/L时枇杷幼果的耐寒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 油菜素内酯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 相对电导率(REC) 丙二醛(MDA) 渗透调节物质 冻害
下载PDF
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徐雅欣 陈铭敏 +4 位作者 向胤春 林立金 张慧芬 罗弦 邓群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腐植酸水溶肥提高了枇杷幼苗茎杆和叶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且均以稀释1 000倍效果最好。稀释1 000、1 300倍腐植酸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枇杷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枇杷幼苗茎杆、叶片生物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呈正相关。因此,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能够促进枇杷幼苗生长,且以稀释1 000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水溶肥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 生长 光合生理 抗氧化生理
下载PDF
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红霞 姜路花 +6 位作者 李晓颖 葛航 刘灵敏 陆胜民 唐为良 潘兰贵 陈俊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20-623,共4页
秋肥是枇杷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以宁海白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秋季开花前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处理,于花期调查枇杷花穗性状、不同批次花的比例,于幼果期调查每穗坐果数,... 秋肥是枇杷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以宁海白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秋季开花前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处理,于花期调查枇杷花穗性状、不同批次花的比例,于幼果期调查每穗坐果数,并于成熟期分析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秋季施肥可以增加花穗的纵径和横径,以及每穗花朵数量;减少枇杷第一批花比例,提高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提高枇杷每穗坐果数;以及增加果实的大小。使用有机肥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要好于单纯使用化肥,并且能显著提升果实品质,而使用纯化肥会导致果实固酸比下降从而影响果实品质。本研究为指导枇杷合理有效施用秋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秋肥 坐果 果实品质
下载PDF
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分布特点与质量差异
10
作者 许奇志 戴曲顺 +3 位作者 邓朝军 马翠兰 陈秀萍 蒋际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6-1154,共9页
【目的】探讨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空间分布特点及质量差异,为高接换种丰产树形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换种后5年生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和多主枝矮化开心形枇杷品种贵妃为试材,采用改进网格法进行分格定位,根据树高由下至上分为... 【目的】探讨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空间分布特点及质量差异,为高接换种丰产树形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换种后5年生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和多主枝矮化开心形枇杷品种贵妃为试材,采用改进网格法进行分格定位,根据树高由下至上分为F1(树高0.0~100.0 cm)、F2(树高100.1~200.0 cm)、F3(树高200.1~300.0cm)、F4(树高>300.0 cm)层,根据中心干距离远近设P1(内部,距离中心干0.0~100.0 cm)、P2(中部,距离中心干100.1~200.0 cm)、P3(外围,距离中心干>200.0 cm)区。测量方格内代表性枝梢的长度、粗度、叶片数和枝角等,统计枝梢数、花穗数、枝梢抽穗率等。【结果】多主枝自然圆头形的树高、叶幕层厚、冠幅、枝梢数、花穗数、枝梢抽穗率、枝角、节间长度均大于多主枝矮化开心形;在水平方向上,两种树形的枝梢数、花穗数主要分布在P2区,其次P1区;在垂直方向上,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枝梢主要分布在F2、F3层,多主枝矮化开心形主要在F2层。多主枝自然圆头形的枝梢抽穗率、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均为F4>F3>F2层;F2层枝梢数、花穗数、枝梢粗度、枝角为P3>P1,F3层枝梢抽穗率、枝角、节间长度为P3>P1区。多主枝矮化开心形的枝梢数和花穗数为F2>F3层,枝梢长度、粗度为F3>F2层;F2和F3层叶片数、节间长度为P1>P3区,枝角为P3>P1区。【结论】两种树形的枝梢主要分布在次高层和次外层,多主枝矮化开心形的枝梢和花穗在冠层内分布更均匀,树冠内膛无枝梢或枝梢量少的低效或无效空间占比更少,为更高效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树形 枝梢数 枝梢质量 抽穗数
下载PDF
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迎雪的选育
11
作者 徐红霞 李晓颖 +1 位作者 葛航 陈俊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91-2295,共5页
