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养殖海鲷弧菌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质粒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军 叶军 +2 位作者 傅慰亭 胡应劭 徐怀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0-468,共9页
从发病海鲷( Sparussarba) 中共分离到51 株弧菌( Vibrio) ,经API20E 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 和Blanch 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 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 V.algino... 从发病海鲷( Sparussarba) 中共分离到51 株弧菌( Vibrio) ,经API20E 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 和Blanch 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 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 V.alginolyticus) (24 株) , 创伤弧菌( V.vulnificus) (12 株) 和副溶血弧菌( V.parahaemolyticus)(7 株) ,火神弧菌( V.logei)(4 株) ,远洋弧菌Ⅱ菌( V.pelagius Ⅱ)(2 株) ,河弧菌( V.fluvialis)(1 株) 和地中海弧菌( V.mediterranei)(1 株) 。其中3 种优势菌溶藻胶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证实对海鲷有致病性。另外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了51 株菌对16 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发现所有菌株对ceftriaxone,链霉素,萘啶酮酸和利福霉素敏感,几乎所有菌株对ceftazidime , netilimicin ,氯霉素和sulfamethoxazole 敏感.大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60 .8 % ) ,cefuroxime(66-7 % ) ,丁胺卡那霉素(55 % ) ,卡那霉素(58-8 % ) 和三甲氧苄氨嘧啶(76-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鲷 弧菌 弧菌病 药敏试验 质粒 转化
下载PDF
盐酸氯苯胍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汤菊芬 蔡佳 +3 位作者 黄瑜 廖建萌 黄月雄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33-37,共5页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将盐酸氯苯胍(Robenidine hydrochloride,ROBH)按30 mg/kg的剂量口灌红笛鲷(Luthjanus sanguineus),用HPLC-MS/MS法研究ROBH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红...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将盐酸氯苯胍(Robenidine hydrochloride,ROBH)按30 mg/kg的剂量口灌红笛鲷(Luthjanus sanguineus),用HPLC-MS/MS法研究ROBH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红笛鲷血浆中ROBH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_p为1.79 h,血药浓度峰值C_(max)为211.38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5 229.16μg/(L·h),消除半衰期(t1/2β)为46.99 h。ROBH在红笛鲷其他组织中分布较广,消除速度较慢,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_(max)分别为37.58、863.02、1 063.24μg/kg,t_p均为1.5 h,AUC0-∞分别1 017.03、20 841.20、30 743.04μg/(kg·h);t1/2β分别为26.35、14.05和24.31 h。连续5 d口灌给药后,红笛鲷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46.14、36.11、28.62、26.92 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氯苯胍 红笛鲷 药代动力学 药物残留 消除
下载PDF
海水硬骨鱼白点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润林 陈毕生 江静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6-21,共6页
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刺激隐核虫寄生黄鳍鲷和真鲷后引起宿主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该寄生虫可在宿主皮肤、鳃上皮和舌上皮的组织内寄生。与正常组织相比,被寄生的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粗糙,其增厚部分主要是粘液细胞层、表皮层与真皮层间的... 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刺激隐核虫寄生黄鳍鲷和真鲷后引起宿主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该寄生虫可在宿主皮肤、鳃上皮和舌上皮的组织内寄生。与正常组织相比,被寄生的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粗糙,其增厚部分主要是粘液细胞层、表皮层与真皮层间的联系被破坏。寄生囊内有较大的空隙。虫体内含有大量的宿主细胞残骸。由于寄生虫的感染,使得非寄生部位的脏器也出现某些病理变化:肝细胞萎缩,窦状隙增大;脾肾内都有颗粒性沉积。本研究结果还与淡水“白点”病引起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硬骨鱼 白点病 病理学
下载PDF
