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饵料对中国鲎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陈志 邹双燕 +2 位作者 翁朝红 邹丽珍 方垂弘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149-154,共6页
为筛选有效促进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亲鲎性腺发育及产卵的生物饵料,选取成年中国鲎15对,于2021年7—8月开展生物饵料实验,以菲律宾蛤仔(A组)、双齿围沙蚕(B组)、近江牡蛎肉(C组)、菲律宾蛤仔+双齿围沙蚕(D组)和近江牡蛎肉+... 为筛选有效促进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亲鲎性腺发育及产卵的生物饵料,选取成年中国鲎15对,于2021年7—8月开展生物饵料实验,以菲律宾蛤仔(A组)、双齿围沙蚕(B组)、近江牡蛎肉(C组)、菲律宾蛤仔+双齿围沙蚕(D组)和近江牡蛎肉+双齿围沙蚕(E组)5组生物饵料投喂亲鲎,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比较卵径、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以及1龄幼体头胸甲宽,研究不同饵料对中国鲎繁殖性能和后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D组产卵数量和次数均高于其他试验组,其次是E组,混合试验组产卵数量和质量均高于单独试验组。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和菲律宾蛤仔组合投喂较适合开发为亲鲎性腺强化培育的生物饵料,对性腺发育及产卵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安全、高效、优质的中国鲎性腺促熟饵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饵料营养 繁殖 卵质量
下载PDF
东星斑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下)
2
作者 梁友 陈松林 +3 位作者 毛东亮 曾顺辉 李昶昊 李建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13-14,共2页
(2)循环水(RAS)。循环水车间为标准单元化,2排/单元、6池/排,生物滤池水体300米3。鱼池面积80米2,水深1.5米,材质为水泥方型抹角或PP池,池底中央排水,5%的倾斜角。进水口对角线排列,其中溶入液态纯氧。外插管由活动摇臂器控制水位,鱼池1... (2)循环水(RAS)。循环水车间为标准单元化,2排/单元、6池/排,生物滤池水体300米3。鱼池面积80米2,水深1.5米,材质为水泥方型抹角或PP池,池底中央排水,5%的倾斜角。进水口对角线排列,其中溶入液态纯氧。外插管由活动摇臂器控制水位,鱼池12个面积共960米2,有效水体1 440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标准单元 循环水 人工繁育 控制水位 进水口 对角线 倾斜角
下载PDF
金鲳鱼白点病对其运动轨迹图像重叠的影响
3
作者 曾军 杨辉 +4 位作者 梅卫平 赵乃乾 徐文刚 廖国华 黄传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条件下金鲳鱼白点病发生对其运动轨迹图像重叠的影响,为金鲳鱼的资源保护和深海智慧网箱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金鲳鱼和患白点病金鲳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健康和患白点病金鲳鱼的运动轨迹及轨...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条件下金鲳鱼白点病发生对其运动轨迹图像重叠的影响,为金鲳鱼的资源保护和深海智慧网箱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金鲳鱼和患白点病金鲳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健康和患白点病金鲳鱼的运动轨迹及轨迹图像重叠度变化。【结果】健康金鲳鱼多处于环游状态,运动轨迹为曲线,且随密度增加环游现象明显;患白点病金鲳鱼的环游状态较健康金鲳鱼低,且较长时间段喜停驻在观测水箱角落。健康金鲳鱼的运动轨迹图像重叠度在不同时间较为均匀,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患白点病金鲳鱼的运动轨迹图像重叠度不稳定,同组间易出现较大差异。健康金鲳鱼大多时间在中心和边缘区域来回游动,运动频率相对较高,在中心区域停留的时间短,往返频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患白点病金鲳鱼在中心区域停留的时间较短,进出中心区域的频率低。随试验时间推移,金鲳鱼在中心区域停留的时间延长,进出中心区域的次数减少。【结论】金鲳鱼患白点病后活力减弱,对其运动轨迹、轨迹图像重叠度及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白点病 运动轨迹 图像重叠度 网箱养殖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
作者 龚师锐 王同 +4 位作者 宋乐龄 杨扬 钟朝岳 陶宇浩 刘晓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11,共9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活动对鞍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海南和福建3个省份共5个代表性采集点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的遗传变异信息进行了研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等位基因(N...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活动对鞍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海南和福建3个省份共5个代表性采集点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的遗传变异信息进行了研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等位基因(N_(a))的平均数目为7.326(6.375~8.380),观测杂合度(H_(o))平均值为0.711(0.625~0.775),期望杂合度(H_(e))平均值为0.705(0.684~0.73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59(0.633~0.693)。其中,来自福建厦门翔安区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5.3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5.45%来自所有个体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GC(感城)和CP(长坡)群体聚为一支,再与AT(澳头)群体聚为一支,然后与XA(翔安)群体聚为一支,HL(湖里)群体独立为一支。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交叉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布。总之,这三省五地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没有明显的驯化迹象。研究表明,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品种受亲本近交影响而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高,可排除因遗传因素导致的品种病害频发及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本研究可为鞍带石斑鱼种质评价和人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繁育群体 简单重复序列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青红杂交斑与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5
作者 杨宇晴 刘苏 +5 位作者 张海发 罗裕燕 黄培卫 吴锦辉 黄锦雄 石和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81-85,共5页
