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故障树法的氯乙烯氧氯化单元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边清 王发亮 刘源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为解决频繁非计划停工问题,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某氯乙烯装置氧氯化单元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氧氯化单元系统异常故障树,确定了催化剂跑损、旋风分离器故障堵塞等为氧氯化单元失效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 氯乙烯装置 氧氯化单元 故障树 失效影响因素 长周期
下载PDF
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张海全 黄勤英 +1 位作者 骆小凤 农克良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酰胺类活性成分,为寻求更高药理活性的肉桂酰胺类先导化合物,以苯甲醛、丙二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9种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IR和MS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酰胺类活性成分,为寻求更高药理活性的肉桂酰胺类先导化合物,以苯甲醛、丙二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9种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IR和MS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探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9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该类化合物可进一步结构优化,探究其抗老年痴呆、抗肿瘤等活性,也可作为抗氧化剂、抑菌剂应用于食品、药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酰胺 抗氧化 合成 抑菌
下载PDF
纳米金属氧化物吸附剂除砷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方景 陈优 +3 位作者 华德伟 张瑶 布多 张强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诸多纳米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在除砷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类型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材料组成、物相特性、吸附机制、吸附能力、应用情况等。阐述了单一、二元和三元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除砷领域的应用。通过不... 综述了国内外诸多纳米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在除砷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类型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材料组成、物相特性、吸附机制、吸附能力、应用情况等。阐述了单一、二元和三元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除砷领域的应用。通过不同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吸附容量、除砷效率、适用pH范围等指标对比评估材料除砷性能优劣,并探讨了主要的吸附机理。总结归纳了当前纳米金属氧化物吸附剂除砷技术面临的转化应用难度大、再生性能差等问题,并提出了多金属协同、多种机理配合、优化设计专属性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未来发展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氧化物 吸附机理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钴铁层状双金属负载生物炭对水体硝氮的吸附研究
4
作者 杨蕊铭 唐雅妮 +2 位作者 李婧雯 费超 王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水体中的硝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解决水体中过量硝氮的问题刻不容缓。以Fe(NO_(3))_(3)·9H_(2)O、Co(NO_(3))_(2)·6H_(2)O、芦苇生物炭、NH_(3)·H_(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将... 水体中的硝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解决水体中过量硝氮的问题刻不容缓。以Fe(NO_(3))_(3)·9H_(2)O、Co(NO_(3))_(2)·6H_(2)O、芦苇生物炭、NH_(3)·H_(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将钴铁层状双金属负载到芦苇生物炭上,制备了可用于吸附水体中过量硝氮的Co/Fe-LDH@BC。结果表明,Co/FeLDH@BC可有效吸附水体中的硝氮,其吸附量为88.52 mg/g;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说明吸附反应为自发的、吸热的,主要涉及离子交换、配体交换、静电吸引、氢键四种反应机理;Co/Fe-LDH@BC在大多数共存阴离子的水体中对硝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钴铁层状双金属 硝氮 共沉淀 吸附
下载PDF
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在有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理亚 丁开 +3 位作者 杜文泽 芦天亮 王剑峰 韩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在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使用单一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丰富生物炭表面催化位点,增加催化活性。本文首先概述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生物炭制备过程的机理,然... 生物炭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在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使用单一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丰富生物炭表面催化位点,增加催化活性。本文首先概述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生物炭制备过程的机理,然后重点讨论近几年来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生物炭在有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金属/非金属和氮共掺杂生物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金属/非金属 氮掺杂 共掺杂 高级氧化技术 降解
下载PDF
The role of strain i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6
