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3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水后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变化
1
作者 熊飞 张伟 +5 位作者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段辛斌 田辉伍 陈大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2,I0004-I0010,共20页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料,探讨了蓄水后向家坝库区不同维度鱼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向家坝库区各江段以广适性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和静水性的■(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优势,两者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0.15%±14.82%和13.91%±11.16%。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蓄水后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鱼类群落差异最小,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鱼类群落差异最大;库中绥江在蓄水前、蓄水初期和2016-2018年3个时期的鱼类群落差异均较大,表明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经历了剧烈变化。库区不同江段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桧溪>邵女坪>绥江,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指数均表现为:桧溪>绥江>邵女坪。库区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等不同维度的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空间格局不同,但总体上库中绥江鱼类功能丰富度最高,功能均匀度最低。与蓄水前相比,绥江江段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鱼类功能丰富度和均匀度也有下降趋势。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主要功能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蓄水前以下位口、纺锤形体型鱼类占优势,蓄水后以端位口、侧扁形体型鱼类占优势。不同维度多样性指数侧重于鱼类多样性的不同方面,结合多种指数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鱼类群落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电工程建设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为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分类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大坝 鱼类 金沙江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空间格局
2
作者 熊飞 郭祺 +5 位作者 张伟 刘红艳 翟东东 段辛斌 田辉伍 陈大庆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1,共10页
探究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2016-2018年采用复合刺网和地笼对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和库尾桧溪的鱼类... 探究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2016-2018年采用复合刺网和地笼对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和库尾桧溪的鱼类群落进行了7次调查,探究了建坝后的鱼类种类组成、个体大小、生态类群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6科49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种,外来鱼类12种。在邵女坪、绥江和桧溪江段分别采集到鱼类39、40和39种,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3个江段鱼类群落物种组成为中等相似。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显示,邵女坪江段鱼类群落的优势种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䱗(Hemiculter leucisclus),绥江江段优势种为䱗、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桧溪江段优势种为瓦氏黄颡鱼、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pecularis)、鲤(Cyprinus carpio)、䱗、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NMDS分析显示,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江段鱼类群落差异相对较大,Bray-Curtis相异指数为0.59;库中绥江与库首邵女坪鱼类群落更为相似,Bray-Curtis相异指数为0.41;库中绥江和库尾桧溪的Bray-Curtis相异指数为0.46。广适性鱼类是向家坝库区各江段的优势类群,分别占鱼类种类、数量和重量的57.7%±5.9%、65.2%±20.7%和47.7%±16.1%;从库首至库尾江段其数量比分别为43.3%、67.8%和84.5%,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向家坝库区渔获群体体长为29~655 mm,平均体长为(128±65)mm,体重为0.1~5408 g,平均体重为(70±218)g,主要种类(鲤和镜鲤除外)在不同江段间个体大小差异显著(P<0.05)。与蓄水前(2011年)相比,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流水性的特有鱼类减少,外来鱼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特有鱼类 外来鱼类 向家坝库区 金沙江下游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中东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及资源状况变化分析
3
作者 张忠 韩冠荣 +2 位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FiB)的变动规律,以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显示,MTL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50—1956年,MTL指数在3.20左右,无明显变化;1957—1963年,MTL指数迅速上升至3.44;1964—1996年,MTL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历史最高值(3.54)出现在1985年;1997—2019年,MTL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2018年为该阶段最低点3.35。FiB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50—1956年,FiB指数呈小幅波动增加;1957—1974年,FiB指数显著上升;1975—1996年,FiB指数呈平稳波动状态;1997—2019年,FiB指数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结果表明,中东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潜在的渔业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发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大西洋 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下载PDF
2021年山东长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监测数据集
4
