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充填层序及沉积样式演化
1
作者 罗少辉 王蓉英 +5 位作者 岳勇 李斌 魏华动 金仙梅 姜忠正 曹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存在的古隆起陆棚相分歧,利用锆石U-Pb(铀-铅同位素测年)年龄、井-震联合开展了寒武系层序充填与沉积演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巴楚隆起,寒武系直接覆盖在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寒武系沉积充填与前寒武系结构呈...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存在的古隆起陆棚相分歧,利用锆石U-Pb(铀-铅同位素测年)年龄、井-震联合开展了寒武系层序充填与沉积演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巴楚隆起,寒武系直接覆盖在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寒武系沉积充填与前寒武系结构呈“镜像”关系。受前寒武系地形、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控制,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发育4个Ⅱ级层序,分别为寒武系层序1(玉尔吐斯组—肖尔布拉克组)、寒武系层序2(吾松格尔组—沙依里克组)、寒武系层序3(阿瓦塔格组)、寒武系层序4(下丘里塔格群),共包含7个沉积相、10个沉积亚相。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层序1—寒武系层序3早、中寒武世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塔西南坳陷沉积相为台地—缓坡—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表现为向海凝缩减薄的沉积特征并发育寒武系烃源岩;寒武系层序4晚寒武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主体演化为局限台地,塔里木盆地西台东盆沉积格局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 寒武系 前寒武系 层序充填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基于定切深和状态依赖时滞的共振冲击钻井系统动力学特性
2
作者 李思琪 陈卓 +3 位作者 李杉 李玮 郭金玉 刘德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为了研究共振冲击钻井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综合考虑钻柱的轴向动-静载复合冲击以及轴向冲击-周向扭转耦合运动,分别建立基于定切深方法和状态依赖时滞方法的钻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杜哈梅积分、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动力学模型求解,分析... 为了研究共振冲击钻井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综合考虑钻柱的轴向动-静载复合冲击以及轴向冲击-周向扭转耦合运动,分别建立基于定切深方法和状态依赖时滞方法的钻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杜哈梅积分、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动力学模型求解,分析轴向简谐动载的频率和幅值对共振钻井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后,基于数值求解结果和箱线图方法,对比分析两种钻进系统动力学模型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当简谐动载频率从25 Hz提高到100 Hz时,钻进系统轴向方向的跳钻现象和扭转方向的黏滑效应明显减弱;当简谐动载幅值从30 kN提高到60 kN时,钻进系统轴向方向钻头跳钻现象频发,扭转方向黏滑效应加剧;在相同初始条件和简谐动载激励下,两种模型得到的动力学特性响应曲线无论是形状还是频率均存在差异,采用状态依赖时滞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点更加集中,更接近实际钻井工况;高频低幅的简谐动载能改善共振冲击钻井系统动力学特性,从而提高钻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冲击钻井系统 动力学特性 定切深 状态依赖时滞 箱线图
下载PDF
基于MLR–ANN算法的地应力场反演与裂缝预测
3
作者 张伯虎 胡尧 +2 位作者 王燕 陈伟 罗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中国页岩气储层埋藏深,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应力分布规律复杂,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反演区域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提出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耦合算法,对川南长宁—建武区块的页岩气储层及周边地应力场进行反演,并采用综合破裂系数法,对... 中国页岩气储层埋藏深,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应力分布规律复杂,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反演区域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提出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耦合算法,对川南长宁—建武区块的页岩气储层及周边地应力场进行反演,并采用综合破裂系数法,对储层裂缝进行预测,划分裂缝发育区域。研究表明,基于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耦合算法能准确反演区域的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区的地应力以挤压应力为主,方向在NE115°左右。受构造运动产生的断层周边应力较为集中,易发育剪切裂缝,裂缝以发育和较发育程度为主。研究区在邻近龙马溪组底部的五峰组上段和构造大断层部位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研究成果对该区块完善页岩气开采的井网布置、压裂优化设计和套管损坏防治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算法 页岩气储层 地应力场反演 裂缝预测
下载PDF
应用渗透率对比法随钻识别井漏类型
4
作者 周鹏高 罗川 徐智聃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50-53,共4页
