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 周勤政 +2 位作者 王慧敏 王正 吕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 [目的]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并对2种Endoconidiophora真菌(E.fujiensis和E.laricicola)诱导寄主抗性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种长喙壳真菌E.laricicola、E.fujiensis、Ophiostoma 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接种长白落叶松产生的病斑面积大于对照处理,其余7种Ophiostoma真菌产生的病斑面积与对照无显著差异。E.laricicola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最大,为3.51 cm^(2),且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对长白落叶松的较强致病力。而E.fujiensis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为1.70 cm^(2),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较弱致病力。[结论]E.laricicola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强致病性,E.fujiensis、O.hongxingense、O.peniculi和O.xinganense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弱致病性,而另外7种Ophiostoma真菌对落叶松无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Endoconidiophora OPHIOSTOMA 单萜
下载PDF
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分析
2
作者 张铭 朱帆 +4 位作者 张辉 程元 谢宪 张星耀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从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包括醛类、萜类、酮类、烷烃类、芳烃类、酯类等。其中6-戊基-2H-吡喃-酮(6PP)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18.56%,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抑制效果最好的化合物是芳樟醇,相对含量为5.86%,并且芳樟醇的抑菌谱较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金黄壳囊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ica)和链格孢(Alternria sp)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达到70.00%以上。[结论]木霉属真菌普遍具有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本研究成功解析了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木霉的抑菌机制及抑菌物质的代谢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利用木霉属真菌开发生物防治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吉木霉 挥发性气体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成分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林木腐烂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3
作者 李全胜 曹姗姗 +1 位作者 孙伟 张志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为全面系统了解林木腐烂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1990—2022年收录的林木腐烂病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数据... 为全面系统了解林木腐烂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1990—2022年收录的林木腐烂病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经筛选,共纳入WOS文献621篇、CNKI文献1886篇。国际上林木腐烂病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国家以中、美为主,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国内机构和学者非常活跃,合作较多,国家之间合作不足。目前较活跃的高频关键词聚类为taxonomy(分类)、antifungal activity(抗真菌活性)、mycovirus(真菌病毒)和病虫害等。国际上林木腐烂病研究热点及趋势在维度上不断发展,聚焦bark(树皮)、purification(纯化)、lectin(凝集素)、diversity(多样性)等热点问题,国内研究集中于福美砷、木质部、树势、桥接等传统角度,并逐渐关注孢子角、发病规律、抑菌活性等主题的中国国情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腐烂病 CITESPACE 研究热点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杨树响应腐皮镰刀菌侵染的转录组学分析
4
作者 郝心怡 王哲舒 +1 位作者 范志斌 王丽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6,共13页
[目的]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了杨树-腐皮镰刀菌互作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筛选了杨树防御腐皮镰刀菌侵染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此类病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生长2个月的银腺杨84K为材料,用1... [目的]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了杨树-腐皮镰刀菌互作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筛选了杨树防御腐皮镰刀菌侵染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此类病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生长2个月的银腺杨84K为材料,用1×10^(7)个·mL^(-1)的腐皮镰刀菌孢子液侵染根系,于侵染0h(对照组)、48 h和72 h(接菌组)后取根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杨树响应腐皮镰刀菌侵染的相关基因。[结果](1)与对照组0 h相比,侵染48 h和72 h分别检测到8 939个和8 246个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2)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单一生物体过程、对刺激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调节和对激素响应等过程。(3)KEGG分析表明,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在病原菌侵染后发生显著变化。(4)杨树糖转运蛋白SWEETs家族中21个成员的表达受腐皮镰刀菌侵染诱导。乙烯受体ETR、乙烯信号通路主要基因EIN3、ERF1、ERF2上调表达,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CCR、4CL、C3’H、COMT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杨树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糖代谢和转运,激活乙烯信号通路,促进木质素积累、细胞壁增厚等策略,响应腐皮镰刀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腐皮镰刀菌 侵染过程 转录组