迎雪是由宁海白×解放钟杂交选育出的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皮淡黄色,果面光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质量为42.0 g,最大单果质量为58.5 g;每果实含种子4.8粒。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酸甜适口,风味浓郁,品质上等。可... 迎雪是由宁海白×解放钟杂交选育出的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皮淡黄色,果面光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质量为42.0 g,最大单果质量为58.5 g;每果实含种子4.8粒。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酸甜适口,风味浓郁,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4.5%,总糖含量为13.5%,可滴定酸含量为0.35%,维生素C含量为13.3 mg·g^(-1)。在嘉兴市海宁市(东经120.42°,北纬30.32°)6月上旬成熟;花序花朵69朵·穗^(-1),成枝力强。该品种花期晚且长、抗冻、抗栓皮、抗裂果、抗日灼,优质果率高。常温货架期7 d,冷藏1个月。适合浙江省及周边枇杷产区栽培,嫁接苗第3年开花结果,丰产性好,商品果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新品种 迎雪 晚熟 白肉 抗逆
下载PDF
兰溪枇杷园土壤养分评价分析与改良建议
12
作者 张启 胡佳卉 +3 位作者 杨佳佳 周庆权 郎跃平 李晓颖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54-361,共8页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评判指标,对枇杷生长发育以及果实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准确了解兰溪市主要枇杷园的种植土壤养分状况,本研究以兰溪市不同地理分布的枇杷园29份土壤样本和相应园区内的叶片样本为试材,测定包括pH值、有机...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评判指标,对枇杷生长发育以及果实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准确了解兰溪市主要枇杷园的种植土壤养分状况,本研究以兰溪市不同地理分布的枇杷园29份土壤样本和相应园区内的叶片样本为试材,测定包括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兰溪枇杷园分析发现仅有37.92%的枇杷果园有机质含量处于适量到丰富水平;79.31%枇杷园内的土壤偏酸;各园区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仅有一个园区内的速效钾含量为缺乏水平;58.62%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中等适宜值及以上,但有79.32%土壤样本中的交换性镁含量处于缺乏至极度缺乏水平;土壤微量元素硼和锌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丰富水平。根据叶片矿质元素检测结果发现,所有22个园区样本的氮、磷、钾、镁元素均未达到标准值,且72.73%样本的钙元素缺乏,81.82%样本硼元素缺乏。综合土壤和叶片养分分析标准对兰溪市枇杷园进行营养诊断表明,目前兰溪市枇杷园整体土壤肥力偏低,各园区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变异大,且土壤偏酸,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未被枇杷树体吸收,是造成兰溪枇杷树体抗性差、产量和果实品质等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上,兰溪市各枇杷园应根据土壤与叶片的营养诊断进行配方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适施生石灰改良土壤酸度,减少复合肥施入、增施中量元素肥料等方式改良并提升园区土壤肥力,增强树体抗性,实现兰溪枇杷增产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园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肥力评价 营养诊断
下载PDF
早熟枇杷新品种迎霜的选育
13
作者 李晓颖 徐红霞 +1 位作者 葛航 陈俊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9-2032,共4页
迎霜是由白肉枇杷品种宁海白与黄肉枇杷品种夹脚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橙黄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34.8 g;果肉黄白色,质地细嫩,风味浓,化渣性好,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4%,可滴定... 迎霜是由白肉枇杷品种宁海白与黄肉枇杷品种夹脚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橙黄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34.8 g;果肉黄白色,质地细嫩,风味浓,化渣性好,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4%,可滴定酸含量0.23%,可食率75.7%。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期较宁海白花期晚20~30 d,平均坐果数每穗8.5果。浙江杭州地区露地成熟期5月中下旬,较宁海白早5~7 d。抗冻、抗裂果等抗逆性好。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产量668.3 kg。适于浙江等北亚热带枇杷产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新品种 迎霜 早熟 抗逆性强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内源激素在调控枇杷花发育进程中的作用
14
作者 徐红霞 李晓颖 +2 位作者 葛航 朱启轩 陈俊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48-1661,共14页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Ninghaibai’)花发育机制,以花芽生理分化期(EjS1)、花芽形态分化期(EjS2)、花穗发育期(EjS3)、小花发育期(EjS4)和开花期(EjS5)这5个时期的当年生春梢上顶芽、花芽或花穗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Ninghaibai’)花发育机制,以花芽生理分化期(EjS1)、花芽形态分化期(EjS2)、花穗发育期(EjS3)、小花发育期(EjS4)和开花期(EjS5)这5个时期的当年生春梢上顶芽、花芽或花穗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测定花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等激素水平的变化,并对激素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以及花发育相关MADS-box家族基因的花发育时期特异性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花发育相关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在植物激素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中显著富集;低含量IAA、GA与高含量ABA有利于枇杷花芽的形成,较高水平GA和ABA能促进枇杷开花;高水平ZR能促进枇杷花芽分化和花穗形成,并可能与花器官分化有关。植物激素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相互作用调节激素水平变化,并与MADS-box家族基因共同调控枇杷花发育,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内源激素在枇杷花发育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花发育 转录组 内源激素 MADS-BOX基因
