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接触方式纳米锌润滑添加剂自修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长江 陈国需 +2 位作者 粟斌 化岩 廖梓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0-355,共6页
本文采用四球试验法,以含纳米锌自修复剂的基础油为润滑介质,运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磨损的钢球进行在线自修复试验,建立并验证回归模型,对影响自修复效果的因素量化排序.选择不同修复效果的试验条件,分别加入抗氧抗腐剂T202和空白试验... 本文采用四球试验法,以含纳米锌自修复剂的基础油为润滑介质,运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磨损的钢球进行在线自修复试验,建立并验证回归模型,对影响自修复效果的因素量化排序.选择不同修复效果的试验条件,分别加入抗氧抗腐剂T202和空白试验研究点接触方式下自修复过程特点.用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修复后钢球磨斑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试验验证结果与预测值符合较好,说明回归模型可行、可信.纳米锌自修复剂能对磨损的钢球表面进行修复,向表层基体元素扩散并牢固结合,使磨斑直径减小,具有自修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纳米锌 均匀设计 磨斑直径变化 自修复 沉积成膜
下载PDF
纳米软金属作为自修复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长江 陈国需 +1 位作者 赵立涛 李华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7,121,共4页
综述了纳米软金属作为自修复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和自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自修复效果的在线评测方法和影响自修复效果的因素,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纳米软金属 润滑油添加剂 自修复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锌添加剂适宜自修复条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长江 陈国需 +2 位作者 陈淑莲 赵立涛 廖梓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1-536,共6页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考察了纳米锌作为自修复添加剂在HQ-1摩擦体系中的适宜自修复条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自修复性能与载荷、转速、浓度和修复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规划求解寻找适宜自修复的条件,并经...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考察了纳米锌作为自修复添加剂在HQ-1摩擦体系中的适宜自修复条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自修复性能与载荷、转速、浓度和修复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规划求解寻找适宜自修复的条件,并经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使用粗糙度测量仪测试了修复前后试块磨痕表面状况,采用带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修复前后试块磨痕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信、可行,具有显著性和统计意义,仪器测试结果与自修复效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结论对适宜自修复条件的确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纳米锌 自修复
下载PDF
均匀设计研究纳米锌润滑添加剂的修复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长江 陈国需 +1 位作者 化岩 赵立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2-586,共5页
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纳米锌作为自修复添加剂在HQ-1摩擦体系中的自修复性能;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自修复性能与载荷、转速、纳米锌含量、修复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用带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纳米锌作为自修复添加剂在HQ-1摩擦体系中的自修复性能;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自修复性能与载荷、转速、纳米锌含量、修复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用带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修复前后环块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揭示自修复体系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量化排序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指导确立最佳修复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纳米锌 自修复
下载PDF
微结构表面Cassie/Wenzel润湿模式转换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兵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33,共4页
粗糙表面固液润湿模式主要有Wenzel、Cassie 2种,Cassie润湿模式有利于微结构表面的超疏水自清洁作用,因而对于超疏水表面需要阻止固液界面从Cassie模式向Wenzel模式转换。探讨Cassie/Wenzel(C/W)润湿模式转换机制以及微结构表面阻止C/... 粗糙表面固液润湿模式主要有Wenzel、Cassie 2种,Cassie润湿模式有利于微结构表面的超疏水自清洁作用,因而对于超疏水表面需要阻止固液界面从Cassie模式向Wenzel模式转换。探讨Cassie/Wenzel(C/W)润湿模式转换机制以及微结构表面阻止C/W润湿模式转换的条件。研究表明,表面能大小是导致润湿模式转换的决定性要素,要阻止C/W润湿模式转换,应当选择适当的表面微结构几何参数使得Cassie模式的能量比Wenzel模式的低;对于圆柱/方状凹坑、圆柱/方状凸起等单级微观结构表面,可以通过增大凹坑深度比/凸起高度比或者减小凹坑/凸起间距比阻止发生C/W润湿模式转换。而凹坑微观结构有利于防止C/W润湿模式转换,更适合制备超疏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润湿模式 转换机制 表面能 结构参数
下载PDF
丁腈橡胶在硬质颗粒环境下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金鹏 沈明学 +1 位作者 厉淦 彭旭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84,共6页
采用销-盘接触方式考察丁腈橡胶/316L不锈钢配副的摩擦磨损性能,探讨有无Al2O3硬质颗粒及颗粒尺寸对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表面轮廓仪分析配副材料的磨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硬质颗粒参与磨损能降低接触副表面... 采用销-盘接触方式考察丁腈橡胶/316L不锈钢配副的摩擦磨损性能,探讨有无Al2O3硬质颗粒及颗粒尺寸对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表面轮廓仪分析配副材料的磨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硬质颗粒参与磨损能降低接触副表面的摩擦因数;大尺寸颗粒会加速橡胶的磨损并能嵌入橡胶基体形成微切削效应,而随着颗粒尺寸减小至数十微米时,颗粒的存在反而能减缓橡胶的磨损;但颗粒的介入均会加剧配副金属的磨损、硬质颗粒的犁削作用使钢球磨损表面存在大量的犁沟;此外,无颗粒及不同尺寸颗粒环境下丁腈橡胶/不锈钢摩擦副表现出不同的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摩擦磨损 硬质颗粒 橡胶密封 损伤机制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关键摩擦副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7