下载PDF
白皮松溃疡病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5
作者 孙艳 焦嘉卉 +5 位作者 李果宏 郭童童 丁俊园 郭梦松 唐光辉 李培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66,共9页
近年来,白皮松溃疡病在陕西省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白皮松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明确白皮松溃疡病的病原,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致病性验证,分离获得白皮松溃疡病菌。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及ITS-RPB2-β-tubulin序列的串联分... 近年来,白皮松溃疡病在陕西省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白皮松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明确白皮松溃疡病的病原,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致病性验证,分离获得白皮松溃疡病菌。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及ITS-RPB2-β-tubulin序列的串联分析,将白皮松溃疡病菌鉴定为子囊菌门真菌Nothophoma quercina。该病原真菌在胡萝卜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浸膏,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5~8。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皮松溃疡病菌对9种供试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除甲霜灵外,该病菌对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显著强于生物源杀菌剂,在化学杀菌剂中,白皮松溃疡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最敏感,EC 50仅为0.108 mg·L^(-1),其次分别为已唑醇、嘧菌酯和多菌灵,其相应的EC 50分别为0.212、0.625 mg·L^(-1)和0.628 mg·L^(-1);生物源杀菌剂中,该病菌对小檗碱和蛇床子素较敏感,其相应的EC 50分别为11.914 mg·L^(-1)和17.375 mg·L^(-1)。研究结果能为白皮松溃疡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溃疡病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Nothophoma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红瑞木烂皮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武崇高 朱桐 +5 位作者 贾宁 刘雪峰 刁桂萍 王宇曦 逯昕明 王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0,141,共8页
202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一种红瑞木枝干表皮新病害,主要表现为感病枝条产生水渍斑,直至枯黄和脱落。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后观察比对病原菌形态特征,并利用核糖体DNA基因(ITS)、核糖体大亚基(LSU)和转录延伸因子(Tef1α)... 202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一种红瑞木枝干表皮新病害,主要表现为感病枝条产生水渍斑,直至枯黄和脱落。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后观察比对病原菌形态特征,并利用核糖体DNA基因(ITS)、核糖体大亚基(LSU)和转录延伸因子(Tef1α)3个基因区域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物,此外还设置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值、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做出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Cytospora elaeagni,该真菌为弱寄生菌;最佳培养基为PSA,最适于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25℃、pH为7的全黑暗条件下生长,但在24 h光照和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条件下可产生更多分生孢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瑞木 壳囊孢 生物学特性 新病害
下载PDF
咖啡锈病发生规律调查及施药适期研究
7
作者 马关润 马红英 +3 位作者 刘成 罗琴 李梅方 白学慧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筛选出防治咖啡锈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施药适期,以提高防治效果,笔者调查咖啡锈病发生规律,在温室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4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验证筛选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咖啡锈病发生盛期为10月... 为筛选出防治咖啡锈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施药适期,以提高防治效果,笔者调查咖啡锈病发生规律,在温室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4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并验证筛选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咖啡锈病发生盛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叶片接种夏孢子后72 h喷施4种杀菌剂,一定浓度的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接种病原菌后10 d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3000倍液和25%嘧菌酯悬浮剂(SC)1500倍液,治疗效果分别为94.19%和83.87%;75%戊唑·嘧菌酯WG 3000倍液和25%嘧菌酯SC 1500倍液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持效期分别为15 d和10 d。间隔9 d施药3次后田间防治39 d和68 d,75%戊唑·嘧菌酯WG 3000倍液相对防效分别为92.00%和81.08%,25%嘧菌酯SC 1500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29%和69.05%。可依据咖啡锈病的发生规律适时选用75%戊唑·嘧菌酯WG和25%嘧菌酯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锈病 发生规律 施药适期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黄栌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和助剂的作用
8