下载PDF
枇杷果实采前皱缩的转录组分析
15
作者 常晓晓 彭程 +2 位作者 陈慧琼 陆育生 邱继水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2-1353,共12页
【目的】了解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前遇到高温天气出现皱缩现象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皱缩枇杷品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易皱缩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和抗皱缩的思贺大果枇杷果实为材料,对早钟6号枇杷采前不同皱缩程度的果实(正常果ZZS1、轻... 【目的】了解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前遇到高温天气出现皱缩现象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皱缩枇杷品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易皱缩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和抗皱缩的思贺大果枇杷果实为材料,对早钟6号枇杷采前不同皱缩程度的果实(正常果ZZS1、轻度皱缩果ZZS2和皱缩果ZZS3)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对思贺大果枇杷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早钟6号枇杷不同程度皱缩果实之间以及与思贺大果枇杷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与枇杷果实皱缩相关的基因。【结果】早钟6号枇杷皱缩果(ZZS2、ZZS3)与正常果(ZZS1)相比,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对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可能与枇杷果实采前皱缩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油菜素内脂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等代谢途径。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的12个基因中,有9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在DG vs ZZS1比较中均上调表达;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13个基因中,有6个(2个GH3和4个SAUR)参与生长素信号转导;2个基因(EVM0023097和EVM0032997)参与油菜素内脂生物合成途径,在DG vs ZZS1、ZZS1 vs ZZS2和ZZS1 vs ZZS3三组比较中表达量均上调;NAC转录因子基因在ZZS1 vs ZZS2、ZZS1 vs ZZS3、ZZS2 vs ZZS3三组比较中表达量均上调。结果表明,生长素和油菜素内脂这两种植物激素可能参与枇杷果实采前皱缩过程,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可能与不同枇杷品种应对高温抗皱缩能力有关,NAC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枇杷果实皱缩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木质素可能与枇杷不同品种应对高温胁迫的能力相关,生长素和油菜素内脂可能在枇杷果实应对高温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皱缩 高温 转录组
下载PDF
台州市白沙枇杷品种引进、观察与筛选评价
16
作者 王引 王平 +3 位作者 倪海枝 程玉芳 颜帮国 陈方永 《浙江柑橘》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枇杷是原产我国的亚热带特色果树,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丰富。栽植枇杷是由野生枇杷演化和选育而来,我国共有地方枇杷品种、实生优株和野生资源代表单株700多个、枇杷栽培品种300多个。
关键词 栽培历史 栽培品种 优株 枇杷 野生资源 种质资源 特色果树 品种引进
下载PDF
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迎雪
17
作者 徐红霞 陈俊伟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1期76-76,共1页
“迎雪”是由“宁海白”ד解放钟”杂交选育出的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林业品种审认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浙S-SV-EJ-008-2022。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42.0 g,果面淡黄色,易剥皮,果肉乳白色,质地细嫩、... “迎雪”是由“宁海白”ד解放钟”杂交选育出的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种。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林业品种审认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浙S-SV-EJ-008-2022。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42.0 g,果面淡黄色,易剥皮,果肉乳白色,质地细嫩、化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总糖含量为13.5%,还原糖含量为13.4%,可滴定酸含量为0.35%,维生素C含量为13.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单果重 白肉枇杷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 宁海白 晚熟 总糖含量 还原糖含量
下载PDF