作者 李娜 张雨轩 +4 位作者 栾青杉 韦超 赵永松 张婉茹 单秀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陆架边缘海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是重要的海-陆过渡区域。在自然环境变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长岛毗邻海域具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环境特征,为渤黄海渔业种类的洄游通道和关键栖... 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陆架边缘海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是重要的海-陆过渡区域。在自然环境变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长岛毗邻海域具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环境特征,为渤黄海渔业种类的洄游通道和关键栖息地,对该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能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3月至12月,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长岛毗邻海域开展10航次,每航次10站的底层渔业生物逐月调查与样品测定。通过对渔获物的生物学测定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物种更替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以及包含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构成了本数据集。基于多人全样本交叉复核完成审查与校对过程,确保数据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本数据集可为渤黄海底层渔业生物时空格局和海岛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渔业生物 长岛毗邻海域 群落结构 海岛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鳗苗网兼捕主要经济鱼类潮汐分布调查
5
作者 闫欣 王储庆 +3 位作者 施金金 葛慧 王燕平 朱海晨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了解长江口北支邻近水域鳗苗网兼捕主要经济鱼类在大小潮期间的分布特征,于2022年2—4月,在该水域设置3个站点,分别在3个大潮和3个小潮期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经济鱼类包括2种洄游性鱼类(刀鲚和凤鲚)、4种海洋性鱼类([鱼免]黄鱼... 为了解长江口北支邻近水域鳗苗网兼捕主要经济鱼类在大小潮期间的分布特征,于2022年2—4月,在该水域设置3个站点,分别在3个大潮和3个小潮期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经济鱼类包括2种洄游性鱼类(刀鲚和凤鲚)、4种海洋性鱼类([鱼免]黄鱼、小黄鱼和半滑舌鳎);共采样72网次,采集到经济种个体数为374尾。刀鲚、凤鲚、[鱼免]、大黄鱼最高单位努力渔获量(CPUE)均出现在大潮期间,小黄鱼CPUE最高值则出现在小潮期间,半滑舌鳎大小潮CPUE值一致。大黄鱼、小黄鱼和半滑舌鳎在大潮期间的体长和体质量中位数均大于小潮期间。刀鲚、凤鲚和[鱼免]最高损伤率均出现在大潮期间的3月1—4日。指出,长江口北支的鳗苗定制网,成为多种经济鱼类洄游通道上的重大阻碍,严重损害其早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鳗苗网 经济鱼类 兼捕 潮汐
下载PDF
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6
作者 周波 胡清彪 +2 位作者 徐飞 卢华 戴绍祥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3.48%。结合访问调查,长宁河历史上共有鱼类47种,隶属于4目11科。长宁河鱼类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同时发现了一种长宁河的入侵鱼类物种,经鉴定为河川沙塘鳢。结合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4个方面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河 鱼类 入侵种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生物量粒径谱季节变化
7
作者 曲耀琦 刘淑德 +4 位作者 薛莹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徐宾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了解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文根据2016—2017年渔业资源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粒径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Sheldon型鱼类... 为了解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文根据2016—2017年渔业资源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粒径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Sheldon型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呈双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2~12粒径级,粒径分布相对均匀,出现波峰的粒径区间存在季节差异,春、夏季第一个波峰出现在3~4粒径级,主要由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种类组成。秋、冬季第一个波峰出现在5~6粒径级,主要由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等种类组成。四个季节的第二个波峰均由细纹狮子鱼、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和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等鱼类个体组成。全部鱼类群落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和截距存在季节差异,其中夏季粒径谱陡峭,截距值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而冬季粒径谱最平缓,截距值最小,粒径谱斜率和截距的变化主要受当年生幼鱼群体的影响。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底层鱼类群落与全部鱼类群落的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同一季节,底层鱼类群落与全部鱼类群落的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斜率和截距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暖温性鱼类群落与全部鱼类群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的全部鱼类群落粒径结构以小粒径鱼类为主,大型鱼种和大个体较少。鱼类的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年生幼鱼及洄游性鱼类的个体数量变化是影响该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粒径谱 鱼类资源 粒径结构 季节变化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枸杞岛海藻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特征
8
作者 薛彬 李磊 +3 位作者 蒋丽勤 张佳奇 戴乾 王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20.4‰~-12.8‰,均值为-16.1‰,其δ^(15)N值范围为4.1‰~10.4‰,均值为8.4‰;海藻场衰退期(秋、冬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17.9‰~-14.4.‰,均值为-16.1‰,δ^(15)N值范围为7.6‰-12.9‰,均值为9.7‰。钩虾和麦秆虫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等海藻场定居种类的食源贡献率最大,浮游动物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等非藻场定居种类食源贡献最大;应用SIBER模型计算显示枸杞岛海藻场茂盛期的主要鱼类群落生态位空间、核心生态位空间、基础食物来源、营养多样性的值均大于衰退期。不同时期的鱼类营养结构存在差异,茂盛期位于多边形顶点的种类分别为赤鼻棱鳀、青鳞小沙丁、丝背细鳞鲀和黄姑鱼;而衰退期的种类为赤鼻棱鳀、棘头梅童鱼、黑鲷、斑鳍天竺鲷、红鳍天竺鲷、红鳍东方鲀和大泷六线鱼。研究表明海藻场对主要鱼类的碳源具有显著影响,海藻场茂盛期支撑了更高的生物多样性、食源多样性和群落营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海藻场 主要鱼类 营养结构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基于西北地域特色的《水域生态学》实践课程改革探索
9
作者 王立新 王在照 +1 位作者 王立强 熊冬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当前《水域生态学》实践课程内容设置及现状,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策略,重点关注课程学时与内容、师资力量与资源配置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的优化,旨在提升实... 《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当前《水域生态学》实践课程内容设置及现状,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策略,重点关注课程学时与内容、师资力量与资源配置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的优化,旨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现更高效、全面、系统化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学 实践课程 改革探索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东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粒径特征研究
