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2影像的光谱特征对松毛虫虫害信息提取
1
作者 苏显辉 杨军 +3 位作者 王彦博 陈立岩 宋仲禹 王勖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5期40-42,共3页
多光谱遥感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植物的波谱曲线,获得有关植物病虫害的信息,基于Sentinel-2(哨兵2号)卫星的影像数据,通过计算2019和2023年的植被指数来获取研究区林区森林健康度的对比,采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划定阈值,对林区受松毛虫... 多光谱遥感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植物的波谱曲线,获得有关植物病虫害的信息,基于Sentinel-2(哨兵2号)卫星的影像数据,通过计算2019和2023年的植被指数来获取研究区林区森林健康度的对比,采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划定阈值,对林区受松毛虫的影响进行分级。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对松毛虫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面积和损失程度的准确测量和科学评价;提高了松毛虫发生区域划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制定防治方案等工作提供科学、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哨兵2号 松毛虫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云南昌宁县松毛虫发生情况及防治
2
作者 赵艺淳 段洪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9期109-110,共2页
云南松毛虫体型大,幼龄虫期长,进食量大,对云南省松科植物造成了较大危害。传统化学、物理等防治方法受区域性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局限,给区域防治以及生态平衡等带来了较大挑战。该文针对云南昌宁县松毛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松毛虫特... 云南松毛虫体型大,幼龄虫期长,进食量大,对云南省松科植物造成了较大危害。传统化学、物理等防治方法受区域性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局限,给区域防治以及生态平衡等带来了较大挑战。该文针对云南昌宁县松毛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松毛虫特征进行研究,找出当地松毛虫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发生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林场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措施
3
作者 段文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7期31-32,共2页
松毛虫是林场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林木生长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阐述了林场松毛虫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包括监测技术和防治方法。通过对各种监测技术的比较和分析,以及针对松毛虫的不同防治方法的评估,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松毛虫是林场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林木生长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阐述了林场松毛虫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包括监测技术和防治方法。通过对各种监测技术的比较和分析,以及针对松毛虫的不同防治方法的评估,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有效应对松毛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柳杉毛虫成虫触角的超微形态与性别差异
4
作者 梁运 周友军 +4 位作者 吴红敏 陈登建 吴淑梅 张珠河 梁光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9-745,共7页
【目的】探究柳杉毛虫成虫雌雄个体触角超微形态及性别差异,为研究柳杉毛虫不同寄主的搜索、定位能力以及化学感知机制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初羽化雌雄成虫的触角普通形态以及超微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目的】探究柳杉毛虫成虫雌雄个体触角超微形态及性别差异,为研究柳杉毛虫不同寄主的搜索、定位能力以及化学感知机制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初羽化雌雄成虫的触角普通形态以及超微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柳杉毛虫雌雄成虫的触角均为黄褐色,雄蛾羽毛状,雌蛾短栉齿状;雌雄成虫共有6类13种感器,包括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3种、栓锥形感器3种、腔锥形感器2种、B?hm氏鬃毛2种。成虫触角感器具有性二型现象,主要表现为锥形感器为雌蛾触角特有,毛形感器Ⅱ型为雄蛾触角特有;此外,雄蛾触角侧枝腹面毛形感器Ⅰ型排列较整齐,在长度、数量上与雌蛾差异显著(P<0.05),通常6~8根排成一排,中间间隔处散布1~2根毛形感器Ⅱ型,而雌成虫侧枝腹面毛形感器Ⅰ型排列则无规律。【结论】柳杉毛虫雌雄成虫触角在普通形态上大体相似,但在侧枝的长度以及宽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多数感器在类型、结构与数量上相同,但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Ⅱ型分别是雌雄成虫各自特有的感器,并在感器类型及数量上具有显著差异,可能在其寄主与配偶定位、产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毛虫 触角感器 超微形态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思茅松毛虫染色体制备方法
5
作者 邱雨 杨斌 +2 位作者 吴培福 王宇翔 周杰珑 《中兽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染色体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思茅松毛虫从分子水平开发新型防治措施的重要前提。以卵、5龄幼虫性腺、初羽化成虫性腺、老熟幼虫脑神经节为研究材料,采用传统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两种鳞翅目常见方法,对处理溶液进行时间梯度设置... 染色体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思茅松毛虫从分子水平开发新型防治措施的重要前提。以卵、5龄幼虫性腺、初羽化成虫性腺、老熟幼虫脑神经节为研究材料,采用传统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两种鳞翅目常见方法,对处理溶液进行时间梯度设置,对思茅松毛虫染色体制备方法、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气干燥法优于传统压片法;在空气干燥法下,以5龄幼虫精巢制备的染色体效果最好;秋水仙素以作用时间为5 h为宜;低渗溶液选用0.075 mol/L KCI溶液低渗20 min时观察到的中期分裂相最多;思茅松毛虫染色体数目为2n=58,呈颗粒状,为弥散性着丝粒。本研究结果为其他松毛虫属染色体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为其分子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毛虫 染色体制备 传统压片法 空气干燥法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宣城市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94-96,104,共4页