枇杷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的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乙含 赵崇斌 +5 位作者 李舒庆 徐红霞 黄天启 林顺权 陈俊伟 杨向晖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性状和单果质量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组合的F1群体(123株)的7个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叶柄长度及单果质量5个性状在后... 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性状和单果质量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组合的F1群体(123株)的7个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叶柄长度及单果质量5个性状在后代中均呈现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其中单果质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呈趋小遗传趋势,叶柄长度呈趋中变异趋势。F_(1)杂交群体叶面形态主要以“稍皱”为主,叶片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叶基形状以“楔形”为主。单果质量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叶柄长度可考虑作为早期筛选大果优株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叶片 单果质量 遗传规律
下载PDF
7个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怡诺 王洋 +2 位作者 赵小娜 郑伟 鲁周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8,共10页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差异,为枇杷优质化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国7个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差等外观性状指标和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主...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差异,为枇杷优质化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国7个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差等外观性状指标和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指标以及可溶性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外观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单果质量为35.28~57.20 g,以陕西安康最高;可食率为78.03%~88.69%,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硬度为3.23~6.62 N,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色差值L和b以广东韶关最高,a以云南蒙自最高;果形均近圆形。果实含水率为85.46%~91.10%,以广东韶关最高;总糖含量为57.63~126.27 mg/g,以云南蒙自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9%~13.83%,以四川攀枝花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为0.20%~1.33%,以广东韶关最高;固酸比为6.60~66.71,以云南蒙自最高;维生素C含量为7.35~14.87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四川成都和陕西安康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总黄酮含量为26.37~92.43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总酚含量为8.89~30.93 mg/hg,以重庆合川最高。枇杷果实可溶性糖以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为主,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基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各产地枇杷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云南蒙自、陕西安康、四川攀枝花、四川成都、重庆合川、湖北咸宁和广东韶关。【结论】枇杷产地环境的纬度、海拔、光照、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紫外线强度等气候条件,是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生态条件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华白1号”枇杷不同倍性材料作中间砧的植株苗期生长及光合效率分析
20
作者 吴廷容 何厚整 +6 位作者 党江波 李晓林 何桥 郭启高 梁国鲁 黄鑫 彭文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砧木的选育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矮化树形方面几乎无可应用的种质。针对枇杷矮化砧木缺乏现状,以非整倍体H39、三倍体“无核国玉”两个矮化株系,及二倍体“软条白沙”枇杷做中间砧,“华白1号”为接...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砧木的选育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矮化树形方面几乎无可应用的种质。针对枇杷矮化砧木缺乏现状,以非整倍体H39、三倍体“无核国玉”两个矮化株系,及二倍体“软条白沙”枇杷做中间砧,“华白1号”为接穗,测定比较嫁接植株的生长量、光合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非整倍体H39、“无核国玉”作中间砧,植株的生长量较二倍体“软条白沙”作中间砧及对照(无中间砧)少,其中植株高度、节距、叶片数、叶长、叶宽均低于二倍体作中间砧植株和对照(无中间砧)。非整倍体H39、“无核国玉”作中间砧处理使“华白1号”叶片光合效率日变化的峰值较对照(无中间砧)和二倍体中间砧处理低,且峰值出现时间延后约2 h。说明枇杷非整倍体株系H39和三倍体“无核国玉”作中间砧在苗期有矮化枇杷植株的效果,这可能与较低的叶片光合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白1号” 枇杷 非整倍体 三倍体 砧木 矮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