10
作者 魏敬欣 解常鑫 +4 位作者 杨婉玲 刘乾甫 高原 曾艳艺 王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占比较高,二者浓度占比之和的年平均值为97.25%。粒径结构的季节特征显示,Micr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显著,Nano和Pic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特征显示,靠近珠江口的站位一般呈现出Nano浓度占比大于Micro浓度占比的规律。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Micro浓度占比与水温、pH和河宽呈正相关关系,Nano浓度占比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站位被明显分成了上游和下游两大类群,两大类群间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两类群中Micro、Nan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显著,Pic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极显著。另外,研究发现,两类群间差异显著的物理因子主要为盐度,差异显著的化学因子主要为pH和TP。结合RDA分析结果,推测盐度和pH是影响东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粒径组成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东江三角洲
下载PDF
漳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11
作者 王娜 康涛 +5 位作者 胡登权 屈万民 李君轶 杜浩 安苗 吴金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1,共13页
为了探究漳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2年1-10月选取21个采样点开展了4个季度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0属223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 为了探究漳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2年1-10月选取21个采样点开展了4个季度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0属223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neti-ca)、腰带多甲藻(Peridinium cinctum)、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ms)和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3.62×10^(6)~4.16×10^(7)cells/L,时间上表现为夏秋季的丰度明显高于冬春季,除夏季主要以蓝藻门为主外,其他季节基本都为硅藻门。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31~0.861 mg/L,受水温、营养盐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时间上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全年均表现为蓝藻门占绝对优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明漳河水库水体处于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状态。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漳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河水库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性分析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研究
12
作者 解常鑫 刘乾甫 +3 位作者 杨婉玲 魏敬欣 孙金辉 王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为探索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水域2021年枯水期(2月份和12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和8月份)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最高值出现在8... 为探索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水域2021年枯水期(2月份和12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和8月份)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5月,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有关。叶绿素a总浓度的空间特征显示,广州周边站位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高,主要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水体的交换能力有关。粒径特征的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珠三角河网水体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呈现交替优势。季节特征显示,2-5月份微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8月份和12月份小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光照有关。空间特征显示,小型叶绿素a在8月份和12月份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河网中部的站位,微型叶绿素a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远离广州市的站位点,分析原因主要与溶解氧和硝酸盐含量有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DO、水下光度、TP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物理因子包括径流量的大小和水体pH的变化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季节变动,而化学因素如营养盐含量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河网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特征 时空特征
下载PDF
硬刺高原鳅生长特性的模型分析与比较研究
13
作者 张瑞 王继隆 +6 位作者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张健 赵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158-164,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2022、2023年在黄河干流甘肃、宁夏段采集的274个硬刺高原鳅样本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生长特性,并丰富硬刺高原鳅的生物学研究内容。研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 本研究通过对2022、2023年在黄河干流甘肃、宁夏段采集的274个硬刺高原鳅样本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生长特性,并丰富硬刺高原鳅的生物学研究内容。研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对样本进行生长模拟,使用最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并依据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评估各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硬刺高原鳅的年龄组成及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VBGF生长方程(AIC值:63.74)为硬刺高原鳅的最适生长模型,其次为Gompertz生长方程(AIC值:64.11)、幂指数生长方程(AIC值:64.12),拟合效果最差的为Logistic生长方程(AIC值:65.05),其中硬刺高原鳅全长VBGF生长方程为:L_(t)=28.986·[1-e^(-0.097·(t_(1)+1.25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194.721·[1-e^(-0.097·(t_(1)+1.258))]^(2.9889)。研究结果可为硬刺高原鳅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高原鳅 耳石 年龄与生长 生长模型 生长特性 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 Gompertz生长方程 幂指数生长方程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基于定性网络模型评价生态调控情景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獐子岛海洋牧场为例
14