通过对青红杂交斑及其亲本赤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旨在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结果显示:青红杂交斑与赤点石斑鱼的肌肉质构指标比较相近。青红杂交斑、赤点石斑鱼和斜... 通过对青红杂交斑及其亲本赤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旨在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结果显示:青红杂交斑与赤点石斑鱼的肌肉质构指标比较相近。青红杂交斑、赤点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44%、19.49%和20.34%,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适宜;青红赤交斑、赤点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9%、2.95%和1.07%,脂肪酸种类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比例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中矿物质元素种类丰富,其中青红杂交斑的磷、钾、钙含量均高于其父母本,铁和钠含量介于父母本之间,锌和硒含量均低于父母本。由此可见,青红杂交斑的矿物质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适宜,部分营养指标高于其父本或母本,显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该研究结果为青红杂交斑的种质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其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红杂交斑 赤点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质构特性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和豆粕部分替代白鱼粉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01
6
作者 罗智 刘永坚 +3 位作者 麦康森 田丽霞 刘栋辉 谭肖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的上升,这些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在同样替代水平下,添加21%发酵豆粕组,增重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比添加20%豆粕组高(P<0.05),表明对海水肉食性鱼类来说,发酵豆粕是一种比豆粕更优良的蛋白源。用折线模型分析增重率随白鱼粉替代水平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白鱼粉的最适量为10%。从实际生产的经济效益出发,建议在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对石斑鱼的生长和鱼体组成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配合饲料 发酵豆粕 豆粕 白鱼粉替代品 生长 增重率 饲料效率 蛋白质效率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被引量:54
7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9,共11页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雌鱼卵巢发育与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生殖周期变化 被引量:27
8
作者 赵会宏 刘晓春 +2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9,63,共5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殖季节成熟雌鱼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其它月份,并且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在生殖季节达到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雌鱼 卵巢发育 血清性类固醇激素 生殖周期变化 雌二醇 睾酮 人工繁育
下载PDF
渔业科技前沿
9
作者 杨林林(编译)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2期147-155,共9页
耳石可以揭示蓝鳍金枪鱼的命运南安普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虽然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重返北欧水域是生物保护的一次成功案例,但地中海育幼场不断上升的海水温度意味着这种恢复可能是短暂的。预计未来50年内地中海的水温将把... 耳石可以揭示蓝鳍金枪鱼的命运南安普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虽然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重返北欧水域是生物保护的一次成功案例,但地中海育幼场不断上升的海水温度意味着这种恢复可能是短暂的。预计未来50年内地中海的水温将把金枪鱼幼鱼赶出地中海。他们可能会在沙丁鱼和鳀鱼的捕捞作业中被意外捕获,这要求渔业管理者调整管理方法,建立金枪鱼育幼场保护区。南安普顿大学地球化学生态学教授CLIVE TRUEMAN阐述了其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研究发现,水温超过28℃会对蓝鳍金枪鱼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基于目前的气候变化,根据全球气候模型预测,地中海大部分海区将在50年内超过28℃的阈值,这对蓝鳍金枪鱼幼鱼来说过于温暖。因此,预计金枪鱼会将他们的育幼场转移到比斯开湾或其他较凉爽的地区,这将导致金枪鱼幼鱼出现在鳀鱼和沙丁鱼等物种的渔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鳍金枪鱼 沙丁鱼 南安普顿大学 比斯开湾 捕捞作业 鳀鱼 海水温度 科技前沿
下载PDF
银鲳网箱养殖试验
10
作者 陶顺顺 徐万土 +3 位作者 曾肖 徐芳君 谢海军 胡佳宝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39-40,47,共3页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鲈形目鲳科鲳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地区。其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口小微斜,无腹鳍,尾储分叉颇深;下叶较上叶长,似燕尾;体披细小圆鳞,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鲈形目鲳科鲳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地区。其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口小微斜,无腹鳍,尾储分叉颇深;下叶较上叶长,似燕尾;体披细小圆鳞,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因其颜色银白而故名。银鲳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过度捕捞及环境恶化,野生资源量呈明显衰退之势。为了探索银鲳养殖模式,实现银鲳的人工养殖技术推广,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开展了银鲳网箱养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层鱼类 水产苗种 过度捕捞 银鲳 养殖模式 环境恶化 鲈形目 暖水性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黄志涛 宋协法 +4 位作者 李勋 万荣 董登攀 石蓉蓉 翟介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2-247,共6页
