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勘探程度区带精细评价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米石云 郭秋麟 +2 位作者 谢红兵 杨秋琳 陈宁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50,共8页
现行的区带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尚无油气发现的区带,在剖析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含油气概率空间定量预测技术、多层系空间含油气概率叠合处理技术、含油气概率约束下的油气资源丰度空间定量模拟技术紧密结合,提出一种平面与纵向相结合、基... 现行的区带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尚无油气发现的区带,在剖析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含油气概率空间定量预测技术、多层系空间含油气概率叠合处理技术、含油气概率约束下的油气资源丰度空间定量模拟技术紧密结合,提出一种平面与纵向相结合、基于空间网格的多层系区带精细评价新方法。相对于现行的区带评价方法,具有评价综合性、评价及评价结果精细性、资料应用与信息采集全面性、应用实效性等优点。采用该方法对吐哈盆地中上部层系38个二级构造带进行评价,根据空间含油气概率评价结果,明确了各构造带内部有利钻探区;依据各区带地质评价值、待发现资源量评价值进行二因素综合排队优选,指出胜北、火焰山、鲁克沁、鄯勒等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最有利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带 空间含油气概率 空间资源丰度 多层系叠合评价 吐哈盆地 有利构造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暗色泥岩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新平 惠潇 +4 位作者 邓秀芹 楚美娟 张文选 邵晓州 陈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6-87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中部发育一套暗色泥岩,明确该套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对该区延长组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圈定长8暗色泥岩的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其沉积环境、生烃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中部发育一套暗色泥岩,明确该套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对该区延长组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圈定长8暗色泥岩的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其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及成藏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8暗色泥岩厚度2~10 m,分布广泛,主要形成于相对局限的汇水区,属弱还原陆相淡水环境。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生烃转化率较高,生烃母质以I,II1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生油阶段,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研究区长8暗色泥岩具有C_(30)藿烷、C_(30)重排藿烷、重排甾烷丰度高,γ蜡烷丰度低,ααα20R构型C27,C28,C29规则甾烷呈"L"型分布等典型特征,与长7,长9的烃源岩特征差异明显。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延长组 暗色泥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C30重排藿烷
下载PDF
全球白垩系烃源岩分布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静懿 李江海 马丽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白垩系烃源岩以29%的比例居全球各层系之首。通过古地磁与地理信息数据耦合,以及对所有白垩系烃源岩层位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恢复了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发育环境。结果表明:(1)白垩系烃源岩主要...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白垩系烃源岩以29%的比例居全球各层系之首。通过古地磁与地理信息数据耦合,以及对所有白垩系烃源岩层位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恢复了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发育环境。结果表明:(1)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阿普特阶—土伦阶(占白垩系烃源岩的52.63%)。(2)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2种构造、沉积环境:陆表海环境(非典型被动陆缘)和裂谷环境。(3)白垩纪早期,烃源岩干酪根以Ⅰ型为主;白垩纪中期,烃源岩干酪根过渡为以Ⅱ型为主,Ⅰ型较少;白垩纪晚期,Ⅲ型干酪根烃源岩迅速增多。(4)白垩纪大陆裂解边缘出现富有机质沉积,上升流促进生物繁盛,高温、干旱的气候使陆表浅海区盐度较高,其还原环境有利于烃源岩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全球烃源岩 沉积相 古环境 编图
下载PDF
林甸地区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前景
4
作者 胡玉双 杨莹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2-765,共4页
应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林甸地区登娄库组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登娄库组地层格架,并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 应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林甸地区登娄库组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登娄库组地层格架,并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的体系域为LST、TST、H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登娄库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林甸地区登娄库组作为勘探接替层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 登娄库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油气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