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棘衣棘头虫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涛 李雪 +1 位作者 赵益群 曾伯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 celatus)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 celatus)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棘衣棘头虫吻突较小,吻钩呈牛角状,表面光滑无痕,基部粗大,尖部指向体部后方;新棘衣棘头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中央没有消化道。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机械挤压作用非常明显,寄生部位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部分肌肉层消失;同时新棘衣棘头虫也受黄鳝肠道挤压,与黄鳝肠道黏膜接触段严重变形,部分虫体表面与黄鳝肠道黏膜紧密接触,难以区分。【结论】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初期感染,吻突的吻钩起重要固定作用,随着虫体的生长,其局部体表与黄鳝肠道组织融为一体,吻突失去实际作用而缩回棘头虫体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棘衣棘头虫 黄鳝 形态学 肠道组织 病理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仪 伍惠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50,共13页
经过3年10次调查,剖检湖北省宜都、黄冈两处江段所产72种鱼类,共计766尾。收集棘头虫10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1新组合,即蛇鮈新棘吻虫(新种)Neoechinorhynchus saurogobi sp.nov.,长江丽棘虫(新种)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sp.nov.(Illios... 经过3年10次调查,剖检湖北省宜都、黄冈两处江段所产72种鱼类,共计766尾。收集棘头虫10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1新组合,即蛇鮈新棘吻虫(新种)Neoechinorhynchus saurogobi sp.nov.,长江丽棘虫(新种)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sp.nov.(Illiosontidae),鲤丽棘虫(新组合)B.cyprini comb.nov.。对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棘头虫 新种
下载PDF
黄鳝隐藏新棘虫的寄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小英 李海云 +1 位作者 唐胜球 邹卓浪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3-86,共4页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黄鳝隐藏新棘虫的寄生特性.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27.3%,感染强度为6.2条/尾;不同体长组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不同,感染率范围是23.1%~37.5%,感染强度范围为4.8~8.8(P>0.05);...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黄鳝隐藏新棘虫的寄生特性.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27.3%,感染强度为6.2条/尾;不同体长组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不同,感染率范围是23.1%~37.5%,感染强度范围为4.8~8.8(P>0.05);隐藏新棘虫主要分布在小肠前段0~3cm范围内,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隐藏新棘虫 寄生 感染率
下载PDF
青海湖鱼类寄生棘头虫在宿主肠中的位置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廷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9-83,共5页
青海湖裸鲤和高原硬刺条鳅的肠道寄生有2种棘头虫——青海新棘吻虫和湟鱼棘头虫,在青海湖裸鲤的肠道中,湟鱼棘头虫分布在前,青海新棘吻虫在后;在条鳅肠中,2种棘头虫分布的前后关系不明显。2种棘头虫在青海湖裸鲤中共同感染时:... 青海湖裸鲤和高原硬刺条鳅的肠道寄生有2种棘头虫——青海新棘吻虫和湟鱼棘头虫,在青海湖裸鲤的肠道中,湟鱼棘头虫分布在前,青海新棘吻虫在后;在条鳅肠中,2种棘头虫分布的前后关系不明显。2种棘头虫在青海湖裸鲤中共同感染时:青海新棘吻虫的位置明显后移;它们在条鳅中共同感染时:青海棘吻虫的感染强度显著下降;2种棘头虫在两宿主中的生态位重叠值都因共同感染而下降,其种间协调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鱼棘头虫 青海 鱼类 寄生虫 棘头虫 宿主肠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方建平 刘文胜 唐为萍 《水利渔业》 1998年第4期20-21,52,共3页
个体较大的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的情况与体长在40cm以下的黄鳝不同,前者是一个随机过程。寄生虫在宿主的小肠内多集丛固着,虫数的86%集中分布在小肠前段。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1964... 个体较大的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的情况与体长在40cm以下的黄鳝不同,前者是一个随机过程。寄生虫在宿主的小肠内多集丛固着,虫数的86%集中分布在小肠前段。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1964,60条以上的新棘虫寄生会明显影响宿主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新棘虫 黄鳝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分布模式
下载PDF
长江丽棘虫在粗唇鱼危肠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建平 罗盛章 石章红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 1 0 8尾粗唇鱼危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粗唇鱼危体长 8 0~ 1 2 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 88 9% ,体长 1 2 1~ 2 9 3cm感染率为 1 0 0 %。随着粗唇鱼危体长增长 ,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种群主要由 ... 对 1 0 8尾粗唇鱼危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粗唇鱼危体长 8 0~ 1 2 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 88 9% ,体长 1 2 1~ 2 9 3cm感染率为 1 0 0 %。随着粗唇鱼危体长增长 ,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种群主要由 2 5~ 6 5mm长度的虫体组成 ,种群中雌虫显著多于雄虫。 84 0 %的虫体附着在粗唇鱼危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均呈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丽棘虫 粗唇Wei 感染率 感染强度 种群组成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种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方建平 《水利渔业》 1996年第5期7-9,共3页
