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盐养殖对拟穴青蟹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陈思仪 黄鑫岚 +5 位作者 李婷婷 刘铮 吴周宇 邵逸臻 张丽梅 黄伟卿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4-80,93,共8页
为探究低盐对拟穴青蟹(Scalla paramamosain)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为(254.00±36.81)g的拟穴青蟹在循环水中饲养60 d,一蟹一盒。试验将盐度25的正常海水直接降至20,再以日均2.5的幅度将盐度降至15和10,最后以日均2的幅... 为探究低盐对拟穴青蟹(Scalla paramamosain)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为(254.00±36.81)g的拟穴青蟹在循环水中饲养60 d,一蟹一盒。试验将盐度25的正常海水直接降至20,再以日均2.5的幅度将盐度降至15和10,最后以日均2的幅度将盐度降至5,使试验组盐度分别为5(S_(5))、10(S_(10))、15(S_(15))、20(S_(20))和25(S_(25),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30只蟹。结果显示:低盐养殖青蟹的肌肉粗蛋白含量变化在(16.2±1.9)%~(19.5±0.7)%之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S_(10)组蟹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_(25)(P<0.05);S_(15)组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为(18.63±0.91)%,必需氨基酸(EAA)(6.49±0.41)%和呈味氨基酸(DAA)(7.48±0.21)%均高于对照组,氨基酸指数(EAAI)最优为80.36。S_(10)组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与E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含量为33.0%,达到最高。结果表明,在10~15的低盐环境下养殖拟穴青蟹,有助于改善肌肉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低盐度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基于Arduino的智能水循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杨淳 马延霞 +4 位作者 刘思彤 刘功喜 齐广宇 冯佳旭 张帅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39-444,共6页
针对传统家居观赏鱼类养殖过程中智能化水平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rduino的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循环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Arduino Due和Esp 8266开发板作为核心,集成多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养殖水环境内的水位、浑浊度、水温... 针对传统家居观赏鱼类养殖过程中智能化水平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rduino的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循环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Arduino Due和Esp 8266开发板作为核心,集成多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养殖水环境内的水位、浑浊度、水温、pH值及光照强度等关键养殖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移动端Blinker组件的实时显示。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接入,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功能,允许养殖者通过智能音箱或手机应用进行远程操控。系统不仅具备自动补光、换水、滤水和增氧等自动化操作,还提供了基础按键的手动控制模式,以满足不同养殖场景下的需求。该研究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鱼类养殖的智能化水平,为提升养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UINO 物联网技术 智能水循环 远程控制 语音控制
下载PDF
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瑞娇 吕元蛟 +4 位作者 张念 赵峰 周琼 何绪刚 谢从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2,共6页
2012年5—10月,调查和分析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各种水环境因子,并利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CCA)对池塘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水体浮游植物隶属8个门102属240种,其... 2012年5—10月,调查和分析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各种水环境因子,并利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CCA)对池塘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水体浮游植物隶属8个门102属240种,其中绿藻门44属114种,蓝藻门20属44种,硅藻门12属19种,裸藻门10属38种,金藻门5属7种,甲藻门4属6种,隐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77~8.83×10^7ind/L,平均密度为4.23×10^7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2.24~298.58mg/L,平均生物量为44.13mg/L;池塘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1.80~3.69,Margalef指数为3.12~6.7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1~0.61;影响浮游植物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透明度、溶氧、pH、亚硝态氮和悬浮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池塘养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典范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42 mg/kg (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 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 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 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养殖塘底泥 CU污染 SOD POD 脱氢酶
下载PDF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金钗 熊邦喜 +3 位作者 张小敏 朱玉婷 饶海鸥 马徐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7,共5页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6.95×107、6.74×107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62.12、85.52 mg/L;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混养模式 池塘
下载PDF
