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8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竹属菌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1
作者 蔡杨星 林冬梅 +5 位作者 曹秀明 刘斌 林辉 罗海凌 刘凤山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均降低,芽长、根长、芽鲜质量和根鲜质量都减小;除LZ_NO.1、LZ_NO.3和LZ_NO.7外,其他品种的发芽率均下降;活力指数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大。基于各指标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临近度对12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Z_NO.1、LZ_NO.3和LZ_NO.7为一类,属高耐盐型;LZ_NO.2、LZ_NO.4和LZ_NO.6为一类,属盐敏感型。【结论】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LZ_NO.1、LZ_NO.3和LZ_NO.7;根据活力指数可判定芦竹属菌草品种的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属菌草 腋芽萌发 耐盐性 隶属函数分析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木塑空心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高飞 李俞谕 +3 位作者 何文辉 郝笑龙 欧荣贤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木塑空心柱主要通过局部压溃破坏,并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壁厚能提高木塑空心柱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其中8 mm厚度在成本、重量及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最佳性价比。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逐渐降低,破坏模式也从强度破坏转向失稳破坏。内置3 mm薄壁钢管显著增强了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对抗压承重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空心柱 轴压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载荷-位移关系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普洱甜龙竹——云南南部牡竹属(竹亚科)一新种
3
作者 石明 王曙光 +2 位作者 和春花 张兴波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报道了分布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海拔900~1600 m的河谷两侧和中山下部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的竹亚科牡竹属一新种——普洱甜龙竹。新种与版纳甜龙竹近似,合轴丛生,秆直立,秆形相对较小,在节间形成较为罕见的锈色绒毛... 报道了分布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海拔900~1600 m的河谷两侧和中山下部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的竹亚科牡竹属一新种——普洱甜龙竹。新种与版纳甜龙竹近似,合轴丛生,秆直立,秆形相对较小,在节间形成较为罕见的锈色绒毛与白色刺毛同时存在的毛被特征,且箨环下方密被一圈棕色刺毛;秆箨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箨片直立;箨舌不明显或微弱;末级小枝具6~8叶,叶鞘明显较长,与版纳甜龙竹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甜龙竹 竹亚科 牡竹属 新种 云南南部
下载PDF
牡竹属一新种——三江麻竹
4
作者 黄大勇 卢宗军 +4 位作者 韦岑妮 周通 李立杰 陈述琳 邓毅晖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描述了广西北部地区牡竹属新种——三江麻竹Dendrocalamus sanjiangensis D.Y.Huang et al.。其与麻竹D.latiflorus Munro的区别在于节间密被深褐色、灰白色刺毛;箨耳鞘口繸毛发达,箨舌高8~12 mm,先端双峰状隆起。
关键词 牡竹属 三江麻竹 麻竹 新种 种质资源 广西三江县
下载PDF
毛竹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冬冬 李在留 +2 位作者 郑云丽 徐振国 郭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目的】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人工进行宏观调控、获得优质毛竹种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开花后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对其发育过程中的... 【目的】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人工进行宏观调控、获得优质毛竹种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开花后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1)花后10~30 d毛竹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分裂分化活动剧烈,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较快;花后40~60 d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形态发育成熟,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减缓。2)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可溶性糖、粗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可溶性糖与粗淀粉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89%~5.82%范围内波动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H_(2)O_(2)含量与POD、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_(2)^(-)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4)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IAA、GA_(3)及ZR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ABA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IAA+GA_(3)+ZR)/ABA的比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花后40 d达到最小值,为1.001。【结论】花后10~30 d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逐渐升高,有效促进毛竹种子细胞代谢与分裂分化;花后30~60 d毛竹种子的分化活动基本结束并进入营养积累阶段,该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逐渐下降,营养物质含量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种子发育 形态结构 营养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露 吕卓 +3 位作者 赵婉琪 伍虹雨 黄菲艺 林树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为研究赤霉素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金佛山方竹种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_(3))进行处理,对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进行观察...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为研究赤霉素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金佛山方竹种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_(3))进行处理,对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进行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3 mg·L^(-1)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金佛山方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苗高(P<0.05)。