作者 文怀兴 孙建建 陈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85-91,112,共8页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宝库。关于海洋环境下材料的摩擦学研究,不仅促进了海洋工程装备的开发,而且也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摩擦副材料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海洋环境下的摩擦磨损严重制约了海洋专用材料的...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宝库。关于海洋环境下材料的摩擦学研究,不仅促进了海洋工程装备的开发,而且也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摩擦副材料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海洋环境下的摩擦磨损严重制约了海洋专用材料的应用与发展,主要原因是海水介质复杂,以及腐蚀与摩擦的交互作用等。因此,研究和探讨海洋环境下关键摩擦副材料的摩擦学是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海洋环境下关键摩擦副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行汇总与分析,着重介绍了金属与金属配副、陶瓷与金属配副、聚合物与金属配副、聚合物与陶瓷配副等在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研究现状,并结合摩擦副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海洋环境下关键摩擦副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关键摩擦副 摩擦学 腐蚀磨损
下载PDF
摩擦学——21世纪技术革命的关键
8
作者 谢友柏 《国际学术动态》 1996年第7期61-62,共2页
1995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横滨召开了日本举办的第2届国际摩擦学会议。上届会议是1990年在名古屋召开的。那次到会996人(国外207人)。本届会议与会者约上千人。我国投递论文60余篇,但实际到会仅8人。
关键词 摩擦学 技术革命 日本
下载PDF
磁头窝点与舌尖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董惠娟 王林 +1 位作者 张广玉 李隆球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通过对磁头悬架窝点与挠臂舌尖的弹塑性接触条件和状态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了在完全粘着条件下悬架窝点与挠臂舌尖的接触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弹塑性接触范围内载荷、平均接触压强、接触面积与法向位移的关系.并研究了不... 通过对磁头悬架窝点与挠臂舌尖的弹塑性接触条件和状态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了在完全粘着条件下悬架窝点与挠臂舌尖的接触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弹塑性接触范围内载荷、平均接触压强、接触面积与法向位移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舌尖模型对载荷、平均接触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在相同无量纲化法向位移下,弹性舌尖模型的载荷、平均压强、接触面积比刚性舌尖模型的大.可为研究窝点与舌尖的微动磨损磨屑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奠定基础,同时该有限元模型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弹性平面与弹性球的接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盘磁头 窝点 弹塑性接触
下载PDF
轨顶摩擦改进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雪松 吴磊 +3 位作者 王衡禹 温泽峰 刘启跃 金学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3,共6页
通过对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对轮轨黏着特性影响的分析,发现摩擦改进剂不仅会改变轨面摩擦因数,并且会改变Kalker权重系数,这与通常认为的摩擦改进剂只改变摩擦因数不同。考虑摩擦改进剂对摩擦因数和Kalker权重系数的影响,研究货车车辆在... 通过对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对轮轨黏着特性影响的分析,发现摩擦改进剂不仅会改变轨面摩擦因数,并且会改变Kalker权重系数,这与通常认为的摩擦改进剂只改变摩擦因数不同。考虑摩擦改进剂对摩擦因数和Kalker权重系数的影响,研究货车车辆在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的轨道上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利用SIMPACK软件包建立货车车辆模型,包括车体、摇枕、侧架、轴箱、轮对等部件,分析车辆在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的轨道上直线和曲线运行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摩擦改进剂可以明显改善车体的横向平稳性,而对车体的垂向平稳性影响较小;摩擦改进剂会使车辆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小幅增加,但是均小于国标规定的安全限值,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润滑 摩擦改进剂 动力学 黏着特性
下载PDF
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对冲压润滑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杨超 魏朝良 +1 位作者 邵腾飞 龚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7,132,共6页
研究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对冲压加工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SRV试验机和ERICHSEN金属板材成型试验机,并结合添加剂分子的热失重分析,对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在冲压加工过程的润滑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较低的亚磷酸酯类极压... 研究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对冲压加工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SRV试验机和ERICHSEN金属板材成型试验机,并结合添加剂分子的热失重分析,对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在冲压加工过程的润滑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较低的亚磷酸酯类极压剂能够极大地提高油品的埃里克森杯凸值(IE值),可有效地提高冲压油的润滑性能。但随温度升高,亚磷酸酯类极压剂易出现摩擦因数"突增"现象,可通过添加剂的适当复配,避免润滑油出现摩擦因数的"突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冲压润滑 热失重分析 极压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