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十四五”主要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宇 赵培荣 +5 位作者 刘士林 刘超英 程喆 陈前 陈刚 张飞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共18页
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 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渤海湾、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的深层碳酸盐岩、陆相页岩油、深层页岩气、中西部碎屑岩、成熟探区隐蔽油气藏、深层煤层气等领域取得了主要勘探成果,为石油稳增长、天然气快上产夯实了储量基础。同时,发展完善了超深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创新形成了页岩油成储成烃富集理论、深化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与致密碎屑岩油气差异富集机理认识等;攻关形成了复杂地质结构与储层结构条件下的以地震勘探、深层—超深层钻完井、超深层测录试井、水平井压裂技术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工艺技术。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备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勘探工作聚焦保拓矿权、勘探突破、规模增储三大核心责任,以深地工程、页岩油气示范工程、致密碎屑岩效益攻坚、常非统筹为统领,加快推进战略突破发现,落实规模增储阵地,进一步夯实上游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十四五” 勘探成果 理论认识 勘探技术 发展潜力 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陆源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侯读杰 吴克强 +7 位作者 尤丽 张自鸣 李雅君 熊小峰 徐敏 严夏泽 陈威合 程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共13页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的一套重要烃源岩。从盆地构造格局、古气候、沉积相和三角洲规模4个方面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构造格局整体上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类型,断陷期...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的一套重要烃源岩。从盆地构造格局、古气候、沉积相和三角洲规模4个方面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构造格局整体上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类型,断陷期的崖城组陆源有机质主要以近岸堆积形式形成煤系烃源岩;而陵水组(E_(3)l)陆源有机质则以河流-三角洲搬运形式形成陆源海相烃源岩。崖城组三段(崖三段,E_(3)y^(3))和三亚组二段(三二段,N_(1)s^(2))沉积期陆源高等植物最繁盛;崖二段(E_(3)y^(2))-崖一段(E_(3)y^(1))和陵水组二段(陵二段,E_(3)l^(2))-陵一段(E_(3)l^(1))沉积期次之,陆源高等植物供给充足。沉积相带控制陆源有机质的差异,同时卸载的不同形成了明显差异的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海相烃源岩有利的发育区域为三角洲前缘-内浅海以及海底扇。大规模的三角洲可以输送更高生物通量的陆源有机质,提高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从而形成海域最为重要的一类有特色的气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沉积相 三角洲规模 有机质丰度 陆源海相烃源岩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南部古近系东营组三段重力流砂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冠民 庞小军 +2 位作者 黄晓波 张雪芳 潘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深水重...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深水重力流砂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渤海海域辽中凹陷东三段重力流的沉积类型为砂质碎屑流,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集空间中的粒间溶蚀孔最发育,原生孔次之。中砂岩和粗砂岩储层物性最好,细砂岩次之,粉砂岩较差。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是:(1)物质基础好,表现为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富含长石。(2)东营组早成岩期的快速沉降形成欠压实超压条件,使原生孔隙得以大量保存;超压延长了有机酸的生成时间,为砂岩中的钾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溶解提供了充足的酸性流体。(3)断层沟通了储层和烃源岩,进一步促进了中-深层储层的溶解作用,有利于大量溶蚀孔的形成。(4)构造抬升和侧向挤压造成的储层破裂作用又形成了大量裂缝和溶缝带,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超压 裂缝 优质储层 东营组 辽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储层可动油含量测井评价方法——以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 邹友龙 路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826,共11页
近年来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但制约页岩油产能评价的关键因素是油可动性。研究苏北盆地页岩油提出了二维核磁共振法和常规测井法2种测井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二维核磁共振测量纵向弛豫时间(T1)-横... 近年来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但制约页岩油产能评价的关键因素是油可动性。研究苏北盆地页岩油提出了二维核磁共振法和常规测井法2种测井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二维核磁共振测量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可动油识别图版,评价吸附油及束缚水等流体类型,通过游离烃含量(S1)与沉积环境、沉积构造的关系及测井响应的关联性,分析常规测井电阻率及声波时差对游离烃含量、有机质含量响应灵敏度,建立了游离烃含量测井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测井资料评价游离烃含量的方法,计算可动油饱和度及含油量。咸化环境和纹层状构造有利于有机质成烃和运移,游离烃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可动性 可动油含量 测井评价 页岩油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页岩高丰度有机质富集模式
5