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颗粒性淀粉合成酶(GBSS)、α-淀粉酶、磷酸酶(STP)、蔗糖合成酶(SUSY)的活性随着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逐渐增加,而β-淀粉酶、细胞壁转化酶(CWI)的活性逐渐下降;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的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则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S4时期降到最低。在9种酶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起决定性作用,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β-淀粉酶之间呈正相关;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与蔗糖合成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淀粉质量分数呈负相关,这表明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对可溶性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并在调节淀粉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壁转化酶与β-淀粉酶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高质量浓度的赤霉素不仅抑制种子的萌发,还通过抑制种子中的淀粉水解酶、蔗糖水解酶的活性来抑制幼苗高度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赤霉素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麻竹幼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江瑞熠 朱梦恬 +5 位作者 杨靖 韩永振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l·L^(-1)磷溶液,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保持相同。【结果】麻竹幼苗叶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磷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淀粉、纤维素、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随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相比于缺磷处理(0 mmol·L^(-1)),磷浓度为1.6 mmol·L^(-1)时麻竹幼苗叶片的各个生理指标均呈显著差异,还原糖及纤维素含量分别上升了56.45%和67.08%,淀粉、可溶性糖、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分别下降了34.86%、14.61%、73.89%、64.19%、89.99%和65.34%;在不同浓度磷胁迫下MDA含量均呈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最小,而POD酶活性差异最大。【结论】麻竹幼苗对低磷胁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苗期能适应低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低磷胁迫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毛竹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申孜 闫小玲 +1 位作者 郝琴 郭小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2-1690,共9页
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SVP作为开花调控网络的中枢调控因子,也可在植物芽发育中发挥作用并参与逆境及激素途径。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PheMADS47a约2000 bp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 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SVP作为开花调控网络的中枢调控因子,也可在植物芽发育中发挥作用并参与逆境及激素途径。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PheMADS47a约2000 bp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不同长度5′端缺失启动子(P1:1949 bp、P2:825 bp、P3:578 bp、P4:493 bp、P5:230 bp、P6:79 bp)的植物表达载体(含报告基因GUS),遗传转化至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通过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分析其活性。结果显示,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中存在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吲哚-3-乙酸(IA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等激素应答元件及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以及众多光响应元件。在10和15 d幼苗期,除P4启动子外,其他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均有活性;在23和33 d苗期,P1~P3启动子活性强。全长启动子P1驱动的GUS基因在拟南芥的根、茎、叶、花序、角果基部均有表达,而在角果和侧枝中无表达。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活性明显受MeJA、SA促进,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活性对ABA、GA和IAA的应答不同。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活性均可被黑暗、干旱、NaCl、4℃低温抑制。推测-578~-493 bp是该启动子活性的关键区域,该启动子是MeJA诱导型启动子。本研究为应用PheMADS47a基因启动子和探究该基因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MADS-box转录因子 SVP基因 启动子 激素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封育年限对武夷山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李震凯 张贻荣 +5 位作者 邓智文 柳佳莹 荣俊冬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25-7737,共13页
自然封育是培育森林资源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细根作为植物体重要的资源获取型器官,在森林群落发挥生态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明晰自然封育对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正常经营和封育年限为3... 自然封育是培育森林资源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细根作为植物体重要的资源获取型器官,在森林群落发挥生态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明晰自然封育对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正常经营和封育年限为3、5、10、15年和40年的毛竹林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封育年限下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差异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年限对毛竹细根的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毛竹细根的比根长、比根面积、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组织密度、碳氮比和碳磷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其他封育毛竹林群落相比,封育10和15年的毛竹林群落中细根比根长、比根面积和养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层次和细根径级对细根功能性状同样具有显著影响。(2)毛竹细根功能性状间随封育年限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比根长、比根面积、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碳氮比、碳磷比和组织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随着封育演替进程,毛竹林群落中土壤因子的变化驱动着细根功能性状发生改变,土壤容重同细根养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碳磷含量与细根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含量与细根养分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自然封育促使毛竹细根通过自身表型可塑性合理权衡不同功能性状之间的资源配置,当封育10—15年,毛竹细根将更多养分集中于资源获取型性状的构建,吸收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较优,在封育10—15年后适当进行科学的人为经营活动有助于毛竹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封育毛竹林群落 形态特征 养分性状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青皮竹花形态结构与雌、雄配子的发育研究