主养草鱼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池塘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念 谢从新 +2 位作者 赵峰 吕元蛟 李瑞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3,100,共6页
报道了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及浮游动物与池塘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主养草鱼池塘中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属81种,其中原生动物20属27种,轮虫23属48种,枝角类2属4种,桡足类2属2种。浮游... 报道了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及浮游动物与池塘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主养草鱼池塘中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属81种,其中原生动物20属27种,轮虫23属48种,枝角类2属4种,桡足类2属2种。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9~4.25)×10^4 ind/L和2.64~7.06mg/L。浮游动物的密度在7月份达到最大,生物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2.03~3.33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丰度与总氮和COD显著相关(P〈0.05);轮虫丰度与总氮和氨氮显著相关(P〈0.05);枝角类和桡足类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浮游动物 池塘环境 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两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洋 舒巧玉 +3 位作者 楼春燕 吴湘 韩志萍 叶金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这两株光合细菌为Rhodovulum sp菌株。菌株GHJ-1、GHJ-2对污水进行15 d的净化处理后,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1.4%和96.3%;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82.7%;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6.8%和67.5%;COD Mn的去除率分别为61.7%和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分离鉴定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养殖污水 净化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的鲤鱼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大森 王芳 +1 位作者 王春生 董双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为研究不同密度下的鲤鱼(Cyprinus carpio)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硝化、反硝化及硝酸盐氨化速率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一个对照组(不放鲤鱼组,用C0表示)和5个不同鲤鱼放养密度组(2、4、6、8、10尾/水槽,分别用C2、C4、C6、C8、C10表示),... 为研究不同密度下的鲤鱼(Cyprinus carpio)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硝化、反硝化及硝酸盐氨化速率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一个对照组(不放鲤鱼组,用C0表示)和5个不同鲤鱼放养密度组(2、4、6、8、10尾/水槽,分别用C2、C4、C6、C8、C10表示),定期用无扰动底泥采集器采集沉积物样品,乙炔抑制法测定沉积物-水界面的硝化、反硝化及硝酸盐氨化速率,示踪颗粒法测定鲤鱼的物理扰动深度。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5种密度下,鲤鱼对底泥的物理扰动深度主要集中在1—5 cm。(2)空白组(C0)沉积物-水界面硝化速率显著高于鲤鱼放养组(P<0.05),而放养密度较大的C8和C10组,其沉积物-水界面的硝化速率显著高于低密度放养组(C2、C4和C6)(P<0.05)。(3)实验期间,空白组(C0)沉积物-水界面几乎检测不出反硝化速率,而鲤鱼放养组则总体表现为放养密度越大,沉积物-水界面反硝化速率越高。(4)各组硝酸盐氨化速率波动范围不大,但放养密度较大的C8和C10组,其硝酸盐氨化速率相对其他组较高。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鲤鱼对沉积物-水界面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放养密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充足的情况下,鲤鱼的扰动可以对富营养化池塘起到很好的去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扰动 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硝酸盐氨化速率
下载PDF
基于16SrDNA比较研究混养三角帆蚌和鲢鳙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唐永涛 赵良杰 +3 位作者 杨洋 刘其根 凡迎春 吴杰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7,共8页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A分析和DGGE聚类结果显示,在无鲢鳙的情况下,蚌与主养物种(罗氏沼虾、草鱼)混养实验组的16S r DNA图谱聚为一类,显示出蚌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贡献;在同时引入鲢鳙和蚌的情况下,16S r DNA指纹图谱则是按照有无鲢鳙聚为两类,提示在本实验中鲢鳙对于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要大于蚌。对DGGE图谱其中20条显著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主要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蓝藻门(Cyanobacteria,25%)、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15%)、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eria,15%)、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10%)、ε-变形菌亚门(Epsilonproteobacteria,5%)、裸藻叶绿体(Euglenales,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鲢鳙 养殖水体 DGGE 菌群
下载PDF
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景华 李谷 +2 位作者 张世羊 陶玲 张春雪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4,共7页
应用Biolog Eco微板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质理化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循环塘与对照塘具有不同的水质理化特征;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细菌总数BN与微生物代谢... 应用Biolog Eco微板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质理化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循环塘与对照塘具有不同的水质理化特征;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细菌总数BN与微生物代谢活性正相关,TN、BN与微生物代谢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循环塘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与对照塘具有明显的差异,且TN、化学需氧量COD Mn、总溶解固体TDS、TP等环境因子对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差异性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碳源代谢特性 BIOLOG Eco微板 理化因子