思茅松毛虫是宣城市宣州区松林内常发的一类害虫,对林业发展危害较大,近些年在当地呈重发趋势。本文结合宣城地区思茅松毛虫的发生实际,总结了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重视植物检疫管理、科学进行混... 思茅松毛虫是宣城市宣州区松林内常发的一类害虫,对林业发展危害较大,近些年在当地呈重发趋势。本文结合宣城地区思茅松毛虫的发生实际,总结了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重视植物检疫管理、科学进行混交林的营造和改造、科学开展日常营林管理、开展预测预报工作、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当地科学开展思茅松毛虫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毛虫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安徽宣城
下载PDF
松树受害后一些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9
7
作者 戈峰 李典谟 +1 位作者 邱业先 王国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通过探讨松树受害后松针的一些化学物质变化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种群参数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松针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针叶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单宁和总酚含量增加;马尾松毛虫取食被害松针后,体内的2种解毒酶(... 通过探讨松树受害后松针的一些化学物质变化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种群参数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松针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针叶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单宁和总酚含量增加;马尾松毛虫取食被害松针后,体内的2种解毒酶(过氧化氢酶、羧酸酯酶)活性增加,其种群参数表现出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减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化学物质 马尾松毛虫 种群参数
下载PDF
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兴平 陈春平 +2 位作者 王国红 李镇宇 戈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从 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受害松针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受害松针对松毛虫种群特征的影响以及松树诱导抗虫性的特性和影响因子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受害后松针内化学物质有较大变化 :一些营养物质 (... 从 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受害松针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受害松针对松毛虫种群特征的影响以及松树诱导抗虫性的特性和影响因子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受害后松针内化学物质有较大变化 :一些营养物质 (糖、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 )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体内的某些次生代谢物质 (挥发性的和非挥发性的次生代谢物质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这一抗性机制将使松毛虫的发育期延长、死亡率增加、生殖力减弱 ,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种群数量的下降。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松毛虫周期性暴发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松树 基因诱导 抗虫性 化学物质 种群特征 影响因子 次生代谢物质 松毛虫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马尾松松针萜烯类挥发物及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立春 任琴 +2 位作者 许志春 李海林 李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4,共6页
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喷洒马尾松,对其针叶挥发物进行测定,并记录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喷过的松针饲喂马尾松毛虫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针叶挥发物以萜烯为主,其中烯、柠檬烯、β-水芹烯、石竹烯、p-薄荷-1,4(8)-二烯的相对含量在... 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喷洒马尾松,对其针叶挥发物进行测定,并记录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喷过的松针饲喂马尾松毛虫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针叶挥发物以萜烯为主,其中烯、柠檬烯、β-水芹烯、石竹烯、p-薄荷-1,4(8)-二烯的相对含量在48h达到最高,β-蒎烯的相对含量除72h外均高于对照;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取食量、排粪量、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均有所不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死亡率则表现出与上述指标相反的规律。这说明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够诱导植物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马尾松毛虫 茉莉酸甲酯 挥发性物质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策略及其生物多样性基础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增智 韩宝瑜 +1 位作者 樊美珍 汤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03-510,共8页
对3种不同方式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结果表明,3个林场的虫口在连续4年内均被抑制在低水平,但松毛虫种群动态不同:以淹没式施放白僵菌为主,但有时也淹没式施放化学杀虫剂的麻姑山林场平均虫口密度为3.16±4.... 对3种不同方式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结果表明,3个林场的虫口在连续4年内均被抑制在低水平,但松毛虫种群动态不同:以淹没式施放白僵菌为主,但有时也淹没式施放化学杀虫剂的麻姑山林场平均虫口密度为3.16±4.94条·株-1,波动最大;长期接种式应用白僵菌的戴公山林场平均虫口密度只有0.09±0.14条·株-1,一直处于低密度状态;以化学农药处理小面积虫源地结合不频繁地淹没式施放白僵菌的金寺山林场平均虫口密度为1.45±2.29条·株-1,偶可达防治指标.对群落组成的调查结果表明,从麻姑山、金寺山到戴公山,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各物种的总个体数递减,而总物种数、总物种数与总个体数的比值,天敌与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的比值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皆递增,表明群落多样性渐趋丰富,食物链网渐趋复杂,群落稳定性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对群落动态的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从麻姑山、金寺山到戴公山,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演化时序分明,趋于稳定,自我调节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马尾松毛虫 淹没式 放菌 接种
