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下载PDF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 周勤政 +2 位作者 王慧敏 王正 吕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并对2种Endoconidiophora真菌(E.fujiensis和E.laricicola)诱导寄主抗性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种长喙壳真菌E.laricicola、E.fujiensis、Ophiostoma 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接种长白落叶松产生的病斑面积大于对照处理,其余7种Ophiostoma真菌产生的病斑面积与对照无显著差异。E.laricicola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最大,为3.51 cm^(2),且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对长白落叶松的较强致病力。而E.fujiensis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为1.70 cm^(2),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较弱致病力。[结论]E.laricicola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强致病性,E.fujiensis、O.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弱致病性,而另外7种Ophiostoma真菌对落叶松无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Endoconidiophora OPHIOSTOMA 单萜
下载PDF
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3
作者 杨桦 李祥乾 +2 位作者 王帆 方睿 杨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目的】筛选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为实现利用信息物质对长足大竹象种群持续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进... 【目的】筛选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为实现利用信息物质对长足大竹象种群持续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进行筛选、鉴定和分析,并采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了CbuqPBP2与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1的特异性互作。【结果】GST pull-down共筛选出45个与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特异性结合的候选互作蛋白,包括CbuqPBP1、ND2、CYTB。这些互作蛋白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定位、代谢过程、应激反应以及生物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使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了pGADT7-PBP1重组猎物质粒与pGBKT7-PBP2重组诱饵质粒,通过诱饵质粒毒性检测和自激活检测,表明重组诱饵质粒对Y2HGold酵母菌无毒性作用。共转化验证结果显示,诱饵质粒pGBKT7-PBP2共转化酵母菌株能够在TDO培养基上生长。【结论】CbuqPBP2和CbuqPBP1之间有相互作用,不同信息素结合蛋白间的互作对深入理解长足大竹象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 信息素结合蛋白 蛋白互作 酵母双杂交 GST pull-down
下载PDF
松墨天牛监测及诱捕效果评价
4
作者 徐丽丽 孟子翔 +2 位作者 刘云鹏 解春霞 郑华英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45,共5页
为更好地对松墨天牛进行监测和诱杀,研究使用标记重捕法进行松墨天牛监测并选取3种引诱剂在林间诱捕,结果表明:在羽化初期诱集到的雄虫数量高于雌虫;添加天牛信息素可以有效提高引诱剂的效果,引诱到的雌虫数量高于雄虫;试验地内标记回捕... 为更好地对松墨天牛进行监测和诱杀,研究使用标记重捕法进行松墨天牛监测并选取3种引诱剂在林间诱捕,结果表明:在羽化初期诱集到的雄虫数量高于雌虫;添加天牛信息素可以有效提高引诱剂的效果,引诱到的雌虫数量高于雄虫;试验地内标记回捕率11.56%,占总诱捕量的6.45%,估算试验地内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为9 330头,雌虫4 582头,雄虫4 748头;北京中捷四方引诱剂的诱集数量、诱集纯度、诱集时效在3种引诱剂中最优,但对羽化1—20 d天牛的诱集效果不如杭州费洛蒙。以松墨天牛监测为目标时可以使用北京中捷四方引诱剂,以松墨天牛诱杀为目标时建议使用杭州费洛蒙引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引诱效果评价 标记重捕法 松材线虫 种群数量
下载PDF
铃斑翅夜蛾蛹及成虫性别的快速鉴定
5
作者 李露 李素欣 +5 位作者 王冕之 孙学文 罗水晶 林发鑫 贾黎明 温俊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2,共6页
本文通过观察比较铃斑翅夜蛾Serrodes campana Guenée蛹及成虫雌雄个体之间外部形态差异,总结出其蛹及成虫个体雌雄鉴别特征与区分方法,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纵裂缝,形成“人”字形,裂缝两侧平... 本文通过观察比较铃斑翅夜蛾Serrodes campana Guenée蛹及成虫雌雄个体之间外部形态差异,总结出其蛹及成虫个体雌雄鉴别特征与区分方法,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纵裂缝,形成“人”字形,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靠近第10腹节中央有1纵裂缝,裂缝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成虫前翅亚中褶内侧的黑斑外侧半圆形,前翅基线至外线间与前胸背板同色,腹部末端圆锥状;雄成虫前翅亚中褶内侧的黑斑外侧直线形,前翅基线至外线间浅黄色,颜色较前胸背板浅,腹部末端圆筒状。此方法简易有效,能极大提升野外区分蛹和成虫性别的效率,对研究其生殖生物学和后续提取性信息素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斑翅夜蛾 成虫 形态特征 性别鉴定
下载PDF
基于气象条件的上海悬铃木白粉病预报模型
6