作者 蒲秀刚 董姜畅 +5 位作者 柴公权 宋舜尧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解德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09,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但由于缺乏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开展全岩X射线衍射、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TOC)、饱和烃色谱...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但由于缺乏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开展全岩X射线衍射、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TOC)、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有机质富集受陆源碎屑输入、古生产力、古气候、古水深和古盐度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控制湖盆中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发育,在五级层序T-R旋回转换期形成高丰度有机质富集段。陆源碎屑输入为湖盆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提高了湖盆生产力;古气候、古水深与古盐度主导了湖盆中水生/陆源有机质贡献比例的变化;细菌活动对有机质的改造提高了页岩H/C原子量比与“腐泥化”程度。以C3开发层系T-R旋回转换期为主的⑧号小层页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低盐度和水体较深的沉积古环境,TOC平均为2.7%,游离烃含量(S1)为3.7 mg/g,可动油指数(OSI)为215 mg/g,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页岩油有利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母质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页岩油 孔店组 古近系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轻烃地球化学示踪--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
6
作者 吴小奇 倪春华 +3 位作者 马亮帮 王付斌 贾会冲 王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天然气C5−7异构烷烃含量高于正构烷烃,C6−7轻烃组成呈链烷烃优势分布且芳香烃含量明显偏低(小于4.0%),C7轻烃主体呈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整体表现出煤成气特征且受到了水溶等作用影响;②东胜气田天然气经历了自南向北的游离相运移,并在充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溶作用,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什股壕地区天然气在聚集后具有明显的散失;③长距离的游离相运移导致天然气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和甲苯/正庚烷值降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值和庚烷值增大,水溶作用导致轻烃异庚烷值增大,天然气散失导致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中C5−7正构烷烃相对异构烷烃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运移相态 散失作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BYP5导眼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岩心富氢气逸散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李志明 刘惠民 +9 位作者 刘鹏 钱门辉 曹婷婷 杜振京 李政 包友书 蒋启贵 徐二社 孙中良 刘雅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9-988,共10页
BYP5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4267.0~4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 BYP5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4267.0~4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散气的收集定量与组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取心段总体是一套富有机质、富碳酸盐矿物的优质烃源岩,成熟度(Ro)约1.2%,热演化过程中应曾发生了高效生排烃作用,导致其现今游离烃(S1)和氢指数(IH)均较低;岩心逸散烃气含量总体不高,主要介于0.001~0.01 cm^(3)/g,均值为0.005 cm^(3)/g,逸散烃气相对高值段与热解游离烃(S1)相对高值段基本一致;逸散气组分主要由CH_(4)、CO_(2)、H_(2)、C_(2)H_(6)组成,其中H_(2)摩尔百分数介于1.08%~19.23%,平均7.09%,具有富氢气特征。H_(2)与CO_(2)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与CH_(4)具有明显负相关性;逸散气应属原位滞留的气体,氢气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热解过程中异质键的裂解和去甲基化作用有关,建议加强有机质热裂解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制、地质勘查与评价研究,为该类型天然氢气的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气 岩心逸散气 沙三下亚段 古近系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分布
8
作者 朱永峰 张艳秋 +4 位作者 杨新影 杨光 彭得兵 韩宇 王振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 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粒滩包括砂屑滩、鲕粒滩、生屑滩、过渡类型等,厚度占比普遍大于80%,部分井区大于90%,具浅颗粒滩化,其分布受快速海侵及缓慢海退背景下侧向迁移为主的沉积方式控制。开阔台地大面积分布的砂屑滩及生屑砂屑滩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地区 奥陶系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颗粒滩类型 颗粒滩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9
作者 姜龙燕 钱门辉 +4 位作者 何发岐 齐荣 尹超 张毅 占小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95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控因素展开讨论。研究区长7段广泛发育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烃源岩,其岩性为泥岩和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_(2)型,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_(o))值为0.81%~1.1%,生烃能力强。砂岩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内孔、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和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致密,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16.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20)×10^(-3)μm^(2)之间。砂岩夹层的物性以及距离断裂的远近影响储层的含油性:储层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含油气性也越好。储层物性受控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物性最好,河口坝微相次之;二是成岩作用,早成岩期绿泥石强胶结及方解石弱胶结有助于物性甜点的形成。断层的发育和断层性质对富县地区长7页岩油的富集至关重要。统计发现,当断层断距超过10 m且井筒距断裂在1 km以内时,难以获得工业油流;当断距小于7 m且井筒距离大断裂超过1 km以上时,容易获得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断层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技术