为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其内部微生物的多样性。该文采用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3级浸没式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浸没式生物滤池的... 为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其内部微生物的多样性。该文采用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3级浸没式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浸没式生物滤池的样品分别获得712,635,865个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共同包含的OTU为488个,其中3号滤池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1号和2号生物滤池,且1号生物滤池和2号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在门的水平,3个滤池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在属的水平,发现3个滤池中起硝化作用的细菌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该试验为揭开生物滤池这个"黑匣子"提供数据基础,对研究海水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的构建及其脱氮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微生物 污染 循环水养殖 浸没式生物滤池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薛宝贵 楼宝 +4 位作者 徐冬冬 史会来 毛国民 程国宝 詹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1,共7页
随机选取体质量为10.0~10.7g的黄姑鱼Nibeaalbiflora幼鱼450尾,设置4个养殖密度,依次为15尾/缸(1.49kg/m3)、30尾/缸(3.00kg/m3)、45尾/缸(4.84kg/m3)、60尾/缸(5.81kg/m3),研究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代谢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 随机选取体质量为10.0~10.7g的黄姑鱼Nibeaalbiflora幼鱼450尾,设置4个养殖密度,依次为15尾/缸(1.49kg/m3)、30尾/缸(3.00kg/m3)、45尾/缸(4.84kg/m3)、60尾/缸(5.81kg/m3),研究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代谢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1)养殖密度对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具有与增重率相类似的变化规律。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FCR=0.02G+0.11(n=15,R2=0.983,F<0.05)。2)G60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并显著高于G15组、G30组(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谷丙转氨酶活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具有与谷丙转氨酶相类似的变化规律。3)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血清溶菌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G6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密度胁迫对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养殖密度过高会对黄姑鱼幼鱼的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造成负面影响,而养殖密度过低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30尾/缸(3.00kg/m3)为较适宜的养殖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密度胁迫 生长 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59
13
作者 邹记兴 常林 +2 位作者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 :(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 ,自然产卵受精 ,受精率平均 81% ,最高 97% ;(2 )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 ,精子头径约 3 7— 6 1μm ,尾长 12 4— 4 4 5 μm ;在水温 2 6℃、盐度 3%、pH7 9条件下 ,精子游动时间最长超过 5 8min ,精液中 90 %精子在 31min停止游动 ,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 ,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 ;(3)在东山岛 ,产卵期由 4月初持续到 11月中旬 ,产卵高潮集中在 4月底至 5月底、9月底至 10月初。在 2 4h内 ,自然产卵通常从 16 :30持续到次日 1:30 ;(4 )产卵适宜水温为 2 3 5— 2 8 6℃ ,最适产卵水温为 2 5 5—2 6 5℃ ;(5 )水温 2 6℃时 ,受精卵在盐度 2 82 %— 2 96 %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 ,盐度 2 82 %以下时下沉 ,盐度 2 96 %以上时上浮 ;(6 )在水温 2 4 9— 2 7 6℃、盐度 3%— 3 3%、pH7 6— 8 2的情况下 ,胚胎发育时间为 2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亲鱼培育 产卵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 被引量:80
14
作者 王涵生 方琼珊 郑乐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4-350,共7页
观察比较了10个盐度梯度(44.0、41.0、38.0、35.0、自然海水盐度30.5~32.5、27.0、24.0、21.0、18.0、15.0)下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对12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受... 观察比较了10个盐度梯度(44.0、41.0、38.0、35.0、自然海水盐度30.5~32.5、27.0、24.0、21.0、18.0、15.0)下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对12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38.0~24.0,最适盐度为35.0~27.0。盐度高于35.0,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4.0,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从盐度38.0到41.0以及24.0到21.0是2个对受精卵孵化率和仔鱼畸形率影响很大的盐度梯度。高于或低于这2个盐度梯度,孵化率即明显大幅度降低,畸形率则大幅度升高。赤点石斑鱼仔鱼的SAI值为3.19~12.42,低于长吻鯵和黄条鰤的SAI值。仔鱼的SAI值与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只有SAI值大于5的仔鱼才有可能被进一步培育成苗,低于5的将在数天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赤点石斑鱼 受精卵 发育 仔鱼活力 不投饵存活系数
下载PDF
饲料组成对银鲳幼鱼生长率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2 位作者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饲料B、C组间银鲳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鲳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4组饲料组成对银鲳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P<0.05)。饲料D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及n-3HUFA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B和C组(P<0.05),饲料B和C组的PUFA、HUFA及n-3HUFA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组(P<0.05),但饲料B、C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丰富的饲料组成以及饲料中较高的HUFA含量均有利于银鲳幼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饲料组成 生长率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石斑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大鹏 曹占旺 +1 位作者 谢达祥 甘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8-1065,共8页
