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对四川干旱河谷区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人工林进行增加降水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mm m^(-2) a^(-1))、增水10%(A1,80 mm m^(-2) a^(-1))、增水20%(A2,160 mm m^(-2) a^(-1))和增水30%(A3,240 mm m^(-2) a^(-...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对四川干旱河谷区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人工林进行增加降水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mm m^(-2) a^(-1))、增水10%(A1,80 mm m^(-2) a^(-1))、增水20%(A2,160 mm m^(-2) a^(-1))和增水30%(A3,240 mm m^(-2) a^(-1))4个处理水平。分别于干、湿季结束取土样,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和氯仿熏蒸法,研究了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均呈明显的湿季低,干季高的季节特征。土壤培养过程中,A1、A2和A3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CK有明显升高,到30 d培养结束,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总量大小表现为A2>A3>A1>CK。同时培养期间,4个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整体速率变化快慢表现为A2>A3>A1>CK。湿季增加降水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升高,但并不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干季增加降水则会导致SMBC含量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湿季土壤有机碳矿化与SMBC含量呈较高的正相关性,干季两者呈相对较低的负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对四川干旱河谷区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人工林进行增加降水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mm m^(-2) a^(-1))、增水10%(A1,80 mm m^(-2) a^(-1))、增水20%(A2,160 mm m^(-2) a^(-1))和增水30%(A3,240 mm m^(-2) a^(-1))4个处理水平。分别于干、湿季结束取土样,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和氯仿熏蒸法,研究了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均呈明显的湿季低,干季高的季节特征。土壤培养过程中,A1、A2和A3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CK有明显升高,到30 d培养结束,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总量大小表现为A2>A3>A1>CK。同时培养期间,4个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整体速率变化快慢表现为A2>A3>A1>CK。湿季增加降水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升高,但并不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干季增加降水则会导致SMBC含量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湿季土壤有机碳矿化与SMBC含量呈较高的正相关性,干季两者呈相对较低的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