作者 孙国庆 张合烨 +7 位作者 董世淇 李磊 王兆国 孙旭 李明 高东奎 田涛 吴忠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61-5772,共12页
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生态调控方式实施后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影响通常难以预测,这对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定性网络模型(Qualitative network model,QNM)的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模拟评价方... 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生态调控方式实施后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影响通常难以预测,这对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定性网络模型(Qualitative network model,QNM)的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模拟评价方法,并以獐子岛海洋牧场近岸增殖海域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以增殖目标种为核心的定性网络模型,模拟评估海洋牧场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调控情景(增殖目标种、移除捕食者、海藻场修复)及其复合条件下,牧场群落范围内的响应,分析海洋牧场生态调控策略与生物功能群变化之间潜在关系。结果显示:目标种增殖(仿刺参和虾夷扇贝)产生的上行效应导致其捕食者呈现积极响应,产生的下行效应导致其它底栖动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功能群呈现消极响应,移除捕食者海星产生的下行效应导致虾夷扇贝呈现积极响应,表明在增殖区清除敌害生物的重要性,海藻场修复对整个群落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海藻场在养护近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意义。研究表明:QNM可有效识别生态系统潜在的营养级联效应,评估生物功能群的响应,基于QNM的海洋牧场生态调控模拟评价方法,突破了定量食物网模型在数据有限系统中使用的局限性,可为海洋牧场建设的生态调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定性网络模型 相互作用 增殖 移除捕食者 海藻场修复
下载PDF
淡水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及其在千岛湖的应用
15
作者 周严 童璐 +4 位作者 胡文静 李志力 郝雷 刘其根 胡忠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的鱼类多样性监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对目标生物无伤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eDNA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宏条形码引物的选择,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但较少有... 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的鱼类多样性监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对目标生物无伤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eDNA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宏条形码引物的选择,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但较少有研究综合评估这些引物的检出效果。本研究评估了来自COI、Cytb、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的29对鱼类e DNA宏条形码引物(包括本研究设计的2对和从国内外文献中引用的27对引物),首先基于计算机模拟PCR(in silico PCR)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中效果较好的17对引物开展了更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计算机模拟PCR结果良好的引物在进行高通量测序时并非全部表现良好,表明引物的筛选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模拟PCR;具有更长扩增片段长度的宏条形码引物并没有获得理想中更好的扩增效果,表现效果好的引物大多是扩增片段长度处于200~300 bp之间的引物;相对于COI和Cytb而言,12S rRNA引物与16S rRNA引物均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适宜作为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而用于鱼类多样性研究;同时,鉴于当前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尚不完备以及不同引物的特性不同,使用多对引物将大大增加物种的检出概率和e DNA研究的可信性。本研究展示了eDNA在评估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潜力,有助于将来的鱼类eDNA研究,从而为鱼类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DNA宏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计算机模拟PCR 引物 千岛湖
下载PDF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16
作者 石娟 刘永 +4 位作者 李纯厚 王腾 赵金发 宋晓宇 谢宏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δ13C为(-18.74±1.41)‰,δ15N为(12.35±0.57)‰,营养级为(3.25±0.17)‰。δ13C在体长小于100.00 mm时随体长增加逐渐上升,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下降;δ15N在体长<110.00 mm时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110.00~120.00 mm时出现骤降拐点,δ15N最小,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体长<100.00 mm和>120.00 mm两阶段的营养多样性较高,营养生态位宽幅较大;在体长100.00~120.00 mm阶段,种群冗余度与均匀度较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分布均匀,拥有相似营养特征的个体占比高。贝叶斯混合模型溯源表明,浮游动物对棘头梅童鱼的食物贡献比例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稳定同位素 生态位 营养级 珠江口
下载PDF
山西省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功能群特征
17
作者 耿志远 赵乐乐 +4 位作者 贾欣 胡雅菲 刘少贞 刘青 宋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3属122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31~45.69 mg/L和6 500.21~15 183.93 ind./L,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0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N、J和W1为代表性功能群;共鉴定出主要浮游动物4个类群13属21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25.53 mg/L和2 128.90~17 699.72 ind./L,浮游动物可划分为9个功能群,其中RF、LCF为代表性功能群;秋、冬、春、夏4个季节的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45、40.19、52.66和48.87;4个季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1.54和0.24~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7~0.32和0.08~0.3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2.81~16.18和2.08~2.87,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分别为0.40~0.77和0.10~0.54;Pearson、Mental相关分析及冗余分析显示,温度、溶解氧、磷、氮和叶绿素a等是影响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功能群结构、生物量及密度在季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册田水库水质处于重污染状态,建议放养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册田水库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远东拟沙丁鱼渔业生物学特征
18
