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心卡帕藻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过敏活性
1
作者 吴天翔 李振兴 +5 位作者 吴燕燕 杨贤庆 李来好 陈胜军 戚勃 赵永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8-216,共9页
为获得一种长心卡帕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抗过敏活性,该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长心卡帕藻的多糖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超声波预处理时间、提取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DEAE-52纤维素层析柱... 为获得一种长心卡帕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抗过敏活性,该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长心卡帕藻的多糖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超声波预处理时间、提取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纯化。随后利用RBL-2H3细胞模型,分别测定纯化后的长心卡帕藻多糖对RBL-2H3细胞活力、细胞脱颗粒抑制及细胞组胺释放水平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后的长心卡帕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料液比(w/v)为1:92 g/mL,超声波预处理时间为40 min,提取时间为4 h,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长心卡帕藻多糖提取率为13.92%。经DEAE-52纤维素层析纯化后的组分KSP(Kappaphycus alvarezii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在50~12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RBL-2H3细胞活力均未表现有显著性抑制作用,无细胞毒性;浓度为25、50及100μg/mL的KSP对经2,4-二硝基苯基白蛋白偶联物(2,4-Dinitrophenyl-Bovine Serum Albumin,DNP-BSA)刺激后的RBL-2H3细胞的β-氨基己糖苷酶酶活抑制率分别为36.3%、37.0%和51.7%,对其组胺释放抑制率分别为17.5%、18.3%和42.0%。综上,本试验得到的工艺参数具有可行性,KSP对RBL-2H3细胞无明显毒性,并表现出显著的脱颗粒和组胺的释放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过敏活性。该研究可为以长心卡帕藻为原料开发具有抗过敏活性的营养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心卡帕藻多糖 超声波提取法 响应面优化 抗过敏活性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花鲈鱼肉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卢佳芳 朱煜康 +5 位作者 徐大伦 张进杰 黄涛 李超 张晗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3-158,共6页
采用1、3、5、7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花鲈鱼肉,以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为指标,探究辐照剂量对花鲈鱼肉风味的影响。随辐照剂量上升,花鲈鱼肉中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电子鼻... 采用1、3、5、7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花鲈鱼肉,以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为指标,探究辐照剂量对花鲈鱼肉风味的影响。随辐照剂量上升,花鲈鱼肉中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辐照后各剂量组气味有明显区别,但1 kGy和3 kGy组、5 kGy和7 kGy组花鲈鱼肉的气味相对接近;随辐照剂量的增加,鱼肉肌苷酸含量不断上升,呈愉快味游离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鸟苷酸含量和味精当量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3 kGy时达到最大值。结合电子束辐照对花鲈鱼肉的保鲜效果,选用3 kGy剂量对花鲈鱼肉进行前处理,在杀菌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留鱼肉的良好风味,实验结果可为辐照保鲜花鲈鱼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花鲈 风味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下载PDF
环保型页岩抑制剂SGI-1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屈沅治 程荣超 +3 位作者 张志磊 张坤 王韧 杨峥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3期4-6,共3页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作业过程中井壁失稳的难题,以自然界资源丰富的木质素为原料,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其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备了一种抑制性和环保性兼顾的水基钻井液页岩抑制剂SGI-1。通过线性膨胀实验、页岩滚动回收实验评价...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作业过程中井壁失稳的难题,以自然界资源丰富的木质素为原料,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其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备了一种抑制性和环保性兼顾的水基钻井液页岩抑制剂SGI-1。