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阻型分压器输出电压线性度条件的分析
1
作者 孙玉兰 陈春天 罗双超 《物理实验》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用解析法、作图法及误差理论分析了当均匀滑线变阻器作分压器时,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阻间的线性长度成正比关系的条件,即在一定条件下,r与R相比越大越好,在给定测量精度a的条件下,只要r≥R,即可认为变阻型分压器的输出电压为线性... 用解析法、作图法及误差理论分析了当均匀滑线变阻器作分压器时,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阻间的线性长度成正比关系的条件,即在一定条件下,r与R相比越大越好,在给定测量精度a的条件下,只要r≥R,即可认为变阻型分压器的输出电压为线性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线变阻器 输出电压 线性度 分压器 输出电阻
下载PDF
煤气加压站防爆等级的探讨与划分 被引量:1
2
作者 秦海兵 苏柏林 +2 位作者 韩士宾 郭洁 喻安红 《冶金动力》 2006年第5期17-18,21,共3页
通过对煤气加压站煤气泄漏源点的分析和确认,并对其泄漏源点采取充氮密封和局部强制通风等手段,以达到降低煤气区域爆炸等级的目的,并对煤气加压站防爆等级进行了探讨性划分。
关键词 煤气 释放源 通风 防爆 等级 区域 划分
下载PDF
浅谈GIS设备的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被引量:19
3
作者 贾良庆 《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5期710-712,共3页
介绍了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的重要性,总结了试验程序和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结合实际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放电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处理办法。
关键词 GIS设备 交流耐压 放电 处理
下载PDF
一种智能型流苏线绕制机的设计方案
4
作者 邵锋 陈锡渠 《伺服控制》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针对当前国内流苏线绕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单片机技术和步进电机细分技术开发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力矩大、可靠性高、低成本的智能绕制控制系统,实现了流苏线绕制过程中对力矩、转向、速度、圈数和捻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流... 针对当前国内流苏线绕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单片机技术和步进电机细分技术开发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力矩大、可靠性高、低成本的智能绕制控制系统,实现了流苏线绕制过程中对力矩、转向、速度、圈数和捻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流苏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线绕制机 步进电机 细分 控制器 TB6560
下载PDF
滑线变阻器的误差分析
5
作者 赵淑云 《绥化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本文对滑线变阻器的两种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对实验教学或工程应用做出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 滑线变阻器 误差分析 工程应用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减小滑线电阻磨损的一种新方法
6
作者 贺武器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41,共1页
滑线电阻在自动平衡记录仪的测量桥路中是关键部件。滑线电阻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仪表的指示误差、记录误差、灵敏度和线性度等性能。因此,对于滑线电阻除要求在出厂时必须安装牢固、材料耐磨、不易氧化、制作均匀外,还应在实际使用... 滑线电阻在自动平衡记录仪的测量桥路中是关键部件。滑线电阻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仪表的指示误差、记录误差、灵敏度和线性度等性能。因此,对于滑线电阻除要求在出厂时必须安装牢固、材料耐磨、不易氧化、制作均匀外,还应在实际使用中采取措施减小滑线龟阻的磨损。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仪表接线方法,该接线方法可以使仪表在运行相同的时间内,滑线电阻的磨损减小到最小程度。习惯上,人们只是把来自生产现场的多点温度根据被测对象的不同编号后输入仪表各端子,至于哪个测温点应当首先接入仪表1号输入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线电阻 磨损 平衡记录仪
下载PDF
滑线变阻器结构的改进
7
作者 冯绍勇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针对传统滑线变阻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结构的滑线变阻器
关键词 滑线变阻器 电阻微调 电接触缺陷 结构设计 制造工艺
下载PDF
绕制高精度滑线电阻专用绕线机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华 《电气传动自动化》 1999年第1期62-63,共2页
介绍了绕制高精度滑线电阻专用统线机的设计思想,对绕线机所用纱包线的张力控制及排线方法进行了讨论。采用独特的结构及传动系统,解决了绕线机排线要求高均匀性及严格控制纱包线张力的方法。
关键词 滑线电阻 绕线机 绕制过程 设计
下载PDF
线圈绕制过程中同步问题的解决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广峰 刘炜 《电子技术(上海)》 2011年第7期58-59,共2页
绕线机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来实现,受PLC运算能力限制造成主轴和持线器的同步不良,致使产品(线圈)出现漆包线重叠和不规则的稀绕问题。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绕线机控制系统,采用"脉冲组合"的算法,解... 绕线机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来实现,受PLC运算能力限制造成主轴和持线器的同步不良,致使产品(线圈)出现漆包线重叠和不规则的稀绕问题。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绕线机控制系统,采用"脉冲组合"的算法,解决绕线过程中的同步问题的方法。经过实际装机运行,在线径≤25mm的情况下,绕制的线圈平整度满足工艺要求,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线机 单片机 控制系统 同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