下载PDF
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清山 邬文波 +2 位作者 吕国平 陈泰峰 林庆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50,共6页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杂交,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分别与马尾松毛虫进行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可以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证明在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另外,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分别与落叶松毛虫的种间杂交也能进行,并产生F1代杂种松毛虫,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死亡率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均未能完成F2代。另外,还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确系同一物种,但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动物学命名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应分别定名为马尾松毛虫地理亚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种间杂交 生殖隔离 遗传规律
下载PDF
云南松毛虫蛹和成虫化学成分及其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何剑中 卢南 +2 位作者 牛建华 黄茵 崔永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本文对云南松毛虫蛹和成虫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比较。蛹的蛋白质和几丁质含量分别为581.5g/kg和74.7g/kg,明显低于成虫的683.0g/kg和178.3g/kg,而脂肪、总糖和灰分又远远高于成虫,存在极大的... 本文对云南松毛虫蛹和成虫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比较。蛹的蛋白质和几丁质含量分别为581.5g/kg和74.7g/kg,明显低于成虫的683.0g/kg和178.3g/kg,而脂肪、总糖和灰分又远远高于成虫,存在极大的差异。蛹和成虫两种虫态都含15种氨基酸,总量分别是359.8g/kg和508.9g/kg。蛹期的总糖含量是成虫期的5.21倍,说明在蛹至羽化期间,有大量的糖原参与以上所提到的生命活动而被消耗。蛹的脂肪含量为225.2g/kg,是成虫的3.42倍。其中亚麻酸的变化尤为显著,从蛹的222.4g/kg减少至成虫的87.9g/kg,表明亚麻酸在蛹的羽化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成虫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食用松毛虫的调查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何剑中 张荣 +2 位作者 童清 卢南 牛建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市),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州)有临沧、景洪、玉溪等。...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市),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州)有临沧、景洪、玉溪等。据调查研究,这一传统与历史上的饥荒有关。最早食用的民族可能是墨江县的哈尼族卡堕支系,至少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松毛虫的民间传统知识启示人们变害为利,并把开发利用松毛虫作为综合治理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民族地区 开发利用 食品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及增效磷与3种菊酯混配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温小遂 彭龙慧 +3 位作者 万雪民 龙炜 罗俊根 张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对江西高安等 16个县、市林区的马尾松毛虫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的耐药力有明显提高 ,其中高安、贵溪林区马尾松毛虫的抗性指数达到了低抗水平。马尾松毛虫对... 对江西高安等 16个县、市林区的马尾松毛虫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的耐药力有明显提高 ,其中高安、贵溪林区马尾松毛虫的抗性指数达到了低抗水平。马尾松毛虫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尚未产生抗性。室内用以上 3种拟除虫菊酯与增效磷 (SV1)按 1∶ 0 .5、1∶ 1、1∶ 3、1∶ 5和 1∶ 10的比例混配 ,用点滴法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增效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并且随着 SV1比例的提高 ,增效作用增强。用 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2 .5%溴氰菊酯、2 0 %氰戊菊酯、2 .5%三氟氯氰菊酯和 10 %氯氰菊酯 )加增效磷按不同混配比进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结果表明 ,增效磷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配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林间防治松毛虫以溴氰菊酯 +SV1(1∶ 5)、氰戊菊酯 +SV1(1∶ 3~ 1∶ 5)、三氟氯氰菊酯 +SV1(1∶ 3~ 1∶ 5)以及氯氰菊酯 +SV1(1∶ 5)稀释 80 0 0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溴氰菊酯 氰戊菊酯 三氟氯氰菊酯 抗药性 增效磷 增效作用
下载PDF
从害虫马尾松毛虫中提取甲壳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高强 刘卫星 +2 位作者 魏美才 周虎 吕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N aOH不同处理条件对脱有机物质和甲壳素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从马尾松毛虫蛹中提取甲壳素的基本工艺:(1)脱矿物质:盐酸浓度为2.5%,浸泡时间为20 h,浸泡温度为30℃;...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N aOH不同处理条件对脱有机物质和甲壳素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从马尾松毛虫蛹中提取甲壳素的基本工艺:(1)脱矿物质:盐酸浓度为2.5%,浸泡时间为20 h,浸泡温度为30℃;(2)脱有机物质:N aOH浓度为6%,浸泡温度为75℃,浸泡时间为10 h;(3)脱色:双氧水浓度为9%,浸泡时间为2.5 h,浸泡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甲壳素产品为白色粉状固体,其N含量为6.87%,灰分为1.19%,水分为8.37%。产率为29.97%。产品的N含量达到食品级甲壳素标准,灰分含量达到工业级甲壳素标准。实验有助于后续深入研究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也为今后进一步制备虫蛹壳聚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松毛虫 甲壳素 提取 昆虫资源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松针挥发物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苏芳 张真 +3 位作者 孔祥波 王鸿斌 蔡道雄 陶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S-α-蒎烯、R-α-蒎烯、月桂烯、R-β-蒎烯、S-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柠檬烯、(-)-柠檬烯、γ-萜品烯。