作者 Zihang Feng Chuanlin Dai +5 位作者 Zhe Zhang Xuefei Lei Wenning Mu Rui Guo Xuanwen Liu Junhua Yo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22-344,I0009,共24页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a crucial step in metal-air batteries and water splitting technologies,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fficiency and achievable heights of these two technologies.However,the OE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a crucial step in metal-air batteries and water splitting technologies,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fficiency and achievable heights of these two technologies.However,the OER is a four-step,four-electron reaction,and its slow kinetics result in high overpotentials,posing a challenge.To address this issue,numerous strategies involving modified catalyst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proven to be highly efficient.In these strategies,the introduction of strain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because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 sites and alter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catalyst surfaces with reaction intermediates.However,strain has many other effects that are not well known,making it an important yet unexplored area.Based on this,this review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various roles of strain in OER.To better explain these roles,the review also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of strain and elucidates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strain in OER based on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and adsorption volcano plot.Additionally,the review showcases various ways of introducing strain in OER through examples reported in the latest literature,aim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in engineering.Finally,the review analyzes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strain introduction,compares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ain,and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train on stability.And the review offers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emerg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Strain generation Tensile strain Compressive strain Strain mechanism Strain effects
下载PDF
Antagonism effect of residual S triggers the dual-path mechanism for water oxidation
7
作者 Li Liu Jinming Cao +5 位作者 Siqi Hu Tinghui Liu Can Xu Wensheng Fu Xinguo Ma Xiaohui Y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68-579,I0014,共13页
Transition metal chalcogenides(TMCs)are recognized as pre-catalysts,and their(oxy)hydroxides derived from electrochemical reconstruction are the active species in the water oxidation.However,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 Transition metal chalcogenides(TMCs)are recognized as pre-catalysts,and their(oxy)hydroxides derived from electrochemical reconstruction are the active species in the water oxidation.However,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residual chalcogen in the reconstructed layer is lacking in detail,and the corresponding catalytic mechanism remains controversial.Here,taking Cu_(1-x)Co_(x)S as a platform,we explore the regulating effect and existence form of the residual S doped into the reconstructive layer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where a dual-path OER mechanism is proposed.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operando~(18)O isotopic labeling experiments jointly reveal that the residual S in the reconstructive layer of Cu_(1-x)Co_(x)S can wisely balance the adsorbate evolution mechanism(AEM)and lattice oxygen oxidation mechanism(LOM)by activating lattice oxygen and optimizing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s at metal active sites,rather than chang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from AEM to LOM.Following such a dual-path OER mechanism,Cu_(0.4)Co_(0.6)S-derived Cu_(0.4)Co_(0.6)OSH not only overcomes the restriction of linear scaling relationship in AEM,but also avoids the structural collapse caused by lattice oxygen migration in LOM,so as to greatly reduce the OER potential and improve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reconstruction Adsorbate evolution mechanism Lattice oxygen oxidation mechanism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Residual sulfur