作者 郑庆锋 史军 +3 位作者 涂广平 朱春刚 李军 徐卫忠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白粉病是上海市悬铃木主要病害,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悬铃木白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基于上海市区2014—2020年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及同期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条件的关... 白粉病是上海市悬铃木主要病害,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悬铃木白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基于上海市区2014—2020年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及同期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气象预报模型,为防控悬铃木白粉病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和6日滑动平均气温、最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29(P<0.01);年内6日滑动平均气温首次≥19.2℃时,悬铃木白粉病开始发生;建立的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气象预报模型拟合效果为R2=0.96,RMSE=2.542,独立样本检验效果为R2=0.97,RMSE=1.661,模型效果较好,可用于白粉病气象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白粉病病情指数 气象条件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林木腐烂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7
作者 李全胜 曹姗姗 +1 位作者 孙伟 张志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为全面系统了解林木腐烂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1990—2022年收录的林木腐烂病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数据... 为全面系统了解林木腐烂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1990—2022年收录的林木腐烂病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经筛选,共纳入WOS文献621篇、CNKI文献1886篇。国际上林木腐烂病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国家以中、美为主,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国内机构和学者非常活跃,合作较多,国家之间合作不足。目前较活跃的高频关键词聚类为taxonomy(分类)、antifungal activity(抗真菌活性)、mycovirus(真菌病毒)和病虫害等。国际上林木腐烂病研究热点及趋势在维度上不断发展,聚焦bark(树皮)、purification(纯化)、lectin(凝集素)、diversity(多样性)等热点问题,国内研究集中于福美砷、木质部、树势、桥接等传统角度,并逐渐关注孢子角、发病规律、抑菌活性等主题的中国国情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腐烂病 CITESPACE 研究热点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浙江慈溪海防林天牛的主要寄主树种与危害防控
8
作者 徐绍清 朱杰旦 +2 位作者 徐路遥 范林洁 周勤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24-26,32,共4页
[目的]调查慈溪海防林天牛危害树木种类,并研究天牛的防治方法。[方法]2009年,对慈溪主要防护林工程区及城市绿地、市林场开展野外调查,整理出天牛寄主树种名单,并列出遭受严重危害的林木种类。2021—2022年,对天牛寄主树种作了补充调... [目的]调查慈溪海防林天牛危害树木种类,并研究天牛的防治方法。[方法]2009年,对慈溪主要防护林工程区及城市绿地、市林场开展野外调查,整理出天牛寄主树种名单,并列出遭受严重危害的林木种类。2021—2022年,对天牛寄主树种作了补充调查和资料完善。[结果]据野外调查,浙江慈溪沿海防护林天牛的寄主树种共73种,其中17种受害严重。经连续3年对天牛进行综合防控,林木天牛幼虫平均虫株率从35.70%下降到16.40%;田间林木天牛成虫虫口密度从1153.5头/hm^(2)下降到529.5头/hm^(2),降幅达54.10%,效果十分显著。[结论]综合应用药剂防治、人工杀灭和诱集树引诱集中防治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天牛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寄主树种 天牛 综合防控
下载PDF
槟榔黄化病防控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9
作者 何玉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省槟榔树极易感染、蔓延迅速、极具毁灭性的头号病害,综合性的物理、化学和生态防控措施仍然难以控制其蔓延。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土壤-植株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可能赋予槟榔树自身内在的黄化病... 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省槟榔树极易感染、蔓延迅速、极具毁灭性的头号病害,综合性的物理、化学和生态防控措施仍然难以控制其蔓延。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土壤-植株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可能赋予槟榔树自身内在的黄化病抑制能力,从而达到防控黄化病的目的。文章对万宁市槟榔园开展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分别配套采集了感染黄化病和未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树根系土、根系和叶片地球化学样品各30套,分析测试了Se、Cu、Pb、Zn、Cd、Hg、As、Cr、Ni、Fe、Mn、B、Mo、Cl、F、I、N、P、K、Ca、Mg、S、Co、Na、Si、Al等元素质量分数。以槟榔树是否感染黄化病为因变量进行二项逻辑回归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介质样品的分类概率模型中,根系土的As元素,根系的As、N、Na元素,叶片的Zn、Hg、S元素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槟榔树相应部位这些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其感染黄化病的概率越低,联系到含砷农药和药物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控和人体疾病治疗的事实,意谓着提高根系土As等元素质量分数可能提升槟榔树对黄化病的预防和抑制能力,从而为槟榔黄化病防控提供了可能而又简单易行的生态地球化学新途径。但As作为毒害元素,是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控制指标,因此,利用As元素防控槟榔黄化病,应开展针对槟榔树根系土和果实的系统性田间试验研究和评估,严防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树 黄化病 生态地球化学 防控 海南省万宁市
