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与野生鮻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比较
1
作者 李敏 胡高宇 +3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张翔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跑道”养殖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鮻肌肉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跑道”养殖鮻(101.39)>野生鮻(82.79)。“跑道”养殖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于野生鮻(P<0.05)。“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分别检测出18种和29种挥发性化合物,野生鮻肌肉中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风味更丰富,而“跑道”养殖降低了鮻肌肉中部分呈现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跑道”养殖模式改善了鮻肌肉氨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指数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温度和孵化方式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受精卵 温度 孵化方式
下载PDF
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3
作者 胡玉婷 凌俊 +6 位作者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杨敏 李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87,共10页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_(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_(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st(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下载PDF
耳石微化学技术在鱼类生境履历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春霞 黄慧娴 +2 位作者 赵静 马金 李建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研究鱼类活动踪迹的手段有很多,早期研究者通过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洄游鱼类的活动路径,徐兆礼等[1-3]根据10余年捕捞统计资料,推测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位置和范围,绘制出我国近海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大黄鱼(Larimi... 研究鱼类活动踪迹的手段有很多,早期研究者通过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洄游鱼类的活动路径,徐兆礼等[1-3]根据10余年捕捞统计资料,推测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位置和范围,绘制出我国近海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L.polyactis)的洄游路线。然而,渔业捕捞数据属于非独立数据,基于渔业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要求数据量大,且对数据质量要求也较高,极大限制了洄游路线估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生境履历
下载PDF
鱼类神经激肽B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5
作者 王滨 田振方 +3 位作者 郭慧英 徐永江 崔爱君 姜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是由tac3基因编码的一种下丘脑神经肽,属于Tachykinin家族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在脑中高表达,但也表达于外周组织中,通过其受体NK3R介导参与了哺乳动物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已在斑马鱼(Danio rerio)、草鱼(Cteno... 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是由tac3基因编码的一种下丘脑神经肽,属于Tachykinin家族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在脑中高表达,但也表达于外周组织中,通过其受体NK3R介导参与了哺乳动物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已在斑马鱼(Danio rer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硬骨鱼中鉴定出NKB系统,并且NKB能够参与调节鱼类生殖和摄食等重要生理活动。本文对既有硬骨鱼NKB系统研究进行简要总结,从NKB及其受体基因鉴定、组织分布、生理功能、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概括讨论,以增加对鱼类NKB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神经激肽B 组织分布 生殖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江淮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2个变异位点,定义46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6±0.010和0.00256±0.00008;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98±0.059)~(0.927±0.01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04±0.00027)~(0.00285±0.00018),表明翘嘴鲌遗传多样性属于高Hd和低Pi模式。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6个群体的单倍型未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1.64%),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8362(P<0.01);6个群体间的F_(st)为-0.00427~0.15529,其中,长江群体和淮河群体间均具有显著中度或高度遗传分化(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和Fu’s F_(s)均为负值(P<0.05),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表明翘嘴鲌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江淮下游湖泊的翘嘴鲌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水系群体和淮河水系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应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及提高其遗传多样性,并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湖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下载PDF
棘皮动物繁殖期免疫调控与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立斌 邓贝妮 +2 位作者 茹小尚 王嘉泽 许家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7-1069,共13页
棘皮动物是主要的后口动物之一,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海参、海胆等作为我国重要水产养殖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免疫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参与宿主免疫调节,其作用至关重要。繁殖期是动物重要的... 棘皮动物是主要的后口动物之一,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海参、海胆等作为我国重要水产养殖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免疫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参与宿主免疫调节,其作用至关重要。繁殖期是动物重要的生活史阶段,但动物在繁殖期会出现免疫力降低等系列生理功能下降的现象。笔者主要综述了棘皮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类型、参与棘皮动物免疫的微生物类群、棘皮动物繁殖期免疫调控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棘皮动物免疫应答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为未来棘皮动物繁殖期免疫调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 繁殖 免疫 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月龄双线紫蛤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8
