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评价方法——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永诗 李政 +4 位作者 巩建强 朱家俊 郝运轻 郝雪峰 王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1,共9页
页岩油气是一种非常规的油气资源,陆相断陷盆地的特点决定了页岩油气勘探的复杂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对济阳坳陷罗家地区页岩油气的剖析,初步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气评价方法。通过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确定页岩油气有利区... 页岩油气是一种非常规的油气资源,陆相断陷盆地的特点决定了页岩油气勘探的复杂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对济阳坳陷罗家地区页岩油气的剖析,初步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气评价方法。通过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确定页岩油气有利区,建立目标区高频层序地层格架,明确泥页岩时空分布;根据岩石结构、构造、成分及颜色等进行泥页岩类型细分,建立岩相分类标准,利用测井资料对优质岩相进行标定、追踪和预测;以地球化学分析和生烃模拟为手段,分析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参数,确定页岩油气生烃地化参数标准与油气赋存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分析、荧光观察等技术进行页岩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及发育特征研究,结合储集物性分析,进行储集性能评价;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建立饱和度模型,评价可动烃含量,开展含油气性综合判识;分析产能影响因素,结合岩石可压性,预测页岩油气产能和勘探前景。综合岩相、源岩、储集性、含油气性和产能等多因素分析,将罗家地区泥页岩划分为Ⅰ类(高孔高阻类)、Ⅱ类(中孔中阻类)和Ⅲ类(低孔中阻类)3种类型,并部署了渤页平1等3口水平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断陷盆地 岩相 含油性 可压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159
2
作者 付金华 牛小兵 +4 位作者 淡卫东 冯胜斌 梁晓伟 辛红刚 尤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1-61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中未经过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并根据岩性组合等因素将其分为多期叠置砂岩发育型(Ⅰ类)、页岩夹薄层砂岩型(Ⅱ类)和纯页岩型(Ⅲ类)共3种类型。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储层大面积分布、储层致密但流体可动性较好、含油饱和度高、油质轻、气油比较高、埋藏较浅、资源量大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地震、测井、工程及开发技术攻关,推动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成效:落实了I类页岩油整装规模储量区,建成3个Ⅰ类页岩油水平井攻关试验区;Ⅱ、Ⅲ类页岩油直井勘探突破出油关;Ⅰ类页岩油规模开发成效显著,长7段页岩油已成为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长7段 勘探开发进展
下载PDF
东沙海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质因素 被引量:39
3
作者 吴时国 张光学 +2 位作者 郭常升 黄永样 钟少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分析了东沙海区似海底反射波 (BSR)分布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以了解水合物的地质构造控制因素。似海底反射波通常被认为与水合物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下陆坡沉积物碎屑流和浊流发育区 ,邻近在海陆过渡带 ,也是活动断裂构造密集发育和快速... 分析了东沙海区似海底反射波 (BSR)分布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以了解水合物的地质构造控制因素。似海底反射波通常被认为与水合物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下陆坡沉积物碎屑流和浊流发育区 ,邻近在海陆过渡带 ,也是活动断裂构造密集发育和快速沉积作用 (重力流沉积作用 )地区。该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 ,发育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能够供应大量的流体 (天然气和水 ) ,在渗透性相对高的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物中形成水合物。此外 ,沿洋陆壳过渡带 ,岩石圈热结构表现较高的热流值 ,容易形成似海底反射波。相反 ,在缺乏似海底反射波分布的广大上陆坡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区 地质构造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波 沉积作用 活动断裂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568
4
作者 聂海宽 唐玄 边瑞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在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和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指页岩本身的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等;后者主要包括深度、... 在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和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指页岩本身的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等;后者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和压力等。其中,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成熟度、裂缝及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控制页岩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参数,建立了预测页岩含气的种类、比例和页岩气藏发育有利区的参数模型。运用此模型类比研究发现,中国南方古生界海相页岩层中,寒武系和志留系是页岩气发育的最有利层系。寒武系页岩气藏发育最有利区位于四川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前陆以及渝东、黔北、湘西—江南隆起北缘一线;志留系页岩气藏发育最有利区位于上扬子的四川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前陆和渝东—鄂西一带、中扬子鄂北以及下扬子苏南等地。并对各有利区的泥页岩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页岩气早期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主控因素 中国南方 寒武系 志留系 页岩气有利区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大港油田勘探开发中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4