下载PDF
内生真菌SDYS180粗提物抑菌活性与机制
10
作者 姜海燕 白娜娜 +4 位作者 晁开瑞 孟达 赵胜国 党海龙 于凤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SDYS180(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对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制,旨在为生防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植物内生真菌SDYS180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其对13株常见林木病...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SDYS180(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对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制,旨在为生防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植物内生真菌SDYS180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其对13株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建立SDYS180粗提物对各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同时测定SDYS180粗提物对杨树叶斑病菌生理指标[电导率、可溶性蛋白(SP)质量分数、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SDYS180菌体、发酵液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13株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菌体>发酵液>挥发性代谢产物,其中对杨树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佳,粗提物对该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301 0x+0.143 7(R^(2)=0.986 4),EC_(50)=1.183 7 mg·mL^(-1)。SDYS180粗提物对杨树叶斑病菌的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试验期间处理组的电导率和MDA浓度大于对照组,8 h时电导率最大,达到27.73 mS·cm^(-1),4 h时MDA浓度最大,达到0.183μmol·g^(-1);8 h后处理组的SP质量分数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POD、SOD、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均在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200 U·g^(-1)·min^(-1)、33 U·g^(-1)、5.46 U·g^(-1)·min^(-1)。【结论】SDYS180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曲霉菌 粗提物 抑菌活性 细胞膜 保护酶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坚果品质性状评价
11
作者 邵慰忠 张成才 +4 位作者 任华东 常君 姚小华 王开良 张爱君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薄壳山核桃36个单株和10个品种的坚果及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实生单株在坚果形态和品质性状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实生单株坚果的形态表现均低于品种,但筛选出单果重1.8 g、仁重0.70 g和出仁率30.03%的极端种质... 对薄壳山核桃36个单株和10个品种的坚果及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实生单株在坚果形态和品质性状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实生单株坚果的形态表现均低于品种,但筛选出单果重1.8 g、仁重0.70 g和出仁率30.03%的极端种质,分别仅为品种中最低值的35.29%、31.53%和73.28%。在品质性状方面,筛选出亚油酸(37.80%)、缩合单宁(27.99 mg·g^(-1))、黄酮(56.1 g·kg-1)和鞣花酸(8111.11μg·g^(-1))含量较高的种质,分别达到最高含量品种的1.70、1.80、1.94和3.63倍。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果重与仁重、果径、果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品种与36个单株明显分为两类,其中仁重、果径、单果重、出仁率、果高和缩合单宁含量是区分这两类样本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坚果 实生单株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12
作者 蔡守平 詹芳芳 +4 位作者 林和再 林浩宇 丁珌 宋海天 曾丽琼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0,61,共4页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31,显著高于对油茶的取食概率。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叶碟的取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的为油桐、乌桕,分别为42.90%、37.72%;其次是桉树,为28.37%;最少是油茶,仅8.13%。不同寄主两两组合试验中,幼虫对尾巨桉、油桐和乌桕的取食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油茶。综合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对油桐、乌桕和尾巨桉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向,不倾向于取食油茶;但油桐、乌桕叶碟的被取食比例显著比尾巨桉高。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油桐鹰尺蠖的成灾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鹰尺蠖 取食选择性 叶碟法 油茶
下载PDF