真鲷幼鱼狂游症病毒病原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爱华 郑永和 +3 位作者 郭永建 梁平 何家鑫 赵莉莱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真鲷幼鱼狂游症病毒病原学初步研究VIRALETIONLOGICALSTUDYONMADSWIMMINGOFLARVAOFPAGROSOMUSMAJOR何爱华1郑永和2郭永建3梁平3何家鑫1赵莉莱1(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真鲷幼鱼狂游症病毒病原学初步研究VIRALETIONLOGICALSTUDYONMADSWIMMINGOFLARVAOFPAGROSOMUSMAJOR何爱华1郑永和2郭永建3梁平3何家鑫1赵莉莱1(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病毒学研究室,福州350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病毒感染 病毒病 防治
下载PDF
黑鲷育苗期间的几种病害与防治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德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7,共3页
关键词 黑鲷 育苗 病害 防治
下载PDF
黄鳍鲷结节病病理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61-565,T003,共6页
于1989年,以鲜活组织压片和组织切片镜检的方法对采自海水网箱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所患的结节病作出了确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黄鳍鲷结节病是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ta sp.)感染引起的。病原体系革兰氏阳性、... 于1989年,以鲜活组织压片和组织切片镜检的方法对采自海水网箱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所患的结节病作出了确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黄鳍鲷结节病是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ta sp.)感染引起的。病原体系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型的抗酸杆菌,其长短悬殊,约为4—12μm,平均9.4μm;直径则较一致,约为0.4—0.5μm。2.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产生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构成的局灶性肉芽肿结节;根据结节的结构特点,可将这些结节区分为四个类型,即无包膜的Ⅰ型、有包膜的Ⅱ型、有干酩样坏死中心和包膜的Ⅲ型和有空洞和包膜的Ⅳ型。3.四类型结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巨噬细胞杀灭和局限病菌,而病菌要求增殖、播散的炎症过程。4.黄鳍鲷结节病的巨细胞与哺乳类动物结核病的巨细胞差别在于其核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巨细胞内黑素颗粒的形态与结节上皮样细胞的坏死有关。结节的结缔组织包膜的形态变化与病原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结节病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大眼鲷匹里虫病及其病原体的研究——包括匹里虫属一新种的描述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筱洁 《水产学报》 CAS 1982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本文报道了我国南海北部湾及广东湛江、广西北海等地沿海水域大眼鲷的一种微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大眼鲷匹里虫(新种)Plistophora priacanthicola sp.nov.,定名为大眼鲷匹里虫病(Plistophorasis)。这种病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大眼鲷的生殖腺发... 本文报道了我国南海北部湾及广东湛江、广西北海等地沿海水域大眼鲷的一种微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大眼鲷匹里虫(新种)Plistophora priacanthicola sp.nov.,定名为大眼鲷匹里虫病(Plistophorasis)。这种病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大眼鲷的生殖腺发育,严重感染者,其腹腔内充满病原体的大量孢囊,生殖腺萎瘪变形,鱼体瘦弱,腹部膨大,腹壁肌肉明显变薄。这种病原体除在长尾大眼鲷体内寄生外,在短尾大眼鲷也偶有发现,但在其他鱼类中尚未发现,这表明了该病原体对寄主有较严格的专一性。寄主对病原体的感染没有性别上的差异,而感染率则随寄主年龄增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鲷 匹里虫病 病原体 匹里虫属 新种 形态特征 症状 病理变化 发生规律
下载PDF
笛鲷烂鳃病致病菌的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嘉 李乐渣 +1 位作者 刘小高 赵向国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12-18,共7页
笛鲷烂鳃病是一种细菌性鱼病,其感染率高达62%,造成海水浮置网箱养殖的笛鲷死亡。从病鱼肝部分离到该致病菌,用其纯培养物进行易感动物人工感染获得成功。该菌为短杆状,大小为0.5~0.6×1.1×2.5μm;两端钝圆且微曲;无鞭毛、无... 笛鲷烂鳃病是一种细菌性鱼病,其感染率高达62%,造成海水浮置网箱养殖的笛鲷死亡。从病鱼肝部分离到该致病菌,用其纯培养物进行易感动物人工感染获得成功。该菌为短杆状,大小为0.5~0.6×1.1×2.5μm;两端钝圆且微曲;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本文还叙述了该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培养特性等分类特征,初步认为该菌是一新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 烂鳃病 致病菌
下载PDF
真鲷幼鱼狂游症病毒病原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爱华 郑永和 +4 位作者 郭永建 梁平 何家鑫 赵莉莱 林大鹏 《福建水产》 1997年第2期11-14,共4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薄切片。发现真鲷幼鱼脾脏存在大量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120nm,呈六角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核心主要为核酸。病毒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感染的细胞核肿胀,比正常细胞增大5~6倍。在肠组织超...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薄切片。发现真鲷幼鱼脾脏存在大量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120nm,呈六角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核心主要为核酸。病毒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感染的细胞核肿胀,比正常细胞增大5~6倍。在肠组织超薄切片中也发现少量形态相同的病毒颗粒。结果提示,真鲷幼鱼脾脏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真鲷幼鱼狂游症继而急性死亡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病毒感染 狂游症 病原学
