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片段引入频率对其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陈中义 江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9969-9970,10066,共3页
[目的]探讨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片段引入频率对其种群建立的影响,为深入理解空心莲子草入侵机制和控制其蔓延提供基础。[方法]在2006年夏季,将空心莲子草地下茎片段和肉质根片段以不同引入频率埋植在带土塑料盆中,覆土2 cm,每盆中的地... [目的]探讨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片段引入频率对其种群建立的影响,为深入理解空心莲子草入侵机制和控制其蔓延提供基础。[方法]在2006年夏季,将空心莲子草地下茎片段和肉质根片段以不同引入频率埋植在带土塑料盆中,覆土2 cm,每盆中的地下茎或者肉质根片段总数为15根,重复7次。最后一个地下茎片段或者肉质根片段埋植完成后,经过一个月的萌芽及生长,萌芽趋于稳定,不再产生新的萌芽,此时全部收获空心莲子草,测定每盆的萌芽数、分枝茎节数、总生物量。[结果]1次引入条件下,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地下茎和肉质根)片段的每盆总萌芽数显著低于多次引入(P<0.05,n=7),多次引入(3次、5次、15次)之间萌芽数差异不显著(P>0.05,n=7);1次引入和多次引入对空心莲子草的分枝茎节数、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n=7)。[结论]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的多次引入对于保证空心莲子草的萌芽数有利,但增加了入侵的风险;即使是1次引入,只要有一定数量的萌芽出土,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空心莲子草也能建立良好的无性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繁殖体片段 引入频率 空心莲子草 萌芽
下载PDF
龙须柳茎离析研究
2
作者 丁亦男 乔艳玉 王光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69-72,76,共5页
为了探究龙须柳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试验采用木材离析及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龙须柳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类型、导管分子的长度、直径、穿孔板类型及尾端特征,纤维类型、纤维长度、直径及纹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管分子以两端... 为了探究龙须柳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试验采用木材离析及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龙须柳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类型、导管分子的长度、直径、穿孔板类型及尾端特征,纤维类型、纤维长度、直径及纹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管分子以两端具尾导管、一端具尾导管为主,具单穿孔板、互列纹孔;导管类型以网纹、孔纹两种导管类型为主,由此认为龙须柳是较为进化的植物。而龙须柳导管分子端壁倾斜度比较小,纤维的结构多数是单纹孔,这些结构均有利于水分吸收。说明龙须柳的植物结构与适应环境之间具有特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柳 次生木质部 导管分子 离析 纤维 环境
下载PDF
宁夏主要果树花器官及幼果霜冻临界温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静 张晓煜 +4 位作者 杨洋 李红英 卫建国 朱永宁 田磊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3,共5页
以宁夏主要果树苹果、梨、杏、李子不同花器官及幼果为试材,利用能够准确模拟霜冻降温过程的模拟霜箱,研究其花期及幼果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比较不同果树及同一果树不同器官抗寒性及受霜冻的临界温度,为果园霜冻监测、预报预警及霜冻防... 以宁夏主要果树苹果、梨、杏、李子不同花器官及幼果为试材,利用能够准确模拟霜冻降温过程的模拟霜箱,研究其花期及幼果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比较不同果树及同一果树不同器官抗寒性及受霜冻的临界温度,为果园霜冻监测、预报预警及霜冻防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苹果、李子幼果的抗寒性明显差于花器官。苹果开花期各器官的抗寒性从强到弱为子房>花蕾;李子花器官(花蕾、子房)之间抗寒性差异不大,明显强于叶片和幼果;梨和杏各主要器官抗寒性从强到弱为花蕾>幼果>子房。宁夏苹果、梨、杏和李子蕾期和花期若遇低于-5.2℃的低温将可能全部受冻,幼果遇低于-4.4℃的低温,则幼果将全部受冻。3个品种的李子花器官抗寒性从强到弱为‘红美丽’>‘尤萨’>‘龙园秋李’;幼果抗寒性从强到弱为‘龙园秋李’>‘红美丽’>‘尤萨’。2个杏品种在花期‘金太阳’比‘李梅杏’的耐冻性强,幼果期‘金太阳’的耐冻性弱于‘李梅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花器官 幼果 过冷却点 结冰点 抗寒性
下载PDF
果树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亚征 姚太梅 +3 位作者 丁丽梅 车瑞香 张荣梅 董彦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3-196,共4页
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和形态标志,是植物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该文以前人研究的结果为依据,论述了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遗传物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多胺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外界环境条件... 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和形态标志,是植物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该文以前人研究的结果为依据,论述了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遗传物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多胺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如光、温度、矿质元素等对果树花芽分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果树花芽分化的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分化 遗传物质 激素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灰木莲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招礼军 韦善华 +2 位作者 朱栗琼 刘威 文祥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24-28,35,共6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旬开花,个体开花持续时间约28天,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范围是30%~60%,开花的同步性指数达0.735,属于集中开花模式;灰木莲两性花为雌雄蕊异熟类型,同花雌蕊先成熟,失去授粉机能后雄蕊花药才裂开散粉;灰木莲花粉粒的生活力超过60%;花粉/胚珠比为953.2,杂交指数为4,表明灰木莲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需要传粉昆虫才能完成其繁殖;自然状态下灰木莲无结实,人工授粉后结实率为20%~30%;在灰木莲中未发现有访花昆虫,只有花蓟马在花中活动,而且未能形成有效的传粉。传粉者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灰木莲在南宁市不能自然结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开花特性 雌雄蕊异熟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大豆叶柄外植体脱落过程中离区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严敏 赵延明 王晓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大豆叶柄外植体脱落过程中离区的形态变化,发现离区在脱落前就已经形成,宽约2mm,由20~25层细胞构成,细胞小而致密,与周围细胞明显不同,离区外观形态在脱落过程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大豆 叶柄 离区 显微结构
下载PDF
