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异向介质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德庆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4期97-100,共4页
异向介质是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中全为负值的人工合成电磁材料,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电磁波,相位的传播方向和能量的传播方向相反。利用异向介质在某个频段内折射率接近零的特性可制造出具有很强定向辐射能力的天线;用异向介质代替微带天... 异向介质是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中全为负值的人工合成电磁材料,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电磁波,相位的传播方向和能量的传播方向相反。利用异向介质在某个频段内折射率接近零的特性可制造出具有很强定向辐射能力的天线;用异向介质代替微带天线中的传统介质基板,利用其对表面波的抑制来减小边缘散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等。在此利用异向介质这一特性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微带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向介质 左手材料 微波天线 定向辐射
下载PDF
高频(5G)信号下对称传输线间距和长度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渠 樊宽刚 +1 位作者 李娜 邱海云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7期142-146,共5页
复杂的拓扑电路系统设计采用大量对称传输线结构,在保障传输性能的条件下传输线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针对高频(5G)信号下对称传输线的传输性能和信号完整性问题,使用HFSS软件建立八层电路板和对称传输线的三维物理模型结构,并结合多导... 复杂的拓扑电路系统设计采用大量对称传输线结构,在保障传输性能的条件下传输线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针对高频(5G)信号下对称传输线的传输性能和信号完整性问题,使用HFSS软件建立八层电路板和对称传输线的三维物理模型结构,并结合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和电磁兼容原理对传输线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对仿真结果的全局频率均匀采样,计算频点的合格率。仿真结果表明,最佳线间距是三倍线宽,此时信号传输性能分别比一倍与二倍线间距提高了35.59%和12.49%;传输线越短,频点的合格率越高。模型分析和实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传输线 高频(5G)信号 传输性能 信号完整性 三维物理模型 印刷电路板 模型分析
下载PDF
基于传输线的纳秒脉冲成形电路研究
3
作者 李先仓 张流强 +2 位作者 蒋树庆 肖海军 赵军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3期154-156,159,共4页
提出了一种脉冲成形和脉冲展宽的方法,在基于理想开关的纳秒脉冲成形电路基础上,使用MOS管代替理想开关,保证MOS管工作在饱和区实现了脉冲成形,分析了MOS开关进入饱和区后在不改变传输线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改变电源电压可以实现脉冲展宽... 提出了一种脉冲成形和脉冲展宽的方法,在基于理想开关的纳秒脉冲成形电路基础上,使用MOS管代替理想开关,保证MOS管工作在饱和区实现了脉冲成形,分析了MOS开关进入饱和区后在不改变传输线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改变电源电压可以实现脉冲展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获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 特征阻抗 拉普拉斯变换 时域 复频域
下载PDF
TE_(11)回旋返波振荡的起振分析
4
作者 钱杰 罗勇 张国立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回旋行波管微波放大器具有高功率,宽带宽的特点。但是其极易受到寄生模式的干扰,返波振荡就是制约回旋行波管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基于回旋行波放大器线性理论,着重研究了在回旋行波管TE01工作模式下TE11模的起振频率和起振长度,以... 回旋行波管微波放大器具有高功率,宽带宽的特点。但是其极易受到寄生模式的干扰,返波振荡就是制约回旋行波管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基于回旋行波放大器线性理论,着重研究了在回旋行波管TE01工作模式下TE11模的起振频率和起振长度,以及分布损耗对返波起振的影响。分析结果对回旋行波管放大器以及回旋返波管振荡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行波管 线性分析 起振长度 起振频率
下载PDF
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非线性理论研究
5
作者 滑文强 罗勇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18期89-90,共2页
非线性理论是一种以驻波互作用过程为对象的大信号理论,它能准确地反应电子与波的互作用过程,计算输出功率、效率等其他非线性理论问题。采用非线性理论中的自洽非线性理论和耦合波理论对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进行研究,结和电子运动... 非线性理论是一种以驻波互作用过程为对象的大信号理论,它能准确地反应电子与波的互作用过程,计算输出功率、效率等其他非线性理论问题。采用非线性理论中的自洽非线性理论和耦合波理论对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进行研究,结和电子运动方程和互作用方程,反映电子运动和场的激励相互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波纹波导 回旋行波管 非线性理论 自洽非线性理论 电子运动方程 互作用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