通过线性膨胀实验、页岩滚动回收实验评价了抑制剂SGI-1的抑制性;通过接触角实验、水活化度实验及Zeta电位实验对SGI-1抑制机理进行分析;对SGI-1生物毒性及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抑制剂SGI-1加量为2.0%时,16h后页岩滚动回收率为94.10%、线性膨胀率5.81%,优于2.0%聚胺;SGI-1可以改变岩石润湿性,页岩接触角由20.4°增大至69.9°;SGI-1可以降低水活度,增强抑制剂对自由水的束缚程度;SGI-1表面所带的阳离子基团可以与黏土颗粒吸附,并在其表面形成疏水膜减少钻井液滤液侵入。此外,SGI-1与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较低的生物毒性,对钻井液流变性及失水造壁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抑制剂 井壁稳定 木质素 绿色环保 季铵盐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HS-GC-IMS和HS-SPME-GCMS分析五种水产原料的风味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余远江 庞一扬 +2 位作者 袁桃静 赵笑颍 刘小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06-117,共12页
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 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与感官评价相结合,对广西南美白对虾、禾花鱼、罗非鱼、金丝鱼及马氏珍珠贝五种优势水产原料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价显示五种水产原料腥味较突出;电子鼻分析显示五种水产原料的整体气味主要是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及甲基类;GCIMS共检出75种化合物(定性37种),共有的化合物为:正辛醛、苯甲醛(单体)、戊醛(单体)、2-戊酮(单体)、2-蒎烯、2-丁酮(单体)、丁醛(二聚体)、丙酸乙酯、正己醛(单体)、苯甲醛(二聚体)、庚醛(单体);GC-MS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醛类及芳香族类化合物为这五种水产原料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1-辛烯-3-醇和壬醛为五种水产原料共有的关键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原料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气相色谱-质谱 关键风味成分
下载PDF
高密度CO2处理过程中虾肌球蛋白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书成 郭明慧 +7 位作者 刘媛 吉宏武 高静 毛伟杰 邓楚津 郝记明 罗帅 董安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3-159,共7页
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能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并进行自组装形成凝胶。为了探讨DPCD诱导蛋白质自组装形成凝胶的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为对象,研究DPCD处理压力和温度对肌... 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能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并进行自组装形成凝胶。为了探讨DPCD诱导蛋白质自组装形成凝胶的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为对象,研究DPCD处理压力和温度对肌球蛋白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相比,DPCD处理能使肌球蛋白的氢键和离子键贡献降低(P<0.05),而使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的贡献增加(P<0.05);在相同DPCD处理温度下,压强(5~25 MPa)对肌球蛋白分子间作用力无显著影响(P>0.05);在相同DPCD处理压强下,随着温度(40~60℃)升高,氢键和二硫键贡献无显著变化(P>0.05),非二硫共价键贡献呈增加趋势(P<0.05),疏水相互作用呈降低趋势(P<0.05),离子键贡献则先降低后升高(P<0.05)。因此,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是DPCD诱导肌球蛋白形成凝胶过程中的主要分子间作用力,而氢键和离子键不是其主要分子间作用力。研究结果为阐明DPCD诱导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O2 分子间作用力 肌球蛋白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高密度CO2处理过程中虾肌球蛋白溶液浊度和溶解度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书成 陈亚励 +4 位作者 郭明慧 吉宏武 高静 李承勇 毛伟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2-48,共7页
高密度CO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它能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并进行自组装形成凝胶。为了探讨DPCD诱导蛋白质自组装形成凝胶的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PCD处理压力、... 高密度CO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它能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并进行自组装形成凝胶。为了探讨DPCD诱导蛋白质自组装形成凝胶的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PCD处理压力、温度和时间对肌球蛋白溶液浊度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小于10 MPa)、低温(25℃)和短时间(5 min)的DPCD处理即可使虾肌球蛋白溶液的浊度显著增加(P<0.05),溶解度显著下降(P<0.05);之后随处理压强和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肌球蛋白溶液的浊度和溶解度变化较小;从溶液浊度和溶解度的角度考虑,利用DPCD诱导肌球蛋白形成凝胶的条件,选择压强大于10 MPa且温度大于40℃左右处理20 min以上的条件是比较合适的。研究结果为阐明DPCD诱导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O2 溶解度 浊度 肌球蛋白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