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北西向横断裂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9
1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3 位作者 张义杰 曹剑 张越迁 高小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8,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克拉玛依和乌尔禾地区沉积记录的分析,结合前人在本区的地球物理场、卫星影像和重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论证了北西向横断裂普遍存在的事实,并从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这些断距较小且具有走滑性质的断层。它们与...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克拉玛依和乌尔禾地区沉积记录的分析,结合前人在本区的地球物理场、卫星影像和重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论证了北西向横断裂普遍存在的事实,并从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这些断距较小且具有走滑性质的断层。它们与北东向纵断裂一起形成了本区“纵横交叉”的构造格局。横断裂沟通油源,引导油气侧向运移;纵断裂连接不同时代输导层和不整合,进行垂向调整和分配,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油气运聚体系。纵、横断裂交汇之处是油气运聚的优势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横断裂 沉积记录 前陆盆地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8
2
作者 武芳芳 朱光有 +3 位作者 张水昌 金强 韩剑发 张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纵向上含油气层系多,除二叠系外,自寒武系到新近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平面上,自盆地北部的库车地区至盆地南部,自塔东地区至塔西南地区,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空间配置... 塔里木盆地纵向上含油气层系多,除二叠系外,自寒武系到新近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平面上,自盆地北部的库车地区至盆地南部,自塔东地区至塔西南地区,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空间配置组合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体系,有不整合、断层、裂缝、渗透性输导层及火山刺穿等输导体。其中:断层输导体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高效通道,控制着塔里木盆地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和规模;不整合输导体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渗透性输导层既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裂缝的最大作用则是增大渗透率,降低油气运移的阻力,并可显著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总结了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输导体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裂缝 渗透性输导体
下载PDF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被引量:80
3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曾治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3,47,共7页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源岩在不同温度、成熟度条件下生成的烃类在晚期集中排放 ,两者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 ,进而增大了晚期源岩的累积排烃速率 ,为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超压可以引起未变形地层的水力破裂和超压流体的初次排放 ;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受超压和断裂特征的共同控制 ,即断 压双控流体流动。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决定了新构造运动 (或晚期构造运动 )控制下的油气快速成藏 :①油气成藏由多幕次流体充注完成 ,每一幕次包括稳态汇聚期和瞬态充注期 ;②油气成藏速率异常高 ,大型油气田可在 0 1Ma内形成 ;③构造活动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建设性作用 ,晚期构造 (或新构造 )控制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 断-压双控作用 幕式流体流动 油气成藏 有机质 热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成岩成藏耦合关系 被引量:39
4
作者 杨智 何生 +2 位作者 邹才能 李奇艳 陈召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8,38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含气层系多,储量规模大,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煤成气田。对源岩及天然气地化特征、源岩热演化模拟、储层岩石学、成岩演化及相关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表明,大牛地气田具有"两个生气中心,储层致密化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含气层系多,储量规模大,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煤成气田。对源岩及天然气地化特征、源岩热演化模拟、储层岩石学、成岩演化及相关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表明,大牛地气田具有"两个生气中心,储层致密化前后分明,早期侧向运移,晚期垂向充注"的成藏模式,形成了研究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气藏,即西南角的盒2段和盒3段辫状河道砂体储层气藏和东北角的太2段障壁砂坝储层气藏,生气中心和储层致密化对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上古生界 天然气成藏模式 致密砂岩 煤成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多藏大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及气藏性质的嬗变 被引量:31
5
作者 胡朝元 钱凯 +3 位作者 王秀芹 施振生 张光武 许惠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88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广覆式气源岩与多层砂岩体交互,天然气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等多种组合情况下以及在河口坝砂体、河道充填砂体、辫状河下切谷砂体及地层超覆等多种圈闭条件下成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具有大面积产纯气,无...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广覆式气源岩与多层砂岩体交互,天然气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等多种组合情况下以及在河口坝砂体、河道充填砂体、辫状河下切谷砂体及地层超覆等多种圈闭条件下成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具有大面积产纯气,无明显边水、底水,基本上是低压等特点,这与天然气藏性质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深盆气嬗变为现今特殊类型的岩性气藏有关。分析计算证明,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古深盆气再经砂岩储层扩散运移的天然气,以凝析水的形式将气层内的可动水排出实现的。晚白垩世以来,构造由南低北高转变为西低东高,向东部上倾方向有泥质岩遮挡;由南向北的地层静压力差极小,加上同期生气量大量减少(仅占总生气量的5%),生气超压消失殆尽,早期较弱的渗流动力更趋于零,北部致密带的侧向封堵作用更加凸显等,也是最终形成多藏岩性大气田的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多藏大气田 成藏过程 形成条件
