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7 位作者 秦传新 黎小国 周艳波 冯雪 余景 舒黎明 唐振朝 佟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5,共10页
为阐明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基于2011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海柘林湾拖网调查的数据,对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鱼类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 为阐明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基于2011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海柘林湾拖网调查的数据,对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鱼类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获鱼类99种,底层鱼类占49.49%,暖水性鱼类占78.78%,肉食性鱼类占79.79%。各季节质量百分比和数量百分比优势种以拟矛尾■虎鱼(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等为主。柘林湾鱼类资源密度和资源尾数密度最高季节为夏季,各季节鱼类个体体质量大多小于15 g。春、秋季鱼类组成相对丰富,冬季生物量优势度最高。柘林湾鱼类以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为主,年度平均营养级指数为3.478,属于中级水平,夏季高营养级鱼类平均体质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季节变动 营养级 南海柘林湾
下载PDF
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彩华 游奎 +1 位作者 李凤岐 张美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5-670,共6页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4种、31种,列为优势属,从而构成南海富有潜势的群落结构。文中进一步论述了南海鱼类区系属于以印度-西太平洋为主体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区系分布
下载PDF
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毒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清武 胡丽琴 +2 位作者 李菲 易湘茜 高程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03-2208,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毒性,为南海深海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细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对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咸水... 【目的】研究分析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毒性,为南海深海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细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对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咸水虾生物致死法测试培养细菌发酵液的生物毒性。【结果】从南海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71株,分属于3个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9个属(假单胞菌属、盐单胞菌属、赤细菌属、副球菌属、Salinimonas属、短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微小杆菌属和Fictibacillus属)的27个种。有4株分离菌株的发酵液对咸水虾具有毒理活性,其中以NH11h04-12(Bacillus tequilensis)对咸水虾的致死活性最强,半数致死量(LD50)为0.81 mg/m L,其次是11E416-5(B.subtilis subsp.)和E201-6(B.aquimaris),对咸水虾的LD50分别为1.59和4.39 mg/m L。【结论】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且部分可培养菌株代谢物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具有潜在的生物医药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细菌 多样性 16SRRNA基因 生物毒性 南海
下载PDF
粤西海域饵料生物水平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蔡文贵 李纯厚 +2 位作者 林钦 李荣冠 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0-447,共8页
根据1998~1999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粤西海域饵料生物的调查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均和数学运算模型等空间分析手段对该海域饵料生物栖息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 根据1998~1999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粤西海域饵料生物的调查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均和数学运算模型等空间分析手段对该海域饵料生物栖息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粤西海域饵料生物的综合水平均呈现出近岸水域高、离岸水域低的分布趋势,即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整个海域以冬季的饵料生物水平最高,其密集分布区范围最广,达5级水平;春季和秋季密集区的分布范围较为相似;而夏季饵料生物的密集区范围较小,仅为3级水平。在季节变化趋势上,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数量为冬季大于夏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浮游植物数量为冬季大于秋季大于夏季大于春季,总体以冬季水平最高,春季水平最低。调查期间粤西海域各个季节之间饵料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相差不大,其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02~3.43和0.60~0.72,显示出稳定的多样性水平。多样性阈值的分布较为均匀,绝大部分水域为2~3级水平,个别水域达4级水平,其密集区基本分布于整个海域的中部或南部,总体上以离岸水域的多样性阈值高于近岸水域,但各个季节的平面分布趋势略有差异,表现为密集区出现的范围和水域稍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粤西海域 饵料生物 多样性阈值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三种金线鱼属鱼类BHC,DDT残留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甘居利 贾晓平 +1 位作者 李纯厚 林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探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对远岸海域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3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肌肉内和其中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5种组织内的BHC、DDT含量.