10
作者 高涛 王春燕 +2 位作者 王海燕 金雪英 覃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架密度有效孔隙度模型;通过研究基岩导电机理,校正裂缝附加导电性,建立了含裂缝储层含气饱和度模型;综合考虑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及裂缝发育程度,确定了基岩储层有效厚度标准及有效储层分类标准。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技术岩性解释符合率可达87.5%,气层识别符合率达88.5%,孔隙度、饱和度计算精度满足储量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地质勘探及储量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储层 储层有效性评价 岩性识别 有效孔隙度 含气饱和度 储层分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勘探突破及意义
11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4 位作者 蔡振忠 李勇 杨宪彰 陈才 陈常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获得勘探新突破,是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的首次勘探突破,标志着斜坡区发现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结合区域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罗探1等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获得勘探新突破,是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的首次勘探突破,标志着斜坡区发现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结合区域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罗探1等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层的形成主要与走滑断裂活动相关,是麦盖提斜坡三类主要成储模式之一;麦盖提斜坡目前已发现油气均来自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基底古构造控制了下寒武统的沉积和烃源岩的分布;斜坡区存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烃源岩、古构造演化及通源断裂控制油气复式聚集成藏,断裂活动期次、断穿层系决定了油气富集层系与油气藏性质。麦盖提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十分发育,延伸距离累计可达1000km以上,控制了断控岩溶储层和油气藏的分布,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资源规模大、可部署性强,展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是塔西南地区规模油气勘探发现和战略接替的重要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断控岩溶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热成因-无机成因双源模式
12
作者 胡英杰 刘兴周 +6 位作者 黄双泉 蔡国钢 王延山 李金有 杨光达 侯拓 张东伟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气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气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三段和侏罗系小东沟组3套含气层系的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成因和来源进行探讨。滩海东部地区发育有机热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2种类型:(1)古近系东营组和沙三段天然气为煤型有机热成因气,成分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789~0.949,δ^(13)C_(1)值主要在-35‰左右。主要气源岩为盖州滩洼陷沙三中下亚段泥岩,R_(o)在0.77%~1.59%之间。中浅层东营组天然气成熟度显著高于同深度泥岩,表明天然气来源于深部地层;而深层沙河街组三段天然气成熟度与同深度泥岩差异不大,表明天然气以原地聚集为主。(2)侏罗系小东沟组天然气为无机成因气,干燥系数平均值为0.991,δ^(13)C_(1)值>-20‰;推测东营末期深大断裂大规模走滑活动沟通地壳深部与地幔,费托合成的无机天然气沿断裂带运聚成藏。盖州滩洼陷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分布区与营口—佟二堡走滑断裂带是分别探索有机热成因型与无机成因型天然气的有利目标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气体组分 热成因气 无机成因气 费托合成 滩海东部地区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生、排烃组分特征及页岩油相态演化
13
作者 柳波 蒙启安 +7 位作者 付晓飞 林铁锋 白云风 田善思 张金友 姚瑶 程心阳 刘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散失进行补偿校正,研究了页岩油组分演化特征。结合中央坳陷区主要生油凹陷典型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了页岩油相态演化规律,提出了轻质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和开发压力保护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下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页岩油组分中轻质组分比例不断增加、气体逐渐增多,相包络线从高露点温度、低泡点压力依次向低露点温度、高泡点压力演化。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在嫩江组中期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油从嫩江组末期开始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三肇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则始终为黑油油藏。无论是黑油油藏还是挥发油油藏,均为单一液相。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页岩油挥发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心和长岭凹陷北部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为1.3%~1.6%、地层压力为12.2~22.4 MPa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补偿 相态动力学 露点温度 泡点压力 挥发油 页岩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西斜坡上乌尔禾组油藏成藏模式新认识
14
