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亮 曹丛华 +2 位作者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923-8925,89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绿素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大叶杨柱头细胞ATP酶的超微结构定位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彤 麻左力 李文钿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2期91-96,共6页
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不同发育阶段的柱头细胞进行了 ATP 酶的超微结构定位。结果表明:(1)大叶杨柱头表膜上存在 ATP 酶的定位沉淀,但ATP 酶的活性随可授期的到来而活性增加;幼嫩期和过盛花期的柱头表膜... 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不同发育阶段的柱头细胞进行了 ATP 酶的超微结构定位。结果表明:(1)大叶杨柱头表膜上存在 ATP 酶的定位沉淀,但ATP 酶的活性随可授期的到来而活性增加;幼嫩期和过盛花期的柱头表膜上少或无 ATP 酶活性。显示出 ATP 酶与花粉一柱头相互作用的相关性。(2)可授期柱头细胞中,ATP 酶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内嵴、叶绿体片层、内质网、核膜及核仁、质膜和胞间连丝上,高尔基体及液泡膜上无 ATP 酶活性的定位。(3)柱头细胞在衰亡中,ATP 酶转而分布于液泡膜、消化液泡膜、线粒体外膜、叶绿体被膜及膜结构的消化残片上,而原先可授期时 ATP 酶活性最高的线粒体内嵴和叶绿体片层则失去 ATP 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杨 柱头 ATP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叶杨花粉离体萌发和贮藏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俊英 陶慧 +2 位作者 许林 杜克兵 涂炳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3-87,共5页
以15~20 a生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萌发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贮藏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在25℃下培养24 h萌发率趋于稳定;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H3BO3可使花粉萌发率显著提高;... 以15~20 a生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萌发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贮藏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在25℃下培养24 h萌发率趋于稳定;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H3BO3可使花粉萌发率显著提高;随蔗糖和H3BO3浓度升高,萌发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5%蔗糖+50 mg/L硼酸的培养基上达到最高,为56.33%;培养基中添加50~200 mg/L GA3对大叶杨花粉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花粉自然干燥后贮藏于-20℃条件下较为适宜。本研究结果对利用大叶杨优良资源培育优良山地杨树新品种,进一步扩大杨树种植区域,解决平原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杨 花粉萌发 离体条件 贮藏
下载PDF
大叶黄杨扦插生根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建伟 郭雪峰 +1 位作者 高启明 王纽红 《中国园林》 2000年第6期91-92,共2页
以大叶黄杨越冬绿枝及当年嫩枝作试材,分别就激素种类、不同浓度处理及不同发育阶段枝段的生根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结果。
关键词 大叶黄杨 生根效应 激素 扦插
下载PDF
豫北地区大叶黄杨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起丽 张建新 徐瑞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79-5280,共2页
大叶黄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坏损尾孢(Cerospora destructive rav.)。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浓度为5%的蔗糖液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相近,且稍高于在大叶黄杨叶片煎汁和自来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生孢子在酸性、中性... 大叶黄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坏损尾孢(Cerospora destructive rav.)。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浓度为5%的蔗糖液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相近,且稍高于在大叶黄杨叶片煎汁和自来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生孢子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在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更高,在pH值为4时萌发率最高;不同的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褐虎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江西省大叶黄杨病害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庚花 陈玉兰 张超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591-5592,共2页
江西省大叶黄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疮痂病、白粉病。20-30℃适宜发病,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脱落,严重影响大叶黄杨生长发育。发病初期,用敌力脱、火把等喷雾能有效控制其扩展蔓延。
关键词 大叶黄杨 病害 症状 病原菌 发病规律 江西省
下载PDF
大叶山杨幼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立平 章林 +2 位作者 赵珊珊 吕学燕 陈建军 《吉林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18-20,44,共4页
以大叶山杨的超级实生苗的当年生枝条、成年优树根部萌条当年生嫩枝和成年优树树冠当年生嫩枝切段做外植体,采用连续继代培养和微型嫁接法进行幼化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连续继代次数的增加及微嫁接后再继代次数的增加,茎条的幼化... 以大叶山杨的超级实生苗的当年生枝条、成年优树根部萌条当年生嫩枝和成年优树树冠当年生嫩枝切段做外植体,采用连续继代培养和微型嫁接法进行幼化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连续继代次数的增加及微嫁接后再继代次数的增加,茎条的幼化程度随之提高,徽扦插生根率也在提高。成年优树根部萌条当年生嫩茎连续继代4~5次,微扦插生根率可达100%;成年优树树冠当年生嫩茎连续继代6~7次,微扦插生根率可达100%;用组培苗作砧木微嫁接后再进行微繁,连续继代3~4次,微扦插生根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山杨 幼化处理 连续继代 微型嫁接
下载PDF
大叶山杨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绍臣 陈建军 +5 位作者 章林 张忠辉 韩国辉 魏松燕 宋福强 薛金艺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9,共2页
本文报导了以大叶山杨当年生茎条切段为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MS、WS、ACM、WPM、改良WPM)上的分化情况、不同激素组合的作用,同时指出采取各种保证措施可使苗木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关键词 大叶山杨 组织培养 外植体
下载PDF
濒危植物格氏栲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育红 陈夜江 +1 位作者 吴新强 张君诚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93-196,共4页
