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倩 赵永锋 张明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2023年水产养殖饲料原料价格一涨再涨、水产品消费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病害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的冲击很大,很多养殖户出现了弃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养殖户了解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和前景,《科学养鱼》采访了江苏省... 2023年水产养殖饲料原料价格一涨再涨、水产品消费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病害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的冲击很大,很多养殖户出现了弃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养殖户了解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和前景,《科学养鱼》采访了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万夕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栾生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洋水产研究 南美白对虾养殖 价格下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现状和前景 养殖户 原料价格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绿豆提取物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2
作者 陈颋 罗想想 +3 位作者 罗琪 蒋家霞 陈心乐 张保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3-135,共23页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绿豆提取物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体重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保育仔猪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仅饲喂基...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绿豆提取物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体重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保育仔猪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0,2000,4000 mg/kg绿豆提取物的基础日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测定各组试验期间的生长性能指标(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头试验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肌肉品质性状指标(肉色值、系水力、剪切力、熟肉率、pH45 min值、pH24 h值)和肌肉风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肉色值及天冬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系水力、剪切力、熟肉率、pH45 min值、pH24 h值和其他风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末重、肉色值及天冬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系水力、剪切力、熟肉率、pH45 min值、pH24 h值和其他风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试验Ⅱ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肉色值最高,料重比和剪切力最低;试验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系水力、熟肉率、谷氨酸含量、天冬氨酸含量、丙氨酸含量、甘氨酸含量、脯氨酸含量、苏氨酸含量、丝氨酸含量、呈鲜味氨基酸总量、呈甜味氨基酸总量和风味氨基酸总量最高。说明日粮中添加2000 mg/kg和4000 mg/kg的绿豆提取物可有效提高环江香猪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肌肉品质和风味。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绿豆提取物的推荐添加量为20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提取物 环江香猪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风味氨基酸
下载PDF
海水虾塘混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3
作者 钟幼平 黄世玉 +2 位作者 赖世云 张海亮 汪春林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71-72,共2页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采用鱼、虾、贝混养模式。在虾塘混养合适的鱼和贝类不仅可以清除病虾、抑制虾病发生,提高虾的成活率,还可增加混养种类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养殖产业 对虾养殖 斑节对虾 虾类 养殖方式 闽南沿海地区 高位池
下载PDF
长期碳酸盐碱度胁迫对脊尾白虾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红 李吉涛 +5 位作者 王佳佳 王成伟 秦桢 葛倩倩 刘萍 李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为探讨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 mmol/L(对照组)、5 mmol/L和8 mmol/L三种碳酸盐碱度梯度养殖脊尾白虾60 d,比较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能、组织结构、酶活性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5 ... 为探讨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 mmol/L(对照组)、5 mmol/L和8 mmol/L三种碳酸盐碱度梯度养殖脊尾白虾60 d,比较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能、组织结构、酶活性以及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5 mmol/L组与对照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以及成活率差异不显著,8 mmol/L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以及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胰腺组织切片显示,5 mmol/L组中部分B细胞体积增大,部分转运泡内出现颗粒物质,8 mmol/L组管腔的形态结构严重变形。鳃组织切片显示,5 mmol/L组出现轻微鳃丝肿大现象,角质层略有变形,且角质层下间隙扩张变长,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紊乱;8 mmol/L组鳃丝肿大,排列不规则,出现血细胞肿胀现象,鳃丝上皮细胞严重破坏,毛细血管网结构形态改变,角质层下间隙变形。