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激素处理和扦插时间对幼化乌桕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涛 黄涛 +4 位作者 孙李勇 彭大庆 朱长红 陈小溪 李淑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5,99,共13页
【目的】优化乌桕扦插育苗试验,为乌桕的无性繁殖提供实践参考;观察生根过程的形态、解剖学结构及营养物质变化,为乌桕生根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乌桕为材料,分析幼化处理后在外源激素(200、500、800 mg·L^(-1)的NAA和... 【目的】优化乌桕扦插育苗试验,为乌桕的无性繁殖提供实践参考;观察生根过程的形态、解剖学结构及营养物质变化,为乌桕生根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乌桕为材料,分析幼化处理后在外源激素(200、500、800 mg·L^(-1)的NAA和800、1000、1200 mg·L^(-1)的IBA)和扦插时期(6、9月)对乌桕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定期拍照进行形态观察以确定采样周期,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插穗的解剖学结构,并采用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幼化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乌桕扦插生根效果;IBA处理组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NAA,当IBA浓度为1200 mg·L^(-1)时生根率最高,可达100%。6月乌桕扦插的各生根指标均高于9月。解剖学观察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因此乌桕嫩枝扦插不定根源于诱生根原基,存在皮部及愈伤两种生根类型;在乌桕扦插生根过程中,处理组淀粉含量变化呈“下降—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变化趋势与激素处理组相似,但峰值出现时间比处理组推迟7 d左右。【结论】乌桕不定根发生属于混合生根类型,幼化处理可有效提高乌桕扦插生根效果,6月扦插,1200 mg·L^(-1)的IBA激素处理生根效果最好,且生长调节剂能提高营养物质积累与代谢速度,促进插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嫩枝扦插 解剖结构 生长调节剂 营养物质
下载PDF
桂西南岩溶区植物叶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及其关联分析
2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4 位作者 申文辉 叶斯进 黄宝珍 凌福诚 陆国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岩溶植物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水平上的差异以及系统发育保守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机制,进而为岩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20种常见阔叶木本植物为对象,采用K值法检验了叶... 【目的】探究岩溶植物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水平上的差异以及系统发育保守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机制,进而为岩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20种常见阔叶木本植物为对象,采用K值法检验了叶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并运用系统发育独立比较(PIC)和标准化主轴估计(SMA)的方法分析了叶性状间的关联适应性。【结果】1)研究区植物群落10个叶性状均未表现出较强的系统发育保守性,系统发育结构与性状结构并不完全一致。2)叶面积(LA)与叶长(LL)、叶宽(LW)以及叶组织密度(LTD)与LL、叶体积(LV)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LL与LW、LA与叶干质量(LDW)间均呈等速生长关系;其中,LTD与LL的生长关系在常绿植物组发生了改变,由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其他性状组合间的生长关系并未因生活型的不同而引起差异,表明常绿植物倾向于限制LL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LA、LL和LW以及LTD与LL、LV在常绿和落叶植物组间的斜率均沿共同主轴方向显著漂移(P<0.05),表明常绿和落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发生了位移,常绿植物倾向于选择小叶、组织密度大的资源保守型生长策略,而落叶植物则倾向于选择大叶、组织密度小的资源获取型生长策略。【结论】生态位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亚热带阔叶林群落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标准化主轴估计 系统发育独立比较 异速生长 系统发育信号 岩溶
下载PDF
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的研究
3
作者 罗轩 秦莎 +4 位作者 冀海华 苏通明 谢新玲 秦祖赠 纪红兵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化反应60 min后,存在于肉桂中油中的10种烯烃类化合物在反应产物中仅检出1种,肉桂醛的相对含量从反应前的56.46%增至80.48%。反应后,GC-MS未检测出烯烃类化合物臭氧化后生成的醛或酮类物质。通过臭氧化可基本清除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保留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中油 肉桂醛 臭氧化 CAO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4
作者 刘巧玲 盛玮 罗青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58-62,共5页
本研究利用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外观指标和有效营养成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新疆大果沙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果沙枣果实外观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主成分分析法... 本研究利用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外观指标和有效营养成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新疆大果沙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果沙枣果实外观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为‘红铃’(3#)>‘红玉’(8#)>‘金莎’(2#)>‘金皇后2’(26#)>‘巴楚1’(5#)>‘金皇后’(6#)>‘白沙甜’(7#)>‘雅丰’(1#)>‘红铃2’(33#),3#、8#和2#表现优良,可重点进行繁育推广及开发利用。