结果显示,研究海域鱼肉... 为探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对远岸海域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3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肌肉内和其中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5种组织内的BHC、DDT含量.结果显示,研究海域鱼肉中BHC和DDT含量分别为0.04-0.89(平均0.26)μg/kg(湿重)、0.71-8.0(平均3.1)μg/kg(湿重),均低于亚太地区部分近岸海洋鱼类的残留水平,并低于国内外水产品安全限量,呈广东海域高于台湾浅滩的区域分布,但在不同鱼种之间、离岸远近的鱼类之间BHC、DDT含量差异不明显(p〉0.10).深水金线鱼体内农药含量在肝组织中较高,在肌肉内居中,在鳃丝中较低,BHC含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肝脏、腹肌、背肌、肠、皮、鳃丝,DDT含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肝脏、腹肌、背肌、皮≈肠、鳃丝,不同组织中pp-DDT,op-DDT含量与脂肪含量较显著地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金线鱼属鱼类 六六六 滴滴涕
下载PDF
哑铃湾网箱养殖水体中氮磷结构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后磊 温琰茂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1,共5页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1月对哑铃湾网箱养殖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养殖水体中不同形态N/P值的分布趋势、季节变化及哑铃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的限制性营养盐。结果表明:各形态N/P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分布趋势基本表现为网箱养殖区低于非养殖区...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1月对哑铃湾网箱养殖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养殖水体中不同形态N/P值的分布趋势、季节变化及哑铃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的限制性营养盐。结果表明:各形态N/P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分布趋势基本表现为网箱养殖区低于非养殖区,并且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这种现象更明显。总体上说,哑铃湾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但从无机态N/P来看,春、夏季以P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控制因子;秋、冬季以N为该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N P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鱼类群落的区域性变化 被引量:59
7
作者 邱永松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根据1982年至1984年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南岛以东至台湾浅滩西侧,水深40-260米范围内)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取得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转换等方法,把该范围内的鱼类群落按生物组成的特点,划分成5个区域性类型。它们所处的区域分别在... 根据1982年至1984年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南岛以东至台湾浅滩西侧,水深40-260米范围内)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取得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转换等方法,把该范围内的鱼类群落按生物组成的特点,划分成5个区域性类型。它们所处的区域分别在:粤东海区的台湾浅滩西侧;40-米等深线附近;40米与100米等深线之间;100米与200米等深线之间;和大陆架外线海域。分别阐述各区域性类型的生物组成、种类多样度和优势种等群落参数以及所处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群落的区域性变化主要是由温度、盐度和深度的梯度及底质类型的差异而引起的,但水深可作为群落变化的主要指标。群落具有沿水深而成带分布的趋势,这一水深成带格局是群落对各环境因素变化的综合效应。大陆架外缘海域水深急剧增加,底层水温明显下降,鱼类群落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初步认为,200米等深线可作为大陆架底栖鱼类群落的边界。本文还探讨了鱼类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在合理调整各类群渔业资源利用率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大陆架 鱼类群落 区域性变化 渔业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被引量:11
8
作者 舒黎明 邱永松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9-35,共7页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t0 =- 0 .4 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6 3;北部湾为 0 .6 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79,北部湾为 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3cm增加至 2 0 .0cm ,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0 .79放宽至 1.0 ;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5cm增加至 19.0cm的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1.11放宽至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蛇鲻 生长参数 死亡系数 等渔获量曲线 开捕体长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南海海洋农牧化研究的现状与研究设想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巧珠 喻达辉 陈永青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南海 农牧化 海洋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拖网渔获主要经济鱼类的数量分布特征及主要渔场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铮 李辉权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4年第15期141-151,共11页
关键词 底拖网渔获 主要经济鱼类 南沙 渔场 资源调查
下载PDF