下载PDF
真鲷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建波 杨建敏 《国外水产》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参考日本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实用角度出发,较系统地综述了真鲷鱼病的诊断及防治。概述了真鲷鱼病的发生状况,真鲷的主要鱼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及类细菌性疾病—... 参考日本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实用角度出发,较系统地综述了真鲷鱼病的诊断及防治。概述了真鲷鱼病的发生状况,真鲷的主要鱼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及类细菌性疾病——表皮囊肿病等其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疾病 病原体 症状 诊断 防治 鱼病
下载PDF
海水养殖真鲷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鱼类病害研究》 2001年第1期13-23,共11页
关键词 真鲷 海水养殖 病害
下载PDF
重金属对黑鲷鱼卵、仔鱼的毒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小奉 洪幼环 《福建水产》 1991年第3期35-38,共4页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 wsky)是常见的沿岸底层经济鱼类,也是今后主要的人工养殖鱼种。厦门九龙江口是黑鲷的栖息和繁殖场所。每年的3—5月是黑鲷的生殖季节;此时海区的水温和盐度分别在23℃和25‰左右。黑鲷产的卵透明,卵径...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 wsky)是常见的沿岸底层经济鱼类,也是今后主要的人工养殖鱼种。厦门九龙江口是黑鲷的栖息和繁殖场所。每年的3—5月是黑鲷的生殖季节;此时海区的水温和盐度分别在23℃和25‰左右。黑鲷产的卵透明,卵径0.83—0.93mm;卵从受精到孵化约需36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鱼卵 仔鱼 毒性 重金属
下载PDF
Hg,Cu,Cd,Zn 对真鲷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蓝伟光 陈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6-60,共5页
本文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Hg,Cu,Cd,Zn对真鲷仔鱼(2周龄)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Cu,Cd,Zn对真鲷仔鱼24h的LC_(50)分别为0.025,0.31,5.00和3.70 mg/L,48h的LC_(50)分别为0.016,0.24,1.72和2.22mg/L,72h的LC_(50)分别为0.006,0.11,O... 本文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Hg,Cu,Cd,Zn对真鲷仔鱼(2周龄)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Hg,Cu,Cd,Zn对真鲷仔鱼24h的LC_(50)分别为0.025,0.31,5.00和3.70 mg/L,48h的LC_(50)分别为0.016,0.24,1.72和2.22mg/L,72h的LC_(50)分别为0.006,0.11,O.56和0.92mg/L,96h的LC_(50)分别为O.004,0.07,0.27和0.44 mg/L。Hg,Cu对真鲷仔鱼的影响极为显著,Zn,Cd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比Hg,Cu低得多。Cd的毒性比Zn强,但毒理作用较为缓慢。4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Hg>Cu>Cd>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鱼 真鲷 毒性
全文增补中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游克仁 《科学养鱼》 1995年第2期37-37,共1页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二)3.真鲷养成技术(1)真纲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自然海区为主,由养殖户从渔民手里购买。捕捞真鲷苗种季节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前期苗种体长1cm左右,成活率达60~70%;后期真鲷亩种较大,成活率达7...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二)3.真鲷养成技术(1)真纲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自然海区为主,由养殖户从渔民手里购买。捕捞真鲷苗种季节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前期苗种体长1cm左右,成活率达60~70%;后期真鲷亩种较大,成活率达70~80%。首先将这些真鲷苗种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网箱养鱼 病害 防治 烂鳃病 松鳞病 肝炎病
下载PDF
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国良 郑天伦 +1 位作者 金珊 陆彤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20 0 1年 9月自浙江省宁波市西沪港海区网箱养鱼场养殖黑鲷濒死鱼体内分离到 1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是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其主要特征为 :革兰氏染色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 ,氧化酶阳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经 SWF(A )... 20 0 1年 9月自浙江省宁波市西沪港海区网箱养鱼场养殖黑鲷濒死鱼体内分离到 1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是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其主要特征为 :革兰氏染色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 ,氧化酶阳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经 SWF(A )系统鉴定为拟态弧菌。该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孟多、丙氟哌酸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幼鱼 腹水病 病原菌 拟态弧菌
