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山区养殖棘胸蛙两性异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茂元 赖铭勇 +5 位作者 黄洪贵 黄柳婷 田田 胡振禧 吴妹英 林学文 《渔业研究》 2019年第5期409-417,共9页
通过测量和比较采自福建闽西山区棘胸蛙(雌雄各82只)的体质量、头体长、吻长、头长、头宽、前足长、前肢长、后足长、后肢长、眼间距、鼻间距、肩宽、肩肛距和眼径等14个两性形态学指标,研究养殖群体棘胸蛙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除吻长... 通过测量和比较采自福建闽西山区棘胸蛙(雌雄各82只)的体质量、头体长、吻长、头长、头宽、前足长、前肢长、后足长、后肢长、眼间距、鼻间距、肩宽、肩肛距和眼径等14个两性形态学指标,研究养殖群体棘胸蛙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除吻长、眼间距和眼径外,其余11项测量值均呈现出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雌性与雄性的平均头体长比值为1.073,异形指数为0.068。在控制体质量的基础上得出,雄性头体长、吻长和眼径与体质量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雌性头体长、前肢长和肩宽与体质量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雄性体质量=3.620×头体长+0.626×后肢长-5.847×眼径+0.728×吻长-269.868;雌性体质量=2.914×头体长+1.502×前肢长+1.521×肩宽-304.518。闽西山区棘胸蛙两性异形可能是在性选择压力和生育力压力共同作用下,物种自然选择和系统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两性异形 形态特征 闽西山区
下载PDF
成年大鲵实验室饲养及蜕皮和体表粘液收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永杰 李学英 +3 位作者 王大忠 罗蔓莉 耿娜娜 郑翔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成年大鲵实验室饲养及生长状况,探索物理法刺激大鲵背部皮肤,以收集皮肤粘液和蜕皮。方法实验室进行大鲵饲养,人工投食,换水,增氧,观察记录大鲵摄食量、精神状态、皮肤粘液和蜕皮状况,以及水温、溶氧、水质状况。分别使... 目的观察成年大鲵实验室饲养及生长状况,探索物理法刺激大鲵背部皮肤,以收集皮肤粘液和蜕皮。方法实验室进行大鲵饲养,人工投食,换水,增氧,观察记录大鲵摄食量、精神状态、皮肤粘液和蜕皮状况,以及水温、溶氧、水质状况。分别使用电刺激法和直接刮擦法刺激大鲵,收集粘液和蜕皮。结果大鲵在7—11℃摄食量小,反应迟钝,活动度弱;在15~22℃摄食量大,反应敏捷,活动度强。电刺激法,大鲵分泌少量粘液、产生大量的蜕皮;而背部直接刮擦法可以获得大量粘液。刺激实验期间大鲵活动度和摄食量无明显变化,生存状况良好。结论在遵循大鲵习性的条件下,可以在实验室长期饲养大鲵;电刺激法可以获取蜕皮,不适于获取粘液;直接刮擦法是获取粘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生长状况 粘液 蜕皮
下载PDF
苯甲酸雌二醇对新吉富罗非鱼雌性化的影响
3
作者 王茂元 黄洪贵 +2 位作者 钟全福 田田 吴妹英 《渔业研究》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新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鱼种,以苯甲酸雌二醇作为外源性雌激素,通过设置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诱导时长,研究了口服和浸浴两种方法对新吉富罗非鱼雌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不同药物浓度...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新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鱼种,以苯甲酸雌二醇作为外源性雌激素,通过设置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诱导时长,研究了口服和浸浴两种方法对新吉富罗非鱼雌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不同药物浓度饲料的雌性化诱导中,雌性化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150 mg/kg饲料处理组投喂90 d的雌性率最高为94.45%,比对照组(46.11%)高49.34%,50 mg/kg饲料处理组投喂30 d的雌性率最低为65.00%;不同药物浓度浸浴30 d的雌性化诱导中,雌性率随着浸浴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50μg/L的雌性率最高,为77.78%。表明口服和浸浴两种雌性化方法诱导新吉富罗非鱼性逆转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综合考虑实效性和方便性,建议采用口服的方法更容易诱导和获得雌性化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雌性率 诱导 口服 浸浴
下载PDF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及区系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栗冰峰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2006年10月与2005年5月对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结果共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40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8种隶属于1目7科13属;爬行类动物22种,隶属于1目2亚目7科18属。两栖爬行类动物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圆鼻巨蜥1种,国家Ⅱ... 2006年10月与2005年5月对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结果共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40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8种隶属于1目7科13属;爬行类动物22种,隶属于1目2亚目7科18属。两栖爬行类动物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圆鼻巨蜥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红瘰疣螈1种;云南省省级保护动物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2种;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3种;列入ICUN"濒危"物种有圆鼻巨蜥1种;区系成分是东洋界华南区和西南区物种,具有典型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类动物 区系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