5
作者 赵贤正 赵平起 +3 位作者 李东平 武玺 汪文昌 唐世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4,共9页
大港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经历50多年的勘探开发,地下面临着"四高三低两失衡"的矛盾、地面面临征地和环保的双重压力,油价又处于持续低迷中,油田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系统梳理面临问题与挑战的基... 大港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经历50多年的勘探开发,地下面临着"四高三低两失衡"的矛盾、地面面临征地和环保的双重压力,油价又处于持续低迷中,油田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系统梳理面临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围绕"五场建设"研究形成了具有大港油田特色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即增产建产项目化、团队组织协同化、研究设计平台化、现场实施模块化、生产管理数字化。目前,该模式的实践应用已见到了显著效果。在老油田"井丛场"产能建设实践中,做到了地质工程同步优化轨迹、地面地下井筒联动推演,实现集约化建井、简易化配套、工厂化作业;在老油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实践中,系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方案研究制定、生产动态调控,探索形成了满足不同油藏需求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实践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是老油田在复杂地下、地面条件和低油价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五场建设” 井丛场 “二三结合”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朱扬明 苏爱国 +1 位作者 梁狄刚 程克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5,共5页
对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油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了该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并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 对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油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了该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并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两层系的原油对比表明两者是同源 ,但它们在轻烃组成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E13 原油轻烃中正烷烃含量很少 ,而芳烃化合物含量异常高 ,其正烷烃摩尔分数对数曲线为折点在nC10 的折线 ,表明其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而N22 —N1原油轻烃中正烷烃占优势 ,高碳数化合物较少 ,说明该层原油是从E13 油气层通过蒸发分馏作用向上运移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八仙油气藏 轻烃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蒸发分馏
下载PDF
淡水湖相页岩油气有机碳含量下限研究——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东 段勇 +3 位作者 李育聪 陈洪斌 闫伟鹏 戴鸿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5,共8页
国内海相页岩气已成功实现商业化有效开发,但对于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页岩油气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在陆相页岩油气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淡水湖相为对象,从湖相页岩... 国内海相页岩气已成功实现商业化有效开发,但对于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页岩油气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在陆相页岩油气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淡水湖相为对象,从湖相页岩岩石类型、矿物组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页岩油气形成地质条件分析,并根据大量页岩有机碳热解数据、页岩产气层段与有机碳含量关系、页岩产油层段与有机碳含量关系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淡水湖相页岩油气的有机碳下限为1.5%,试验数据与勘探实践较为吻合,确立的湖相页岩油气有机碳下限较为合理。并以此为依据,圈定了大安寨段有机碳含量大于1.5%的湖相优质页岩分布范围,为盆地下步湖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下限 热解参数 页岩油 页岩气 湖相 大安寨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广源 张金川 +4 位作者 李晓光 边瑞康 朱华 邓飞涌 唐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页岩气是一种现实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大量录井、钻井、地球化学、实验测试及生产测试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3套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变化... 页岩气是一种现实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大量录井、钻井、地球化学、实验测试及生产测试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3套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范围宽等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泥页岩中微裂缝和裂缝发育,为游离态气体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且泥页岩吸附甲烷能力强,吸附量大,泥页岩段普遍存在气测全烃异常,蕴藏着巨大的页岩气资源.在新开油田、黄金带油田以及桃园气田附近气测全烃异常明显,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东部凹陷 古近系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 气测显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39
9
