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低黏度乳化酸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丽伟 徐敏杰 +2 位作者 杨艳丽 崔明月 刘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0,160,共4页
分别以加有有机溶剂的有机酸胺盐和脂肪胺盐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加量分别为酸油总质量的0.8%和0.5%,将加有2%缓蚀剂、1%铁离子稳定剂的20%盐酸乳化在柴油中,制得了低黏度的乳化酸。酸油体积比70:30的乳化酸在温度30~70℃下显示假塑性... 分别以加有有机溶剂的有机酸胺盐和脂肪胺盐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加量分别为酸油总质量的0.8%和0.5%,将加有2%缓蚀剂、1%铁离子稳定剂的20%盐酸乳化在柴油中,制得了低黏度的乳化酸。酸油体积比70:30的乳化酸在温度30~70℃下显示假塑性流体特性,在120℃、1701/s剪切60min,黏度由约26mPa.s逐渐下降到约15mPa.s。酸油体积比70:30和80:20的乳化酸在室温放置48小时或在90℃放置4小时均无酸析出,在90℃下与大理石反应1小时后才开始析出酸,电导率测定值和在偏光显微镜下观测的酸滴直径均证明了酸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用旋转岩盘实验装置在7.5MPa、90℃下测定,在70:30的乳化液与含碳酸钙≥99%的岩心之间的反应中,随盐酸浓度减小(6.122~3.364mol/L),H+有效传质系数减小(2.376×10-6~7.980×10-7cm2/s),反应速率减小(5.75×10-6~1.51×10-6mol/cm2.s)。由实验数据导出了该乳化酸与碳酸盐岩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酸 油包酸乳状液 组成与配方 表观黏度 稳定性 电导率 液滴尺寸 反应动力学 碳酸盐岩油藏
下载PDF
用于强采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型化学试剂
2
作者 А.Т.Горбунов А.М.Петраков +2 位作者 Л.Х.Каюмoв 曾利平 余昊 《国外油田工程》 1998年第9期1-4,共4页
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提高采油速度是石油开采的基本问题之一。油层的开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油井和注水井连续高效生产及近井地带油层状况。工艺因素造成岩层中原油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降低,油井的实际产量通常低于潜在的产油能... 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提高采油速度是石油开采的基本问题之一。油层的开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油井和注水井连续高效生产及近井地带油层状况。工艺因素造成岩层中原油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降低,油井的实际产量通常低于潜在的产油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近井地带油层采取各种措施,以恢复油井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采 提高采收率 化学试剂 油层压裂
原文传递
CO2干法压裂工艺在江汉油田盐间页岩油的应用
3
作者 金学诗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35-37,共3页
江汉油田某区块盐间页岩油储层存在强水敏性,压裂过程中易造成盐层不稳定及生产过程中盐堵现象,需要考虑无水压裂工艺。二氧化碳干法压裂工艺采用纯液态二氧化碳代替传统的瓜尔胶等水基压裂液体系,可实现增产改造全过程无水相。将二氧... 江汉油田某区块盐间页岩油储层存在强水敏性,压裂过程中易造成盐层不稳定及生产过程中盐堵现象,需要考虑无水压裂工艺。二氧化碳干法压裂工艺采用纯液态二氧化碳代替传统的瓜尔胶等水基压裂液体系,可实现增产改造全过程无水相。将二氧化碳干法压裂工艺应用于王XX井,解决了水基压裂液体系在盐间页岩油层压裂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油田 盐间页岩油 CO2干法压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