苏铁属植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覃茜 许恬 +3 位作者 陆祖正 黄歆怡 毛立彦 丁丽琼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103-109,共7页
苏铁在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种类。苏铁类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缓慢,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记录,所以其对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苏铁类植物也为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线索。本研究综述目前已... 苏铁在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种类。苏铁类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缓慢,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记录,所以其对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苏铁类植物也为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线索。本研究综述目前已报道的苏铁属植物的病虫害,为全面了解苏铁病害提供信息参考,为苏铁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属 病虫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樟树枝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筛选
14
作者 叶小真 张龙华 +4 位作者 陈红梅 林曦碧 李渊顺 杨晓文 陈全助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了掌握樟树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防治有效的杀菌剂,于2020—2021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以强致病力病原菌株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Y-6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药剂室内抑菌效... 为了掌握樟树枝枯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防治有效的杀菌剂,于2020—2021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以强致病力病原菌株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Y-6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药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JY-6菌株菌丝以PDA培养基(pH 5.0)、30℃全光照恒温培养生长最快,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硝酸铵;菌株分生孢子以PDA培养基(pH 6.0~7.0)、30℃恒温培养萌发率最高,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铵,萌发率的高低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水滴中培养6 h萌发率高达92.63%,但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不显著;筛选出精甲·咯菌腈、多菌灵、吡醚·甲硫灵、氟硅唑和戊唑醇等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EC50、EC90分别介于0~0.1、0~5 mg·L^(-1)之间,尤以精甲·咯菌腈(EC50、EC90分别为0.008、0.058 mg·L^(-1))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樟树枝枯病的病害野外监测和防治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枝枯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四川省报春花科一新记录种——习水报春
15
作者 高刚 刘星雨 +4 位作者 陈绪言 黄玫 蒋志敏 刁嘉仪 龚小露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0-61,共2页
本文报道了报春花科报春花属习水报春在四川省的地理新分布,简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补充了形态图像,并与黔西报春和似绒毛报春在形态特征上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这一发现丰富了四川的生物多样性资料,也为日后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习水报春 四川省 新记录
下载PDF
一株侵染日本松干蚧的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雪敏 徐志文 +3 位作者 杨斌 展茂魁 路纪芳 孙亚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7,共8页
从采集自然感染的日本松干蚧二龄若虫,分离纯化到一株定名为MM-2022的病原真菌。通过回接实验、形态特征观察、分子测序等方法,确定该菌株为Penicillium cairnsense。分离获得的自然感染致死日本松干蚧的原生病原真菌—P.cairnsense,其... 从采集自然感染的日本松干蚧二龄若虫,分离纯化到一株定名为MM-2022的病原真菌。通过回接实验、形态特征观察、分子测序等方法,确定该菌株为Penicillium cairnsense。分离获得的自然感染致死日本松干蚧的原生病原真菌—P.cairnsense,其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质地和扫描电镜结果均存在差异。该菌株培养在PDA的菌落正面呈暗灰绿色,背面呈浅黄绿色,质地粉末状或颗粒状,分生孢子梗饱满,帚状枝显著双轮生,瓶状瓶梗每轮7~9个,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数量多;然而,在SDAY的菌落正面呈鲜黄色,背面呈黄褐色或暗黄褐色,质地绒状,分生孢子梗不饱满、分生孢子和瓶梗数量相对较少。该菌株rDNA序列与GenBank中P.cairnsense序列相似性达99%,系统发育树上分在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松干蚧 病原真菌 Penicillium cairnsense 菌种鉴定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成虫光行为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霍启发 罗兴成 +2 位作者 杨柳 严善春 孙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成虫光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利用灯光诱捕监控其种群的可能性。