通过对石斑鱼当前的繁育、养殖模式及技术、疾病防治、分子水平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石斑鱼作为我国南方沿海快速发展的新兴海洋鱼类,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苗种繁育、养殖病害、饲料、养殖方式等4个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石斑鱼产业的快... 通过对石斑鱼当前的繁育、养殖模式及技术、疾病防治、分子水平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石斑鱼作为我国南方沿海快速发展的新兴海洋鱼类,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苗种繁育、养殖病害、饲料、养殖方式等4个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石斑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议在苗种繁育方面要重点研究生物饵料的稳定培养技术,解决苗种繁育早期活饵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养殖病害方面既要加强研发高效疫苗的力度,又要推广"防重于治"的观念;在饲料问题方面应着力探索鱼粉的替代植物蛋白,进行低碳养殖;在养殖方式方面则应着力推广深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模式,提升养殖效率,拓展潜在养殖空间,以期促进石斑鱼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繁育研究 养殖模式 疫病防治 饲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对石斑鱼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书燕 林黑着 +6 位作者 黄忠 周传朋 王珺 王芸 戚常乐 杨小立 廖经球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3,共9页
设计6组实验,测定在3种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44%,48%,52%)下添加2种水平的小肽(0.05%,0.1%)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分别为D1(44%,0.05%),D2(44%,0.1%),D3(48%,0.05%),D4(48%,0.... 设计6组实验,测定在3种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44%,48%,52%)下添加2种水平的小肽(0.05%,0.1%)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分别为D1(44%,0.05%),D2(44%,0.1%),D3(48%,0.05%),D4(48%,0.1%),D5(52%,0.05%),D6(52%,0.1%)。每组饲料3个平行,每个玻璃钢纤维桶(500 L)放15尾石斑鱼[初始体质量(42.16±0.23)g],实验进行8周。结果显示,各组石斑鱼增重、特定生长率、肌肉粗蛋白、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异,随着蛋白质和小肽水平的增加,肌肉粗脂肪、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质量浓度降低(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D2组最高,小肽对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存在显著影响,在D1组活性较高(P>0.05);各组石斑鱼肝脏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差异不显著(P>0.05)。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可以降低石斑鱼的蛋白需求,促进脂肪代谢,增加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小肽 饲料蛋白质 生长 血清生化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龙虎斑存活与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梁华芳 黄东科 +2 位作者 吴耀华 王成桂 钟卫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45;盐度从30骤变至5、10、15、20、25、35、40、45、50、55等盐度时,龙虎斑100%存活,骤变至0时,4 h内存活率100%,16 h存活率55.5%;盐度从30渐变,每天降低2,降至6后,每天降低1,盐度降到1时,龙虎斑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渐变至0时,36 h出现死亡,48 h内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斑 存活 摄食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欧冲辉 易诗白 张勇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培育水温(25±0.5)℃、盐度31~32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d,从初次... 在培育水温(25±0.5)℃、盐度31~32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卵黄囊期仔鱼 摄食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代谢酶、离子酶活性及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权新 谢明媚 +2 位作者 彭士明 张晨捷 施兆鸿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6,共8页
为探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化指标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了3个温度梯度,即22℃、27℃和32℃,以27℃为对照组,胁迫时间48 h,分别测定胁迫前后其代谢酶、离子酶活性以及血清中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血清谷丙... 为探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化指标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了3个温度梯度,即22℃、27℃和32℃,以27℃为对照组,胁迫时间48 h,分别测定胁迫前后其代谢酶、离子酶活性以及血清中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趋势相反,肝脏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趋势也不同;2个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变化趋势相反,而酸性磷酸酶(ACP)变化趋势相同,乳酸脱氢酶(LDH)在22℃实验组出现波浪式变化(P<0.05);血清钠(Na+)、钾(K+)、氯(Cl-)、钙(Ca2+)在各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鳃Na+/K+-ATP酶活性在32℃实验组出现下降趋势,肾脏Na+/K+-ATP酶活性在22℃实验组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2个实验组鳃Ca2+/Mg2+-ATP酶活性和肾脏Ca2+/Mg2+-ATP酶活性皆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正常代谢,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胁迫,以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温度胁迫 银鲳幼鱼 代谢酶 离子酶 血清离子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