下载PDF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政军 马乾 +4 位作者 赵忠新 夏景生 张永超 刘永昌 王建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2-780,共9页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主要在70%~90%,重烃含量在4%~27%,为湿气;非烃含量较低。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5‰~-43‰,乙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28‰~-24‰。这些天然气...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主要在70%~90%,重烃含量在4%~27%,为湿气;非烃含量较低。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5‰~-43‰,乙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28‰~-24‰。这些天然气相当于有机质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5%阶段形成的天然气,为烃源岩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型气,与凝析油或原油伴生,因此天然气碳同位素偏重。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以凝析气为主,结合单体烃碳同位素,对天然气和伴生凝析油的成因与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同源,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以下天然气主力源岩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烃源岩,以凝析气为主;沙一段及以浅地层天然气主力源岩主要为沙一段烃源岩,以油为主。沙一段厚层泥岩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同时形成烃浓度封闭,又是区域优质盖层。这些来自于凹陷深部烃源岩生成的高成熟油气,主要通过继承性发育的深大断裂运移到火山岩复合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火山岩油气成藏受火山岩单体和火山岩相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火山岩 稳定碳同位素 成熟度 气源对比 单体烃碳同位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油气成藏期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孙秀丽 陈红汉 +2 位作者 宋国奇 蔡李梅 平宏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93,共8页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埋藏深度3 500m以下深层是成熟勘探区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在领域,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中浅层有诸多不同之处。对东营北带胜坨地区沙四段9口井50块样品的有机和无机包裹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熟勘探区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埋藏深度3 500m以下深层是成熟勘探区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在领域,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中浅层有诸多不同之处。对东营北带胜坨地区沙四段9口井50块样品的有机和无机包裹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熟勘探区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沙四段发生过2期油气成藏:第一期发生在距今39~31.9Ma(对应沙三中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主要为发浅黄色荧光的成熟油充注;第二期发生在距今13~0Ma(对应馆陶中后期至今),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度油充注。油包裹体内的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这可能与地质历史时期多套源岩生成的不同成熟度原油由深部向浅层多期次运移充注和深部高温油藏内的原油再度裂解或气侵有关。储层物性分析结果显示:深部储层物性变差,油气的临界充注条件也变差;通过恢复该区古流体势,探讨了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建立了深层油气沿断层垂向运聚及沿连通砂体侧向运聚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地区 断陷盆地 油气成藏期 流体包裹体 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卢浩 蒋有录 +2 位作者 刘华 张怀吉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111,共4页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成熟度、油藏流体性质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利用生排烃期分析法、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法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法,分别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早期开...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成熟度、油藏流体性质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利用生排烃期分析法、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法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法,分别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早期开始生烃,其油藏多在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早期成藏;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2期,东营组沉积中期有少量油气在渤南洼陷中心沙四段储层中运聚成藏,大规模油气聚集发生于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以上新统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为主。不同层系、不同构造单元中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存在差异,以烃源岩中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时间较早;自下而上,由洼陷中心向边缘,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饱和压力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 渤南洼陷
下载PDF
低孔渗砂岩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以西峰油田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震 刘静静 +4 位作者 王伟 潘高峰 王菁 郭彦如 赵江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低孔渗砂岩体油藏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是所有砂岩体都能成藏,只有达到成藏临界条件的砂岩体才能成藏。现今低孔渗砂岩体物性及流体动力条件不能反映成藏期物性和动力条件,因此,研究成藏临界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 低孔渗砂岩体油藏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是所有砂岩体都能成藏,只有达到成藏临界条件的砂岩体才能成藏。现今低孔渗砂岩体物性及流体动力条件不能反映成藏期物性和动力条件,因此,研究成藏临界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砂岩样品双轴承压充注实验模拟地层条件下石油充注临界条件,证实了石油充注受临界物性和临界注入压差双重控制。首先,通过测定不同物性样品在不同围压和轴压下的临界注入压差,确定出研究区延长组8段(简称长8段)储层临界孔隙度约为10%,低于该临界值则无论流体压差多高均难以使石油注入砂岩样品。其次,编制多样品临界注入压差随埋深变化曲线,发现物性与临界注入压差具有相互耦合关系。最后,建立了石油充注物性-临界注入压差成藏解释图版,成藏期孔隙度大于10%为有效储层,否则为无效储层。并以研究区典型井为例,较好地解释了长8段砂岩体的成藏过程,该解释图版可作为钻前成藏预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渗砂岩 储层临界物性 临界注入压力 临界成藏解释图版 西峰油田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探讨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李明诚 单秀琴 +1 位作者 马成华 胡国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7-591,共5页