肌肉组织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5 mmol/L组的碳酸酐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Na^(+)/K^(+)-ATP酶活性在肌肉中差异不显著;肝胰腺组织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碳酸酐酶在肝胰腺组织中差异不显著,8 mmol/L组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鳃组织中,5和8 mmol/L组鳃组织中和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卵巢发育统计结果显示,三组脊尾白虾卵巢均能发育,其发育至Ⅱ期的百分比分别为20.51%、10.52%和6.25%,其中5 mmol/L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8 mmol/L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 mmol/L组和5 mmol/L组均有卵巢发育至Ⅲ期的脊尾白虾,但两组差异不显著,8 mmol/L组未见有卵巢发育至Ⅲ期的脊尾白虾。卵巢组织切片显示,8 mmol/L组卵原细胞细胞排列疏松,周围滤泡细胞排列疏松且数量较少。研究表明,脊尾白虾可以在低于8 mmol/L的碳酸盐碱度中生长发育,但高碳酸盐碱度可能会造成脊尾白虾鳃和肝胰腺组织损伤,导致其生长受到影响,同时猜测高碳酸盐碱度可能也会影响卵巢的发育速率。本研究可为开展脊尾白虾在盐碱水中的增养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碳酸盐碱度胁迫 生长 组织切片 酶活性 卵巢发育
下载PDF
零鱼粉饲料与高鱼粉饲料饲喂下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相燕 孟宪红 +5 位作者 代平 孔杰 栾生 曹家旺 谭建 邢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为探讨选育零鱼粉需求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品种的可能性,解决目前鱼粉短缺、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研究在零鱼粉饲料(蛋白含量占38%)和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占25%,蛋白含量占42%)饲喂条件下进行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 为探讨选育零鱼粉需求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品种的可能性,解决目前鱼粉短缺、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研究在零鱼粉饲料(蛋白含量占38%)和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占25%,蛋白含量占42%)饲喂条件下进行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评估。选择30个家系进行40 d的单尾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饲喂高鱼粉饲料对虾的平均增重率(62.00%)和平均饲料效率比(124.00%)明显高于饲喂零鱼粉饲料(23.50%和49.40%)。对虾摄食量和增重率在零鱼粉饲料和高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遗传力在0.458±0.140到0.699±0.155之间,饲料效率比在零鱼粉饲料和高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遗传力分别为0.186±0.098和0.341±0.110。由于没有剖分出共同环境效应,遗传力都存在一定程度高估,因此,零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饲料效率比的遗传变异并不高。摄食量和增重率在2种饲料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80±0.171和0.676±0.155,表示这2个性状存在中等的基因型与饲料互作效应。饲料效率比在2种饲料间的遗传相关仅为0.299±0.304,表示该性状存在严重的基因型与饲料互作效应。综上结果来看,使用零鱼粉饲料不利于凡纳对虾的养殖及选育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饲料效率比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饲料互作
下载PDF
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乐 李嘉尧 +1 位作者 周文宗 成永旭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各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9.37、238.09、196.34、162.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6.20 mg/L。胁迫48 h后,除20 mg/L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80 mg/L组鳃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80 mg/L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恢复48 h后,60 mg/L组肝胰腺和鳃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0 mg/L组鳃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0 mg/L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其他试验组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48 h,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胰腺管腔逐渐变形、转运泡增大,鳃的呼吸上皮细胞开始脱落、微血管腔受损;恢复48 h后,肝胰腺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40、60、80 mg/L组鳃局部呼吸上皮细胞脱落,微血管腔受损。试验结果表明,20 mg/L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即会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及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解除胁迫48 h后可得到修复。克氏原螯虾经40、60、80 mg/L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后恢复48 h,鳃仍处于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氨氮 胁迫 恢复 抗氧化酶 免疫酶 组织结构
下载PDF
5个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生态适应性比较分析
7
作者 邹宇凡 吴玮杰 +4 位作者 白志毅 冯建彬 吴敏 蒋军 李家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8,共9页