根据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的大果沙枣分为3类;第1类为3#品种,主要特征为固酸比、单宁和总酚高,蛋白质、粗纤维低,可用作制作糕点及高档果汁、饮料等;第2类为2#和8#品种,主要特征为可食率高,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高,单宁和总酚也高于均值,可用作深加工,提取其有效功能性营养成分,用于保健、医疗等;其余品种均属于第3类,各项指标较为平均,果实可鲜食及加工,也可用作生态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枣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锑胁迫对楸树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刘振华 邹武 +6 位作者 汪丽 林峰 张鹏 钟青山 李贵 陈瑞 王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以10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共设置4种浓度的锑胁迫处理,各处理锑元素含量分别为0、600、1200、2000 mg·kg^(-1);以石蜡切片方法观测叶片的解剖结构,探讨锑胁迫对楸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2-8、1-1... 以10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共设置4种浓度的锑胁迫处理,各处理锑元素含量分别为0、600、1200、2000 mg·kg^(-1);以石蜡切片方法观测叶片的解剖结构,探讨锑胁迫对楸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2-8、1-1号2个楸树无性系在2000 mg·kg^(-1)锑胁迫下其叶片中锑含量均下降外,10个楸树无性系在0~2000 mg·kg^(-1)锑胁迫下其叶片中锑含量均随着锑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浓度的锑胁迫下,5-8、0号2个无性系的叶片厚度均没有显著差异,其余无性系的叶片厚度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随着锑胁迫浓度的增加,不同楸树无性系的叶片厚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着锑胁迫浓度的增加,10个楸树无性系的叶片上表皮厚度和下表皮厚度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浓度锑胁迫下,10个楸树无性系的叶片组织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在600~2000 mg·kg^(-1)锑胁迫下,各楸树无性系平均栅海比排序为5-8号的(0.99)>1号的(0.91)=2-8号的(0.91)>0号的(0.90)>5-2号的(0.89)>8402号的(0.88)=72号的(0.88)>1-1号的(0.86)=20-01号的(0.86)>63号的(0.71)。0~2000 mg·kg^(-1)锑胁迫对楸树无性系叶片结构无明显破坏,楸树对锑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胁迫 楸树 无性系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我国特有单种属珍稀资源植物青钱柳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春兰 柳水香 +4 位作者 肖仁才 苏晓娜 刘文豪 胡小飞 姜雪茹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8期64-69,75,共7页
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及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之一,是极其重要的珍稀木本植物资源。近年来由于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增加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诸多功效,尤其是其具有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作用的特性而受到国内... 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及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之一,是极其重要的珍稀木本植物资源。近年来由于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增加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诸多功效,尤其是其具有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作用的特性而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青钱柳种子败育严重并具有深休眠性,有性繁殖系数很低,其野生资源的稀缺和繁殖困难使这一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围绕青钱柳种质资源筛选、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定向培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繁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无性繁殖难生根问题和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褐化、玻璃化等问题,提出了预期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青钱柳进一步的资源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播种育苗 扦插育苗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茶树精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7
作者 刘义军 朱琳 +3 位作者 李晶莹 刘佳梦 夏秋瑜 林丽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和微胶囊的微观形态影响,并阐明茶树微胶囊包埋特性和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茶树精油乳液制备条件均质转速为20000 r/min,均质时间为15 min;茶树精油微胶囊复合凝聚pH为4.37,得到形态较均匀、微粒直径为0.80~1.32μm,包埋率为(44.75±0.09)%,缓释性能为65.13%。该研究为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复合凝聚 微胶囊 乳化均质
下载PDF
南酸枣染色体核型分析
8
作者 宋晓琛 张博文 +2 位作者 杜健 杜强 杨春霞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给南酸枣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本文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南酸枣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核型公式为K(2n)=2x=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0M2+8M1+4S,核不对称系数... 为了给南酸枣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本文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南酸枣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核型公式为K(2n)=2x=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0M2+8M1+4S,核不对称系数为55.77%,为二倍体,染色体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1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盐胁迫对台湾相思幼苗形态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梁文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探寻台湾相思种子的耐盐情况,在其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胁迫可提高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发芽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且和对照有显著差异。