褐棘螺和亚洲棘螺的性畸变及雌性不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华宏 黄长江 +1 位作者 于秀娟 朱四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7,共6页
2002年3月和10月分别在广东省惠州港和南澳岛采集褐棘螺(Chicoreusbrunneus)和亚洲棘螺(C.asianus)。解剖观察发现这2个采样点2种棘螺的雌性个体都发生了性畸变现象。惠州港的棘螺已畸变到雌性个体不育的地步,这表明由于有机锡污染引起... 2002年3月和10月分别在广东省惠州港和南澳岛采集褐棘螺(Chicoreusbrunneus)和亚洲棘螺(C.asianus)。解剖观察发现这2个采样点2种棘螺的雌性个体都发生了性畸变现象。惠州港的棘螺已畸变到雌性个体不育的地步,这表明由于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现象对棘螺的生殖已造成严重的影响,并有可能导致棘螺的区域性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棘螺(Chicoreus brunneus) 亚洲棘螺(C.asianus) 性畸变 有机锡
下载PDF
南海头足类的合理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金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7-99,共3页
南海区的总面积为350万km^2,约为渤、黄、东海总面积的3倍。海底地貌类型复杂,沿岸水和外海水在多处交汇,形成许多上升流区域,饵料生物丰富,给头足类和其他海洋动物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南海区头足类共有89种,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的种... 南海区的总面积为350万km^2,约为渤、黄、东海总面积的3倍。海底地貌类型复杂,沿岸水和外海水在多处交汇,形成许多上升流区域,饵料生物丰富,给头足类和其他海洋动物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南海区头足类共有89种,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的种类均为经济种类,分布于大陆斜坡海域的有经济和非经济种类。绝大多数头足类种类是捕捞业的重要种类,渔业经济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区 头足类 渔业 合理利用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飞柔鱼资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丕茂 郭金富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13-19,共7页
飞柔鱼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 ,在水深 40 0— 599m海域栖息密度较高。用深海拖虾网捕捞 ,5— 6月份密度指数较高 ,白昼的密度指数高于夜晚。估算调查区内的资源量超过 550t。产卵期为 6— 1 0月。营养成分测定表明 。
关键词 飞柔鱼 资源 数量 营养成分 大陆斜坡 栖息密度 渔获量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印度无齿鲳的资源变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昭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75,共5页
根据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的最新资料,结合1964—1965年和1978年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印度无齿鲳的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明显衰退,拖网出现率由36.6%减为22.8%,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由2.38kg·h-1减... 根据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的最新资料,结合1964—1965年和1978年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印度无齿鲳的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明显衰退,拖网出现率由36.6%减为22.8%,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由2.38kg·h-1减为0.53kg·h-1,渔获百分组成由1.37%减为0.40%,渔获个体明显变小,平均体重只有33g·ind-1,渔获率无明显季节变化,捕捞汛期消失。该资源衰退的速度与南海区总资源量衰退的速度差不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无齿鲳 资源变动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渔具渔法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吝 《现代渔业信息》 1998年第2期5-9,共5页
南海是中国最大海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具渔法种类繁多,渔业生产飞速发展。拖网是该海区的主要渔具渔法,其产量占全区海洋渔获量的60%,但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也是各类渔具之员,幼鱼印低值鱼渔获量占拖网渔获量的70... 南海是中国最大海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具渔法种类繁多,渔业生产飞速发展。拖网是该海区的主要渔具渔法,其产量占全区海洋渔获量的60%,但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也是各类渔具之员,幼鱼印低值鱼渔获量占拖网渔获量的70%左右,在虾拖网渔业中,幼鱼和副渔获比例很高,虾鱼之比率为1:2—1:3.4。张网是第二高幼鱼比例(占55%)的渔具。本文叙述了南海区的渔业现状,并着重叙述了拖网、张网和刺网渔具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海洋环境 渔具渔法 南海
下载PDF
将海南建成我国南海渔业开发基地的构想Ⅰ.基础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本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对将海南建成我国南海渔业开发基地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海南海域辽阔,渔业资源较丰富,热带渔业特色鲜明,水产品质量较优,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资源和环境条件,但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和海域初级生产力低不容忽视。目前,海南的海洋... 对将海南建成我国南海渔业开发基地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海南海域辽阔,渔业资源较丰富,热带渔业特色鲜明,水产品质量较优,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资源和环境条件,但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和海域初级生产力低不容忽视。目前,海南的海洋渔业现状是,渔业生产以近海捕捞为主,外海和远洋渔业应加强;海水养殖发展较快,因基础差和技术力量薄弱而制约其发展;水产品加工和营销较落后,急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渔业资源 海南 渔业开发基地 中国
下载PDF
福建沿海的鳀科鱼类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耀光 《福建水产》 1990年第2期1-8,共8页