作者 昌燕 刘人和 +1 位作者 拜文华 孙莎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2期74-78,90,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长7段油页岩样品分析,结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油页岩沉积时期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长7段富集的油页岩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沉积环境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有利于提高沉积盆地中湖泊初始生产力...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长7段油页岩样品分析,结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油页岩沉积时期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长7段富集的油页岩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沉积环境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有利于提高沉积盆地中湖泊初始生产力。长8段沉积末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发生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长7沉积期形成以深湖相为主的沉积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在长7段底部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凝灰物质形成的凝灰岩的纹层可起到隔氧的作用,有利于油页岩的保存。深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油页岩总厚度最大,含油率较高,其次为半深湖—浅湖相,表明长7段油页岩发育的厚度明显受沉积相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三叠系 地质特征 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焦石坝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江涛 刘双莲 +2 位作者 李永杰 张元春 王志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7,共5页
以焦石坝地区奥陶系五峰组一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样品和钻井岩屑样品的氧化物和元素测量结果为依据,研究该区页岩氧化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页岩地层SiO2含量整体较高,化学蚀变指数(CIA)为55~77,表明页岩形成于温暖、... 以焦石坝地区奥陶系五峰组一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样品和钻井岩屑样品的氧化物和元素测量结果为依据,研究该区页岩氧化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页岩地层SiO2含量整体较高,化学蚀变指数(CIA)为55~77,表明页岩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同样品页岩氧化物和元素组成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导致页岩品质存在巨大差异:龙马溪组页岩上段岩屑样品过量硅含量极低,U/Th小于0.75,属于高能、富氧环境产物,有机质难以保存,页岩品质差;龙马溪组页岩下段岩屑样品过量硅含量为6.6%~12.9%,U/Th为0.75~1.25,属于低能、贫氧环境产物,有机质含量高,脆性较好,页岩品质较好;五峰组页岩露头样品过量硅含量为11%~24%,U/Th为0.76~1.34,属于低能、贫氧一厌氧环境产物,有机质含量高,SiO2含量最高,有利于形成天然裂缝和后期压裂改造,页岩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五峰组 龙马溪组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组—馆陶组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铭海 李晓燕 +3 位作者 宋明水 杨永红 郗凤琨 黄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3,共6页
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在济阳坳陷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热储分布特征和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将东营组—馆下段热储划分为12个快速热补型、26个中速热补型及33个慢速热补型地... 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在济阳坳陷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热储分布特征和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将东营组—馆下段热储划分为12个快速热补型、26个中速热补型及33个慢速热补型地热单元;并结合压力场和水化学场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热储概念模型,东营组—馆下段三角洲、辫状河砂体形成热储,在明化镇组—第四系巨厚泥岩和松散沉积隔热层的遮挡下,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壳幔热流沿基岩向热储传导并存储,该热储无地表径流和大气水渗入,无层间越流向外放热,属无限承压水平二维流。选取热储法进行资源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营组—馆下段地热资源量为419.18×109GJ,相当于143.12亿吨标准煤,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04.8×109GJ,相当于35.8亿吨标准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 地温场 地热单元 资源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油页岩的地球物理识别和评价方法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佳佳 李宏兵 姚逢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5-632,共8页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和评价油页岩主要是依靠测井技术,地震方面研究非常薄弱。在现有的油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和测井评价方法(ΔlogR重叠法)的基础上对ΔlogR重叠法进行了拓展,引入波阻抗与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重叠来评价油页岩;同时根...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和评价油页岩主要是依靠测井技术,地震方面研究非常薄弱。在现有的油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和测井评价方法(ΔlogR重叠法)的基础上对ΔlogR重叠法进行了拓展,引入波阻抗与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重叠来评价油页岩;同时根据油页岩的岩石结构特征,建立油页岩岩石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由速度反演油页岩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最后利用地震多属性预测技术将已知钻井的含油率信息反演外推到地震数据,得到预测的含油率数据。结果表明,波阻抗ΔlogR重叠法、岩石物理反演法和地震多属性预测法都可以有效地评价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和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ΔlogR重叠法 波阻抗 岩石物理反演 地震多属性预测
下载PDF