10
作者 闫瀛丹 周丽 王曙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 [目的]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因小穗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每个小穗约有8~10朵小花,顶端小花不育,小穗基部含有2~3枚黄棕色苞片。每朵小花均有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雌雄异熟,异花授粉。子房呈花瓶状,下部光滑不具棱,上部有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短花柱长柱头,花柱具绒毛,三分枝羽状柱头。花药呈黄色,4药室。未成熟的花药的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成熟后绒毡层退化,仅剩表皮和纤维层。花粉成熟后2或3核花粉粒,花药壁纵裂散粉。[结论]青皮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败育情况,可能是青皮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雄蕊 雌蕊 败育
下载PDF
低温促进毛竹叶片类黄酮合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晓燕 朱成磊 +4 位作者 杨克彬 刘燕 李紫阳 郭栋 高志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类黄酮在植物耐低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低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低温胁迫下毛竹幼苗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 类黄酮在植物耐低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低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低温胁迫下毛竹幼苗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并用qPCR方法分析了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的生长,类黄酮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低温下,功能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则呈现上调趋势,且在8 h时达极显著水平。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了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3个酶基因家族共29个成员,包括20个查尔酮合酶基因(PeCHSs)、8个查尔酮异构酶基因(PeCHIs)和1个黄酮-3-烃化酶基因(PeF3H1),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中均含有响应低温及其他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元件。PeCHSs倾向在根和叶中表达,而PeCHIs为组成型表达。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中,仅PeCHS1表达与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低温胁迫下,3个PeCHSs、2个PeCHIs和PeF3H1在功能叶片中呈上调表达,与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毛竹可能通过提高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促进类黄酮的合成来响应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类黄酮 分子特征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毛竹全球潜在适生区预测与分析
12
作者 陈禹锦 于芬 +2 位作者 国春策 杨光耀 张文根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5期47-58,共12页
为探究全球陆地范围内毛竹的潜在分布及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动态变化情况并寻找对其分布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基于Arcmap软件和MaxEnt生态位模型,利用环境变量图层和毛竹分布数据研究了全球毛竹潜在适生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探究全球陆地范围内毛竹的潜在分布及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动态变化情况并寻找对其分布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基于Arcmap软件和MaxEnt生态位模型,利用环境变量图层和毛竹分布数据研究了全球毛竹潜在适生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限制毛竹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最暖季度降水量,温度和降水变量是主导毛竹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2)当前时段毛竹的潜在适生区总面积为728.4万km^(2),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和北美洲东南部,远大于现有栽种及引种范围;(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毛竹总适生区面积有所增加,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变化幅度较大,低适生区面积稳步增加,而高适生区面积有所缩减,而且毛竹潜在适生区域整体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可为“一带一路”乃至全球毛竹种植、培育、引种区域的选择及毛竹入侵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毛竹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CNKI的芦竹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刘子奇 田保明 +1 位作者 郭佳林 位芳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34-39,共6页
芦竹是禾本科芦竹属植物,具有速生、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及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芦竹领域2000—2023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研究机构、学科分布、被引情况、发文期... 芦竹是禾本科芦竹属植物,具有速生、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及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芦竹领域2000—2023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研究机构、学科分布、被引情况、发文期刊、资助基金、发文作者等内容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芦竹研究目前保持着较高的热度,2022年和2023年均有41篇文献发表;高等农业院校是芦竹研究的重点机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和园艺方向;《中国林业产业》是发表芦竹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发表于《生态学报》的“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引用次数达524次;国家和地方对芦竹研究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共有19种基金项目支持了相关研究;确定了34位核心作者和20位高发文量作者,目前形成了4个合作团队,但多为单位内合作,未有大的合作网络关系形成。此分析结果从定量角度展示了我国芦竹相关研究发展趋势与现状,可为芦竹的深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CNKI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年龄毛竹实生苗的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结构差异