下载PDF
Asymmetric configuration activating lattice oxygen via weakening d-p orbital hybridization for efficient C/N separation in urea overall electrolysis
8
作者 Chongchong Liu Peifang Wang +3 位作者 Bin Hu Xiaoli Liu Rong Huang Gang Zho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33-239,共7页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is proposed as an exemplary half-reaction in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its low thermodynamical potential.However,challenges persist due to 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nd comp...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is proposed as an exemplary half-reaction in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its low thermodynamical potential.However,challenges persist due to 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nd complex by-products separation.To this end,we introduce the lattice oxygen oxidation mechanism(LOM),propelling a novel UOR route using a modified Co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catalyst termed CFRO-7.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in-situ characterizations highlight the activated lattice oxygen(O_(L))within CFRO-7 as pivotal sites for UOR,optimizing the reaction pathway and accelerating the kinetics.For the urea overall electrolysis application,the LOM route only requires a low voltage of 1.54 V to offer a high current of 100 mA cm^(-2) for long-term utilization(>48 h).Importantly,the by-product NCO^(-)−i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while the CO_(2)2/N_(2) separation is efficiently achieved.This work proposed a pioneering paradigm,invoking the LOM pathway in urea electrolysis to expedite reaction dynamics and enhance product sel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oxygen Urea oxidation reaction Overall electrolysis Products selectivity
下载PDF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耐氧化改性及膜蒸馏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辉 项军 +5 位作者 高一方 田桂英 张蕾 程鹏高 张建平 唐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在纯水预处理、制药纯化分离、饮料酒水浓缩、工业废液回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聚丙烯基中空纤维膜的耐氧化性与使用寿命,本研究通过添加抗氧剂和改进成型工艺来制备高性能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具体探讨了最佳抗...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在纯水预处理、制药纯化分离、饮料酒水浓缩、工业废液回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聚丙烯基中空纤维膜的耐氧化性与使用寿命,本研究通过添加抗氧剂和改进成型工艺来制备高性能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具体探讨了最佳抗氧剂添加量对膜抗氧化性的影响,经过氧化实验36 h后,添加0.4%抗氧剂1076可使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水接触角提高67%,同时拉伸强度降低10%,最大伸长率降低15.4%.在膜蒸馏实验中,添加0.3%抗氧剂1010的耐氧化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在运行30 h后,对Al^(3+)的截留率依旧可达99.7%.总之,抗氧剂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在膜蒸馏应用中的截留性质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聚丙烯改性 抗氧剂 截留率 膜蒸馏
下载PDF
碱催化p-QMs的1,6-共轭加成合成二芳基甲基(硫)醚
10
作者 罗金华 陈阳 +2 位作者 王欣 李蕾 王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在摩尔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亚甲基苯醌(p-QMs)与醇(或硫酚)的溶剂解反应,即p-QMs的1,6-共轭加成反应,以37%~95%的产率制备了一系列二芳基甲基(硫)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官... 在摩尔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亚甲基苯醌(p-QMs)与醇(或硫酚)的溶剂解反应,即p-QMs的1,6-共轭加成反应,以37%~95%的产率制备了一系列二芳基甲基(硫)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官能团耐受性良好等特点;该方法易于放大,能以80%的产率得到二芳基甲基乙基醚,为后期的潜在应用与转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催化 对亚甲基苯醌 1 6-共轭加成 二芳基甲基醚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剂用于水中痕量金属的测定
11
作者 张耀华 杜立君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为实现地质勘查水体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同时检测,建立基于氧化石墨烯/氧化多壁碳纳米管(GO/MWCNTs)吸附剂的分散固相微萃取程序同时测定水中痕量金属的方法,并对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GO与MWCNTs比例为1∶5制备的GO/MWCNTs... 为实现地质勘查水体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同时检测,建立基于氧化石墨烯/氧化多壁碳纳米管(GO/MWCNTs)吸附剂的分散固相微萃取程序同时测定水中痕量金属的方法,并对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GO与MWCNTs比例为1∶5制备的GO/MWCNTs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水样pH值为8、水样体积为60 mL,搅拌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固相微萃取,此时对水中痕量重金属吸附回收率超过95%;通过XRF对萃取后的材料进行检测,金属元素在荧光图谱中显示的较为明显,且谱线间相互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金属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 分散固相微萃取 氧化石墨烯吸附剂