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的松针挥发物组成比例差异很大。这些挥发物可以分为4类:第1类包括R-α-蒎烯和月桂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负相关(P<0.05);第2类包括S-β-蒎烯、γ-萜品烯和(+)-3-蒈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正相关(P<0.01);第3类包括R-β-蒎烯和(+)-柠檬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呈现显著但不规则变化(P<0.05),最后一类包括S-α-蒎烯,(-)-柠檬烯和α-萜品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松针挥发物的组成比例可能影响松毛虫的暴发情况。另外,天敌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因子,因此松针挥发物对马尾松毛虫天敌的作用程度也可影响害虫的暴发;无灾区或者偶灾区的针叶挥发物可能吸引更多的松毛虫天敌,从而对松毛虫的暴发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物 组分 暴发 Β-蒎烯 (+)-3-蒈烯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善干 马淑芳 +1 位作者 付宏兰 陈德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2,共5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蛾 触角 毛状感受器 细微结构
下载PDF
马尾松受害诱导的化学物质滞后变化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燕 李镇宇 戈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1-296,共6页
通过接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和人工剪叶 ,分析比较了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针叶内化学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害虫取食松针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 (单宁、酚类物质 )比人工剪叶处理略有增加 ,而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变化不大... 通过接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和人工剪叶 ,分析比较了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针叶内化学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害虫取食松针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 (单宁、酚类物质 )比人工剪叶处理略有增加 ,而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变化不大。对马尾松进行害虫取食为害、人工剪叶受害、未受害三种处理后 ,连续 3年跟踪测定了松针叶内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无论是害虫取食为害 ,还是人工剪叶受害 ,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都减少 ,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直至一年后才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蛋白质变化的趋势则始终是受害处理的含量比未受害处理的含量高 ,表明马尾松受害后诱导的化学物质变化具有滞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毛虫 受害方式 滞后诱导抗性 化学物质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和干旱对种群时间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真 李典谟 查光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1-476,共6页
通过对安徽冬至县金寺山林场 2 7年中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 2、 3代分化率及干旱记录进行相关分析 ,进一步探讨 2、 3代分化和干旱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马尾松毛虫 2、 3代分化率... 通过对安徽冬至县金寺山林场 2 7年中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 2、 3代分化率及干旱记录进行相关分析 ,进一步探讨 2、 3代分化和干旱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马尾松毛虫 2、 3代分化率有一定的周期性 ,而且波动的幅度很大 ,大致可以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 ,三个等级的分化率范围分别为 1%~ 10 % ,11%~ 4 0 %和 4 1%~ 10 0 %。大致每隔 5~ 6年出现一次高分化率 ,高分化率的前后往往是低分化率 ,高分化率之间一般是中等的分化率和低分化率交替出现。通过分析马尾松毛虫 2、 3代分化对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 ,说明 2、 3代分化主要影响当代的数量 ,与以后各代数量无明显相关。 2、 3代分化前的种群数量与 2、 3代分化也无明显的相关。中等以上的分化率常引起松毛虫的发生。影响 2、 3代分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 7月份的气温 ,7月份的气温越高 ,卵孵化的高峰期越早 ,更多幼虫于分化的临界光周期以前孵化 ,分化率就高。干旱与 2、 3代分化有微弱的相关 ,对松毛虫时间动态的影响具有延迟作用 ,影响最明显的是第二年的第 1代 ,这说明干旱不仅影响当代松毛虫的动态 ,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寄主 ,从而影响到以后世代的松毛虫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种群时间动态 世代分化率 干旱 种群动态 气候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3 位作者 侯无危 何忠 文志忠 温小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7,共7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at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都属于长日照型昆虫。它们的光周期反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马尾松毛虫初...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at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都属于长日照型昆虫。它们的光周期反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马尾松毛虫初龄幼虫对光照时数虽然敏感,可是只有在整个幼虫期都处在短光照周期条件下才能维持幼虫的滞育。而且,幼虫的滞育强度明显较弱,解除涝育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如油松毛虫严格。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幼虫的滞育更不稳定,一般仅表现为生长的短暂停滞和幼虫历期的相对延长。温度和光周期还可影响到幼虫的存活和性比。马尾松毛虫幼虫呈典型的浅滞育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长江沿岸省份不同年份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比例才有较大的波动,这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种群动态,也是当年当地高虫口区二代虫能否成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光周期反应 滞育 光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