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H钢转炉快速脱碳冶炼生产实践
1
作者 刘博 李超 +4 位作者 殷东明 黄岩 崔福祥 李文博 裴晓华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根据SPA-H钢成分特点,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该钢种具有快速脱碳的条件。采取优化供氧流量和压力,降低平均枪位,改善造渣制度,优化底吹系统等措施后,该钢种冶炼时间平均降低0.6 min,提高了转炉作业效率。
关键词 SPA-H钢 转炉 脱碳 冶炼时间 供氧制度 枪位
下载PDF
SPA-H钢分层缺陷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2
作者 李超 尚德义 +4 位作者 徐英士 赵文涛 刘博 田永久 张宏亮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针对SPA-H热轧板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分层缺陷问题,通过宏观观察、金相分析、组织分析后认为,材料中的Al_(2)O_(3)夹杂物及偏析是导致分层缺陷的主要原因。采取了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优化钢包顶渣改质工艺、全程保护浇铸、确定拉速为(1.55... 针对SPA-H热轧板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分层缺陷问题,通过宏观观察、金相分析、组织分析后认为,材料中的Al_(2)O_(3)夹杂物及偏析是导致分层缺陷的主要原因。采取了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优化钢包顶渣改质工艺、全程保护浇铸、确定拉速为(1.55±0.05) m/min、确定过热度为(25±5)℃等措施后,夹杂缺陷返修率为零,材料中未发现明显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H钢 分层缺陷 夹杂物 偏析
下载PDF
连铸智能浇铸工艺模型研究
3
作者 贺道中 邹世文 许思梦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智能浇铸技术在连铸生产中已开始推广与应用,为了减少生产事故、稳定铸坯质量,实现让操作人员远离浇钢现场安全生产,针对非稳态浇铸过程,结合操作经验,开发和优化了智能浇铸工艺模型。重点就中间包自动开浇模型、浸入式水口一键快换模... 智能浇铸技术在连铸生产中已开始推广与应用,为了减少生产事故、稳定铸坯质量,实现让操作人员远离浇钢现场安全生产,针对非稳态浇铸过程,结合操作经验,开发和优化了智能浇铸工艺模型。重点就中间包自动开浇模型、浸入式水口一键快换模型、浇铸异常自动处置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介绍了这三种模型原理、应用以及效果。通过上述模型研究与实践,中间包自动开浇成功率达到95%以上,自动更换水口成功率达100%,换水口异常铸坯缺陷降级率降低52%,浇铸异常自动处置使人员现场值守时间减少50%,劳动效率提高约10%,促进了生产过程智能化和铸坯质量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浇铸 自动开浇模型 一键快换模型 自动处置模型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铝脱氧钢中Al_(2)O_(3)夹杂物与Al_(2)O_(3)-C质水口耐材的粘附机理研究
4
作者 于会香 霍文聪 +2 位作者 邱光元 郝丽霞 刘春阳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铝脱氧钢连铸过程中的水口堵塞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难题,弄清水口堵塞的形成机理对解决该问题非常重要。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制备了含有单一、量多的Al_(2)O_(3)夹杂物的钢液,然后与Al_(2)O_(3)-C质耐材棒反应不同时间,研究了钢中Al_(2)O_(3)... 铝脱氧钢连铸过程中的水口堵塞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难题,弄清水口堵塞的形成机理对解决该问题非常重要。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制备了含有单一、量多的Al_(2)O_(3)夹杂物的钢液,然后与Al_(2)O_(3)-C质耐材棒反应不同时间,研究了钢中Al_(2)O_(3)夹杂物与耐材棒的粘附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铝脱氧钢连铸过程水口堵塞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耐材棒与钢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在耐材棒表面由内向外逐渐形成两层Al_(2)O_(3),第1层致密平滑,厚度较薄;第2层松散粗糙,厚度较厚。