下载PDF
酸碱环境下丁基羟基甲苯的氧化特性及氧化产物
12
作者 戴素仪 程海军 +3 位作者 刘雄民 马丽 李伟光 赖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0-36,共7页
常压条件下,在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氧化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KOH和HCl溶液调控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BHT的氧化消耗量,探究酸碱环境对BHT氧化反应的影响;使用小型密闭压力容器试验跟踪监测BHT在加压氧化过... 常压条件下,在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氧化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KOH和HCl溶液调控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BHT的氧化消耗量,探究酸碱环境对BHT氧化反应的影响;使用小型密闭压力容器试验跟踪监测BHT在加压氧化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变化,探究BHT在加压条件下的氧化特性;对BHT结晶纯化后的氧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推测其可能的氧化途径。结果表明,在常压情况下,当pH值为4和6时,BHT转化率小于5%,较为稳定。而pH值为10时,BHT转化率最高达59%,氧化反应迅速。在加压密闭容器内,BHT的初始氧化温度为133.1℃;KOH和HCl均使BHT的初始氧化温度降低,分别为53.0℃和49.1℃。常压碱性环境和加压环境下,BHT氧化过程中均产生2,6-二叔丁基-4-氢过氧基-4-甲基-2,5-环己二酮和2,6-二叔丁基-4-甲基-4-(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2,5-环己二烯-1-酮。实验结果提示了BHT在碱性环境和加压环境下容易发生自身的氧化降解并产生毒性产物,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羟基甲苯 食品添加剂 氧化反应 小型密闭压力容器试验 初始氧化温度
下载PDF
细粒砂矿物成分及粒径配比对CO_(2)水合物合成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马越 赵建忠 +1 位作者 高强 张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在冻土层中用水合物法封存CO_(2)是一种具有潜力和前景的CO_(2)封存技术。为探究地层性质对CO_(2)封存的影响,在初始压力5.5 MPa、温度1.27℃的条件下,在不同细粒砂矿物成分及粒径配比的影响下进行了CO_(2)水合物合成实验,对实验过程中C... 在冻土层中用水合物法封存CO_(2)是一种具有潜力和前景的CO_(2)封存技术。为探究地层性质对CO_(2)封存的影响,在初始压力5.5 MPa、温度1.27℃的条件下,在不同细粒砂矿物成分及粒径配比的影响下进行了CO_(2)水合物合成实验,对实验过程中CO_(2)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压力-温度变化、CO_(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CO_(2)耗气量和相饱和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粒砂与粗粒砂粒径配比(各组分质量比,下同)为1.0:2.0时的CO_(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最小(12.60 mmol/min),随着粗粒砂比例的增大,比表面积减少,CO_(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变慢。蒙脱石黏土不利于CO_(2)水合物生成,粉砂组(含细粒砂与粗粒砂)CO_(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高于粉砂质黏土组(含细粒砂和蒙脱石黏土),且粉砂组实验更容易实现高的水合物饱和度和CO_(2)耗气量,因此在矿物成分含细粒砂与粗粒砂的区域更适合进行CO_(2)封存。细粒砂与粗粒砂或黏土矿物粒径配比为1.0:0.5时的CO_(2)耗气量分别为0.86 mol、0.77 mol,随着粗粒砂和黏土矿物比例的增大,水合物相饱和度和CO_(2)耗气量均逐渐减小,细粒砂与粗粒砂或黏土矿物粒径配比为1.0:0.5时是适合水合物法封存CO_(2)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水合物 碳封存 黏土 粒径配比
下载PDF
聚醚工艺的安全设计探究
14
作者 宋忠意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聚醚装置生产过程涉及多种易燃易爆及毒性物料,胺基反应及聚合反应被列入高危工艺,其反应多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生产装置存在火灾爆炸及中毒等风险,原料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液氨等储罐具有高风险,其安全设计尤为复杂且重要。对工程设... 聚醚装置生产过程涉及多种易燃易爆及毒性物料,胺基反应及聚合反应被列入高危工艺,其反应多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生产装置存在火灾爆炸及中毒等风险,原料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液氨等储罐具有高风险,其安全设计尤为复杂且重要。对工程设计中聚醚工艺装置及罐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装置 安全风险 安全设计
下载PDF
葡萄酒残渣用于植物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研究
15
作者 王飞 富佳雨 +3 位作者 王燕 袁振 王毅敏 刘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205,共5页
以葡萄酒残渣(GWR)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信息由高到低依次为:糖类、多酚、黄酮、蛋白质。用GWR实现了金纳米颗粒(GNPs)的绿色制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GNPs的结构形态进... 以葡萄酒残渣(GWR)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信息由高到低依次为:糖类、多酚、黄酮、蛋白质。用GWR实现了金纳米颗粒(GNPs)的绿色制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GNPs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分析得到GWR中酚类或多羟基类物质作为还原剂存在,而起保护作用的主要为多酚和黄酮类物质,GNPs结构为面心立方晶体。通过控制变量探究了GNPs的合成规律,发现酸碱度和反应温度是影响GNPs形貌的主要因素,而提取液浓度与反应容器是影响GNPs粒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残渣 酚类 金纳米颗粒 合成规律 外界因素
下载PDF
MOF复合材料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进展
16