为探明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生态适应性,2020年自江苏滆湖、兴化、建湖,安徽芜湖和湖北监利引进5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2021年在安徽芜湖同期繁育后,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苗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性状、入塘扩散速率、爬... 为探明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生态适应性,2020年自江苏滆湖、兴化、建湖,安徽芜湖和湖北监利引进5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2021年在安徽芜湖同期繁育后,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苗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性状、入塘扩散速率、爬行速率及耐干露等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5月雌、雄个体体长、体质量均表现为滆湖群体[雌:(7.52±0.15)cm、(13.4±0.85)g;雄:(7.53±0.12)cm、(14.25±0.90)g]最优。5月除芜湖群体外,各群体雄性个体在体长、体质量上显著大于雌性;建湖群体在3—4月体长、体质量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1%、167%),芜湖群体在4—5月体长、体质量增长率最大(分别为24%、83%)。5月各群体雌性腹部长占体长比例均大于雄性。且5月滆湖群体成活率最高为59.33%,监利群体最低为50.67%。入塘扩散速率依次为建湖>兴化>滆湖>监利>芜湖,建湖、兴化群体显著优于其他3个群体组,扩散最快的建湖群体时间为(291.67±25.43)s,最慢的芜湖群体为(661.33±32.94)s;各群体间爬行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干露试验表明,幼虾的干露时间不宜超过18 h,干露48 h存活率依次为芜湖>滆湖>兴化>监利>建湖,芜湖群体存活率最高,为(87.78±1.11)%,建湖群体最低,为(68.89±1.92)%。试验结果可为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及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生态适应性 干露胁迫
下载PDF
五氯酚钠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刘志伟 李敏 +2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4,共10页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将体质量(13.41±1.97)g的凡纳滨对虾暴露于五氯酚钠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0.87、8.74 mg/L的海水中20 d,分别在第1、10和20天从每组随机取15尾凡纳滨对虾,测定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将体质量(13.41±1.97)g的凡纳滨对虾暴露于五氯酚钠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0.87、8.74 mg/L的海水中20 d,分别在第1、10和20天从每组随机取15尾凡纳滨对虾,测定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在第20天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五氯酚钠胁迫后,低质量浓度组和高质量浓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显著降低(P<0.05);氧氮比逐渐增大,在第20天出现最大值,分别为(59.2±4.4)和(18.9±6.1);试验组对虾肝胰腺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两个试验组的肝胰腺和鳃可见明显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肝胰腺小管肿大、基膜破损、空泡化严重、星状管腔变形,鳃上皮细胞脱落、鳃角质层结构受到破坏,鳃局部空泡化等。试验结果表明:五氯酚钠胁迫能够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呼吸、排泄以及酶活性,使其供能方式由蛋白质分解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混合分解;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说明其代谢系统和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本试验结果揭示了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生理代谢、酶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为甲壳类对五氯酚钠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生理生化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基于YOLOv8模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磊 赵海翔 +6 位作者 崔鸿武 黄桢铭 高阳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朱建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2-1293,共12页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实现对虾摄食强度的量化,并利用Convnext模型将图像中对虾的摄食强度划分为强摄食、中摄食和低摄食3个级别。实验结果显示,迭代200次后,YOLOv8模型对饲料区域内对虾目标检测的mAP50达到了99.5%,YOLOv8-segment模型对虾头分割的mAP50达到了92.1%,展现了YOLOv8模型的强大性能。经实验验证发现,在不同摄食强度下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存在明显差异。Convnex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3种摄食强度的图像分类准确率为98.8%。该方法可以客观有效地将对虾摄食强度进行量化,并将对虾的摄食强度进行分类,为实现对虾的精准投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摄食强度量化 计算机视觉 YOLOv8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鲁苏皖 徐宇 +5 位作者 李佳佳 高志宝 严维辉 许志强 王兴强 李旭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江苏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近年来繁养模式不断变化,多代繁养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尚未可知,以及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数据尚不清楚。为研究当前江苏主产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来自江苏... 江苏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近年来繁养模式不断变化,多代繁养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尚未可知,以及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数据尚不清楚。为研究当前江苏主产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来自江苏南京、徐州、连云港、扬州、淮安、无锡、泰州兴化和宿迁泗洪的8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样本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分析了不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特点。