水口堵塞的形成机理为,耐材插入钢液一段时间内,因温度升高,耐材表面区域的SiO_(2)、Al_(2)O_(3)与C反应生成的SiO、Al_(2)O气体向钢液扩散,在耐材表面分别与钢液中的[Al]、耐材中的SiO_(2)反应生成Al_(2)O_(3);耐材棒表面的SiO_(2)也会与钢液中的[Al]反应生成Al_(2)O_(3);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第1层致密的Al_(2)O_(3)。第1层Al_(2)O_(3)层形成后,钢液中的Al_(2)O_(3)夹杂物易于在其上面附着,形成第2层松散的Al_(2)O_(3)。随着时间的延长,Al_(2)O_(3)层变厚,水口堵塞逐渐形成。第1层Al_(2)O_(3)形成机理以化学反应为主,增长缓慢;第2层以钢中夹杂物粘附为主,增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脱氧钢 连铸 水口堵塞 Al_(2)O_(3)夹杂物 粘附机理
下载PDF
板坯宽度方向非均匀冷却条件下凝固模拟
5
作者 曾晶 李武红 +3 位作者 王蓉 张西锋 姚成功 贾雪谊 《重型机械》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模拟板坯连铸宽度方向非均匀冷却状态下的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将各冷却区设定的铸坯表面目标温度作为约束条件代入傅里叶传热微分方程,反向推算板坯内弧表面中线上各冷却区的换热系数。在此基础上,根据... 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模拟板坯连铸宽度方向非均匀冷却状态下的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将各冷却区设定的铸坯表面目标温度作为约束条件代入傅里叶传热微分方程,反向推算板坯内弧表面中线上各冷却区的换热系数。在此基础上,根据二冷区喷嘴的布置及喷嘴喷雾分布试验数据将该换热边界条件沿铸坯宽度方向进行拓展,计算出板坯从MD弯月面开始到最末扇形段出口的整个铸流区间的3D温度场。通过该方法可模拟出相同冷却条件下不同铸坯宽度在厚度中性层剖面两相区区间范围的区别,并且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喷嘴的布置对铸坯表面温度及凝固终点的影响,从而为生产中的凝固末端压下策略和喷嘴布置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冷却 约束条件 喷嘴布置 两相区间
下载PDF
250 mm×250 mm轴承钢大方坯压下工艺优化及质量提升
6
作者 高振波 张慧 +3 位作者 王明林 杨宝 汪国才 张国庆 《甘肃冶金》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建立了250 mm×250 mm轴承钢大方坯的凝固传热模型,并根据凝固平方根定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拉速和过热度对凝固终点的影响,并制定新的压下制度。运用不同压下制度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压下制度基本消除大... 建立了250 mm×250 mm轴承钢大方坯的凝固传热模型,并根据凝固平方根定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拉速和过热度对凝固终点的影响,并制定新的压下制度。运用不同压下制度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压下制度基本消除大方坯的中心缩孔,使得中心偏析比由1.1降低至1.0,同时使得V形偏析线上最高碳含量由1.391%降至1.184%,V形偏析线上和非偏析线上的平均碳含量极差由0.113%降至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大方坯 压下工艺 偏析 缩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板坯连铸机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物理模拟研究
7
作者 韩春鹏 陈建新 +2 位作者 刁望才 渠治波 张胤 《包钢科技》 2024年第3期33-35,52,共4页
依据相似原理,建立包钢双流板坯连铸机中间包几何相似比为1∶4的物理模型,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控流装置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坯中间包采用优化的控流装置,中间包内钢液的峰值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增加,中间包内... 依据相似原理,建立包钢双流板坯连铸机中间包几何相似比为1∶4的物理模型,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控流装置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坯中间包采用优化的控流装置,中间包内钢液的峰值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增加,中间包内钢液的死区体积降低,钢液的峰值时间增加比率为240.98%,钢液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加比率为2.37%,死区体积减少了7.56%,优化了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状态,促进夹杂物在中间包内碰撞、聚集、上浮、去除,保证了钢液的洁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物理模拟 控流装置