作者 巫旗生 罗娟 +7 位作者 陈珍赐 林炫锋 祁剑飞 宁岳 郭香 罗辉玉 曾志南 葛辉 《渔业研究》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为研究双线紫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6、12和18月龄双线紫蛤(Soletellina diphos)各50个个体,分别测量壳长(SL)、壳高(SH)、壳宽(SW)、体质量(BW)共4个数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月龄群体对体... 为研究双线紫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6、12和18月龄双线紫蛤(Soletellina diphos)各50个个体,分别测量壳长(SL)、壳高(SH)、壳宽(SW)、体质量(BW)共4个数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月龄群体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18月龄群体均是壳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P<0.01)。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3个月龄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BW_(6)=-1.336+0.020SL+0.146SW+0.081SH,R^(2)=0.976;BW_(12)=-29.701+0.584SL+0.695SW,R^(2)=0.972;BW_(18)=-88.160+1.140SL+1.660SW,R^(2)=0.91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群体中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壳宽(0.466),12和18月龄群体则为壳长(0.753,0.705),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为双线紫蛤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紫蛤 数量性状 相关系数 决定系数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中华鳖5个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聪聪 姜群 +5 位作者 张晓君 李伟 纪利芹 刘晓莉 朱新平 陈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国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主要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为中华鳖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及相关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东莞、高要、萧山、郓城和余姚5个群体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 【目的】分析和评价国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主要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为中华鳖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及相关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东莞、高要、萧山、郓城和余姚5个群体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1)各群体之间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萧山群体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水分质量分数最低,东莞群体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粗蛋白质量分数最低,高要群体的粗灰分质量分数最高,粗脂肪质量分数最低,而郓城和余姚群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相对居中;(2)以鲜质量计,检出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8.65%(东莞)~10.21%(萧山),非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8.61%(东莞)~10.73%(萧山)。各群体的氨基酸评分为0.62~1.68,化学评分为0.42~1.29,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72~83.98,苯丙氨酸+酪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3)5个群体均检出10种脂肪酸。以鲜质量计,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348.41 mg/100 g(高要)~708.55 mg/100 g(东莞),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133.69 mg/100 g(高要)~212.58 mg/100 g(东莞),单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6.02 mg/100 g(高要)~246.25 mg/100 g(东莞),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128.70 mg/100 g(高要)~249.73 mg/100 g(东莞)。【结论】中华鳖肌肉具有高蛋白(19.63%~21.42%)、低脂肪(0.37%~0.95%)的营养特点,可作为优质食物蛋白来源。不同养殖群体中华鳖的肌肉营养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和营养价值存在差异,其中,萧山群体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特性,而东莞群体脂肪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可能具有更好的风味和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养殖群体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鲤上皮瘤细胞两种转染试剂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尚琪 徐梓明 +3 位作者 赵然 孙晓晴 张研 李炯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分别对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种质粒进行多配组转染试验,多温度、多时间节点追踪记录转染效率。28℃,以35 mm培养皿铺板,16μL Lipofectamine®2000和4μg DNA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转染效率(5.92±0.52)%;12μL FuGENE®HD和4μg DNA在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9.81±0.33)%。为验证该条件,构建一个鲤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α(PPARα)的EGFP标签载体,该载体利用两种转染试剂分别获得了约4%和约8%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转录因子对下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的转录调控效应,虽然两种转染试剂本身可导致下游基因的上调,但与空载质粒组相比,两种转染试剂高表达转录因子均对下游靶基因产生了转录激活效应。