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鉴定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本实验于2021年~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中患腹泻病奶肉犊牛的肛拭子、粪便及肝脏等病料样品247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ureR基因的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为鉴定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本实验于2021年~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中患腹泻病奶肉犊牛的肛拭子、粪便及肝脏等病料样品247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ureR基因的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47份患腹泻病的奶肉犊牛病料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到102株奇异变形杆菌(PM)。将分离菌人工感染小鼠(0.20 m L/只,含菌量为108cfu/mL),检测PM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其中72株PM引起小鼠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PM,小鼠的死亡率在40%~100%。采用PCR方法及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相关耐药基因及耐药性,采用SPSS19软件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M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毒力基因fliL、zapA、pmf A、atfA、rsb A、ureC、atfC在72株致病性PM中的检出率在63.4%~100%,其他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在2.7%~8.1%;72株致病性PM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安普霉素等12种药物耐药的菌株占51.4%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9%~33.3%,均呈多重耐药性(MDR),且至少耐3类药物;72株致病性PM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OXA、blaCTX-M、blaTE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A、aac(6’)-I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M的检出率在43.2%~98.6%,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在4.2%~33.3%,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基本呈正相关(除多粘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外)。本研究为致奶肉犊牛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展开更多
在兔场中发现一只疑似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病兔,从该兔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1株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以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血清型为A型,该分离株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液的无菌毒素对小鼠和家兔均有...在兔场中发现一只疑似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病兔,从该兔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1株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以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血清型为A型,该分离株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液的无菌毒素对小鼠和家兔均有毒力、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0.05 m L/只,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5 m L/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以下简《规程》)方法制备疫苗进行效力检验,免疫保护率不低于80%。展开更多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并将其命名为FY-4-Z-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呋,青霉素类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截短侧耳素类的泰妙菌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耐药。利用组装软件SPAdes对获得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了分离菌全基因组草图,结果显示分离菌基因组大小为2399.961 kb;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包含3种耐药基因,分别是氨基糖苷类的ant(6)-la、大环内脂类的erm(X)、四环素类的tet(W)耐药基因,其中在化脓隐秘杆菌中首次检测到ant(6)-la基因。该菌株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其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而红霉素敏感表型可能与其耐药基因erm(X)的移码突变有关。利用BLASTN和VFanalyzer软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个已知毒力基因和24个候选毒力相关基因。本实验进一步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相关研究,为规模化猪场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用药指导。展开更多
为探究河南省某规模化兔场暴发的以精神萎靡、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原,本实验随机选取6只病死兔剖检并观察其各组织剖检病变后,通过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并增菌培养后,分别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培养,并对...为探究河南省某规模化兔场暴发的以精神萎靡、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原,本实验随机选取6只病死兔剖检并观察其各组织剖检病变后,通过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并增菌培养后,分别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疑似病原菌的PCR鉴定、球虫检测、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分离菌16S r RNA基因的进化树,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剖检观察可见病死兔肾脏呈土黄色、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胸腺出血、脾脏萎缩呈深褐色、肺脏发白且有散在出血点等。疑似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及球虫均呈阴性,且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HN001株。通过PCR检测该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并采集病死兔肝、肾、肠等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将HN001株以1011cfu/mL感染家兔,一周后剖杀,观察各组兔的剖检病变,并再次从兔的内脏分离并鉴定病原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HN001菌株中鞭毛基因FliL和菌毛结构亚单位基因Mrp A均为阳性,溶血素基因Hpm A、金属蛋白酶结构亚单位基因ZapA和“雾蔓”菌毛迁移能力的调控基因Rsb A均为阴性。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死兔肾、肝、胸腺、脾、肺脏和空肠组织均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散在分布部分红细胞等病理变化。家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感染兔后出现与自然感染兔类似的症状和脏器的剖检症状,但病变程度与自然感染兔相比较轻。且从病兔体内再次分离到与感染菌相同的菌株,表明奇异变形杆菌为该兔场暴发疾病的病原菌。本研究为兔奇异变形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为鉴定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本实验于2021年~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中患腹泻病奶肉犊牛的肛拭子、粪便及肝脏等病料样品247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ureR基因的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47份患腹泻病的奶肉犊牛病料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到102株奇异变形杆菌(PM)。将分离菌人工感染小鼠(0.20 m L/只,含菌量为108cfu/mL),检测PM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其中72株PM引起小鼠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PM,小鼠的死亡率在40%~100%。采用PCR方法及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相关耐药基因及耐药性,采用SPSS19软件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M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毒力基因fliL、zapA、pmf A、atfA、rsb A、ureC、atfC在72株致病性PM中的检出率在63.4%~100%,其他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在2.7%~8.1%;72株致病性PM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安普霉素等12种药物耐药的菌株占51.4%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9%~33.3%,均呈多重耐药性(MDR),且至少耐3类药物;72株致病性PM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OXA、blaCTX-M、blaTE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A、aac(6’)-I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M的检出率在43.2%~98.6%,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在4.2%~33.3%,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基本呈正相关(除多粘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外)。本研究为致奶肉犊牛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文摘在兔场中发现一只疑似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病兔,从该兔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1株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以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血清型为A型,该分离株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液的无菌毒素对小鼠和家兔均有毒力、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0.05 m L/只,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5 m L/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以下简《规程》)方法制备疫苗进行效力检验,免疫保护率不低于80%。
文摘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并将其命名为FY-4-Z-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呋,青霉素类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截短侧耳素类的泰妙菌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耐药。利用组装软件SPAdes对获得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了分离菌全基因组草图,结果显示分离菌基因组大小为2399.961 kb;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包含3种耐药基因,分别是氨基糖苷类的ant(6)-la、大环内脂类的erm(X)、四环素类的tet(W)耐药基因,其中在化脓隐秘杆菌中首次检测到ant(6)-la基因。该菌株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其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而红霉素敏感表型可能与其耐药基因erm(X)的移码突变有关。利用BLASTN和VFanalyzer软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个已知毒力基因和24个候选毒力相关基因。本实验进一步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相关研究,为规模化猪场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用药指导。
文摘为探究河南省某规模化兔场暴发的以精神萎靡、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原,本实验随机选取6只病死兔剖检并观察其各组织剖检病变后,通过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并增菌培养后,分别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疑似病原菌的PCR鉴定、球虫检测、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分离菌16S r RNA基因的进化树,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剖检观察可见病死兔肾脏呈土黄色、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胸腺出血、脾脏萎缩呈深褐色、肺脏发白且有散在出血点等。疑似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及球虫均呈阴性,且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HN001株。通过PCR检测该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并采集病死兔肝、肾、肠等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将HN001株以1011cfu/mL感染家兔,一周后剖杀,观察各组兔的剖检病变,并再次从兔的内脏分离并鉴定病原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HN001菌株中鞭毛基因FliL和菌毛结构亚单位基因Mrp A均为阳性,溶血素基因Hpm A、金属蛋白酶结构亚单位基因ZapA和“雾蔓”菌毛迁移能力的调控基因Rsb A均为阴性。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死兔肾、肝、胸腺、脾、肺脏和空肠组织均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散在分布部分红细胞等病理变化。家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感染兔后出现与自然感染兔类似的症状和脏器的剖检症状,但病变程度与自然感染兔相比较轻。且从病兔体内再次分离到与感染菌相同的菌株,表明奇异变形杆菌为该兔场暴发疾病的病原菌。本研究为兔奇异变形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