准确识别井漏类型是制定防漏堵漏措施、优选堵漏材料的重要前提。目前钻井现场主要通过综合分析法来判断井漏类型,存在主观性强、相关资料不全、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孔隙型地层渗透率远小于裂缝型地层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应用渗透率对比法... 准确识别井漏类型是制定防漏堵漏措施、优选堵漏材料的重要前提。目前钻井现场主要通过综合分析法来判断井漏类型,存在主观性强、相关资料不全、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孔隙型地层渗透率远小于裂缝型地层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应用渗透率对比法随钻识别井漏类型的方法。应用毛管束和等直径球形颗粒来模拟实际岩石,建立了孔隙型地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岩石颗粒平均半径之间的关系式。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得到漏失井段地层平均渗透率计算模型。现场通过井漏数据计算出漏失井段地层平均渗透率;利用返出岩屑测定岩石粒度组成获取岩石颗粒平均半径,进而计算出孔隙型地层渗透率范围;对比渗透率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即可识别出井漏类型。该方法适用于识别碎屑岩地层的渗透性漏失或裂缝型漏失,方法简单、快速、参数易于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类型 孔隙 裂缝 渗透率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物源体系格局及时空演化
5
作者 赵晓明 胡成军 +6 位作者 肖尧 葛家旺 杨长城 冯潇飞 宋林珂 肖红林 吴鑫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6,共15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成分分析,研究了沙溪庙组碎屑含量、烃源岩性质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母岩来源和造山带构造作用对物源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西侧沙溪庙组单晶石英含量差异较大,砂岩成分成熟度平面变化明显;川中地区西北侧位于岛弧、混合造山带、碰撞造山带的综合构造环境,母岩性质及类型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与中—酸性混合火成岩为主,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其与川北地区及大巴山前缘沙溪庙组母岩特征耦合度较高;而川中地区西南侧与川西地区及龙门山南段耦合度较高;川中地区东侧沙溪庙组锆石年龄谱与川东地区耦合度良好。(2) J_(2)s^(1)和J_(2)s_(1)^(2)时期川中北部地区受大巴山逆冲推覆影响,形成长轴物源供给格局的雏形,而川中地区西南侧由龙门山南段提供短轴物质输送;J_(2)s_(2)^(2)和J_(2)s_(3)^(2)时期大巴山强推覆作用,使川中地区整体被长轴远源沉积物充填;J_(2)s_(4)^(2)时期受龙门山北段冲断作用影响,为川中地区西北侧提供物质来源,但川中地区主体受控于大巴山物源体系。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重建四川盆地中侏罗世古地理格局和中侏罗统有利砂体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 碎屑分析 元素化学分析 构造作用 物源分析
下载PDF
页岩中结核类型及成因研究
6
作者 秦凤蕊 季少聪 巴俊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1-633,共3页
结核是页岩中十分常见又复杂的一种沉积构造,其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截然不同,在揭示构造活动、古环境、古物源和成岩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结核的概念、页岩中结核类型、成因及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为页岩成因研... 结核是页岩中十分常见又复杂的一种沉积构造,其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截然不同,在揭示构造活动、古环境、古物源和成岩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结核的概念、页岩中结核类型、成因及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为页岩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结核 成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尹路 许多年 +2 位作者 乐幸福 齐雯 张继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相对优质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少量河口砂坝微相中,其成分以长石岩屑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砾岩。岩石普遍较致密。岩心孔隙度为3.17%~23.40%,平均为9.04%,渗透率为0.01~934.00mD,平均为0.73mD,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可见粒间缝和其他微裂缝。②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的泥页岩,最厚处超过400m,为残留海—潟湖相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岩性以云质泥岩和泥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多大于1.0%,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6.0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2%,HI平均为322mg/g,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③研究区具有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之前为第1期油气充注,未能聚集成藏,早侏罗世为第2期油气充注期,对应黄色荧光烃类包裹体;早—中白垩世为第3期油气充注期,对应蓝白色荧光烃类包裹体,后2期油气充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起主要贡献作用。