下载PDF
合金冷墩钢10B21钢水流动性生产实践研究
8
作者 吴红广 蔺学浩 《福建冶金》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针对安钢合金冷墩钢10B21因钢水流动性差造成生产事故,分析了水口堵塞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提高转炉终点碳、降低转炉冶炼后期点吹比例、控制转炉下渣量、优化精炼操作等措施,钢水的流动性明显改善,生产事故大幅度降低。
关键词 合金冷墩钢 钢水流动性 TIN Ti_(2)O_(3)
下载PDF
汽车用IF钢连铸坯第Ⅲ脆性区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9
作者 艾松元 王凯 +3 位作者 龙木军 张浩浩 陈登福 段华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5-231,共7页
探明连铸坯第Ⅲ脆性区及其形成机理对避免铸坯裂纹的产生、有效调控铸坯性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对汽车用IF钢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热膨胀测试及组织分析手段,探究了IF钢铸坯第Ⅲ脆性区的形... 探明连铸坯第Ⅲ脆性区及其形成机理对避免铸坯裂纹的产生、有效调控铸坯性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对汽车用IF钢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热膨胀测试及组织分析手段,探究了IF钢铸坯第Ⅲ脆性区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IF钢的高温热塑性较优异,第Ⅲ脆性区温度范围为850~950℃,二冷低延性区为875~925℃,1250℃以上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低于30 MPa和20 MPa,从变形和受力两个角度综合考虑,矫直区温度应控制在950~1250℃。第二相含量在950℃左右达到最高,大量微米级的TiN和少量TiN与MnS复合第二相会导致热塑性下降。950℃以下大量微米级第二相、A_(e3)温度附近形变诱导铁素体以及A_(ff)~A_(r3)温度范围内奥氏体分解的共同作用是导致IF钢连铸坯第Ⅲ脆性区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同冷速下IF钢铸坯二冷低延性区的温度范围与T_(α)^(40%)(C_(R))~A_(e3)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第Ⅲ脆性区 第二相 奥氏体分解 相分数 高温热塑性
下载PDF
铁素体不锈钢430连续铸造板坯成形合理工艺参数的研究
10
作者 李新强 赵升吨 +3 位作者 丘铭军 杜肖臣 范淑琴 周士凯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245,共7页
目的以某钢厂板厚为180~220 mm的铁素体不锈钢430连铸板坯为对象,研究合理的板坯连铸工艺参数,以提高不锈钢430连铸坯的等轴晶率,强化铸坯质量。方法通过高温拉伸试验、结晶器凝固冷却温度分析以及电磁搅拌磁感应强度模拟,探讨了液体加... 目的以某钢厂板厚为180~220 mm的铁素体不锈钢430连铸板坯为对象,研究合理的板坯连铸工艺参数,以提高不锈钢430连铸坯的等轴晶率,强化铸坯质量。方法通过高温拉伸试验、结晶器凝固冷却温度分析以及电磁搅拌磁感应强度模拟,探讨了液体加热温度、结晶器冷却水参数及电磁搅拌参数等工艺参数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430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是典型的塑性拉伸曲线,当温度超过1000℃后,抗拉强度显著减小;在结晶器宽面水量3400 L/min、窄面水量400 L/min的参数条件下,结晶器宽面及窄面铜板温度均匀,满足铸坯成形要求;在扇形1段第6^(#)和7^(#)辊位并列增加电磁搅拌辊后,430不锈钢铸坯电磁场分布合理且铸坯中心磁感应强度最大,为0.104 T,平均磁感应强度为0.09 T,显著提升了液相穴内钢水的流动性。结论在结晶器宽面水量为3400 L/min、窄面水量为400 L/min条件下,在连铸机扇形1段第6^(#)和7^(#)辊位并列增加电磁搅拌辊后,对430不锈钢进行连续铸造工业试验,铁素体不锈钢430板坯等轴晶率达到62.5%,裂纹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430 连铸板坯 工艺参数 铸坯成形 等轴晶率
下载PDF
高压蒸汽室铸钢件砂型铸造工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佳骏 张亮 +3 位作者 夏双喜 程方亮 刘浩 刘富初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5期109-115,121,共8页