作者 陶洁 崔建州 +3 位作者 孙藤 曾健勇 苏筱雨 张晓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对黄栌枯萎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0%噁霉灵水剂(AS)、1.2%辛菌胺醋酸盐AS、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依次分别为0.030,0.043,0.309 g/mL;30%噁霉灵AS 100倍液与16%柔脂通乳油(EC)200倍液等体积混合对黄栌枯萎病盆栽苗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5.96%,未添加柔脂通EC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28.92%。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枯萎病 内吸性药剂 柔脂通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杨树白粉病菌鉴定及宿主叶片的生理反应
9
作者 柏乾 唐宇馨 +1 位作者 朱梦璇 王占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山新杨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以及病原菌侵染后宿主叶片的生理反应,观察了山新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特异性入侵结构,统计不同介质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测定5个不同感病时期(健康、早期、中期、晚期、末期)山新杨叶片的过氧... 为研究山新杨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以及病原菌侵染后宿主叶片的生理反应,观察了山新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特异性入侵结构,统计不同介质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测定5个不同感病时期(健康、早期、中期、晚期、末期)山新杨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变化,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的方法鉴定山新杨白粉菌病原。结果表明:山新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时产生裂瓣状附着胞,并且萌发时不受介质面影响。感病前后,山新杨叶片内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显著,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则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侵染前期,由于白粉病菌胁迫,叶片活性氧上升,抗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升高;随着感病程度加重,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升高。通过ITS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可认为山新杨白粉病病原菌为Erysiphe adunca(Wallr.)Fr.var.adun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白粉病 显微观察 抗氧化酶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中国桉树感病叶片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炳银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82-94,共13页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和畸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真菌物种占从桉树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至少382个真菌物种的44%以上。文章介绍了全球桉树感病叶片上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了分子数据对球腔菌科和畸腔... 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和畸腔菌科(Teratosphaeriaceae)真菌物种占从桉树感病叶片上分离到的至少382个真菌物种的44%以上。文章介绍了全球桉树感病叶片上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了分子数据对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分类的重要性;总结了分离于中国桉树感病叶片上基于分子数据鉴定的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等情况;概述了球腔菌科和畸腔菌科真菌物种的鉴定方法和在桉树上的致病力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叶斑病 桉树叶枯病 真菌病害 林木病害 病害防控
下载PDF
板栗内生木霉及其挥发性代谢产物的鉴定
11
作者 刘昊柟 李向晨 +1 位作者 李如华 严东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目的】筛选具有生物熏蒸抑制板栗果腐病病原菌作用的有益内生性木霉菌,用于研发板栗贮藏期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法】表面消毒法分离培养板栗果实组织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和ITS、rpb2、tef1-α三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木霉菌,通过... 【目的】筛选具有生物熏蒸抑制板栗果腐病病原菌作用的有益内生性木霉菌,用于研发板栗贮藏期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法】表面消毒法分离培养板栗果实组织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和ITS、rpb2、tef1-α三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木霉菌,通过不接触共培养方法,明确木霉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多种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代谢产物组成。【结果】从板栗果实中分离获得了4株木霉菌株,从中发现了对板栗果腐病4种病原菌表现广谱熏蒸抑制作用的菌株FPYF6037,经鉴定该菌株为木霉属新种,命名为栗木霉Trichoderma castaneae。该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优势组成为萜烯化合物,约占55%。抑菌试验表明,α-水芹烯、β-水芹烯、1,3,5,7-环辛四烯表现出明显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浓度0.4μL/mL的α-水芹烯的抑制率为31.6%,1.0μL/mL的β-水芹烯的抑制率为42.67%,0.8μL/mL的1,3,5,7-环辛四烯抑制率为41%。【结论】首次报道了板栗果实中的内生性木霉菌株,发现了新种栗木霉及其挥发性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为利用生物熏蒸作用绿色防控板栗果实腐烂病提供了资源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板栗果腐病 HS-SPME-GC-MS 生物熏蒸
下载PDF
北京公园树木腐朽病的发生现状调查研究
12