成藏期是一个时间段,一个油气藏由多次充注形成。烃包裹体的存在是油气运聚的直接证据,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图所对应的时间可以确定出成藏期。均一温度直方图分为连续分布型和非连续分布型两类:前者表示连续性的充注一期成藏;后... 成藏期是一个时间段,一个油气藏由多次充注形成。烃包裹体的存在是油气运聚的直接证据,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图所对应的时间可以确定出成藏期。均一温度直方图分为连续分布型和非连续分布型两类:前者表示连续性的充注一期成藏;后者表示非连续性的充注多期成藏。成藏期是成藏史研究的一部分,新生代油气的成藏史比较短,多为一期成藏;古生代油气的成藏史比较长,可能有多个成藏期。但古老油气藏大部分都已破坏消失,只有那些不断有油气充注或是晚期成藏的才能被保存下来,而目前它们未必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只有作成藏史研究才能对它们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充注期 流体包裹体 油气藏年龄 晚期成藏
下载PDF
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97
11
作者 刘新社 周立发 侯云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2,共6页
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的均一温度分别为70~110℃、110~140℃、140-200℃,各温度段均与油气充注有关。在70~140℃温度段,有机质成熟并进入生油高峰期,水一岩作用活跃,机械压... 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的均一温度分别为70~110℃、110~140℃、140-200℃,各温度段均与油气充注有关。在70~140℃温度段,有机质成熟并进入生油高峰期,水一岩作用活跃,机械压实、硅质胶结作用明显,形成大量流体包裹体,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基本形成。在140-200℃温度段,有机质进入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水一岩作用不明显,仅形成少量的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及极少量流体包裹体,包裹体中烃类成熟度和烃类组分与气田相似,是天然气的大量成藏期。因此,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形成时间要早于气藏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流体包裹体 成岩作用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关于用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8
12
作者 赵力彬 黄志龙 +3 位作者 高岗 姚力争 杨宪章 赵宝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8,共5页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客观认识该方法的不足、局限性和发展前景是有效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的前提。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和研究实践,讨论了目前在利用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认为...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客观认识该方法的不足、局限性和发展前景是有效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的前提。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和研究实践,讨论了目前在利用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认为,单纯依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得出的成藏期次其可信度较低;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和形成压力的测定对多期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成分 压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兰朝利 王建国 +3 位作者 周晓峰 代金友 杨明慧 崔志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8,113-11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位延安组平面展布特征变化较大,影响了对其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区延安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6、长7段炭质泥岩或油页岩;生...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位延安组平面展布特征变化较大,影响了对其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区延安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6、长7段炭质泥岩或油页岩;生烃期晚于圈闭形成期,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在早白垩世末期通过断层、裂缝与延长组顶部不整合输导进入延安组成藏。构造是控制延安组油藏成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砂体分布与保存条件;北东向砂体与东西向斜坡配置形成构造-岩性油藏,局部砂体向上超覆尖灭形成地层超覆油藏;研究区北、东部保存条件好,其内部的低幅度背斜、鼻状构造处于最有利成藏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延安组 彭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运聚成藏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1 位作者 张凤敏 张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9-815,共7页
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在地下运聚的相态以游离气为主,约占生气量的70%以上,为该区直接形成游离相生物气藏提供了物质基础。生物气在地下的聚集成藏主要受控于同生圈闭,因此只有在下更新统K1同生背斜定型(距今1.35Ma)后排出和析出的游离... 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在地下运聚的相态以游离气为主,约占生气量的70%以上,为该区直接形成游离相生物气藏提供了物质基础。生物气在地下的聚集成藏主要受控于同生圈闭,因此只有在下更新统K1同生背斜定型(距今1.35Ma)后排出和析出的游离气量才是可供聚集的有效排气量。压实水动力和浮力是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直接动力,可提供9.72×108m3/km2的有效气量;下渗水动力是含气水流侧向运移的动力,可提供1.08×108m3/km2的有效气量。根据运聚动力、运聚数量和聚集样式的分析,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可概括为"自生自储、以近源垂向运聚为主、受同生圈闭控制"的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地质资源量为11210×108m3,三级储量为5604×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地区 第四系 游离相生物气 同生圈闭 有效排气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柴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目标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汪立群 庞雄奇 +2 位作者 党玉琪 马达德 马立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6-702,共7页