福建沿海分布的鳀科(Engraulidae)鱼类,目前已知的共5属15种,即属鳀(Engraulis Cuvier)的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小公鱼属(Stolephorus Laeepede)的青带小公鱼(Stolephorus zollingeri <Blee-ker>),... 福建沿海分布的鳀科(Engraulidae)鱼类,目前已知的共5属15种,即属鳀(Engraulis Cuvier)的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小公鱼属(Stolephorus Laeepede)的青带小公鱼(Stolephorus zollingeri <Blee-ker>),康氏小公鱼(S.commersonii Lacepede),中华小公鱼(S.chinensis <Cun-ther>),印度小公鱼(S.indicus<Van Hasselt>),棱鳀属(Thrissa Cuvier)的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Bleeker>),汉氏棱鳀(T.hamiltonii<Gr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科鱼类 福建沿海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Ⅰ.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白雯 曹文清 +4 位作者 林元烧 郑连明 张文静 杨位迪 王宇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161,共8页
根据北部湾"908专项"于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影响种数时空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共计鉴定370种,隶属于8个门,19个类群。水螅水母类和桡足类是优势... 根据北部湾"908专项"于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影响种数时空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共计鉴定370种,隶属于8个门,19个类群。水螅水母类和桡足类是优势类群。种数变化呈如下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单峰型季节性特征。种数平面分布与水深变化有关,种类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多。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低盐类群在该海域占据主导地位,与少数的河口类群及大洋类群形成北部湾北部特有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该海域在春季出现的暖温带种类由粤西沿岸经琼州海峡过道水带入本调查区。影响种数的环境因素呈季节性变化。地形特征、海流与水团的消长及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水平分布推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北部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环境因素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秋末氮磷营养盐加富对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露 李纯厚 +4 位作者 戴明 刘永 陈作志 肖雅元 林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30,共6页
为探讨西沙海域氮(N)和磷(P)对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影响,2014年秋末在永兴岛附近海域S0站(111°59.843'E,17°30.364'N)进行了N、P营养盐的现场添加实验。添加氮的浓度依次为4μmol·L-1、8μmol·L-1、16μmol&... 为探讨西沙海域氮(N)和磷(P)对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影响,2014年秋末在永兴岛附近海域S0站(111°59.843'E,17°30.364'N)进行了N、P营养盐的现场添加实验。添加氮的浓度依次为4μmol·L-1、8μmol·L-1、16μmol·L-1、32μmol·L-1,添加磷的浓度依次为0.25μmol·L-1、0.5μmol·L-1、1μmol·L-1、2μmol·L-1,添加氮和磷的浓度组合依次为4μmol·L-1+0.5μmol·L-1(N∶P=8∶1)、8μmol·L-1+2μmol·L-1(N∶P=4∶1)、16μmol·L-1+0.25μmol·L-1(N∶P=64∶1)、32μmol·L-1+1μmol·L-1(N∶P=32∶1)。结果显示:加富N+P后,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长(P〈0.05),其中,32μmol·L-1 NO3--N+1μmol·L-1 PO4 3-P添加组和4μmol·L-1NO3--N+0.5μmol·L-1 PO4 3--P添加组叶绿素质量浓度从初始的0.06mg·m-3分别达到1.71mg·m-3和1.10mg·m-3,说明添加N/P范围在8-32之间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在单独加富N和P后,叶绿素a浓度均无显著的增加(P〉0.05),说明单独添加N和P不能促进浮游物生长.限制因子分析表明,S0站点的浮游植物生长为N+P共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营养盐加富 限制元素 叶绿素A 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Ⅱ.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及优势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白雯 曹文清 +4 位作者 林元烧 郑连明 张文静 杨位迪 王宇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90,共9页
为了解北部湾北部海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组成,2006—2007年对北部湾进行4个航次的综合性调查。根据浮游动物样品分析结果,研究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组成,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丰度与环境因子... 为了解北部湾北部海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组成,2006—2007年对北部湾进行4个航次的综合性调查。根据浮游动物样品分析结果,研究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组成,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丰度年均值(183.5±142.9)ind/m3,丰度的季节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生物量年均值(139.5±116.8)mg/m3,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特征。平面分布上,春、秋两季丰度分布呈远岸高近岸低的趋势,而夏、冬两季则在近岸海域形成高丰度区。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与丰度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丰度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显著,水深、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丰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和间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在北部湾北部的优势地位显著,优势种演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数量分布 生态适应 优势种 北部湾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