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对工蜂的形态差异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祖芸
余玉生
胡宗文
张学文
王艳辉
-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81-283,294,共4页
-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2015BB010)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5-SYZ 17)
-
文摘
采集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2种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培育下的蜜蜂(Apis L.)群各3群。参照Ruttner提出的38个蜜蜂形态指标进行测定,每群测定15只工蜂,每只测定40个指标。结果显示,18个跟蜜蜂体型大小相关的指标中,有15个指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其中跗节长、第三腹板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吻长、胫节长、跗节宽、第三腹板蜡镜长、第三腹板蜡镜斜长、第三腹板蜡镜间距、第六腹板长、第六腹板宽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控制蜂王在特定区域产卵的方法能使其后代工蜂的体型增大;而试验组的肘脉a和肘脉b都减小,11个翅脉角中有7个减小,后翅翅够数也减小,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翅型和翅脉的变化,但多数差异不显著。在8个跟蜜蜂体色相关的指标中,试验组的小盾片颜色K、颜色B和喙的颜色Lab1均大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试验组第四背板颜色小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体色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表明,不同的人工育王方式能使后代工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蜜蜂(Apis
L.)
人工育王
区域产卵
自然产卵
工蜂
形态
差异
-
Keywords
bee(Apis L.)
rearing queen
regional laying
natural laying
worker bee
morphology
difference
-
分类号
S892.56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