基于高压蒸汽室铸钢件的结构特点和铸造工艺要求,设计了该铸钢件的砂型铸造初步方案,并采用ProCAST软件进行了充型和凝固收缩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充型过程平稳,未出现浇不足现象,但在蒸汽室底座厚大部位、蒸汽室顶部凸台处出现了大... 基于高压蒸汽室铸钢件的结构特点和铸造工艺要求,设计了该铸钢件的砂型铸造初步方案,并采用ProCAST软件进行了充型和凝固收缩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充型过程平稳,未出现浇不足现象,但在蒸汽室底座厚大部位、蒸汽室顶部凸台处出现了大体积缩孔,同时铸件中产生了分散的缩松缺陷。结合模拟结果,对缺陷部位增加了冒口和冷铁,改进后的模拟结果良好,没有缩孔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蒸汽室铸件 ZG15Cr2Mo1 砂型铸造 工艺模拟 PROCAST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钢铁行业备件库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洪波 魏国军 +2 位作者 陈杰 吕旭 刘佳丽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8期216-218,共3页
钢铁行业备件库是一种适应于备件尺寸重量差异大、备件保存环境差异大等特殊要求的立体仓库,研究该备件库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通用立体厂库方案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不匹配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出入库备件智能识别。设计两端出入库的... 钢铁行业备件库是一种适应于备件尺寸重量差异大、备件保存环境差异大等特殊要求的立体仓库,研究该备件库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通用立体厂库方案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不匹配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出入库备件智能识别。设计两端出入库的方案模式,提高立库效率;依托标准建模语言IEC-61499和自动化平台,研究开放自动化平台软硬件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件库 物联网技术 智能识别
下载PDF
连铸板坯标识残留缺陷的改善
13
作者 赵文涛 申光辉 +4 位作者 龙山 田永久 李超 李海峰 冯艳斌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针对热轧钢卷边部的毛刺缺陷问题,分析认为是由于热轧加热工艺调整造成板坯喷印标识覆盖部位的氧化铁皮去除不净,残留在热轧钢卷边部导致。通过调整喷印丝材质,在保证现有板坯标识清晰度和附着力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了标识覆盖部位的氧... 针对热轧钢卷边部的毛刺缺陷问题,分析认为是由于热轧加热工艺调整造成板坯喷印标识覆盖部位的氧化铁皮去除不净,残留在热轧钢卷边部导致。通过调整喷印丝材质,在保证现有板坯标识清晰度和附着力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了标识覆盖部位的氧化铁皮残留问题,有效地改善了热轧钢卷边部质量。特别是采用改进后的合金喷印丝,轧后热卷边部无毛刺缺陷的比例可以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板坯 标识残留 喷印丝 毛刺缺陷
下载PDF
旋流场中夹杂物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蒋成浩 卢金霖 +2 位作者 罗志国 邹宗树 常胜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在冶金过程中,离心中间包、旋流水口通过旋转钢液使夹杂物聚集,进而去除钢液中夹杂物.为研究夹杂物在旋流场中的聚集机理,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法的颗粒运动模型,对旋流场中单个夹杂物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 在冶金过程中,离心中间包、旋流水口通过旋转钢液使夹杂物聚集,进而去除钢液中夹杂物.为研究夹杂物在旋流场中的聚集机理,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法的颗粒运动模型,对旋流场中单个夹杂物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各力及惯性的作用下,旋流场中夹杂物的运动存在稳定的平衡轨道;夹杂物粒径为50,100μm时,其Stokes数远小于1,夹杂物紧随钢液运动;夹杂物粒径为200,500μm时,粒径越大,平衡轨道半径r_(e)越小;当夹杂物与钢液的密度比ρp/ρ由0.63分别降至0.55,0.47,0.38时,r_(e)分别相对减小46.5%,33.3%,2.23%;在旋流转速为5.24~11.51 rad/s的条件下,旋流转速每提高2.09 rad/s,r_(e)分别相对减小1.30%,2.35%,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旋流场 颗粒受力 平衡轨道 Eulerian-Lagrangian法