通... 为探寻台湾相思种子的耐盐情况,在其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胁迫可提高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发芽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且和对照有显著差异。通过拟合台湾相思发芽率和NaCl胁迫浓度回归曲线,发现种子萌发期台湾相思适宜的最大NaCl胁迫浓度为203.87 mmol∕L,NaCl致死浓度为383.16 mmol∕L;幼苗期台湾相思叶鲜重、茎鲜重、根鲜重、主根长、株高、地径以及叶片数等指标在NaCl胁迫下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先上升后下降,植物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总根尖数、分枝数、交叉数均和NaCl浓度呈负相关,NaCl胁迫适宜的最大浓度为49.28 mmol∕L,台湾相思幼苗SOD、POD活力及MDA、PRO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思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琴叶风吹楠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李小琴 张凤良 +3 位作者 吴裕 赵祺 杨湉 毛常丽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为研究琴叶风吹楠假种皮及种子保存时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琴叶风吹楠成熟种子为材料,经4种不同处理后播种,对其种子出芽率进行观测统计,同时测量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真叶数、叶长及叶宽等6个性状,对不同处理下苗木生长和叶... 为研究琴叶风吹楠假种皮及种子保存时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琴叶风吹楠成熟种子为材料,经4种不同处理后播种,对其种子出芽率进行观测统计,同时测量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真叶数、叶长及叶宽等6个性状,对不同处理下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种子出芽时间集中在播种后30~50 d;4种处理下种子出芽率为14.29%~84.67%,各处理间差异明显,出芽率最高的是现采新鲜成熟且留假种皮播种的种子,自然脱落再放置一周后播种的出芽率最低,仅为14.29%。4种处理方式下苗木均生长良好,真叶数和地径生长未出现明显差异,苗高和主根长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叶风吹楠 种子 发芽率 生长量
下载PDF
三种自然变异构树的转录组学分析初探
11
作者 任媛媛 梁超 +3 位作者 王哲 王文君 王念 翟晓巧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构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变异度高,野生构树在各地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树皮类型上发生变化,优良性状亟待挖掘,其分子和遗传学研究较少。研究中,使用第2代测序和全长转录组测序来发现白树皮、红树皮和条纹树皮构树之间的差异。共鉴定了9... 构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变异度高,野生构树在各地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树皮类型上发生变化,优良性状亟待挖掘,其分子和遗传学研究较少。研究中,使用第2代测序和全长转录组测序来发现白树皮、红树皮和条纹树皮构树之间的差异。共鉴定了9172个全长转录本,94.86%的全场转录组序列从至少一个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共检测到43475个基因,进行了3次比较,上调的差异基因与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植物和植物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下调的差异基因参与光合作用、抗坏血酸和阿糖代谢。部分序列的表达水平通过定量实时PCR法得到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初步阐明了白皮、红皮和条纹皮构树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为构树新品种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树皮颜色 转录组 分析
下载PDF
4种因素对辣木菜产量形成的影响
12
作者 林宗铿 蔡坤秀 张天翔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以4个辣木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品种、栽培模式、修剪模式和施肥水平对辣木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木菜产量差异显著,以改良种PKM1为最佳,改良种PKM2次之,多油辣木和非洲辣木产量较差;设施条件下栽培,可周年获得辣木菜,限... 以4个辣木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品种、栽培模式、修剪模式和施肥水平对辣木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木菜产量差异显著,以改良种PKM1为最佳,改良种PKM2次之,多油辣木和非洲辣木产量较差;设施条件下栽培,可周年获得辣木菜,限根栽培有利于压条和采摘工作;一级分枝留7节作为采摘母枝为最佳;单施化肥和化肥+有机肥优于全有机肥,不施肥料处理最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菜 产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皂荚嫩枝扦插生根形态解剖学观察及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13
作者 郑建伟 李佳秋 +2 位作者 齐钦辉 朱文瑛 李保会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研究皂荚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形态解剖特征,探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与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皂荚扦插不定根形成和激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以皂荚品种“豫皂2号”当年生长良好的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 研究皂荚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形态解剖特征,探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与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皂荚扦插不定根形成和激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以皂荚品种“豫皂2号”当年生长良好的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试验观察生根过程中插穗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生根部位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皂荚嫩枝扦插生根的不定根原基发生在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由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来。