④研究区源储配置紧密性是导致玛湖西斜坡和玛湖东斜坡油气差异性聚集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成藏 砾岩油藏 差异聚集 源储配置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及周缘地质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卞保力 吴孔友 +4 位作者 刘海磊 周培兴 李天然 王韬 赵世豪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79,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2019年在高泉东背斜白垩系单井喜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表明该凹陷具有巨大勘探潜力。为了揭示四棵树凹陷控藏构造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开展了四棵树凹陷及周缘野外露头实测、覆盖区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2019年在高泉东背斜白垩系单井喜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表明该凹陷具有巨大勘探潜力。为了揭示四棵树凹陷控藏构造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开展了四棵树凹陷及周缘野外露头实测、覆盖区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剖面恢复,对四棵树凹陷及周缘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露头区主要发育3排褶皱及相关断裂,第2排构造样式较为复杂,3排构造东侧收敛,西侧撒开,自东向西呈帚状分布;覆盖区主要发育深层挤压逆冲、中层压扭走滑和浅层挤压滑脱叠加构造体系;该地区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等3期演化阶段;四棵树凹陷山前变形强烈,断裂向盆地方向位移量减小,南北构造变形差异明显;特殊的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应力和多期次构造活动共同控制了凹陷的形成演化。该研究成果对于明确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构造样式 构造差异 构造演化 四棵树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三段沉积体系类型及差异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涛 赵瑞星 +5 位作者 邓涛 董艳蕾 滕宝刚 聂银兰 季芬 杨富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2)东三段沉积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明显。西缘陡坡带发育近源砂砾岩与暗色泥岩组合的近岸水下扇;南侧和东侧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发育湖相泥岩,断裂带附近多为滑塌浊积扇。3)沉积相带影响了储层质量。距源区越远,结构成熟度越高,则有利储层越发育;滑塌浊积扇相带储层质量优于辫状河三角洲相带,近岸水下扇相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辫状河三角洲 滑塌浊积扇 东营组东三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
下载PDF
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再丽努尔·艾尔肯 曹自成 +4 位作者 耿锋 骆福嵩 唐大卿 伍亮 王玮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众多大型走滑断裂带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文中通过对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研究表明:1)顺北1号走滑断...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众多大型走滑断裂带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文中通过对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研究表明:1)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于下古生界,为一条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平面展布具有分层差异性,在下古生界为线性展布,在上古生界呈雁列式展布。2)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特征明显,研究区内可划分出张扭、压扭和纯走滑等3类12段。3)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中,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为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关键活动时期,此后的深埋阶段构造相对稳定,断裂活动微弱。4)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沟通了寒武系优质烃源岩与奥陶系有利储集体,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活动造成了不同断裂段的断溶体发育程度的差异及油藏规模的差异。实钻数据表明,张扭段和压扭段油气富集程度高,纯走滑段较低。此外,主断裂与分支断裂交叉处通常高产,推测分支断裂规模及活动强弱控制了其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活动 控藏效应 顺北地区 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生 刘帆 +3 位作者 斤朕 周行天 林雪莲 施冬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前人通过大量研究认为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缓坡、砂体分布广且延伸距离远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别于传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了精细研究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沉积砂体,揭示砂体沉积规律和控制因素,利用沉积模拟... 