下载PDF
Fe-3%Si平面流铸带平整轧制退火过程中组织织构演变
15
作者 张宁 徐江杰 +3 位作者 涂杨 周晓舟 张波 孟利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平面流铸技术制备了Fe-3%Si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研究了平面流铸Fe-3%Si薄带平整轧制与退火处理的组织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平面流铸带具有大比率的柱状晶组织,{100}取向晶粒占比高于30%,也即存在对磁性能有益的{100}织构。小压下... 采用平面流铸技术制备了Fe-3%Si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研究了平面流铸Fe-3%Si薄带平整轧制与退火处理的组织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平面流铸带具有大比率的柱状晶组织,{100}取向晶粒占比高于30%,也即存在对磁性能有益的{100}织构。小压下率冷轧平整过程中,晶粒取向变化及晶内取向分裂程度整体不高,形变行为存在取向依赖性。{100}取向晶粒形变储能积累程度相对较低,经退火处理后该组分体现出遗传优势,在退火组织中占比仍超过30%。退火组织中小尺寸晶粒有所增加,且绝大部分小尺寸晶粒偏离{100}取向,这导致了退火组织平均晶粒尺寸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100}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流铸 无取向硅钢 平整轧制 退火 晶粒尺寸 织构
下载PDF
150 t单水口钢包出钢过程汇流旋涡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贾星宇 赵烁 +4 位作者 汤群伟 陈刚 李伟涛 唐海燕 张家泉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钢包浇注末期,钢液在科氏力和自身初始状态的作用下会产生汇流旋涡,其成为控制钢包下渣和提高钢水收得率的瓶颈问题。以某钢厂150 t单水口钢包为原型,基于相似原理,制作了相似比为1∶3.5的钢包物理模型,首先探究了水口偏心率对浇注末期... 钢包浇注末期,钢液在科氏力和自身初始状态的作用下会产生汇流旋涡,其成为控制钢包下渣和提高钢水收得率的瓶颈问题。以某钢厂150 t单水口钢包为原型,基于相似原理,制作了相似比为1∶3.5的钢包物理模型,首先探究了水口偏心率对浇注末期汇流旋涡的影响程度与机制,获得了适宜的水口位置后研究了钢包静置时间、阻旋装置、底搅拌工艺等控流措施对偏心率为0.83的钢包汇流旋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让钢包内形成非对称流场可以抑制旋涡的发展。当钢包静置时间小于45 min时,旋涡产生和贯通高度随静置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但当静置时间超过45 min时,旋涡起旋高度明显增加、贯通高度明显降低。另外,在此偏心率下,设置阻旋装置和增添底吹搅拌操作均不能抑制旋涡,但在旋涡起旋时短暂关闭水口会延缓旋涡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汇流旋涡 偏心率 底吹搅拌 水口关闭
下载PDF
高钛钢连铸保护渣对Al_(2)O_(3)夹杂物吸收性的研究
17
作者 王学友 王军 +1 位作者 张旭彬 何生平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81,共7页
针对高钛钢连铸保护渣钢渣反应及吸收夹杂物的变性问题,采用热力学计算、保护渣性能测试和旋转柱法等方法,对高钛钢钢液内夹杂物的生成种类和不同温度下的生成量进行了计算,根据夹杂物的生成情况对比了传统CaO-SiO_(2)系和新开发的低反... 针对高钛钢连铸保护渣钢渣反应及吸收夹杂物的变性问题,采用热力学计算、保护渣性能测试和旋转柱法等方法,对高钛钢钢液内夹杂物的生成种类和不同温度下的生成量进行了计算,根据夹杂物的生成情况对比了传统CaO-SiO_(2)系和新开发的低反应性BaO-Al_(2)O_(3)-SiO_(2)-TiO_(2)系保护渣吸收夹杂物的性能变化,并对比了两种保护渣对夹杂物的吸收速率。热力学计算表明,研究的高钛钢中铝质量分数为0.03%、钛质量分数为0.40%,钢液中生成的夹杂物为Al_(2)O_(3),而实际生产中由于钢液局部成分差异可能有钛氧化物的生成;从保护渣吸收夹杂物前后的性能对比可知,两种保护渣的黏度和熔点均随其吸收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新开发的低反应性保护渣相对于CaO-SiO_(2)系渣的性能变化更小,其性能更稳定;由旋转柱试验可知,CaO-SiO_(2)系和BaO-Al_(2)O_(3)-SiO_(2)-TiO_(2)系保护渣对氧化铝棒的吸收速率分别在(8~12)×10^(-3) g/(cm^(2)·min)和(10~13)×10^(-3) g/(cm^(2)·min),后者对夹杂物的吸收能力更强。因此,新开发的BaO-Al_(2)O_(3)-SiO_(2)-TiO_(2)系低反应性保护渣有潜力用于更高钛含量的钢种浇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钢 保护渣 夹杂物 氧化铝