共测序获得了8个群体223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序列,比对长度包括863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95个,简约信息位点25个。基因序列中AT含量(80.01%)高于CG含量(19.99%),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223个样本共定义了37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 1为8个群体的共有单倍型。泗洪群体独有的单倍型最多,泰州兴化群体独有的单倍型最少。本研究所涉及的养殖群体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39,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3 37,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宿迁泗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d为0.632),兴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Hd为0.228)。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总体较小,其中,南京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0.005),提示南京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少。8个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19 6~0.317 33,徐州、扬州、无锡及连云港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负值,表明这些群体间存在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95.3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少(4.65%)。最小跨度网络图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未显示出单倍型与不同群体的对应关系,提示当前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江苏地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的关系
11
作者 宋逸飞 张家松 +2 位作者 李贤 董登攀 宋协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7,共9页
为探究生物絮团(BFT)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求通过泡沫体积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实验采用3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进行100 d的实验研究,测定泡沫体积、水体表面张力及水环境因子等参数,选用Pearson相... 为探究生物絮团(BFT)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求通过泡沫体积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实验采用3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进行100 d的实验研究,测定泡沫体积、水体表面张力及水环境因子等参数,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泡沫体积变化与生物絮团、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泡沫体积与总氨氮(TAN)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1。泡沫体积受生物絮团状况影响,与絮团体积(FV)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66。泡沫体积由增转降的日期与生物絮团开始形成的日期高度拟合,二者相差在5 d内。随着生物絮团的形成,泡沫体积逐渐降低。当生物絮团成熟稳定时,泡沫体积会维持在0.0110 m^(3)/t以下(1 t水体生成0.0110 m^(3)泡沫)。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泡沫体积的变化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本研究可提高生物絮团的可控性,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 泡沫 环境因子 指示作用
下载PDF
改性粘土对对虾养殖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调控作用
12
作者 陈静 池连宝 +4 位作者 姜凯钦 姜文彬 曹西华 俞志明 宋秀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1435,共8页
高强度养殖活动显著改变了主要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循环过程,导致养殖水体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有害藻华频发,既限制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又对周围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2023年5~9月... 高强度养殖活动显著改变了主要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循环过程,导致养殖水体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有害藻华频发,既限制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又对周围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2023年5~9月份对莱州湾凡纳滨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主要生源要素的现场观测与对比体系研究,揭示了改性粘土对主要生源要素分布特征的影响,结合培养实验,探究了改性粘土对主要生源要素循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中主要生源要素(碳、氮和磷)含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喷洒改性粘土24 h后可以迅速降低水体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含量,去除率都达90%以上,且在养殖过程中实验池水体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均值都低于对照池。培养实验结果发现,改性粘土能够显著降低TOC矿化速率与DIN、DIP再生速率,有效促进了有机碳的埋藏,延缓了营养盐的再生与释放。综上,改性粘土可以降低水体中有机碳和营养盐含量,起到有效调控养殖水体水质的作用,并可促进有机碳的埋藏封存,在海洋碳埋藏增汇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体 改性粘土 主要生源要素 有机碳 营养盐 调控作用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凡纳滨对虾游动活跃性定量检测方法
13