皂荚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主要划分为3个时期--0~20 d愈伤组织形成前为愈伤组织诱导期,20~40 d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后到不定根形成前为不定根诱导期,40 d后多数插穗不定根伸出后为不定根表达和伸长期。在皂荚插穗不定根形成的关键时期,IAA含量升高是诱导不定根原基的关键。相对于对照组,ABT1处理组插穗IAA含量在扦插后第30天时达到峰值[63.79 ng/g (FW)],IAA/ABA (IAA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和IAA/ZR (IAA含量与ZR含量的比值)也最高;ABA、GA3和ZR含量的变化趋势与IAA相反。皂荚扦插生根属于诱导生根类型。在不定根形成关键时期IAA含量升高是诱导根原基的关键,施用ABT1不仅提高了皂荚插穗内有利于生根的内源激素IAA含量,还促使了各种内源激素含量达到动态平衡,诱导不定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嫩枝扦插 解剖结构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枫香造林现场示范培训关键技术
14
作者 张霁明 李春艳 +2 位作者 段俊 沈双龙 章承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5期88-89,共2页
为了做好乡土树种枫香造林现场示范培训工作,总结出选一块适宜的造林地、挖一个合格的栽植穴、定一个合适的栽植密度、施一次足量的有机肥、选一个丰产的栽培模式、栽一株健壮的优良种质苗木、浇一次饱和的定根水、覆一张保湿防草的盖... 为了做好乡土树种枫香造林现场示范培训工作,总结出选一块适宜的造林地、挖一个合格的栽植穴、定一个合适的栽植密度、施一次足量的有机肥、选一个丰产的栽培模式、栽一株健壮的优良种质苗木、浇一次饱和的定根水、覆一张保湿防草的盖土材料等8大关键技术,以期对枫香造林现场培训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 造林 示范 技术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枳椇果柄可食性的选优
15
作者 钱永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于2019年起,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闽西北3市13县的35株适口性较好的枳椇的成熟果柄,通过检测色泽、甜味、单果重和感官评价质感、涩味、风味等共6个指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35株枳椇果柄的可食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于2019年起,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闽西北3市13县的35株适口性较好的枳椇的成熟果柄,通过检测色泽、甜味、单果重和感官评价质感、涩味、风味等共6个指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35株枳椇果柄的可食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枳椇果柄的选优技术确实可行;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SW2、JO9、JN17、JL25、JL26、WY30为优株,SW1、SW3、SC7、JL27为较优良株,可作为优树母树加以保护,并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加以扩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 果柄可食性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习政 陈霞 +5 位作者 苏文娟 张运煜 王毓曼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过程,明确山苍子芽接愈合过程的机制,对山苍子良种嫁接苗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以采穗圃优树1年生枝为穗条,采用嵌芽接... 【目的】通过分析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过程,明确山苍子芽接愈合过程的机制,对山苍子良种嫁接苗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以采穗圃优树1年生枝为穗条,采用嵌芽接嫁接技术,于芽接后不同时期取嫁接结合部位组织进行解剖结构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并测定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生理酶指标活性。【结果】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隔离层形成期(嫁接后0~5 d)、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期(嫁接后6~16 d)、形成层连接期(嫁接后17~25 d)和维管组织分化形成期(嫁接后26~35 d)。在嫁接后初期,嫁接口的砧木切口面先后出现隔离层和愈伤组织,嫁接后17~25 d,砧穗间形成愈伤组织桥,且形成层相互连接,构成形成层环带;嫁接后26~35 d嫁接口处分化出维管组织,且砧穗紧密连接。各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嫁接后第15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POD、CAT均上升到峰值水平,随后5 d,可溶性糖和SOD出现峰值,此时PPO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山苍子在嫁接后第35天基本完成愈合,且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末期、形成层连接初期(嫁接后第15~20天)是山苍子嫁接成活的关键时期。在隔离层形成期,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即时调控活性氧水平;在嫁接愈合后期(嫁接后30~35 d),POD、CAT与PAL共同参与砧穗切口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与木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嫁接愈合 显微结构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香合欢幼苗生长性状与生物量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佳男 欧汉彪 +3 位作者 黄玲 王智慧 韦铄星 滕维超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了解香合欢苗木生长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1年生香合欢幼苗为研究对象,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4个生长性状及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和计算,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剔除对生物量影响不大的性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 