14
作者 吕卓 孔淑鑫 +1 位作者 沈鹏 林树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6,共10页
2023年3月份,在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实验室,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1~4年生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年龄段实生苗15株);测定各个年龄段毛竹的生长指标、叶片大小变化、各个构件生物量,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结构观... 2023年3月份,在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实验室,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1~4年生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年龄段实生苗15株);测定各个年龄段毛竹的生长指标、叶片大小变化、各个构件生物量,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应用徕卡显微镜软件(LAS X)测定叶片厚度、叶肉厚度、维管束面积等各项指标,应用SPSS(PAS-W Statistics18)对测量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不同年龄毛竹实生苗的发育规律、不同年龄段各个构件生物量的分配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毛竹实生苗年龄的增长,毛竹实生苗的高度逐渐增加,节间数、叶片数、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均逐渐增加,侧枝叶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侧枝中上部叶片面积最大。毛竹实生苗的生物量,在幼苗早期主要分布在叶片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地上部分平均分配到各个构件。不同年龄,叶片大小差异较大,叶片解剖结构相似;各年龄段毛竹叶片细胞结构无明显规律,上表皮较下表皮厚,下表皮具有乳突膨大现象,梭形细胞发达,指状臂细胞厚度小于梅花状细胞。毛竹实生苗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丛生—混生—散生”3个过渡阶段;随着实生苗年龄的增长,毛竹实生苗的生长模式逐渐接近自然毛竹林、叶片内部结构逐渐接近自然毛竹林叶片;细胞数量的多少和维管束的大小,是影响叶片薄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实生苗 生长发育 生物量 叶片解剖结构
下载PDF
12种竹子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云 张韫 +2 位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魏松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了解不同竹种的叶表型变异特点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叶表型性状,选取并测定分布在河南博爱和山东青岛的12种竹子的叶表型性状(长、宽、厚、长/宽、鲜质量、饱和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性状... 为了解不同竹种的叶表型变异特点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叶表型性状,选取并测定分布在河南博爱和山东青岛的12种竹子的叶表型性状(长、宽、厚、长/宽、鲜质量、饱和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并解析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由博爱引至青岛后(温度降低但降雨量增加),蓉城竹和筠竹的叶表型性状在两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秆乌哺鸡竹等8个刚竹属竹种至少有1个叶表型性状显著减小(P<0.05);福建茶秆竹、狭叶青苦竹有多个叶表型性状显著增大(P<0.05)。所有竹种叶质量的变异系数>20%,且青岛竹种叶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博爱,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叶质量基本可以反映叶表型性状的全部信息。所有竹种的叶厚与温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现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特点。异速生长分析表明,12种竹子引至青岛后,叶厚与叶质量的生长速率增加,且叶质量的生长速率大于叶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刚竹属竹种,福建茶秆竹与狭叶青苦竹对温度降低但降雨增加的青岛适应性更强,且叶质量是叶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可作为竹类植物耐寒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叶片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叶质量 异速生长
下载PDF
黄槽毛竹叶绿体基因组及毛竹种下分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
16
作者 刘萱 邹龙海 周明兵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6,共10页
【目的】对黄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f.luteosulcata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和分析,并与其他毛竹Ph.edulis种下分类群比较叶绿体遗传信息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数据组装了黄槽毛竹的叶绿体基因组序... 【目的】对黄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f.luteosulcata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和分析,并与其他毛竹Ph.edulis种下分类群比较叶绿体遗传信息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数据组装了黄槽毛竹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结构注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其组成、密码子偏好性、重复序列等分析。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比较不同毛竹种下分类群的系统进化关系和基因组序列差异。【结果】黄槽毛竹的叶绿体基因组是长度为139678 bp,包含132个基因的双环DNA;包含蛋白质编码基因85个、核糖体RNA(rRNA)8个和转运RNA(tRNA)39个。该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碱基结尾,包含49个重复序列、55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其中简单重复序列最多的类型为A/T。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黄槽毛竹与其他毛竹种下分类群共同组成单系分支,且与毛竹原变种Ph.edulis var.pubescens亲缘关系最近。基于7个毛竹种下分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编码基因特征分析显示:毛竹种下分类群之间存在着编码基因数量和结构差异,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存在较低程度序列变异。【结论】首次对毛竹种下分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并揭示了这些种下分类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序列差异。这些变异资料可以用于毛竹种下分类群的鉴定比较。图5表2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槽毛竹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 序列变异
下载PDF
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7
作者 魏亚楠 龚明贵 +2 位作者 白娜 苏佳杰 姜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5,共10页