作者 李志坚 张永琪 +3 位作者 吴迪 孟雄栋 李延天 张丽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94,共12页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通过人为提拉饲料盘来观测对虾的游动活跃状态,以此了解其生长状况并制定投喂策略。为了解决人工观察凡纳滨对虾游动活跃状态时存在实时性不佳、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tiny (i...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通过人为提拉饲料盘来观测对虾的游动活跃状态,以此了解其生长状况并制定投喂策略。为了解决人工观察凡纳滨对虾游动活跃状态时存在实时性不佳、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tiny (improved YOLOv7-tiny)检测模型和基于欧式距离多目标关联视觉检测方法,用以定量分析饲料盘上对虾游动活跃状态。在YOLOv7-tiny模型基础上,将标准卷积替换为GSConv卷积,搭建VoVGSCSPC模块替换原先轻量化聚合(ELAN-L)模块并使用损失函数MPDIoU替代原损失函数CIoU,减少了模型容量并提升模型检测精度。通过改进YOLOv7-tiny模型的检测结果和基于欧式距离的多目标关联方法确定图像中对虾的位置,据此计算对虾的游动位移、速度与转角,量化出对虾游动活跃状态。在凡纳滨对虾数据集上验证后,结果显示,与YOLOv7-tiny模型相比,改进YOLOv7-tiny模型错检率和漏检率分别降低0.62%与1.05%,推理速度提升17.07%,验证了改进后的模型有效性。通过对虾游动活跃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越活跃的对虾活跃性指标数值越大,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对虾游动活跃性定量检测方法可准确快速获得游动活跃性指标,能高效地量化凡纳滨对虾在饲料盘上的活跃状态,对掌握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游动活跃性 机器视觉检测 YOLOv7-tiny 池塘养殖
下载PDF
中国对虾PcABCG5基因在高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14
作者 李亚伦 何玉英 +3 位作者 王琼 管晨惠 周玉洁 李朝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3,共9页
为探究急性盐碱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G5基因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对虾ABCG5基因,并将其命名为PcABCG5。该基因cDNA全长为2718 bp,开放阅读框为192... 为探究急性盐碱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G5基因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对虾ABCG5基因,并将其命名为PcABCG5。该基因cDNA全长为2718 bp,开放阅读框为1923 bp,共编码64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71.39 kDa,理论等电点为9.12,预测基因位于内质网上,为疏水性蛋白,包含1个NBD和1个TMD结构域,不包含信号肽。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ABCG5转运蛋白保守性强,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ABCG5蛋白同源性最高,达98.91%。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PcABCG5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鳃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眼柄中最低(P<0.05)。在盐碱胁迫下,PcABCG5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胁迫6 h时达到最高值(P<0.05),为对照组的3.12倍;利用dsRNA干扰实验对该基因进行敲降,沉默PcABCG5基因会使盐碱胁迫下的对虾死亡率高达60%,比对照组高40%(P<0.05),说明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对中国对虾的存活越有利。本研究中受盐碱胁迫的中国对虾PcABCG5表达量高,可能是由于鳃在直接接触盐碱水环境后,通过PcABCG5介导的物质转运启动渗透压调节来应对渗透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PcABCG5 盐碱胁迫 DSRNA
下载PDF
两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水质净化效果与细菌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归洋涛 刘勇新 +1 位作者 徐爱玲 宋志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红糖+枯草芽孢杆菌和聚氨酯填料+硝化细菌分别构建生物絮团和内循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殖系统,比较两个系统在对虾标苗和养殖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细菌群落结构,从... 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红糖+枯草芽孢杆菌和聚氨酯填料+硝化细菌分别构建生物絮团和内循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殖系统,比较两个系统在对虾标苗和养殖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细菌群落结构,从微生物学层面探究其水质净化机理。将体长(0.5±0.1)cm的5日龄仔虾养殖在1 m^(3)水体的帆布池中,标苗期密度为5 000 ind.·m^(-3),养殖期降为400 ind.·m^(-3)。标苗结束时,各帆布池底铺约3 cm厚的砂子。生物絮团系统中加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每天一次性加50%日投饲量的红糖,每隔7 d加0.5 L活化后的芽孢杆菌,每隔14 d换水20%。内循环系统中悬挂已挂膜的聚氨酯填料包,其上表面浸没在水中,内部放一个气石。每个系统设2组平行,各阶段养殖周期分别为20 d和40 d。实验结束时,采集生物絮团系统水样、底砂和内循环系统生物膜、水样及底砂的细菌样品,提取DNA,利用Illumina Mi Seq平台对DNA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系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波动变化较大,显著高于内循环系统(P<0.05);加芽孢杆菌和换水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有所下降。生物絮团系统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内循环系统(P<0.05);化学需氧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个系统总磷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44个菌门中,有25个为所有样品所共有,5个样品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在生物絮团系统水样、底砂和内循环系统生物膜、水样及底砂中的相对丰度之和依次为58.51%、55.44%、61.48%、73.42%及65.69%。生物絮团和内循环系统中分别存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栖砂杆菌属(Arenibacter)、珞珈苍黄色杆菌属(Luteolibacter)等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等具有有机物降解、水质净化及对虾益生作用的菌属。由此可知,生物絮团系统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净化能力不如内循环系统;生物絮团和内循环系统门和属水平上细菌群落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系统 内循环系统 斑节对虾 水质净化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