下载PDF
一种真鲷球形病毒的形态及细胞病理学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明 范瑞青 +2 位作者 汝少国 李永祺 刘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对 1 995年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肝脏、肠上皮组织、肾脏、鳃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 ,发现一种球形病毒 ,该病毒具有囊膜 ,直径为 80~ 1 0 0nm ,在核和细胞质中均形成不规则形态包涵体 ;细胞病理变化表现为核内染色质变性 ,核膜水肿变形且部... 对 1 995年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肝脏、肠上皮组织、肾脏、鳃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 ,发现一种球形病毒 ,该病毒具有囊膜 ,直径为 80~ 1 0 0nm ,在核和细胞质中均形成不规则形态包涵体 ;细胞病理变化表现为核内染色质变性 ,核膜水肿变形且部分溶解 ,内质网膨胀 ,胞质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分布 ,线粒体外膜及内嵴变形且有少量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病毒包涵体 球形病毒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真鲷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17
作者 常建波 杨建敏 《国外水产》 1995年第4期25-31,共7页
(上接第3期第7页)4 寄生虫性疾病4.1 淀粉卵甲藻病(Amyloodiniosis)4.1.1 病原体眼点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又叫眼点淀粉卵鞭虫)。
关键词 鱼病 真鲷鱼 疾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黑鲷人工养殖技术讲座——第四讲 墨鲷的病害及防治
18
作者 朱德芬 《水产养殖》 CAS 1996年第4期30-32,共3页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环境、密度、饵料等与自然海区差异很大,因此各种疾病就随之发生。现将有关黑绸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寄生性疾病1.1 长颈类柱腭虱病 属桡足亚纲 腭虱目。1.1.l 病原体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黑鲷 人工养殖 病害 防治
下载PDF
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对最小弧菌Vm Pm毒素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及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 ,同时还研究了温度、酸碱度及胰酶等因子对该毒素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毒素为单一的多肽 ,不具备典型的细菌毒素A、B亚基结构 ,分子量为 30 4 5 6kD ;毒... 对最小弧菌Vm Pm毒素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及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 ,同时还研究了温度、酸碱度及胰酶等因子对该毒素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毒素为单一的多肽 ,不具备典型的细菌毒素A、B亚基结构 ,分子量为 30 4 5 6kD ;毒素蛋白含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及半胱氨酸等 15种氨基酸 ,其中天冬氨酸的含量最多 ,半胱氨酸的含量最少 ,酸性氨基酸含量为 2 6 6 % ,碱性氨基酸含量为 14 4 % ,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 33 4 % ;毒素活性的最适pH为 6— 8,对胰酶有抗性 ;不耐热 ,10 0℃下作用 1min ,其毒性完全消失 ,而在 5 6℃下 ,毒素完全失去活性需要 4 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真鲷 弧菌病 病原菌外毒素 Vm-Pm毒素
下载PDF
真鲷(Pagrosomus major)杆状病毒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明 汝少国 +3 位作者 范瑞青 刘云 徐卫 魏渲辉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1期50-54,共5页
1995年电镜检测患病真鲷肠上皮组织 ,在细胞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粒子及其发生基质。病毒呈杆状外形为 ( 1 30~ 2 0 0 )× ( 360~ 40 0 ) nm,具囊膜 ,囊膜与核心间有 1 0~ 1 2 nm低密度间隔。病毒以溶酶体为载体形成病毒包涵... 1995年电镜检测患病真鲷肠上皮组织 ,在细胞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粒子及其发生基质。病毒呈杆状外形为 ( 1 30~ 2 0 0 )× ( 360~ 40 0 ) nm,具囊膜 ,囊膜与核心间有 1 0~ 1 2 nm低密度间隔。病毒以溶酶体为载体形成病毒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装配 ;形态学上暂定为真鲷杆状病毒 ( Pagrosomus major Baculovirus,PMBV)。细胞病理变化呈现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脱落 ,部分线粒体溶解 ,溶酶体膨大 ,有大量包涵物 ,核膜有轻微膨胀变形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肠组织 杆状病毒 超微结构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