作者 杨华 文娅 +3 位作者 王科 王爽 佟岩 靳馨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为进一步做好园林树木腐朽病害的防治,2019—2023年,通过现场随机踏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主要公园树木腐朽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腐朽菌进行鉴定分类,统计染病树木和主要病原菌。结果显示:山桃Prunus davidiana、碧桃Prunus persica‘Duple... 为进一步做好园林树木腐朽病害的防治,2019—2023年,通过现场随机踏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主要公园树木腐朽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腐朽菌进行鉴定分类,统计染病树木和主要病原菌。结果显示:山桃Prunus davidiana、碧桃Prunus persica‘Duplex’、柳树Salix matsudana、槐树Sophora japonica、桑树Morus alba、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Atropurpurea’、樱花Cerasus spp.、丁香Syringa spp.等树木发病率较高,且部分植株发病较重,共发现腐朽菌44种;其中,多孔菌目有21种,占总数的47.7%,是本次调查中发现最多的腐朽菌类群;能侵染活立木的病原腐朽菌有30种,它们的寄主范围广,多数种类对树木的危害程度较高。染病树木上的病原菌主要有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刺槐范氏孔菌Vanderbylia robiniophila、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梨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pyricola、东亚木层孔菌Phellinus orientoasiaticus、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结合腐朽病发生发展特点及公园树木的日常养护管理活动,分析调查区域内树木腐朽病发生原因,为园林树木腐朽病害的防治提出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朽病 腐朽菌 病原腐朽菌 多孔菌目 园林树木 北京公园
下载PDF
月季黑斑病病情相关内源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吕春华 王昊 +1 位作者 马丽 叶胜德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分析植物激素、次生代谢产物与月季品种病情等级的关系,明确叶片抗病机制。以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各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月季黑斑病发生高峰期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R)、总三萜、总酚、甜菜碱在品种间... 通过分析植物激素、次生代谢产物与月季品种病情等级的关系,明确叶片抗病机制。以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各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月季黑斑病发生高峰期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R)、总三萜、总酚、甜菜碱在品种间和叶片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病情的加重,IAA从7.57 ng·g^(-1)下降到2.87 ng·g^(-1),ZR从2.27 ng·g^(-1)下降到0.19 ng·g^(-1),总三萜从2.29%下降到1.51%,总酚从34.39 mg·g^(-1)下降到18.43 mg·g^(-1),甜菜碱从0.57%下降到0.24%,ABA从6.77 ng·g^(-1)上升到27.43 ng·g^(-1),IAA和ABA在不同病情等级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可以作为病情等级的判断标准之一;6种物质在病叶中的含量均多于健叶,与月季黑斑病存在相关性,其中IAA、ABA和总酚在重感病品种的叶片中差异显著(P<0.05),说明这3种物质存在对月季黑斑病的应对机制。IAA、ABA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病情等级的月季品种,月季通过内源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改变来应对黑斑病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黑斑病 植物激素 次生代谢产物 病情等级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海拔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
14
作者 赵岳浩 李博文 康泽兵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18-120,126,共4页
本研究以海拔4 200 m和5 100 m的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分析,旨在探究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在α多样性分析方面,5 100 m处的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4 100 ... 本研究以海拔4 200 m和5 100 m的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分析,旨在探究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在α多样性分析方面,5 100 m处的拉萨大黄根部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4 100 m处内生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但差异不显著(p> 0.05),表明海拔4 200 m和5 100 m处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从物种组成来看,门水平上在两个采样点上可注释的相对丰度前两位的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属水平上,在海拔4 200 m处可注释的相对丰度前三位为青霉属(Penicillium)、土赤壳属(Ilyonectria)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而在海拔5 100 m处可注释的相对丰度前三位为青霉属(Penicillium)、Dactylonectria和癣囊腔菌属(Plectosphaerella)。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拉萨大黄适应高寒高海拔环境的理论机制及为开发利用其内生真菌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大黄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 海拔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5
作者 何佳薇 黄乐琴 +4 位作者 卢振宇 方瑾 雷子阳 张慧娟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7-845,共9页