下载PDF
B_(2)O_(3)对CaO-Al_(2)O_(3)-B_(2)O_(3)三元保护渣熔体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马博文 刘克 +2 位作者 徐秉声 赵宏欣 袁章福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非反应性保护渣CaO-Al_(2)O_(3)-B_(2)O_(3)三元渣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熔渣的网络结构模型,研究了渣系中B_(2)O_(3)的含量对保护渣熔渣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在网络中与O的结合能力最强,且能够起到简化网...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非反应性保护渣CaO-Al_(2)O_(3)-B_(2)O_(3)三元渣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熔渣的网络结构模型,研究了渣系中B_(2)O_(3)的含量对保护渣熔渣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在网络中与O的结合能力最强,且能够起到简化网络和平衡过剩电荷的作用;Al在熔体中主要以4配位形式存在,同时存在少量高配位Al-O结构,B_(2)O_(3)的含量为5%时,熔渣中[AlO_(4)]含量最高;随着B_(2)O_(3)含量的增多,熔渣网络结构聚合程度降低,复杂Al-O结构减少,熔渣微结构的有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Al_(2)O_(3)-B_(2)O_(3)三元渣系 非反应性保护渣 分子动力学 熔体结构
下载PDF
八流方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优化
19
作者 李浩 李新 +6 位作者 陶承岗 朱李艳 宋瑛洁 王欣瑶 林小祥 吴全俊 何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以某钢厂八流方坯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中间包的流场、温度场及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等参数评价原控流方案下中间包钢水流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挡墙导流孔数量、孔径、位置和倾角对中间包钢水流动特性的影... 以某钢厂八流方坯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中间包的流场、温度场及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等参数评价原控流方案下中间包钢水流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挡墙导流孔数量、孔径、位置和倾角对中间包钢水流动特性的影响,优化中间包控流装置。结果表明:原控流方案下中间包钢水存在死区体积较大、各流一致性较差及温度场不均匀等问题;优化控流方案为在挡墙侧墙减小2个导流孔孔径并提升其位置,在中间墙增加带偏角(43°)和仰角(15°)的小导流孔。优化方案的中间包流场和温度场得到大幅改善,死区体积比例由原方案的19.04%降至7.06%,活塞流和全混流体积比例均有所增加,且各流滞止时间、实际平均停留时间和峰值时间一致度均提高到80%以上,各流一致性得到大幅提升;优化方案中间包最大温差为16.004 K,比原方案下降2.182 K,且各流出口钢液最大温差为0.616 K,比原方案下降0.944 K,整个中间包温度场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控流装置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流场 温度场
下载PDF
炼钢生产中氩站直上浇注工艺实践
20
作者 尚德义 李超 +1 位作者 黄岩 李文博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选取SPHC钢种进行了氩站直上浇注工艺试验。采取了制定生产组织时间参考表和工艺试验流程,两次加Mn控制其含量,按照终点氧含量确定加入铝线段重量,氩站吹氩参考温降4℃/min,按温降0.7℃/min对氩站搬出温度进行补正等措施。试验两浇次14... 选取SPHC钢种进行了氩站直上浇注工艺试验。采取了制定生产组织时间参考表和工艺试验流程,两次加Mn控制其含量,按照终点氧含量确定加入铝线段重量,氩站吹氩参考温降4℃/min,按温降0.7℃/min对氩站搬出温度进行补正等措施。试验两浇次14罐钢水结果表明,钢水成分合格率100%,温度合格率100%,生产节奏正常,铸机浇注稳定,试验罐次节约成本约15.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氩站直上浇注 SPHC钢种 MN含量 Als含量 钢水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