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气孔数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邱东萍 丁鸿 齐丽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41-43,共3页
制作阳生植物(变叶木、香樟、鸳鸯茉莉)和阴生植物(巴西铁、富贵竹、竹芋)的上下表皮临时切片,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同种阴生植物或阳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量极显著多于上表皮;阳生植物上表皮气孔极少或无,而... 制作阳生植物(变叶木、香樟、鸳鸯茉莉)和阴生植物(巴西铁、富贵竹、竹芋)的上下表皮临时切片,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同种阴生植物或阳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量极显著多于上表皮;阳生植物上表皮气孔极少或无,而阴生植物上表皮有较多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气孔 方差分析
下载PDF
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兵 梁宏伟 +1 位作者 莫耐波 汤庚国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3,共3页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叶表皮离析技术对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叶具有典型的荫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大而薄,异面,多数,深绿色,镶嵌排列,表皮无角质层,气孔略高于表皮,只分布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发达,含...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叶表皮离析技术对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叶具有典型的荫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大而薄,异面,多数,深绿色,镶嵌排列,表皮无角质层,气孔略高于表皮,只分布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发达,含叶绿体较多,栅栏组织不发达,叶脉维管组织不发达。这些解剖特征表现出对荫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苣苔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樱草蔷薇种实性状的观察与测定
9
作者 王云 李晓梅 刘秋瑾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8-10,共3页
以庭院栽植的樱草蔷薇为材料,对种实与观赏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株间种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实颜色,1号树为蓝黑色,2号树为紫红色;种皮颜色,1号树为紫红色,而2号树则为黄褐色略带紫红色成分;种子重量,1号树为22... 以庭院栽植的樱草蔷薇为材料,对种实与观赏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株间种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实颜色,1号树为蓝黑色,2号树为紫红色;种皮颜色,1号树为紫红色,而2号树则为黄褐色略带紫红色成分;种子重量,1号树为22.4 g,2号树为26.1 g。此外,1号树的果实具有较长的宿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草蔷薇 种实性状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四合木、绵刺茎、叶解剖学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文凤 《江苏林业科技》 1995年第2期29-31,F004,共4页
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均为我国第一批重点保... 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均为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的植物.分布在我国的荒漠及半荒漠地区,属强旱生植物.本文研究了以上3种植物茎、叶的解的结构,并讨论了其内部结构与干旱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花 四合木 绵刺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的根系分布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官福 高疆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4期33-34,共2页
调查了吐鲁番地区十八年生无核白葡萄根系在砾石土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砾石土中无核白葡萄根系主要分布在80cm以上,主干前后各1m范围内,对葡萄施肥、灌水和秋季葡萄根系修剪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 根系分布 调查 新疆吐鲁番
下载PDF
大青山阳坡五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树森 孟凡旭 +7 位作者 赵波 闫洁 程冀文 马迎梅 郭宇 何英志 铁英 张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了研究大青山阳坡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结构对树种抗旱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阳坡优势植物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黄刺玫(Rosa... 为了研究大青山阳坡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结构对树种抗旱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阳坡优势植物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黄刺玫(Rosa xanthina)5种旱生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不同植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等13个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采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宽度、木质部面积6个指标对各植物的抗旱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灌木铁线莲的叶片厚度(319.30μm)和小叶鼠李(5.06μm)的角质层厚度较高。②黄刺玫的海绵组织厚度(45.99μm)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32.89%)最低。③虎榛子主脉宽度(244.58μm)和木质部面积(3 662.03μm^2)最高,而灌木铁线莲(9.66μm)、小叶鼠李(9.24μm)导管孔径较大。④根据隶属函数值得出5种植物抗旱性排序为:虎榛子(0.64)>灌木铁线莲(0.56)>小叶鼠李(0.51)>柄扁桃(0.46)>黄刺玫(0.36)。结果可为大青山阳坡植物抗旱机制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阳坡 灌木 叶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下载PDF
山桃稠李花期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印春 王宾发 马长帅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1-2,7,共3页
以山桃稠李为材料,观测群体花期和单株花期,结果表明:在2013年春季的气象条件下,长春市街路旁栽植的山桃稠李的群体花期时间为15 d,株间变动于8~13 d之间,平均花期时间为10.6 d;株间盛花期时间变动于4~8 d之间,平均为5.4 d。柳河县兰... 以山桃稠李为材料,观测群体花期和单株花期,结果表明:在2013年春季的气象条件下,长春市街路旁栽植的山桃稠李的群体花期时间为15 d,株间变动于8~13 d之间,平均花期时间为10.6 d;株间盛花期时间变动于4~8 d之间,平均为5.4 d。柳河县兰山林场和蛟河市爱林林场野生群体的花期分别为19 d和21 d。相同地点株间花期差异是遗传因素所致;不同地点群体花期差异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桃稠李 群体花期 单株花期
下载PDF
根与忍耐逆境的关系
14
作者 Mill.,DE 彭克勤 《农业科技译丛(湛江)》 1989年第1期1-8,共8页
关键词 植物根系 根系环境 忍耐逆境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