【目的】探究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形式,分析影响梁山慈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原因,并确定最优密码子,为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 【目的】探究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形式,分析影响梁山慈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原因,并确定最优密码子,为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MZ681865.156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下载85条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序列,利用CodonW、CUSP及R语言软件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适应指数(CAI)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指标,对RSCU进行对应性分析,并根据ENC和RSCU对密码子进行排序。【结果】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比率(GC比率)平均为39.48%,且GC1(47.69%)>GC2(39.70%)>GC3(31.05%),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U结尾;ENC多数在35以上,CAI为16.6%,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分析表明:影响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共有GCA、GCU、UUC及GGU等18个密码子被鉴定为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结论】自然选择是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并筛选出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有GCU、GAU以及GGU等18个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密码子偏好性 叶绿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月月竹竹秆变色后全长转录组分析
18
作者 邵欣瑜 熊星 +3 位作者 杨峰 赵云飞 刘昌来 刘国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51,共14页
为探究月月竹竹秆受到光照由绿色变为紫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集月月竹同一竹节紫色部分(Z)、渐变部分(M)和绿色部分(L)的竹青,提取RNA,利用PacBio Sequel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同颜色的竹青进行全长转录组分... 为探究月月竹竹秆受到光照由绿色变为紫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集月月竹同一竹节紫色部分(Z)、渐变部分(M)和绿色部分(L)的竹青,提取RNA,利用PacBio Sequel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同颜色的竹青进行全长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三代测序和数据质量控制,共获得非冗余转录本66961条,长度为500~3000 bp,平均长度1389.22 bp,序列总长度为93.02 Mbp,N50为1830 bp,G+C碱基含量为49.56%。利用NR、Swiss-Prot、COG、GO、KEGG和Pfam数据库对所有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共有56938条转录本被成功注释,占全部转录本的85.03%;49115条转录本被GO注释,其中催化活性、细胞器、代谢过程分别是GO数据库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中含转录本最多的项目;28231个转录本被KEGG数据库注释,其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基因翻译相关的转录本最多。结合GO注释和KEGG注释,66961条转录本中有381条转录本与光信号的感受、传递以及光调控相关,包括红光和远红光的受体蛋白PHYA、PHYB及信号通路蛋白PIF3、ELF3,蓝光的受体蛋白CRY、ZTL及信号通路蛋白COP1、SPA1、ELF3、GI、HY5等。类黄酮(包括花青素)代谢、叶绿素合成、类胡萝卜素合成等与植物色素合成相关通路分别含有转录本187条、44条和72条。全长转录本共获得2079个转录因子,其中包括18个由35个转录本编码的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R2R3MYB转录因子。CNCI、CPC、Pfam、PLEK等数据库同时注释到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6359个,数量高于孝顺竹等其他竹种。本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月月竹竹青全长转录组数据,与竹秆变色相关的红光和蓝光受体及光信号传递蛋白,与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月月竹竹秆变色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月竹 变色竹秆 全长转录组测序 光信号
下载PDF
毛竹及其2种变异类型叶结构特征研究
19
作者 胡思思 孔令辉 +4 位作者 肖姣 胡添翼 邓梦 杨光耀 于芬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2种变异类型厚竹(Ph.edulis‘Pachyloen’)、八字竹(Ph.edulis‘Bicanna’)叶的功能差异,及其与竹秆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结合显微技术观察叶片的解剖结构特性,... 【目的】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2种变异类型厚竹(Ph.edulis‘Pachyloen’)、八字竹(Ph.edulis‘Bicanna’)叶的功能差异,及其与竹秆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结合显微技术观察叶片的解剖结构特性,构建其三维形态结构图,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相关生理指标。观测各竹种竹秆的秆形因子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叶结构与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毛竹叶面积、泡状面积、维管束面积更大,且具有更厚的下表皮、叶片、叶肉,其叶的结构更有利于光合作用;毛竹和厚竹叶的结构和秆形特征密切相关。【结论】毛竹叶片结构特征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物质用于竹秆生长,且毛竹和厚竹可通过改变叶片和秆形特征来权衡资源,从而维持自身正常生长。该文为进一步揭示竹子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并为竹子新种质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变异类型 解剖结构 竹秆
下载PDF
金佛山方竹无性系地下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0
作者 黄维 董文渊 +1 位作者 钟欢 吴义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1,共6页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研究,为其竹林定向培育、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威信县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研究,为其竹林定向培育、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威信县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金佛山方竹地下茎随着年龄增加,颜色由浅变深、根数由多变少,鞭箨由紧到松,直至脱落。(2)竹鞭上的笋芽数以中壮龄的2~3 a鞭居多,1、4 a鞭笋芽较少,5 a及以上竹鞭已无活芽。(3)鞭梢的年生长量为105.33 cm,且具有一定生长发育规律。从12月至翌年2月是金佛山方竹的强迫休眠期,月平均生长量仅0.48 cm,占全年生长量的1.36%;3月、4月和11月是慢速生长期,月平均生长量为7.67 cm,占全年生长量的21.85%;5—10月是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最长,月平均生长量13.48 cm,占全年生长量的76.79%。(4)侧芽分化发育成笋芽的生长动态具有明显规律性。从11月至翌年3月生长缓慢,是笋芽分化越冬期;4—7月,笋芽生长较快,是笋芽萌动生长期;8—9月,笋芽生长发育迅速,是笋芽膨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无性系 地下茎 生长发育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