作者 熊婷 刘宇 +4 位作者 陈文利 仲伟军 贾春明 姜涛 尚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2018年,在精细刻画古地貌的基础上划分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沉积相,以“沟槽控砂、相控储集层”的成藏模式部署上钻沙探1井首获突破。但由于沉积相和储集层研究不足,沙探1井钻遇的储集层规模未达预期,成藏模式还需要进... 2018年,在精细刻画古地貌的基础上划分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沉积相,以“沟槽控砂、相控储集层”的成藏模式部署上钻沙探1井首获突破。但由于沉积相和储集层研究不足,沙探1井钻遇的储集层规模未达预期,成藏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沉积相和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凹陷发育小拐扇和沙门子扇2个沉积体系,沙门子扇规模更大,发育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相;上乌尔禾组从下至上分为3段,其中,乌二段薄砂层、乌一段上砂组下部和下砂组上部砂砾岩为主要的储集体;上乌尔禾组发育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储集层;通源断裂为油气输送提供优势通道。建立了“断裂通源、扇控储集层、裂缝控产”成藏模式,发现了沙湾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藏和断层-地层油藏,拓展了上乌尔禾组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 勘探历程 退覆式沉积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对深层原油来源判识的影响
15
作者 王学军 张学军 +4 位作者 罗欢 王茹 林璐 翟正 康元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深层烃源岩演化程度高,随成熟度升高,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大幅度减少,影响了利用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进行油源对比的可靠性。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δ^(13)C_(PDB)值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通过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烃源岩自... 深层烃源岩演化程度高,随成熟度升高,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大幅度减少,影响了利用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进行油源对比的可靠性。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δ^(13)C_(PDB)值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通过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中可溶有机质、烃源岩生排烃物理模拟实验产物4种族组分δ^(13)C_(PDB)值的分析,结合烷烃质量分数特征,探讨了深层烃源岩原油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提出利用δ^(13)C_(PDB)值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层烃源岩因高热演化程度而产生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是明显的,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烷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4种族组分δ^(13)C_(PDB)值随埋深的增加均发生了明显增大现象,其中烷烃δ^(13)C_(PDB)值变化最明显,达5‰以上,芳烃δ^(13)C_(PDB)值约为4‰,非烃和沥青质δ^(13)C_(PDB)的变化相对较小,约为2‰~3‰。随埋深的增加可溶有机质中烷烃质量分数由40%左右增至80%以上,相应烷烃δ^(13)C_(PDB)值由-30‰左右增至-24‰以上,且烷烃质量分数与其δ^(13)C_(PDB)值的变化有很好相关性。同一类型烃源岩样品生排烃物理模拟产物族组分δ^(13)C_(PDB)值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烷烃δ^(13)C_(PDB)值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4‰,而芳烃、非烃、沥青质的δ^(13)C_(PDB)值变化相对较小,约为1‰~3‰。利用碳同位素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时,首先根据烷烃质量分数与烷烃δ^(13)C_(PDB)值的相关性判断是否存在热演化造成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并对烷烃δ^(13)C_(PDB)值进行合理恢复,然后再利用恢复后的δ^(13)C_(PDB)值进行原油来源的合理判识。依照上述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来源进行了判识,轻质油的碳同位素明显存在热演化造成的分馏效应,轻质油源自深部二叠系高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很大,这对该地区油气勘探目标评价部署工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高成熟原油 碳同位素分馏 原油来源 车排子轻质油
下载PDF
陆相湖盆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分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吴起地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
16
作者 李潮流 王长胜 +3 位作者 张文静 王敏 李高仁 徐红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5,共10页
针对夹层型页岩油甜点测井评价难题,提出了从烃源岩品质参数、储层品质参数和二者的空间距离等多角度定量评价其耦合关系,实现了基于试油井资料刻度的夹层型页岩油产能分级和具有工业产能的“甜点”下限标准的确立,其可靠性得到多口井... 针对夹层型页岩油甜点测井评价难题,提出了从烃源岩品质参数、储层品质参数和二者的空间距离等多角度定量评价其耦合关系,实现了基于试油井资料刻度的夹层型页岩油产能分级和具有工业产能的“甜点”下限标准的确立,其可靠性得到多口井的验证。根据岩心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数据建立基于测井资料定量计算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区域模型,并参考相关标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吴起地区延长组长7段有效烃源岩发育段。基于研究区砂岩储层的孔渗曲线计算储层品质因子,在此基础上确定待试油储层段与有效烃源岩的纵向最短距离,最终综合储层品质因子、平均TOC及有效烃源岩厚度等,构建能够反映试油层段与邻近主力烃源岩段耦合关系的源储耦合系数计算公式,根据已知井测试结果标定,在一个油田或一个井区确定能够获得工业油流的甜点段源储耦合系数下限,据此可以对新井待试油层段进行评估,避免无效试油,从而为提高非常规油气试油成功率、优化产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甜点 产能分级 测井解释 产能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来自伊利石结晶度及伊蒙混层的指示
17
作者 范立勇 祁凯 +5 位作者 刘新社 任战利 李进步 邢光远 张才利 崔军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2,共10页