剖检了128尾黄鳝,新棘虫的感染率高达65.6%,感染强度为9.1,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黄鳝的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种寄生虫的性比符合1∶1的比例,但32cm以下的黄鳝体内的雄性棘头虫明显地较多。94%的虫体分布在黄鳝小... 剖检了128尾黄鳝,新棘虫的感染率高达65.6%,感染强度为9.1,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黄鳝的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种寄生虫的性比符合1∶1的比例,但32cm以下的黄鳝体内的雄性棘头虫明显地较多。94%的虫体分布在黄鳝小肠前段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物学 隐藏新棘虫 黄鳝 棘头虫病
下载PDF
俄罗斯进口明太鱼中检出棘头虫
8
作者 胡天阳 姜淑珍 +5 位作者 吴永生 何浩 张云贵 马威 卢彤岩 杨雨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5-36,共2页
20 0 1年绥芬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俄罗斯进口的明太鱼中检出棘头虫 ,虫体感染率为 10 0 %。感染强度为 1~16。检出部位在胃、肠道内和肠道外 ,感染率分别是胃 5 .2 6 % ,肠道内 84 .2 1% ,肠道外 5 .2 6 %。
关键词 俄罗斯 进口贸易 明太鱼 棘头鱼 检疫
下载PDF
鱼类寄生棘头虫异钩属一新种(棘吻亚纲:多态目,异钩科)
9
作者 魏刚 黄林 +1 位作者 陈永 蒋国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7-449,共3页
记述异钩属一新种 ,即大鳍异钩棘头虫Arhythmacathusmysturisp .nov .与其他相似种进行了比较。新种体呈纺锤形 ,躯体前端披有小棘 ;吻部粗大 ,雄虫吻的大小 (0 .35~ 0 .4 6 )mm× (0 .11~ 0 .14 )mm ;具有吻钩 6列 ,每列 7个 ... 记述异钩属一新种 ,即大鳍异钩棘头虫Arhythmacathusmysturisp .nov .与其他相似种进行了比较。新种体呈纺锤形 ,躯体前端披有小棘 ;吻部粗大 ,雄虫吻的大小 (0 .35~ 0 .4 6 )mm× (0 .11~ 0 .14 )mm ;具有吻钩 6列 ,每列 7个 ;吻腺较长 ,延伸到精巢前端 ,为 (0 .5 5~ 0 .79)mm× (0 .0 4 6~ 0 .0 98)mm ;前、后精巢的大小分别为 (0 .16~ 0 .2 0 )mm× (0 .15~0 .19)mm ,(0 .15~ 0 .18)mm× (0 .14~ 0 .17)mm。虫卵大小为 (0 .0 2 0 7~ 0 .0 2 94 )mm× (0 .0 0 5 1~ 0 .0 0 6 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异钩属 新种 大鳍Zhun异钩棘头虫 寄生虫
下载PDF
长江黄州江段长须黄颡鱼肠道内寄生棘头虫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建平 詹火元 雷桂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解剖检查了 133尾捕自长江黄州江段的长须黄颡鱼 ,发现寄主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率为 4 8.9% ,感染强度为 5 .4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 2 .6 (虫 /尾 ) ,感染鲇异棘虫的感染率为 2 1.8% ,感染强度为 5 .5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1.2 (虫 ... 解剖检查了 133尾捕自长江黄州江段的长须黄颡鱼 ,发现寄主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率为 4 8.9% ,感染强度为 5 .4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 2 .6 (虫 /尾 ) ,感染鲇异棘虫的感染率为 2 1.8% ,感染强度为 5 .5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1.2 (虫 /尾 ) ,两种棘头虫在长须黄颡鱼种群中均为聚集分布 ;当两种棘头虫共同寄生在宿主肠道内时 ,其感染强度和单独感染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 ,各自的生态位宽度均变小 ;两种棘头虫的正关联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州江 长须黄颡鱼 肠道 寄生 棘头虫 种群生态 鲇异棘虫 长江丽棘虫
下载PDF
鳜鱼消化道内寄生强壮粗体虫的形态学及致病机理的初步观察
11
作者 谢海侠 《鱼类病害研究》 2001年第2期7-10,共4页
关键词 鳜鱼 消化道 寄生虫 强壮粗体虫 形态 致病机理
下载PDF
两种药物对黄鳝肠道棘头虫的驱除效果试验
12
作者 肖流意 王文彬 +1 位作者 罗玉双 曾伯平 《内陆水产》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灌注法(食道深部注入),对槟榔粉和阿苯达唑2种药物驱除黄鳝肠道棘头虫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药物都有较好的驱杀效果,其中阿苯达唑的驱虫率最高达61.3%,槟榔粉的驱虫率最高达45.6%,使用浓度分别为5 g...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灌注法(食道深部注入),对槟榔粉和阿苯达唑2种药物驱除黄鳝肠道棘头虫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药物都有较好的驱杀效果,其中阿苯达唑的驱虫率最高达61.3%,槟榔粉的驱虫率最高达45.6%,使用浓度分别为5 g/100mL和1.50 g/100 mL,阿苯达唑的驱虫效果明显优于槟榔粉。但槟榔粉为中草药制剂,符合目前的绿色环保要求。在生产上可以应用以槟榔碱、去甲槟榔碱为主要成分的药物防治黄鳝的棘头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棘头虫 鳝虫净 驱虫率
下载PDF
四川省鱼类寄生棘头虫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其中 马成伦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5-47,68,共4页
记述四川省鱼类寄生棘头虫20种,隶属6科。
关键词 棘头虫 淡水鱼类 四川省 鱼类 寄生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