柴北缘马海 -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 :深部为早期原生成藏 ,长期充注模式 ,具有多期 (至少两期 )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浅部为早期排烃聚集 ,晚期次生成藏模式 ,具有晚期一次成藏的特征。古凸起区的两大构造运动、两套断裂体系所... 柴北缘马海 -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 :深部为早期原生成藏 ,长期充注模式 ,具有多期 (至少两期 )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浅部为早期排烃聚集 ,晚期次生成藏模式 ,具有晚期一次成藏的特征。古凸起区的两大构造运动、两套断裂体系所对应的圈闭形成期和成藏期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关键。绿南山前构造带、马海 -黄泥滩构造带、南八仙 -东陵丘背斜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大红沟凸起 油气成藏 成藏模式 勘探目标 柴北缘
下载PDF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艳鹏 刘震 +5 位作者 马达德 汪立群 张道伟 王中凡 杨乾政 冯旭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柴西南区有两次主要的油气充注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其岩性圈闭形成具有相对早期性和多期性,其主要形成期在渐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末期。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成藏期及保存—破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南区 岩性油气藏 烃源岩 生排烃史 包裹体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下载PDF
页岩气与深盆气成藏的相似与相关性 被引量:51
17
作者 孙超 朱筱敏 +1 位作者 陈菁 蔺学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页岩气藏和深盆气藏在生、储、排烃以及运移、聚集、压力特征、分布特征等成藏诸要素间密切相关。对比分析表明,这2类气藏的形成都需要大面积、厚层烃源岩,裂缝是其重要储集空间,排烃方式以扩散作用为主,短距离运移,在低孔低渗透储层形... 页岩气藏和深盆气藏在生、储、排烃以及运移、聚集、压力特征、分布特征等成藏诸要素间密切相关。对比分析表明,这2类气藏的形成都需要大面积、厚层烃源岩,裂缝是其重要储集空间,排烃方式以扩散作用为主,短距离运移,在低孔低渗透储层形成的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气藏内常具异常地层压力。盆地边缘斜坡是两者共同发育的最有利地区。预测中国南方志留系等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区是页岩气藏的勘探潜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深盆气藏 成藏要素 隐蔽圈闭
下载PDF
小型断块油藏识别和描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强 王端平 +2 位作者 何瑞武 孙海宁 许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7-371,共5页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断块油田开发中后期仍存在许多小型断块原始油藏,这些小型断块油藏隐蔽性强、常规手段难以识别。通过断裂构造的物理模拟和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胜利油区断块油田的形成与6种断裂带有关,大中型断层的应力集中、转向和...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断块油田开发中后期仍存在许多小型断块原始油藏,这些小型断块油藏隐蔽性强、常规手段难以识别。通过断裂构造的物理模拟和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胜利油区断块油田的形成与6种断裂带有关,大中型断层的应力集中、转向和释放处发育小型断层,小型断层与大中型油源断层交汇处的圈闭成藏条件好。在分析和预测了不同断裂带小型断块油藏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等技术,成功地在胜利油区识别和描述了150多个小型断块油藏。由于断块油田开发中后期地面设施齐全,尽管小型断块油藏储量规模较小,但开发效益好,是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原油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田 开发中后期 小型断块油藏 断裂构造 物理模拟 应力场分析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生烃期次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鼐 邢永亮 +5 位作者 曾云 毛光剑 张宝民 张斌 陈延贵 赵瑞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中的烃包裹体存在于白云石脉中,而这些白云石脉内有的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有的不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对其形成温度的推测也不太确定。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白云石进行拉曼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拉曼特征峰来推测白...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中的烃包裹体存在于白云石脉中,而这些白云石脉内有的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有的不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对其形成温度的推测也不太确定。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白云石进行拉曼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拉曼特征峰来推测白云石的形成温度,从而推导不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白云石脉的形成温度。根据烃包裹体赋存位置、形成期次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有关白云石的拉曼波谱分析,推断了本区寒武系白云岩矿物的形成及油气充注顺序。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和各井镜质体反射率特征,提出英东2井寒武系白云岩有3期生烃:奥陶纪末期到志留纪为第一期,在成岩期重结晶的白云石中见大量的黑色沥青质包裹体;志留纪末期到侏罗纪,烃演化处于终止阶段;侏罗纪末为第二期,此期生烃量少,只在裂缝中有黑色沥青质沥青残余;喜山期为第三期,在孔隙、裂缝中储集了油气,同时也是现存油气藏的主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英东2井 白云石 流体包裹体 拉曼 成藏史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气机理 被引量:37
20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武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基于束缚水膜厚度不变的地质特征,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隙空间演化和流体变化规律分析,确定了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3个地质门限,即天然气充注门限、天然气饱和门限和天然气终止门限,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计算模型,并就其对... 基于束缚水膜厚度不变的地质特征,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孔隙空间演化和流体变化规律分析,确定了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3个地质门限,即天然气充注门限、天然气饱和门限和天然气终止门限,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计算模型,并就其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流体分布的影响和控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利用该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预测结果表明,3个地质门限的对应深度分别为2 350m、2 850m和4 800m。经实际气藏剖面的正反检验表明,该模型对于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流体分布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成藏过程 流体分布 地质门限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