作者 丁开 尹理亚 +3 位作者 刘美淇 芦天亮 王剑峰 韩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39,64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MOF复合材料结合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芬顿和类芬顿法、活化过硫酸盐)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OF复合材料相对于单一MO...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MOF复合材料结合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芬顿和类芬顿法、活化过硫酸盐)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OF复合材料相对于单一MOF材料在水污染处理方面中的优势,提出了MOF复合材料在未来应用仍面临的挑战,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高级氧化技术 复合材料 水污染处理 催化降解
下载PDF
化学链燃烧中载氧体磨损及抗磨损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丹 刘方 +1 位作者 宋晨 杨丽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1,共12页
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导致CO_(2)大量排放,由此引发的全球气候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化学链燃烧采用循环载氧体为燃料提供活性氧,改进了传统燃烧方式,避免了N2对烟气的稀释,降低了CO_(2)的捕集成本,具有CO_(2)内分离的优点,在CO_(2)捕集领域... 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导致CO_(2)大量排放,由此引发的全球气候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化学链燃烧采用循环载氧体为燃料提供活性氧,改进了传统燃烧方式,避免了N2对烟气的稀释,降低了CO_(2)的捕集成本,具有CO_(2)内分离的优点,在CO_(2)捕集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载氧体是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核心,具有传递热量和释放晶格氧的双重作用,但面临磨损率大和寿命较短的问题,严重影响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经济性。综述了载氧体磨损的表观现象和内在机理,发现化学磨损是载氧体磨损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评估和预测载氧体磨损的方法,以及提高载氧体耐磨性的方法,并对未来载氧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CO_(2)捕集 载氧体 磨损
下载PDF
纳米催化剂催化臭氧化应用进展
18
作者 张妙雨 李再兴 +4 位作者 尹思婕 刘文佳 剧盼盼 孔兴华 刘艳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1,227,共5页
综述了类均相纳米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催化臭氧化的技术机理。生产中存在诸多类型的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催化效率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从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钙钛矿纳米催化... 综述了类均相纳米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催化臭氧化的技术机理。生产中存在诸多类型的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催化效率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从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钙钛矿纳米催化剂、碳基纳米催化剂不同材料角度进行归纳,对关于纳米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臭氧化中的处理效果予以介绍。指出了纳米催化剂的主要缺点和相应对策,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催化剂催化臭氧化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催化臭氧化 催化剂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油基钻井液堵漏水泥浆体系研发
19
作者 王军 柳华杰 +5 位作者 王新东 殷慧 陈杰 步玉环 秦曦 王学良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66-1169,共4页
水泥浆堵漏是解决恶性漏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水泥浆在油基钻井液中难以凝结固化,致使其使用受限。从油基钻井液污染水泥浆机理出发,开发油水置换剂,并对胶凝体系和配套降失水剂和缓凝剂进行研选,开发油基钻井液堵漏水泥浆体系,并对水... 水泥浆堵漏是解决恶性漏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水泥浆在油基钻井液中难以凝结固化,致使其使用受限。从油基钻井液污染水泥浆机理出发,开发油水置换剂,并对胶凝体系和配套降失水剂和缓凝剂进行研选,开发油基钻井液堵漏水泥浆体系,并对水泥浆体系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通过微乳液共聚法(即油相和水相同时引发聚合)制备了油水置换剂,在油井水泥中加入油水置换剂后,钻井液与水泥浆的相容性良好,水泥浆与油基钻井液体积比为50∶50的混浆体系在50℃条件下养护时间24 h,强度可达2 MPa左右,且油水置换剂具有很好的广谱性能,现场不同区域取的不同类型的油基钻井液,均发展强度;研选了配套降失水剂BXF-200LL和缓凝剂GH-9,开发出了适用于油基钻井液堵漏的水泥浆体系,油水置换剂对水泥浆稠化没有不良影响,且抗温达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漏失 油基钻井液 水泥浆堵漏 油水置换剂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院校课程建设的新思路——以岭南师范学院《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为例
20
作者 张永飞 惠永海 +3 位作者 王赟 夏加亮 高利军 韩冰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本文从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出发,将地区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教育全过程,培养具有地区情怀、服务地区意识的优秀人才,为地方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以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程制图与CAD》教学为例,以粤西文化和岭师文化教育... 本文从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出发,将地区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教育全过程,培养具有地区情怀、服务地区意识的优秀人才,为地方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以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程制图与CAD》教学为例,以粤西文化和岭师文化教育为特色,将价值塑造融入课程教育全过程,根据“目标-内容-教学-评价”一致原则,重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以及爱党、爱国、爱粤西和爱校情怀,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岭师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方院校 工程制图与CA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