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通知 被引量:4
1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教高函[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高函[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发展改革委 储能技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专业学科 党的十九大 高等学校 四中全会精神
下载PDF
储能领域新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树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2043,共2页
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核心发展技术,国家发改委以及教育部等为能够充分适应能源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积极推动储能领域新专业相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变化革新,加快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与... 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核心发展技术,国家发改委以及教育部等为能够充分适应能源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积极推动储能领域新专业相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变化革新,加快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相关产业联系密切,知识学科体系交叉复杂,是一门具有典型产教融合特点的工科新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等教育 国家发改委 能源体系 科学与工程 培养模式探究 储能 学科体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磊 王军锋 乔芬 《内江科技》 2023年第12期83-84,共2页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将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对储能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产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精尖缺”复合型人才和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具有现实意...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将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对储能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产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精尖缺”复合型人才和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并结合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江苏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内容,旨在为培养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促进我国储能技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科学与工程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碳中和 知识结构 思考与探索 建设探讨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技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探讨
4
作者 赵远鹏 李聪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8-1009,共2页
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多重价值观重叠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观念形成,在此背景下,高校单纯的依靠思政课已经很难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提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 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多重价值观重叠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观念形成,在此背景下,高校单纯的依靠思政课已经很难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提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很多高校开始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通过在专业课程中的不断渗透,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下面主要以储能科学与技术类课程为例,分析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促进大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技术类课程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思政课 品德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 润物无声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探索——评《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凯 高越 于钦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58,共1页
近年来,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建设,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措施,以探索新时代工业发展的创新之路。新工科的提出为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及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开... 近年来,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建设,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措施,以探索新时代工业发展的创新之路。新工科的提出为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及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育改革,已成为工科建设的研究重点。由何雅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一书,即是对储能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业知识体系 科学与工程 课程设置 工科背景 工程教育改革 新工科 课程教育改革
下载PDF
储能本科专业及学科建设进展研究
6
作者 吕又付 刘代飞 +2 位作者 肖俊兵 陈荐 李传常 《科教导刊》 2022年第29期38-40,共3页
储能技术作为能源的重要调节方式,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对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性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储能领域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实现协调推进... 储能技术作为能源的重要调节方式,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对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性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储能领域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实现协调推进“新能源+储能”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储能本科专业、二级和交叉学科建设进展,以及储能专业招生情况进行了统计与整理,以期为储能专业和学科建设、储能产业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专业 现状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下载PDF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储能材料与器件”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明珊 张莉 +2 位作者 陈俊臣 郭秉淑 马志远 《科教导刊》 2022年第7期85-87,共3页
当前,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为实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把思政教育贯彻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应当把握专业课堂主战场,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 当前,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为实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把思政教育贯彻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应当把握专业课堂主战场,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对学生知识、能力、智慧和人格的培养。文章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储能材料与器件”为例,结合课程特色,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贯穿课程内容,开展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视频教学等方法,丰富思政元素的课堂体现形式,为其他工科材料类课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储能材料与器件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储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方案
8
作者 董磊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9-520,共2页
储能概念的提出源于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储能本身不是新兴技术,但其发展历程较短,要做到储能实践的有效实施自然离不开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只有构建完备的专业体系,依托强大而又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培养,才能够使储能科学与... 储能概念的提出源于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储能本身不是新兴技术,但其发展历程较短,要做到储能实践的有效实施自然离不开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只有构建完备的专业体系,依托强大而又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培养,才能够使储能科学与实践高效融合,进而促进能源的规划与管理、储备与供给实现协调发展,为工业化的阶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由于中国在储能科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有关该学科的构建缺乏经验,因此课程设置、内容设定、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急需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方案 理论与实践 就业指导 规划与管理 人才培养 能源需求 新兴技术 储能
下载PDF
新型研发机构框架下储能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祥锋 秦江 +2 位作者 陈绍文 帅永 姜宝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5-187,共3页
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获得新型研发机构框架下储能技术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果的评价,从而来适应储能领域新技术和储能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构建多学科交叉... 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获得新型研发机构框架下储能技术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果的评价,从而来适应储能领域新技术和储能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工程教育组织模式。所得到的经验对于国内相关高校储能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专业 协同育人 实践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原文传递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雅玲 陶文铨 +4 位作者 郑庆华 兰剑 王秋旺 别朝红 徐忠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16,共3页
储能技术是能源科技战略性新兴领域,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科技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推动我国储能人才培养、产... 储能技术是能源科技战略性新兴领域,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科技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推动我国储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建实践,阐述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新的专业建设模式等。希望能为我国相关高校的储能专业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储能学科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奇成 董楠航 +1 位作者 于洋 姜铁骝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27,共4页
储能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是在新时代能源战略前提下,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而推动能源革命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部署中的重要环节。加快储能产业人才培养,突破储能技术的关键技术,破解储能过程中的瓶颈难题,是确保我国储能产业不断完善快速发展... 储能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是在新时代能源战略前提下,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而推动能源革命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部署中的重要环节。加快储能产业人才培养,突破储能技术的关键技术,破解储能过程中的瓶颈难题,是确保我国储能产业不断完善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专业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培养跨学科,有能力,有技术,有创新能力,有管理水平,有开阔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成为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依据普通高等院校的历史特色和行业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及行业需要,制定并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新增设储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优化现有教学体系,引入成熟经验和人才评价标准,在储能专业建设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达到储能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东北电力大学在新设置的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尝试,对于储能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专业人才 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行业特色
原文传递
学科交叉视角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席奂 兰剑 何雅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23,37,共4页
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加快培养储能科学与技术方面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如何加快推进储能专业的建设,探索储能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国内拟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的院校思考的共同问题... 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加快培养储能科学与技术方面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如何加快推进储能专业的建设,探索储能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国内拟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的院校思考的共同问题。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构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实践,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可为有关高校建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课程体系 学科融合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