前人通过大量研究认为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缓坡、砂体分布广且延伸距离远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别于传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了精细研究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沉积砂体,揭示砂体沉积规律和控制因素,利用沉积模拟实验平台开展沉积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沙湾凹陷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存在纵向伸长、纵横向平衡及横向展宽三个阶段,沉积砂体发育存在平衡点;砂体内部垂向联通性及侧向连续性与物源距离关系密切,并将砂体叠置连通性关系划分为9类;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会形成无侵蚀面的暂时性新型河道;砂体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坡度、水动力条件、物源供给、湖平面变化及构造强度5种因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拟 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三工河组 沙湾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
12
作者 方旭庆 钟骑 +4 位作者 张建国 李军亮 孟涛 姜在兴 赵海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共12页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文旋回地层划分及连井地层对比,为全区搭建了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记录了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匹配出最优沉积速率为9.0×103cm/Ma;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42.3 m,9.0 m,2.4~4.7 m和1.3~1.9 m;(2)沙三下亚段比较稳定的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旋回、25个短偏心率旋回,可将短偏心率曲线作为地层划分依据来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3)运用天文旋回理论进行岩相发育规律、岩相空间配置关系的预测,可为湖盆沉积中心页岩油气地质“甜点”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细粒沉积 天文年代标尺 天文旋回 高精度地层对比 长偏心率旋回 短偏心率旋回 沙三下亚段 古近系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及资源潜力
13
作者 牛小兵 范立勇 +4 位作者 闫小雄 周国晓 张辉 荆雪媛 张盟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2-985,共1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以及聚散组合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以揭示该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发育厚层煤层,主力煤层二...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以及聚散组合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以揭示该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发育厚层煤层,主力煤层二叠系山西组5^(#)、石炭系本溪组8^(#)煤生烃能力强,热演化程度高,为煤岩气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②深部煤岩储集物性好,孔渗条件佳,5^(#)、8^(#)煤平均孔隙度为4.1%和6.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7×10^(-3)μm^(2)和15.7×10^(-3)μm^(2);煤岩中割理和裂隙发育,与微孔共同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且随着演化程度增高,微孔体积呈增大趋势;割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对渗透率影响较大;③煤岩储层与工业分析的成分在纵向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均质性分布,与下段相比,中上段受灰分充填影响较小的光亮煤,其孔隙和裂隙更为发育,为优质储层发育层段;④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岩含气性好,含气量为7.5×20.0 m^(3)/t,煤岩气中游离气占比明显高于浅层煤层气,游离气占比为11.0%~55.1%,超过10%;深部煤岩中游离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宏孔和微裂缝的数量;⑤煤岩压力测试分析表明,煤灰、煤泥聚散组合封盖性好,泥岩/灰岩(顶板)-煤层-泥岩(底板)的成藏组合条件下,煤岩气测值总体较高;⑥通过体积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资源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估算结果为22.38´1012 m3,并优选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主要有利区。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乌审旗、横山—绥德、延安、子长以及宜川地区是8^(#)煤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区,盆地中东部的临县西、米脂、宜川—黄陵、榆林以及乌审旗—横山地区是5^(#)煤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区,有望形成新的天然气规模储量、产量增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临界深度 煤岩特征 富集条件 聚散组合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及其储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14