为了解香合欢苗木生长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1年生香合欢幼苗为研究对象,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4个生长性状及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和计算,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剔除对生物量影响不大的性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香合欢幼苗生长性状变异水平居中,可作为良好的变异研究对象;同时根冠比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接近或超过20%),说明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具有从中选择生长表现优异个体的优势;主根长与其各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小,而苗高、地径和侧根数与各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将相关性极显著的各组分生物量和相应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拟合优度较好,其中,拟合优度较好指标为苗高(R2=0.706)和地径(R2=0.580)。经过筛选,得出2个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地上生物量与苗高的“J”型增长曲线模型(ln EAB=0.075H–0.310)、总生物量与地径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EB=1.472H–1.769);这2个模型精度较高,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说明香合欢苗木的生物量可以通过与其相关性较高的生长性状指标进行回归估算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合欢 生长性状 生物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生长与光合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启雷 刘小金 +5 位作者 李小飞 方小英 徐大平 朱士铭 钟锦祥 熊咏梅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95-301,共7页
为筛选适合广东惠州地区推广和种植的奇楠沉香(Aquilaria sinensis'Qi Nan')优良无性系,以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和光合生理差异及其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奇楠沉香无性系的保... 为筛选适合广东惠州地区推广和种植的奇楠沉香(Aquilaria sinensis'Qi Nan')优良无性系,以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和光合生理差异及其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奇楠沉香无性系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冠幅和光合生理参数均差异显著;其中,保存率为22.7%~95.0%,苗高为117~210 cm,地径为16.8~34.3 mm。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存率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5个无性系分为6类;第1类长势较好,保存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1.7%~95.0%、192~194 cm和28.1~30.9 mm,包括无性系Diao YW、Ao S和Lan BS;第2类苗高较高(199~210 cm),包括无性系Jin SZ、Qi NYH、Jin SY和Zhi TJ;第3类保存率较高(80.1%~93.7%),包括无性系Jin ShaY、Pu TT、Tu YW、Xiang SYH、Da YP和Hei ZZ;其他类群的保存率、苗高和地径均较低。无性系Diao YW、Ao S和Lan BS在惠州地区生长速度快且保存率高,适宜作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生长 光合生理 聚类分析 奇楠沉香
下载PDF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天翔 肖亚琴 +3 位作者 杨骏 吴琴香 吴小丽 曹基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和种形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39 mm、7.58 mm、250.23 g和1.24,且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分别为6.78%、8.01%、10.24%、7.99%;(2)花榈木种子4个表型性状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种子宽度与种源地的年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年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随年日照时数的增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聚类分析将花榈木种源划分为五大类,由不同类群种源的地理位置可知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具有地域性和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种源 种子 表型性状 变异
下载PDF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宇琛 胡菊华 +1 位作者 刘牧 谢官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了研究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Florin)的保护和繁殖,利用红豆杉存在记录与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红豆杉分布数据,气象以及地形数据,分析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 为了研究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Florin)的保护和繁殖,利用红豆杉存在记录与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红豆杉分布数据,气象以及地形数据,分析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模拟红豆杉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并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提取了6个影响红豆杉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素,分别为5月平均降水量、4月平均降水量、9月平均降水量、高程、坡度、3月平均降水量,红豆杉的潜在适生区是气候与地形的共同作用结果,春季降水量、高海拔与一定的坡度区间是影响红豆杉分布的主要因素;构建的最大熵模型的评价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精准,生成的红豆杉适生区结果可信;红豆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鄂、陕、渝、湘、黔交界处以及闽、浙、赣交界处,高适生区多以高海拔山区为主;高适生区与中适生区分别有6.27%与4.82%的面积处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可以针对部分高适生区的自然保护地对红豆杉进行就地保护与引种栽培,科学制定红豆杉的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叠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