格氏栲植物体内酚类、多糖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严重影响提取其基因组DNA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对格氏栲叶片DNA几种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是最为理想的提取方法。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PVPP粉与材料充分研磨,在提取... 格氏栲植物体内酚类、多糖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严重影响提取其基因组DNA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对格氏栲叶片DNA几种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是最为理想的提取方法。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PVPP粉与材料充分研磨,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β-巯基乙醇,能有效地去除材料中的多酚类物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裂解液2次所获得的上清,加入1/5倍体积的7.5mol/L NH4Ac,再用异丙醇沉淀DNA,可以有效去除多糖的干扰,所提取的DNA纯度较高,可用于PCR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基因组DNA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川西高原大叶杨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小林 贾晨 +3 位作者 代玲莉 辜云杰 何承忠 罗建勋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川西高原泸定县岚安乡25 a生大叶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 a生大叶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7.65 cm、20.5 m与0.56047 m3;大叶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随着年龄的增...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川西高原泸定县岚安乡25 a生大叶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 a生大叶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7.65 cm、20.5 m与0.56047 m3;大叶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造林后第6年和第9年,其值分别为1.65 cm和1.43 cm;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时出现在造林后第9年,其值分别为1.69 m和1.51 m;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造林后第21年出现最大值为0.03947 m3,平均生长量在造林后第25年时的值为0.02242 m3,是目前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第25年左右,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为25年;大叶杨的材积生长率与胸高形数随着年龄生长而逐渐降低,树干干形在第12年左右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杨 川西高原 生长特性 树干解析
下载PDF
大叶黄杨抗寒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23-1424,共2页
笔者研究了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对照)的膜透性、蛋白505!PAGE电泳等主要抗寒性理化指标及叶片形态,并重点调研了大叶黄杨在北方地区种植应用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大黄杨在水分、膜透性、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蛋白质、脯氨酸五大抗寒性... 笔者研究了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对照)的膜透性、蛋白505!PAGE电泳等主要抗寒性理化指标及叶片形态,并重点调研了大叶黄杨在北方地区种植应用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大黄杨在水分、膜透性、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蛋白质、脯氨酸五大抗寒性理化指标上,显示出良好的适应变化和低温保护反应。此项研究成果可供我国北方地区引种大叶黄杨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抗寒性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12
作者 卜志国 杜绍华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977-8978,89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方法]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2块样地的大叶黄杨,通过近2个月的观测,测定样本叶片的长和宽、叶绿素含量等,并对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光照对大叶黄杨叶片包括叶形态、气...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方法]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2块样地的大叶黄杨,通过近2个月的观测,测定样本叶片的长和宽、叶绿素含量等,并对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光照对大叶黄杨叶片包括叶形态、气孔数量、含水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光强减弱,气孔数量减小、叶绿素含量增加、含水量增加;阴面大叶黄杨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阳面,阳面叶绿素a/b的值高于阴面。[结论]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可判断植物对光照强度的敏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光照 叶形指数 含水量
下载PDF
温度和pH值对大叶黄杨炭疽病菌丝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王佳 许斌 +2 位作者 蔡平 许田芬 吴媛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98,共2页
通过研究温度和pH值对黄杨炭疽病病原菌的影响,发现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大,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对菌丝体生长不利;菌丝体对pH值反应不太敏感,在pH3~12条件下皆可生长,但最适pH值为6。
关键词 大叶黄杨 炭疽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探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纯 刘淑敏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期65-67,共3页
大叶黄杨是我国现代城市绿化景观中较为常见的植物之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为了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后期治理的实质质量,有效防治各类常见的大叶黄杨病虫害,管理者必须采用具备实效性、系统性特征的全新管理方法,根据大叶黄杨的... 大叶黄杨是我国现代城市绿化景观中较为常见的植物之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为了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后期治理的实质质量,有效防治各类常见的大叶黄杨病虫害,管理者必须采用具备实效性、系统性特征的全新管理方法,根据大叶黄杨的不同栽种地点的水文、天气、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更为适当的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避免大叶黄杨的正常生长受到来自病虫害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强化大叶黄杨的抗病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大叶黄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各类病害与虫害的基本特性,并总结了防治各类病虫害的正确措施与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大叶黄杨 绿化景观治理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大规格大叶黄杨球的移植与管护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海山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90-92,共3页
大叶黄杨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造景中被大量应用。从移植技术、管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兰州地区大规格大叶黄杨球移植与管护技术。