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一直以来了解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盆地内20余口钻井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开展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系统性测试,试图从新的角度分析盆地中-上元古界—奥陶... 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一直以来了解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盆地内20余口钻井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开展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系统性测试,试图从新的角度分析盆地中-上元古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盆地不同部位伊利石结晶度与深度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具有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古埋深及古地温梯度。盆地沉积盖层伊利石结晶度普遍大于0.25,未达到绿片岩相浅变质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伊利石结晶度大于0.42,表明处于成岩演化阶段;寒武系样品结晶度略小于奥陶系,整体处于成岩带中-晚期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中元古界伊利石结晶度相对更低,对应热演化程度更高。此外,我们对比了伊利石结晶度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分别恢复的地层最大古地温结果,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对研究我国古老地层热演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伊蒙混层 热演化程度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与有效烃源灶分布预测
18
作者 杨帆 曹正林 +5 位作者 刘海磊 陶树 卢山 龚德瑜 陈棡 肖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准噶尔盆地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已于多个层位取得油气勘探发现。然而,上三叠统厚层泥岩能否作为盆地有效烃源岩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亟需开展全盆范围内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并进行有效源灶分布预测,为该层系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准噶尔盆地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已于多个层位取得油气勘探发现。然而,上三叠统厚层泥岩能否作为盆地有效烃源岩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亟需开展全盆范围内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并进行有效源灶分布预测,为该层系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明确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生烃潜力,落实有效烃源灶分布范围内生烃强度,基于资料收集、剖面实测、钻孔岩屑观察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利用多个地化参数开展了全盆范围上三叠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评价,优选关键参数利用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圈定有效源灶范围。结果表明,上三叠统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基本全盆分布)、厚度大(可达350 m)、腹部埋深大(最大埋深11 km);烃源岩TOC含量为0.75%~8.3%,平均值为1.74%;S_(1)+S_(2)平均为2.78 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354%;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占优,相对较好的母质类型主要沿盆1井西凹陷—阜康凹陷方向分布,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局部达高—过成熟阶段。按照中国煤系泥岩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上三叠统泥岩整体为一套差—中等质量烃源岩,烃源岩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特别是生气潜力。有效烃源灶分布于中央坳陷腹部的阜康凹陷西部—沙湾凹陷东部一带以及南缘冲断带的霍玛吐背斜带,有效烃源灶范围内烃源岩Ro大于1.3%,生油强度在50×10^(4)t/km^(2)以上,生气强度在3×10^(8)m^(3)/k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有效源灶 上三叠统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及周缘白碱滩组勘探突破与新认识
19
作者 卞保力 苏东旭 +4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潘进 刘龙松 蒋中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坝砂和浊积砂3种不同类型的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道砂为主,滨—浅湖发育滩坝砂,半深湖—深湖受坡折带控制发育多个浊积扇体,浊积砂呈朵叶状分布,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滩坝—浊积扇的沉积控砂模式。研究区发育9大走滑断裂体系,其中,走滑断裂直通型、走滑断裂伴生型和走滑断裂接力型3种断裂组合能够有效沟通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作为油气垂向高效运移通道,白碱滩组二段整体具有走滑断裂通源、断裂砂体配置控藏和优质储集层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三叠系 白碱滩组 沉积模式 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20
作者 蒲秀刚 董雄英 +7 位作者 柴公权 李宏军 李昊东 吕德胜 于超 勐睿 邵阳 何川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0,共11页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深,具备煤岩气勘探条件,但勘探亟待明确主力煤层分布、顶板封挡性、煤层含气性与资源规模等地质问题。文章基于坳陷内40余口煤层钻遇井钻井、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深,具备煤岩气勘探条件,但勘探亟待明确主力煤层分布、顶板封挡性、煤层含气性与资源规模等地质问题。文章基于坳陷内40余口煤层钻遇井钻井、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煤层分布、太原组煤岩气形成条件、含气性及资源量等前期评价。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发育孔店—关家堡、泊头—盐山地区南北两个聚煤区,主体埋深为1500~4500m,“煤薄层多”,单层厚度为0.5~6.2m,大多为1~3m,累计厚度可达32.7m;受深埋和火山活动的热作用,太原组煤岩镜质组反射率R_(o)普遍大于0.85%,处于中等热演化阶段;研究区内煤岩与顶板岩层具有煤—泥、煤—灰、煤—砂3种储盖组合类型,其中广泛发育的煤—泥储盖类型,封挡条件较好;利用测井参数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预测太原组Ⅳ、Ⅴ、Ⅵ组煤层含气量分布,初步计算太原组煤岩气资源量超1.1×10^(12)m^(3)。优选乌马营地区王官屯斜坡为突破方向,探索煤岩气“常非储层共生、吸附气和游离气共存”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太原组 煤岩气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