在室内暗光周期下,以高压氙灯和不同光波的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灯为光源,配合滤光片和中性衰减片,测试光肩星雌雄两性对不同光强度、... 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成虫光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利用灯光诱捕监控其种群的可能性。在室内暗光周期下,以高压氙灯和不同光波的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灯为光源,配合滤光片和中性衰减片,测试光肩星雌雄两性对不同光强度、不同波长光源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当相对光强度为100%时,可以引起距离光源2.0 m雌雄两性的飞行趋光行为,其中雄性的起飞率高于雌性;随着光强度的降低,雌雄两性的趋光活性随之减弱;相对光强度为100%和50%时,雌雄两性的都表现出明显的避光行为,雄性的避光距离大于雌性;随着光强度的降低,雌雄两性的避光活性随之减弱,当相对光强度降为25%时,雌雄两性均无避光反应。雌雄两性对370 nm的紫外光和600~700 nm的红光趋向性最强,其次是400~500 nm蓝紫光,对500~600 nm黄绿光趋向性最弱;对620~630、640~650及655~665 nm波段的LED红光行为反应没有差别。高强度的光源能引起光肩星天牛远距离趋光行为,但也会引起明显的避光反应,这个行为特性表明灯光诱捕不适合用于监控该天牛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趋光行为 避光行为 光强度 波长
下载PDF
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3 位作者 唐庆华 王晔楠 孟秀利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1,共8页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树及虚拟RFLP等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叶下珠黄化植原体16S rDNA片段1246 bp,rp基因1212 bp;叶下珠丛枝植原体16S rDNA片段1827 bp,rp基因1240 bp。基因序列一致性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与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均与16Sr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8%以上,与槟榔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而二者的rp基因序列均与rp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16S rDNA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16SrⅠ)植原体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16SrⅠ-B亚组的槟榔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而rp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rpⅠ)植原体集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rpⅠ-B亚组的翠菊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虚拟RFLP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虚拟RFLP图谱与16SrⅠ-B的洋葱黄化植原体的参考图谱相同,且相似系数为1.00。综上表明,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均属于16SrⅠ-B亚组成员。研究结果可对采用铲除槟榔黄化病中间寄主的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黄化 丛枝 植原体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酒泉市草履蚧不同防控方法效果比较
19
作者 魏秀红 齐丽君 +2 位作者 刘艳楠 何长福 雷宏全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为控制草履蚧的危害,分别开展了人工清除卵囊、不同阻隔方法和不同药剂对草履蚧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瓜州县3月下旬、敦煌市2月中下旬草履蚧上树之前,应先人工清除含有卵囊的枯枝落叶,缠好塑料棚膜或双面黏虫胶带阻隔草履蚧若虫上树... 为控制草履蚧的危害,分别开展了人工清除卵囊、不同阻隔方法和不同药剂对草履蚧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瓜州县3月下旬、敦煌市2月中下旬草履蚧上树之前,应先人工清除含有卵囊的枯枝落叶,缠好塑料棚膜或双面黏虫胶带阻隔草履蚧若虫上树,然后喷施39%螺虫·噻嗪酮乳油300倍液或4.3%高氯·甲维盐乳油300倍液,该防治方法见效快、效果显著,适宜在酒泉市草履蚧防治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履蚧 阻隔法 药剂防治
下载PDF
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防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瑞峰 沈冲 +5 位作者 李必萌 杜辰明 李奇岩 王奥 崔轻舟 王永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采用灌根、树干注射和两者相结合的施药方式,共设置12个处理,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各处理在2021—2022年间黄栌枯萎病病情指数,得出当年防治效果最好的施药组合是灌根丙环唑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校正病情指数为5,防治效果达到88%。并且,该组合中有26.67%植株保持健康,健康植株数量最多。第2年5月病情指数最低的施药组合是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健康植株数量最多,且往年重度发病样树均转为无病或轻度发病,病情指数仅有3.33。其他施药方式和药剂组合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黄栌枯萎病的发生,但是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灌根丙环唑和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防治效果最佳,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在感病治疗及防治效果方面均表现良好,两者均可作为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根 树干注射 化学防治 黄栌枯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