灰色系统储盖组合精细评价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37
13
作者 宋子齐 谢向阳 +2 位作者 王浩 赵磊 王瑞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1,共5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 ,通过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 ,以统计分析特征值及其准确率、分辨率研究精细划分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盖层质量。以塔中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东河砂岩资料为基础 ,给出了灰...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 ,通过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 ,以统计分析特征值及其准确率、分辨率研究精细划分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盖层质量。以塔中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东河砂岩资料为基础 ,给出了灰色系统储盖组合精细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 ,分析了储、盖层精细评价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对塔里木、辽河、华北、二连、延长等油田储、盖层的精细评价和综合解释 ,计算了主要目的层段储、盖层参数、排驱压力或突破压力 ,分析了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类别、等级 ,以及储层、盖层的搭配关系和油、气、水层解释 ,为不同类型油气藏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储-盖组合 精细评价 指标 分析方法 应用实例 效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木匠沟地区油页岩分布规律研究及资源量计算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峰 刘人和 +1 位作者 拜文华 高智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32-34,5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木匠沟地区油页岩是一套与煤伴生的油页岩沉积,其主要油页岩矿层分布在煤层的底部,厚度一般为1~2.5m,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逐渐变薄,埋深逐渐变大,油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构造的控制。通过含油率、单井油页岩特征分析以及油... 鄂尔多斯盆地木匠沟地区油页岩是一套与煤伴生的油页岩沉积,其主要油页岩矿层分布在煤层的底部,厚度一般为1~2.5m,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逐渐变薄,埋深逐渐变大,油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构造的控制。通过含油率、单井油页岩特征分析以及油页岩露头观察分析,明确了木匠沟地区油页岩的分布规律,在地势较低的区域油页岩的厚度较大,地势较高的区域较薄或尖灭;总结了油页岩的沉积特征及模式,油页岩分布于湖湾沉积环境,并最终计算了该地区页岩油的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资源量计算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木匠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石油地热开发利用模式及前景 被引量:17
15
作者 魏伟 张金华 王红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1期79-82,8,共4页
分析了中国石油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所具有的优势,总结出油区地热资源的3种基本类型,据此提出了开发油区地热资源的4种模式,即常规地热水资源、开发模式、油田产出水热资源开发模式、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和中低温地热... 分析了中国石油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所具有的优势,总结出油区地热资源的3种基本类型,据此提出了开发油区地热资源的4种模式,即常规地热水资源、开发模式、油田产出水热资源开发模式、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和中低温地热发电利用模式。根据自身优势及国内能源状况和国家政策,展望了中国石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前景。中国石油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应依托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废弃井和油田采出水,进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能耗,改善油区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地热资源温度较高区域可以进行中低温地热发电。中国石油自身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减排空间大,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前景极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四种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上三叠统油页岩含油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莎莎 刘人和 拜文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2期79-83,88,共5页
铜川油页岩含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渭北隆起区,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和长6段,有机质类型为Ⅱ1和Ⅱ2型,含油率中等,处于成岩作用的未熟—低熟阶段。油页岩含油率与H/C原子比和有机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H/C原子... 铜川油页岩含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渭北隆起区,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和长6段,有机质类型为Ⅱ1和Ⅱ2型,含油率中等,处于成岩作用的未熟—低熟阶段。油页岩含油率与H/C原子比和有机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H/C原子比大于0.997或有机碳大于10.4%时方能形成油页岩。此外,可以反映有机质类型的干酪根显微组分与含油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铜川油页岩是在近源富含有机质的淡水还原环境中形成的,长7段沉积时发生的湖泛作用、缺氧事件与火山事件和浊流事件影响了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保存条件及丰度和类型,从而影响油页岩的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铜川地区 油页岩 含油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合肥盆地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刚 赵重远 +3 位作者 李丕龙 任战利 李向平 李宗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49,共6页