下载PDF
芦苇秆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淑池 姜燕 +5 位作者 邓红英 汪晓莹 李晶玮 童轶璇 韩志萍 赵明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0,共5页
研究了芦苇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t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芦苇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有差异,抑制效果为:根浸出液>穗浸出液>秆浸出液。新鲜烘干的芦苇秆和干燥的芦苇秆抑藻效果相当,粉... 研究了芦苇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t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芦苇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有差异,抑制效果为:根浸出液>穗浸出液>秆浸出液。新鲜烘干的芦苇秆和干燥的芦苇秆抑藻效果相当,粉末状芦苇秆抑藻效果不明显;未过滤的芦苇秆浸出液与灭菌、过滤的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差距不大;每升水浸泡40 g芦苇秆,15 d时浸出液的抑藻效果最好,培养10 d后的抑制率达67.8%;同时藻细胞的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藻细胞出现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秆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抑藻 化感物质
下载PDF
鱼藕轮作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春雪 陶玲 +3 位作者 张世羊 李晓莉 宋景华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7,共6页
借助BIOLOG检测法,研究了栽种莲藕池塘及养殖黄颡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莲藕后底泥中有机质(OM)含量分别减少11.45%(深度0—5cm)、19.12%(深度5~10cm),莲藕的生长能促进根区底泥有机... 借助BIOLOG检测法,研究了栽种莲藕池塘及养殖黄颡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莲藕后底泥中有机质(OM)含量分别减少11.45%(深度0—5cm)、19.12%(深度5~10cm),莲藕的生长能促进根区底泥有机质的消耗,对底泥中的总氮(TN)、总磷(TP)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种植组与对照组在养殖周期后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高于初始值,且种植组AWCD变化率更显著,表明栽种莲藕的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更;对0~5cm与5~10cm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比较发现同一环境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不同;养鱼组(0~5cm底泥中微生物Biolog代谢功能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莲藕种植可保持底泥较高的微生物代访f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藕轮作池塘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底泥
下载PDF
三种不同养殖品种池塘水质变化特征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5 位作者 李春艳 蔡超 张韦 刘肖莲 白晓慧 冯守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研究了养殖泥鳅、翘嘴红鲌和青虾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并用VIKOR算法比较了三种养殖品种的池塘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种养殖品种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基本相同,但是三种池塘中,青虾养殖池塘水质最优,泥鳅池塘次之,翘嘴红鲌池塘最差。
关键词 养殖品种 池塘 水质 VIKOR算法
下载PDF
投喂芽孢杆菌对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2 位作者 李卫芬 何珊 安皓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共4页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Bacillus) 鳜(Siniperca chuatsi) 水质 浮游生物
下载PDF
三种微生态制剂对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斌 杨军 +2 位作者 黄建华 韩文利 何洪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过在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50.26±0.55)g)饲料中分别添加2000 mg/kg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光合细菌和酵母多糖三种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杂交鲟的生长指标、血液... 通过在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50.26±0.55)g)饲料中分别添加2000 mg/kg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光合细菌和酵母多糖三种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杂交鲟的生长指标、血液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微生态制剂明显提高了杂交鲟的存活率,其平均增重率分别提高了31.95%、21.06%、45.09%,饵料系数分别降低了22.04%、7.50%、28.49%,蛋白质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22.90%、13.76%、26.61%;各项血液指标得到明显优化,其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增加,白细胞组成成分变化不大,血细胞脆性降低,血沉升高;此外,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提高了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的活性。研究表明,三种微生态制剂中,酵母多糖对杂交鲟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微生态制剂 生长指标 血液指标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亚军 刘春花 +3 位作者 林文辉 王芳 石存斌 吴淑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3,83,共8页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类和微生物群落参数。结果显示:(1)试验期内,淀粉组(GS)和淀粉乙酸钠组(GSA)养殖水体氨氮保持在0.25 mg/L左右,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逐步升高,而透明度和碳氮比逐步下降,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水体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2)试验期内,GS组和GSA组藻类数量逐步上升,中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藻类数量差异不显著,但GSA组藻类种类数和多样性稍高于GS组。(3)GS组微生物活性、碳源利用能力同比略高于GSA组,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试验末期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淀粉碳源中复合少量乙酸钠可改变藻类和微生物结构功能,可作为池塘养殖水体藻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定向调控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乙酸钠 水质 藻类 微生物群落功能