16
作者 顾舒文 黎慧 +3 位作者 王李宝 史文军 张晓君 万夕和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5-10,23,共7页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江苏射阳某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71373~98113条,可聚类...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江苏射阳某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71373~98113条,可聚类于5974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水体和对虾肠道样品OTUs个数分别为3783和2191个。物种注释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养殖不同时期,水体环境以及对虾肠道中的优势菌有所不同,早期水体中的优势菌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北欧海盗菌属(Vicingus)和海生杆菌属(Marivita)等,中期转变为砂单胞菌属(Arenimonas),最后转变为褐指藻杆菌属(Phaeodactylibacter)、欧文威克斯菌属(Owenweeksia)和栖韩东海菌属(Donghicola)等。对虾肠道中早期优势属主要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沙滩微菌属(Litorimicrobium)等,中期转变为Candidatus Bacilloplasma、去甲基甲基萘醌菌属(Demequina)、鲁杰氏菌属(Ruegeria)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等,最后转变为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副球菌属(Paracoccus)、罗斯氏菌属(Rothia)和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等。水体和对虾肠道中均存在砂单胞菌属、脱硫单胞菌目(Desulfuromonadia)等参与无机循环的微生物和Phaeodactylibacter luteus、去甲基甲基萘醌菌属、红杆菌科(Rhodobacter)等益生菌,在促进对虾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 微生物群落结构 养殖水体
下载PDF
脊尾白虾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1 位作者 阎斌伦 张庆起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5-269,共5页
综述了脊尾白虾池塘养殖、秋冬季养殖、混合养殖和低盐度养殖等各种模式的养殖技术以及对脊尾白虾营养生理的研究情况,指出了目前我国脊尾白虾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养殖技术 研究方向
下载PDF
河北省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监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瑶 张碧函 +1 位作者 殷蕊 宫春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殖尾水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尾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DIN与DIP;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工厂化养殖模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工厂化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均超过《河北省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限值;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种模式下养殖尾水的内梅罗综合指数P值均处于严重污染状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评价污染指数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低盐度养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阎斌伦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低盐度养殖 生物学特性 新对虾属 个体大小 十足目 基围虾 东南亚 沿海
下载PDF
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杆菌发酵饲料养殖凡纳对虾效果比较
20
作者 张红芳 王秀华 +3 位作者 朱娜 李婷 王平 张雪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养殖对虾的效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3种益生菌单一及联合发酵对虾饲料,投喂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28d,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养殖对虾的效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3种益生菌单一及联合发酵对虾饲料,投喂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28d,分析对虾的存活、生长及饲料利用情况,检测对虾体内外弧菌(Vibrio)数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不同组间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差异。研究表明,对虾摄食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复合菌发酵饲料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提高率分别达到8.54%、8.54%和9.76%;枯草芽孢杆菌及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对虾的体长增长率(P<0.05);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显著降低对虾的饵料系数(P<0.05);投喂发酵饲料的各实验组养殖至第14、21天时的对虾肝胰腺中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中,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投喂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酚氧化酶活性(P<0.05),且在养殖末期,投喂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养殖后期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综上可知,3种益生菌单一或混合发酵对虾饲料对提高对虾存活率、促进生长及提高免疫力方面均有积极效果,但嗜酸乳杆菌用于对虾饲料发酵的综合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 嗜酸乳杆菌 发酵饲料 凡纳对虾 生长性能 弧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