通过 5口钻井 2 3个样品镜质体反射率 (Ro)数据的统计分析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 -深度 (Ro-H)剖面斜率及其对应地温梯度的筛分对比方法 ,综合研究了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的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盆地不同区块二叠系、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Ro... 通过 5口钻井 2 3个样品镜质体反射率 (Ro)数据的统计分析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 -深度 (Ro-H)剖面斜率及其对应地温梯度的筛分对比方法 ,综合研究了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的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盆地不同区块二叠系、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Ro数值大小存在较大差异 ,介于 0 .82 %~ 2 .70 % ,但其相应的Ro-H剖面斜率均显著大于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 ,表明上、下白垩统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下白垩统的地温梯度分布在 70 .80~ 130 .90℃ /km ,相对稳定区接近 70 .80℃ /km ,表明早白垩世存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构造 -热事件。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Ro集中分布在 0 .4 0 %~ 0 .74 % ,地温梯度为38.30℃ /km。晚第三纪以来 ,盆地整体抬升冷却 ,地温梯度降至现今的 2 7.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Ro) 古地温场 构造-热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对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高胜利 任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6,共7页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深度剖面恢复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的剥蚀厚度,并结合烃源岩加热降温热模拟实验研究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反射率-深度剖面模型可分为3类,即单段式、双段式和三段式。盆地东部剥蚀厚度大,为1...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深度剖面恢复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的剥蚀厚度,并结合烃源岩加热降温热模拟实验研究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反射率-深度剖面模型可分为3类,即单段式、双段式和三段式。盆地东部剥蚀厚度大,为1400~2200m;西部剥蚀厚度小,为400~1000m。据烃源岩时温互补热演化模拟实验,岩样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降温,随时间增加尺。值虽在增加,但尺。值增加速率不断降低,且在相同时间段内,降温幅度越大,生烃能力越低,当降温到一定程度时,随时间增加,生烃能力非常小。表明了源岩受热的时间尺度与热效应之间,温度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中东部剥蚀厚度远大于烃源岩热演化停滞时的最小剥蚀厚度,烃源岩热演化作用已处于停滞状态,西部剥蚀厚度较小的布1-天1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作用在新生代仍有可能继续缓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热事件 剥蚀厚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伸展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人和 唐书恒 梁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6期76-80,共5页
我国油页岩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的盆地中。按照盆地分类方法,我国油页岩主要分布于伸展盆地、挠曲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中,其中以伸展盆地为主。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含油页岩伸展盆地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依兰... 我国油页岩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的盆地中。按照盆地分类方法,我国油页岩主要分布于伸展盆地、挠曲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中,其中以伸展盆地为主。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含油页岩伸展盆地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依兰盆地达连河矿区和松辽盆地油页岩的成矿条件,总结了我国东北地区伸展盆地油页岩成矿的控制因素,其主要受油页岩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古构造、古气候、有机质来源、氧化还原条件、古地形、古盐度等条件的影响。含油页岩伸展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的研究为我国油页岩地质理论的发展和同类含油页岩盆地的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伸展型盆地 沉积环境 成矿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以美国页岩气盆地为例 被引量:134
20
作者 蒲泊伶 包书景 +1 位作者 王毅 蒋有录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33-36,39,共5页
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既是源岩也是储层,烃类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气体可以是热成因、生物成因或混合成因。页岩含气量主要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演化程度有关。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需要裂缝... 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既是源岩也是储层,烃类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气体可以是热成因、生物成因或混合成因。页岩含气量主要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演化程度有关。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需要裂缝来提高孔渗性能。一般情况下,页岩气藏需要人工压裂才能进行工业生产。大多数产气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层厚、普遍含气等特点,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气藏 吸附 “连续型”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