本试验获得了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在鲤上皮瘤细胞细胞转染时的最适转染试剂和DNA剂量和最优取样时间,并在一转录调控实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为后续充分利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上皮瘤细胞 细胞转染效率 高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下载PDF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勇 段为旦 +5 位作者 王友成 苏明 陶倩 张昭寰 潘迎捷 刘智俊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水产养殖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源持续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益生菌是一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有益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而且具有抑制致病菌、改善养殖水质等功效。益... 水产养殖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源持续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益生菌是一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有益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而且具有抑制致病菌、改善养殖水质等功效。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中益生菌的定义与来源,详细阐述了益生菌对水产可持续养殖的意义以及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益生菌 益生功效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下大口黑鲈的肝脏转录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品 王文博 +6 位作者 李超 严少普 李琪 罗小敏 张硕华 张艺琛 姚林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24,共12页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受到氨氮胁迫时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文章采用Illumina平台的HiSeq测序策略分析了氨氮胁迫12h和24h后大口黑鲈肝脏的基因表达谱。氨氮胁迫后在大口黑鲈肝脏共获得111.66 Gb的有效数据,组装获得133...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受到氨氮胁迫时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文章采用Illumina平台的HiSeq测序策略分析了氨氮胁迫12h和24h后大口黑鲈肝脏的基因表达谱。氨氮胁迫后在大口黑鲈肝脏共获得111.66 Gb的有效数据,组装获得133486个单基因簇(Unigenes),N50为1000 bp。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在2个时间点共获得20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氨氮胁迫12h获得1516个差异表达基因,907个上调,609个下调;氨氮胁迫24h获得5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30个上调,226个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氨氮胁迫12h差异基因富集数目明显多于24h,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条目中富集的差异基因数目则是氨氮胁迫24h多于12h。此外,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氨氮胁迫对大口黑鲈肝脏氧化应激、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等途径产生影响。选取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水平与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其中,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生长停滞DNA损伤可诱导蛋白β(Gadd45β)、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DIT4)、与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及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下游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α(Ero1α)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均显著上调。综上所述,氨氮胁迫能引起大口黑鲈肝脏氧化应激,当机体调控作用不足时,大口黑鲈通过细胞自噬与凋亡方式去除受损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大口黑鲈在氨氮胁迫下生理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转录组 肝脏 大口黑鲈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的食物组成及其生态角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东明 宋维 冯艺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索饵–生殖洄游的生活史特征,并采取收入–资本混合型的生殖投入策略,即以现场摄食饵料吸收转化的能量投入为主、肌肉存储能量投入为辅。在不同的栖息海域与生长发育阶段,阿根廷滑柔鱼具有不同的食物组成。本文扼要概述阿根廷滑柔鱼的组织能量积累特点、能量积累过程的食物组成变化以及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作为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同时,探讨了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需求与洄游、摄食策略的关系,并对阿根廷滑柔鱼作为海洋食物网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在气候变化、渔业活动背景下的变化做了展望分析,可为持续开发该种类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能量积累 食物组成 生态位 头足类
下载PDF
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绳秀珍 王锦诚 +3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迟恒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 黏膜免疫 嗅觉器官 鼻内接种疫苗
下载PDF
山东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15
作者 陈松林 卢昇 +7 位作者 荣小军 刘志鸿 栾生 张红凤 廖梅杰 孙秀俊 隋娟 王逸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山东是我国渔业大省,肩负着打造“蓝色粮仓”,构筑“海上田园”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我国水产品的持续、多样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系统地梳理了山东... 山东是我国渔业大省,肩负着打造“蓝色粮仓”,构筑“海上田园”的重要使命。山东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我国水产品的持续、多样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系统地梳理了山东省水产种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山东省水产种业在顶层设计规划、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以及种业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养殖鱼类、贝类、虾蟹、参藻种业以及种业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产种业 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下载PDF
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周丽青 葛广玉 +6 位作者 井浩 吴宙 孙秀俊 李家乐 吴彪 刘志鸿 杨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9,共9页