下载PDF
水葫芦和金鱼藻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迪 凌去非 +4 位作者 刘炜 李文杰 陈桂芳 薛洋 周国勤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1,共6页
以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养殖水体为试验用养殖污水,以浮水性水生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性水生植物金鱼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材料,研究水葫芦、金鱼藻及上述2种植物组合立体式栽培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水葫芦生物... 以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养殖水体为试验用养殖污水,以浮水性水生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性水生植物金鱼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材料,研究水葫芦、金鱼藻及上述2种植物组合立体式栽培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水葫芦生物量达到1 080g.m-3时,养殖水体中TN、TP、NH3-N去除率为53%、78%、76%,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鱼苗增重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42%和94%;金鱼藻生物量为720g.m-3时,养殖水体中TN、TP、NH3-N去除率为46%、62%、72%,鱼苗增重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60%和96%;水葫芦+金鱼藻组生物量在各360g.m-3时,养殖水体中TN、TP、NH3-N去除率为74%、71%、82%,鱼苗增重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89%和96%。这说明,投放有效水质改良植物并配置合理生物量和栽培方式,不仅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有良好效果,而且对黄颡鱼苗种生长及成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金鱼藻 黄颡鱼 养殖水体 水生植物 修复 净化
下载PDF
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多样性指数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1 位作者 蒋文枰 王中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06cells/L;整个冬季和春季的3月份浮游植物密度偏低;11次采样获得的Shannon-Wiener指数(H')与Simpson指数(D)、Pielou指数(J)的相关性系数分别达0.934、0.858,说明都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及污染程度指示种类分析结果,说明该养殖水体处于中污状态。本研究对于利用浮游植物监测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水质综合状况及进行生态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养殖池塘 浮游植物 水质 时空动态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瑾 廖明军 +2 位作者 何绪刚 陆诗敏 张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5,共6页
以反硝化菌的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irS为分子标记,调查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丰度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反硝化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底泥反硝化菌数量夏季(8月份)最高,为(5.02±1.05)×... 以反硝化菌的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irS为分子标记,调查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丰度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反硝化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底泥反硝化菌数量夏季(8月份)最高,为(5.02±1.05)×107copies/g,春季(4月份)与秋季(11月份)次之,分别为(1.76±0.29)×107copies/g和(1.85±0.55)×107copies/g,冬季(1月份)数量最低,为(1.04±0.26)×107copies/g;相关性分析显示,反硝化菌丰度与温度、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无机氮、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反硝化菌数量的三大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菌 nirS基因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空间结构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宗克金 樊启学 +3 位作者 胡培培 刘汝鹏 姚昌林 王昆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
试验设5组,对鲢进行驯食的驯食空间分别为0.5m×0.5m×0.6m(S1组)、1.0m×1.0m×0.6m(S2组)、1.5m×1.5m×0.6m(S3组)、2.0m×2.0m×0.6m(S4组)、3.0m×3.0m×0.6m(S... 试验设5组,对鲢进行驯食的驯食空间分别为0.5m×0.5m×0.6m(S1组)、1.0m×1.0m×0.6m(S2组)、1.5m×1.5m×0.6m(S3组)、2.0m×2.0m×0.6m(S4组)、3.0m×3.0m×0.6m(S5组),每组3个平行。随机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64±0.05g鳃幼鱼转入各网箱中,初始放养密度为每m3500尾,试验共28d。结果显示:驯食成功率(WSR)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2组最高,S3组其次,S1组最低;累积死亡率(MR)(30457日龄(daysafterhatching,DAH))以S5组最高(P〈0.05),S3组最低;总残食率(CR)(30-57DAH)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而升高;S1组SG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2、S3组体质量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S1、S4、S5组(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鲢最佳驯食空间为1.5m×1.5m×0.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食 空间结构 生长 残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