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是浙江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叶斑病是该植物的重要病害。本研究以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叶为材料,在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从病叶... 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是浙江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叶斑病是该植物的重要病害。本研究以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叶为材料,在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从病叶中分离到1株真菌,命名为HDDJ;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该菌能引起叶斑病,病斑特征与野外发病情况一致;HDDJ的菌落起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白色,最后呈黑色,气生菌丝絮状,这些特征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吻合;利用PCR方法克隆HDDJ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与葡萄座腔菌聚为一支。根据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引起华顶杜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华顶杜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将来开展该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顶杜鹃 叶斑病 葡萄座腔菌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章古台10个杨树品种抗烂皮病初报
16
作者 马骏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测试章古台地区现有10个杨树品种对杨树烂皮病的抗性,在室内模拟林间条件,采用烧伤接种法对10个杨树品种水培枝条进行病原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10个杨树品种中,小青杨病斑发展速度快、危害最重;彰武小钻杨产生分生孢子角最多... 为测试章古台地区现有10个杨树品种对杨树烂皮病的抗性,在室内模拟林间条件,采用烧伤接种法对10个杨树品种水培枝条进行病原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10个杨树品种中,小青杨病斑发展速度快、危害最重;彰武小钻杨产生分生孢子角最多,传播病原菌能力强;健杨接种病原菌后病斑不发展、不产生分生孢子角,对杨树烂皮病的抗性最强。因此,可考虑健杨作为杨树更新品种,以提高林分的抗病性和生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古台 杨树烂皮病 病原菌 健杨
下载PDF
皂荚根腐病防治初探
17
作者 臧明杰 李云晓 +2 位作者 周虎 李廷 余佼洋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3-44,54,共3页
为有效控制皂荚根腐病危害,在南召县南河店镇大杆村对其发生与危害开展调查,并进行了化学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用40%百菌清25 g+奇农素10 g+25 kg清水稀释后灌根或90%氯溴异氰尿酸(农业级可溶性粉剂)25 g+25 kg清水稀释后灌根处理均可防... 为有效控制皂荚根腐病危害,在南召县南河店镇大杆村对其发生与危害开展调查,并进行了化学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用40%百菌清25 g+奇农素10 g+25 kg清水稀释后灌根或90%氯溴异氰尿酸(农业级可溶性粉剂)25 g+25 kg清水稀释后灌根处理均可防治皂荚根腐病,且二者防治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根腐病 百菌清 氯溴异氰尿酸
下载PDF
森林病虫害对木质与生态的影响
18
作者 安小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197-0200,共4页
森林病虫害对木材资源的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这些影响,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管理和控制策略的重要性。森林病虫害的后果包括宝贵木材的损失、木材质量的降低、木材化学性质的改变以及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此外... 森林病虫害对木材资源的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这些影响,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管理和控制策略的重要性。森林病虫害的后果包括宝贵木材的损失、木材质量的降低、木材化学性质的改变以及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此外,这些威胁破坏了森林的健康、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养分循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加强森林管理政策、采用综合害虫管理方法,并实施森林恢复和保护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木材质量 生态平衡 影响
下载PDF
楠木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全助 郑婉铮 +4 位作者 唐文彬 汤行昊 龚辉 叶小真 冯丽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4,100,共8页
【目的】明确楠木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病害防治有效的杀菌剂。【方法】以强致病菌株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 SCMN-BB-8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开展室内筛选药... 【目的】明确楠木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病害防治有效的杀菌剂。【方法】以强致病菌株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 SCMN-BB-8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开展室内筛选药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菌株以PSA培养基(pH 7.0)在30℃进行培养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钙,光照对菌株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筛选出咯菌腈、甲基硫菌灵和氟硅唑3种室内外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结论】明确了楠木溃疡病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害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溃疡病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金钗石斛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
作者 殷山山 周侯光 +3 位作者 贺永国 姚志军 白学慧 罗凯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确定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子实体分离、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测定、活体测定2种接种方式,金钗石斛植株均表现出水渍状腐烂病斑、软化症状... 为确定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子实体分离、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测定、活体测定2种接种方式,金钗石斛植株均表现出水渍状腐烂病斑、软化症状,均与基地驯化苗病株症状一致。经鉴定,金钗石斛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子实体为尖孢镰刀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金钗石斛 茎腐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