为探讨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3种溶解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解氧C处理、正常溶解氧-快速低氧24 h-快速复氧4 h AHR处理、正常溶解氧-缓慢低氧48 h-缓慢复氧8 h CHR处理,然后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 为探讨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3种溶解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解氧C处理、正常溶解氧-快速低氧24 h-快速复氧4 h AHR处理、正常溶解氧-缓慢低氧48 h-缓慢复氧8 h CHR处理,然后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溶解氧变化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溶解氧变化会影响到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形态结构,低氧使鳃丝变宽,表层上皮细胞破损,纤毛脱落,海绵状血腔组织变得松散,鳃小腔空隙变大,内有细胞残片;低氧再复氧明显改变鳃叶鳃小瓣的形态,外鳃叶鳃小瓣组织细胞受损程度比内鳃叶鳃小瓣严重;缓慢低氧48 h和缓慢复氧8 h对鳃组织结构损伤较快速低氧24 h和快速复氧4 h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快速低氧24 h和缓慢低氧48 h均使鳃组织ROS水平提高,复氧仅降低鳃组织的ROS水平,短时间内对低氧造成的损伤无明显修复作用,缓慢低氧48 h和复氧8 h破损的鳃组织细胞多且弥散,细胞核质边界不清晰,鳃组织细胞受损程度高于快速低氧24 h和复氧4 h。研究表明,无论缓慢低氧48 h还是快速低氧24 h均会对鳃组织的细胞结构造成损伤,短时间内复氧,组织细胞损伤得不到修复,缓慢低氧48 h对鳃组织结构损伤较快速低氧24 h严重,且组织细胞损伤在缓慢复氧8 h时还持续加重。本研究可为双壳贝类养殖模式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形态结构 低氧 活性氧
下载PDF
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17
作者 田相利 秦光彩 +6 位作者 罗凯 汪仕爽 刘杨 魏聪 王明阳 董双林 刘清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周后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检测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和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CB组和PHB组对虾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最高,B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组对虾成活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处理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S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B组对虾肝胰腺中所有免疫相关基因(SOD、LZM、proPO、LGBP、HSP70、Imd、Toll、Relish、TOR、4E-BP、eIF4E1α、eIF4E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而PHB组的Toll基因以及BS组的Imd、Toll、Relish、eIF4E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3个处理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PHB和丁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免疫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对虾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总体比较,添加丁酸梭菌和PHB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当,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添加丁酸钠。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在难以添加丁酸梭菌活菌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来替代丁酸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丁酸钠 凡纳滨对虾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安徽合肥地区稻鳖共作模式对稻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
18
作者 赵秀侠 卢文轩 +7 位作者 梁阳阳 方婷 宋光同 王芬 徐笑娜 陈祝 蒋业林 方国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7,共11页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门45属68种;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绿藻门和裸藻门类群;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常规水稻单作区;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水稻单作区(P<0.05)。分析显示稻鳖共作区指示物种主要为富营养化浅水型物种,说明水体营养盐含量高,可能与稻田中华鳖养殖行为密切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孕穗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为WT、NO_(2)^(-)-N,成熟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pH。研究结果初步揭示稻鳖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表明稻鳖共作种养模式可改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与仔稚鱼形态学比较
19
作者 柳淑芳 刘巧红 +4 位作者 王焕 李昂 安长廷 万瑞景 庄志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2,共14页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在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3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省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仔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在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3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省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仔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和翼胸灯笼鱼稚鱼分布的记录。为厘清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地位与隶属关系,明确其发育形态,本文在归纳两属鱼类分类要点、构建分类检索表的基础上,对1984年6—7月(夏季)和1984年12月—1985年1月(冬季)于东海外海黑潮流域两个航次调查采集的仔稚鱼样品再次整理,将原被鉴定为盖氏翼胸灯笼鱼和翼胸灯笼鱼的仔稚鱼分别订正为日本叶灯鱼与异灯鱼。描述了体长5.10 mm日本叶灯鱼后期仔鱼和6.80 mm异灯鱼稚鱼的形态特征,同时引述了日本叶灯鱼和道氏叶灯鱼仔稚鱼以及异灯鱼稚鱼的发育形态。通过比较3种仔稚鱼的发育形态特征,明确了翼状胸鳍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硬骨鱼类仔稚鱼的独特形态特征;发现仔稚鱼体表黑色素的形状和数量与不同地理群体的发育生物学和生境有关,而黑色素的分布趋势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物种鉴别的形态学依据之一;还明确了稚鱼发育过程中鳃盖条区发光器的发育顺序与分布位置。同时,综合分析各大洋的仔稚鱼分布资料,提出道氏叶灯鱼仔稚鱼在西北太平洋分布的可能性很小的见解;根据黑潮流域的冬、春、夏季均有日本叶灯鱼生殖群体进行产卵繁殖,提出日本叶灯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种群动力学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高了我国对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认知及对这3种仔稚鱼的鉴别能力,丰富了灯笼鱼科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灯笼鱼等小型鱼类的资源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叶灯鱼 道氏叶灯鱼 异灯鱼 分类 仔稚鱼 发育形态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20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