作者 杨超 赵国庆 +7 位作者 韩海斌 张衡 商宸 苏冰 刘思源 蒋佩雯 相德龙 罗民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基于2020年4-12月、2021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样品(共2664尾),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叉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东拟沙...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基于2020年4-12月、2021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样品(共2664尾),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叉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东拟沙丁鱼叉长范围为85~240 mm,优势叉长组为160~200 mm,不同性别的个体叉长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范围为5.6~144.6 g,优势体质量组为35~75 g,不同性别个体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组成为0^(+)~6^(+),优势年龄组为1^(+)~3^(+)。叉长与体质量关系符合幂函数指数方程,生长参数b=3.1538,符合正向异速生长。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比90%以上),叉长组95~104 mm与105~114 mm的鱼体性腺成熟度差异极显著(P<0.01),叉长组205~224 mm与225~245 mm的性成熟差异显著(P<0.05);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为178.1 mm。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不同叉长组的摄食强度差异显著(P<0.05)。鱼体肥满度系数范围为0.82~1.42,肥满度随着叉长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在叉长组135~164 mm时肥满度系数最高,不同月份之间肥满度系数有所不同,10月其个体肥满度系数达到最高值1.25。研究结果丰富了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生物学特征资料,可为其种群鉴定、生活史研究、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基础和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远东拟沙丁鱼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广东饶平海山河口区红树林潮沟鱼类时空生态位
19
作者 吴映明 唐以杰 黄更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鱼类作为红树林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其种间关系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以分布于广东饶平海山河口区红树林鱼类为例,于2022—2023年对该红树林潮沟鱼类进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采样调查,计测鱼类物种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 鱼类作为红树林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其种间关系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以分布于广东饶平海山河口区红树林鱼类为例,于2022—2023年对该红树林潮沟鱼类进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采样调查,计测鱼类物种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值,阐明湿地鱼类分布和种间关系对环境因子作用的响应。结果显示:渔获鱼类有14种,隶属6目12科,其中优势种(IRI≥500)6种,常见种(500>IRI≥100)3种,少见种(100>IRI≥10)2种,偶见种(IRI<10)3种。海山红树林潮沟渔获鱼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000~2.428,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广生态位种(B_(ij)≥2.0)1种,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生态位种(1.0≤B_(ij)<2.0)2种,为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和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其余11种为窄生态位种(0<B_(ij)<1.0)。海山红树林潮沟鱼类物种之间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为0.000~0.956,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显著重叠的(重叠值>0.6)有43对,占总对数的47%,重叠有意义的(0.3<重叠值<0.6)有21对,占总对数的23%,两者合计占总对数的70%。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是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和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nensis),高达0.956;而完全不重叠包括尼罗罗非鱼和鲬(Platycephalus indicus)、中华乌塘鳢和鲬、须鳎(Paraplagusia bilineata)和鲬。BIOENV分析发现与研究区鱼类丰度最为匹配的环境因子组合是水体的水温、盐度、pH和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75,RELATE检验结果显著(R=0.461,P<0.05),表明这4个环境因子是影响鱼类分布的重要因子。综合而言,饶平海山红树林湿地鱼类时空生态位以窄生态位种为主,不同鱼类之间的时空生态位重叠以显著重叠和重叠有意义的占多数,水体的水温、盐度、pH和叶绿素a含量是影响林区湿地鱼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时空生态位 红树林
下载PDF
中国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陈小龙 贾文菡 +2 位作者 陈科其 梁晨露 狄乾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2-1135,共14页
推进绿色生态养殖,科学把握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不仅是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农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制定更科学的养殖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本研究从空间关联视角研究中国淡... 推进绿色生态养殖,科学把握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不仅是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农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制定更科学的养殖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本研究从空间关联视角研究中国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以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二次指派程序(QAP)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时空分布不均衡,时间上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上区域间差距不断缩小。(2)空间联系强度逐渐增强,但距理想状态仍有差距;整体网络关联性也不断增强,结构较为稳定。(3)东部沿海地区在空间网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影响显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在网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性的影响较弱,中部地区部分省市发挥“桥梁”与“中介”作用。(4)养殖品种结构优化、淡水养殖技术提高均可促进养殖区域间合作交流,促进空间关联网络形成;碳汇对生态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交通和通信条件,使地区间联系更紧密,推动空间关联网络形成;养殖密度的增加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经济发展对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产生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为发展绿色低碳养殖,提升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提升养殖技术;同时重视不同省份间的低碳减排资源,推动淡水养殖碳排放效率区域联动;利用养殖密度相似性,调动区域同化效应,进一步缩小地区间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碳排放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低碳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