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核支持向量机的管道磁记忆检测缺陷识别 被引量:10
1
作者 易方 李著信 +1 位作者 吕宏庆 马维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3-866,870,共5页
针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管道缺陷判定准则的局限性,通过构造基于梯形模糊数的最大、最小贴近度的模糊核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核支持向量机的缺陷识别方法。通过构建识别函数,将管道状态划分为应力集中、微观缺陷和宏观缺陷3个等级。通过... 针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管道缺陷判定准则的局限性,通过构造基于梯形模糊数的最大、最小贴近度的模糊核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核支持向量机的缺陷识别方法。通过构建识别函数,将管道状态划分为应力集中、微观缺陷和宏观缺陷3个等级。通过比较未形成缺陷的应力集中区域与微裂纹缺陷的特征,构造了五维支持向量机输入特征向量:小波包频带能量增量、修正傅里叶系数、区域信号的峰峰值、信号的检测切向梯度和检测法向梯度。通过实验设计,对采集的磁记忆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与传统线性核与多项式核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管道缺陷,为金属磁记忆技术精确测定管道缺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金属磁记忆 模糊核函数 支持向量机 缺陷 识别
下载PDF
储罐底板漏磁检测缺陷整体分布图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小春 文海燕 许正望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9,共4页
针对现有检测系统需要借助CAD商业软件和人工标识相结合,才能绘制储罐底板缺陷分布图的不足,研究了基于漏磁检测技术的储罐底板缺陷整体分布图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选择漏磁探头首通道传感器的扫查起始位置为基点,通过传感器通道数和采... 针对现有检测系统需要借助CAD商业软件和人工标识相结合,才能绘制储罐底板缺陷分布图的不足,研究了基于漏磁检测技术的储罐底板缺陷整体分布图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选择漏磁探头首通道传感器的扫查起始位置为基点,通过传感器通道数和采样间隔定义单次扫查区域;然后,根据缺陷信号所跨越的传感器通道数以及起、止采样点数,计算出矩形框对角线上两个顶点的坐标,并依此绘制矩形框以表征缺陷大小,进而得到单次扫查缺陷分布图;再在统一的坐标系下,对单次扫查缺陷分布图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相邻两次扫查检测到的同一缺陷进行合并运算;最后,通过多次扫查图拼接,得到储罐底板缺陷的整体分布图。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实现储罐底板缺陷整体分布图的直观显示,自动生成可视化缺陷检测报告,提高了储罐底板漏磁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底板 缺陷分布图 坐标归一化 漏磁
下载PDF
东黄复线热媒炉的调试与投产
3
作者 任继善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31,共14页
本文以安装在东营至黄岛复线上的C-E NATCO热煤炉为例,介绍间接加热炉的系统组成及技术性能,间接加热的工艺流程和就地控制,智能逻辑控制单元I^2R控制、MECA微机控制的原理、显示及报警参数、程序框图等。通过C_E NATCO加热炉在东黄线... 本文以安装在东营至黄岛复线上的C-E NATCO热煤炉为例,介绍间接加热炉的系统组成及技术性能,间接加热的工艺流程和就地控制,智能逻辑控制单元I^2R控制、MECA微机控制的原理、显示及报警参数、程序框图等。通过C_E NATCO加热炉在东黄线上的运行与调试,介绍了热媒炉系统的启动、停炉顺序,平流式火焰燃烧器的结构及调节原理和加热炉的维护内容及使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媒炉 输油管道 加热系统 微机
下载PDF
解耦合控制系统在天然气长输管线上的应用
4
作者 焦培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79,共3页
通过类比电路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天然气输气管线上的各分输站压力的相互影响,并简述了解耦控制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解耦控制 多变量输入输出 类比
下载PDF
WY-1型长距离输油管道温度压力自动检测仪
5
作者 张锦生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6-59,共4页
原油长输管道内部温度、压力的连续检测,目前在我国输油生产运行中及科研试验中尚为空白。近年来,随着输油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对管道自控的要求日益迫切,这就导致了实现自控的先决条件——装备较为先进的自动检测系统。 东北输油管... 原油长输管道内部温度、压力的连续检测,目前在我国输油生产运行中及科研试验中尚为空白。近年来,随着输油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对管道自控的要求日益迫切,这就导致了实现自控的先决条件——装备较为先进的自动检测系统。 东北输油管理局科研设计所研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Y-1型 输油管道 自动检测仪
下载PDF
原油预分水工艺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玉江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9年第3期33-35,共3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东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如何将污水尽早分离出来,成为今后集输生产的重点。在陈庄、渤三站进行了原油预分水技术的试验,对分水器内部进行结构改造,并与原来的三相分离器进行了对比。实施原油预...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东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如何将污水尽早分离出来,成为今后集输生产的重点。在陈庄、渤三站进行了原油预分水技术的试验,对分水器内部进行结构改造,并与原来的三相分离器进行了对比。实施原油预分水工艺改造更新方案,目前渤三站来液经分水后,综合含水降为 55%,约 2100m_3污水被分离出去,原油出口温度达到55℃,停用2台加热炉,1座2000m_3油罐,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对老油田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动力和热力资源进行的一项技术改造提供一个借鉴。原油预分水工艺的应用实施,将彻底改变高含水原油脱水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同时简化了集输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污水 分离 工艺试验 废水处理 预分水 脱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