作者 李文科 吴小洲 +3 位作者 李艳东 张研 张昕 王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薄片等资料,开展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①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该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下变质带、顶板和...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薄片等资料,开展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①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该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下变质带、顶板和底板正常沉积层5层结构;②侵入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顶部发育有指相意义的捕虏体,微观上岩石结构与矿物结晶由中心向边缘有规律变化,宏观上侵入体多以低角度斜穿沉积地层等;变质带特征主要为:原岩为沉积岩,发育典型的变余结构,出现多种中低温热变质矿物及岩性为中低级热变质岩等;③接触变质带储层发育基质孔隙和裂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基质孔隙为变质砂岩烘烤变质改造后围绕变质矿物分布的次生“粒间孔隙”,裂缝主要为变质泥岩中的构造缝和侵入挤压缝,具有层状、斑状和沿裂缝浸染状3种分布方式;④变质带储层分布主要受热烘烤强度的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是有利岩相与热接触变质、侵入挤压和热液溶蚀等作用互相耦合共同控制的结果。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的提出和应用,有望推动南堡凹陷接触变质岩勘探目标的发现,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和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体 接触变质带 侵入接触变质系统 储层特征 新生代 古近系沙河街组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保存的制约
15
作者 易积正 包汉勇 +3 位作者 李以严 张道洪 秦军 谢洪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4-695,共12页
油气成藏跟构造息息相关,研究构造及油气保存条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样式的差异分布,划分了构造单元,描述了断裂、构造类型及演化,分析了构造对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鄂西渝东中扬子... 油气成藏跟构造息息相关,研究构造及油气保存条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样式的差异分布,划分了构造单元,描述了断裂、构造类型及演化,分析了构造对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鄂西渝东中扬子地块南部构造带西部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盆-山耦合构造作用,构造变形强度大,发育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断层。提出了该复杂构造区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方法。评价认为齐岳山断层以西保存条件好于东侧,以万县复向斜的保存条件最好,其次为石柱复向斜。湘鄂西褶皱带以利川构造带保存条件最好,其次为恩施构造带,南北镇-桑植石门构造带最差。该研究成果在红星地区、宜恩地区页岩气、致密气、岩溶体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条件 构造样式 复杂构造 中-新生代 红星地区 鄂西渝东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划分方案
16
作者 文华国 文龙 +11 位作者 丁一 周刚 钟怡江 严威 马奎 钟原 王文之 张亚 武鲁亚 何宇 邹浩文 许亚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1,共15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储层白云岩岩石类型划分和沉积环境解析方面尚存较大争议,不利于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的精确刻画,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在明确白云岩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组合方式进一步识别了沉积相,并与前人提出的岩性和沉积相划分方案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建立了一套既适用于油气勘探又满足沉积学研究的白云岩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划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按结构成因可将灯影组白云岩划分为2大类6种类型16种亚类,即保留原始沉积结构的白云岩大类,包括颗粒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微生物(藻)黏结白云岩,并进一步细分了9种亚类;原岩经过成岩改造形成的白云岩大类包括葡萄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并可进一步细分7种亚类。②研究区白云岩可识别出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个相带,共包含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台地边缘相可以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洼地、浅滩3个亚相8种微相;局限台地相可划分为微生物(藻)丘、丘滩间海、浅滩、台内洼地、潟湖5种亚相9种微相。③台地边缘相比局限台地相具有丘滩占比大,单层厚度大和叠覆式产出的特征。④丘基—丘核—丘坪—丘盖生长序列反映了微生物丘完整生长—淹没过程,丘基—丘核—丘坪序列可以与潮下—潮间—潮上米级向上变浅旋回相匹配。结论认为,研究提出的丘滩微相划分方案丰富和完善了该区沉积环境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强的油气勘探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 岩石类型 沉积相
下载PDF
中国东西部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差异性分析及其对富集规律影响——以胜利探区为例
17
作者 张奎华 王越 +4 位作者 于洪洲 周健 汪誉新 宋梅远 倪胜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9,共18页