关键词 大叶黄杨 移植 兰州
下载PDF
胡杨根系分布特征与根系吸水模型建立 被引量:36
16
作者 冯走 司建华 +1 位作者 李建林 席海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5-772,共8页
依据2006年和2007年6~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的实测资料,利用分形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对胡杨根系分布与根区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引入土壤含水率期望(cm.g/g)的概念,建立了含水率期望值与根系分维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了适... 依据2006年和2007年6~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的实测资料,利用分形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对胡杨根系分布与根区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引入土壤含水率期望(cm.g/g)的概念,建立了含水率期望值与根系分维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了适宜胡杨生长的土壤含水率期望值的范围。同时建立了初版的根系吸水模型,并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胡杨 根系分布 土壤含水率期望 根系吸水模型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起丽 张建新 +2 位作者 王洪亮 狄向军 李保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92-93,共2页
近年来豫北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h后,退菌特室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达99.3%,... 近年来豫北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h后,退菌特室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达99.3%,其次是百菌清,达97.8%;百菌清和退菌特在田间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作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白粉病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水分、抗旱剂BGA耦合对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勇 杨培岭 任树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为了探索北方城市绿化常绿阔叶灌木抵御冬季冻害能力的水分、有机抗旱剂BGA的最佳耦合环境,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内,用电导法和冻害调查法测定了小区、盆栽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随土壤水分和BGA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水分、BG... 为了探索北方城市绿化常绿阔叶灌木抵御冬季冻害能力的水分、有机抗旱剂BGA的最佳耦合环境,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内,用电导法和冻害调查法测定了小区、盆栽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随土壤水分和BGA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水分、BGA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有极显著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在60%~75%FC(田间持水量)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BGA用量的关系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他水分水平,呈线性下降关系;施用BGA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亦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在60%~75%FC时最大.最后,提出了适宜于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土壤水分、BGA用量的大致耦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灌木 抗寒性 土壤含水量 BGA用量 耦合范围
下载PDF
典型城区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强 胡聃 王绍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9-823,共5页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典型城区环境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城区环境相对于郊区环境,大叶黄杨的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蒸腾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CO2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较低...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典型城区环境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城区环境相对于郊区环境,大叶黄杨的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蒸腾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CO2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较低,净光合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环境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的响应关系。不同月份两个样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都不相同,总的来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温度和湿度状况影响着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同化CO2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环境变化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石楠和大叶黄杨对污泥基质中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红文 杨兰芳 +1 位作者 丁昭全 涂继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运用不同配比的污泥基质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污泥、石楠和大叶黄杨不同部位的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石楠和大叶黄杨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基质中污泥组成的变化,石楠和大叶黄杨中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系数均没有呈现... 运用不同配比的污泥基质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污泥、石楠和大叶黄杨不同部位的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石楠和大叶黄杨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基质中污泥组成的变化,石楠和大叶黄杨中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有规律变化。2种植物根、茎、叶的重金属含量中均以Zn最高,根以Cd最低,茎和叶都以As最低。大叶黄杨根中6种重金属和叶片中Zn含量均显著高于石楠。在石楠中,As的含量根>茎>叶;Cd和Pb呈根显著低于茎与叶;根中Cu和Cr显著高于茎与叶;茎部Zn含量显著低于根与叶。在大叶黄杨中,As和Cu的含量均呈根>茎>叶;Cd在根、茎、叶之间无规律性,根中Cr含量高于茎与叶;茎部Pb含量高于根与叶;叶片中Zn含量低于根与茎。2种植物根、茎、叶对Cr与As富集能力均很低,而根对Cu、茎和叶对Pb富集能力很强。大叶黄杨根对6种重金属、茎对Zn与Pb的富集能力均显著高于石楠。2种植物对Cr和As的富集能力弱,而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强;大叶黄杨富集重金属能力高于石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石楠 大叶黄杨 吸收 富集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