以胜利探区为例,系统对比研究了中国东西部陆相湖盆页岩油地质特征差异性及其对富集规律的影响。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在古地貌、古气候、古水体介质等因素共同控制下,富有机质纹层状碳酸盐页岩大规模分布,富有机质黏土... 以胜利探区为例,系统对比研究了中国东西部陆相湖盆页岩油地质特征差异性及其对富集规律的影响。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在古地貌、古气候、古水体介质等因素共同控制下,富有机质纹层状碳酸盐页岩大规模分布,富有机质黏土纹层成烃与富碳酸盐纹层成储协同演化为游离烃规模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强裂陷作用导致强烈火山活动,在火山喷发物质与古气候共同影响下,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碱长英页岩相大规模分布,且成烃成储演化过程中形成较多的长英质矿物,并伴生大量的基质溶蚀孔和晶间孔,为页岩油富集奠定了重要基础。哈山地区在多期逆冲推覆过程中,准原地系统持续生烃、油多气少和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以及构造覆压、生烃增压作用产生的异常高压为页岩油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准东南)芦草沟组在海迹湖咸水环境下,受火山凝灰质与微生物作用影响,形成了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相夹贫有机质层状白云岩相的主要岩相组合类型。博格达山周缘山前构造带芦草沟组富有机质页岩均进入成熟演化阶段,胜利探区构造相对稳定区具备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页岩岩相 富集规律 济阳坳陷 哈山地区 准东南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
18
作者 易珍丽 石放 +5 位作者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东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侏罗系和白垩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和南部的昆仑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北部、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2)三叠纪晚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增生,研究区北部天山的隆升强度减弱与南部昆仑山的隆升强度增大是此次物源转换的主要原因。(3)三叠纪,研究区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北东—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沉降-沉积中心则跃迁到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4)三叠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方向;侏罗纪和白垩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南东—北西方向和南—北方向。(5)三叠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叠置样式 地震属性 重矿物ZTR系数 隆升强度 岩性油气藏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
19
作者 王宏波 张雷 +2 位作者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根据野外露头及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在源-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Sr/Cu的值多大于10,V/Cr值多小于2.0,地层厚度差小于30 m,未... 根据野外露头及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在源-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Sr/Cu的值多大于10,V/Cr值多小于2.0,地层厚度差小于30 m,未出现明显的突变,古沉积坡度为0.5°~1.0°,古地貌开阔平缓且无明显坡折带,沉积水体较浅,是在古气候干旱、古地形平缓的背景下,受阶段性洪水作用主导的事件沉积。(2)盒8段沉积期,盆地不存在大面积汇水区,沉积体系中河流并未进入湖泊水体,而是向东南流出盆地或是消失在内陆干旱地区,全盆地以洪泛平原沉积为主,表现为河道与泛滥平原交互分布的沉积格局,形成了河流扇沉积模式。(3)湖水进退往复,洪水期与枯水期间歇发育,洪水期多期次决口河道接力搬运使得粗粒级砂岩向湖盆长距离延伸,枯水期发育厚层泥质沉积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扇 干旱气候 事件沉积 洪泛平原 洪水期 枯水期 源-汇系统 盒8段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
20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1 位作者 张莉 刘皓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的沉积演化表现为:栖霞组—茅口组三段为开阔台地相;茅四段底部为台地-陆棚相,相带变化快,茅四段顶部为斜坡-陆棚相,地层被剥蚀、南厚北薄;吴家坪组一段(吴一段)底部为海陆过渡滨岸沼泽-潟湖相,吴一段顶部为台地-斜坡-陆棚相,斜坡-陆棚相带分布范围小、相变快;吴二段为斜坡-陆棚相沉积,从早至晚依次受控于古气候、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火山活动,沉积中—晚期古生产力较高,TOC均值大于8.00%。(2)研究区茅四段及吴二段陆棚相区发育2套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灰质”的特征,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分别为19 m和25 m,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结构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富碳凝灰岩薄夹层混合质页岩岩相、高碳凝灰岩薄夹层硅质页岩为优质岩相,孔隙度分别为6.27%和6.43%,TOC值分别为10.11%和9.35%,含气饱和度分别为92.59%和91.81%,脆性指数分别为55.24%和61.19%,是地质和工程的双“甜点”段。(3)研究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的层状藻为主要有机质来源;在侏罗纪主排烃期,其构造稳定、二叠系烃源岩排烃较少,中侏罗纪—早白垩纪早期为主生气期,构造活动较弱,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好,现今已完成生气过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值约2.1%,勘探潜力巨大。(4)建南、龙驹坝、三星区块为有利勘探区,其中建南区块潜力最大;茅四段(3)小层及吴二段(3)小层为优质层系的靶窗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沉积演化 有机孔 斜坡-陆棚 “高有机碳-高灰质”页岩 吴家坪组 茅口组 中上二叠统 川东红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