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_(2)O_(3)的片状α-Al_(2)O_(3)包覆研究
1
作者 刘风坤 龙开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15-619,共5页
首先以片状α-Al_(2)O_(3)为基质,以FeCl_(3)为铁源,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Fe_(2)O_(3)/α-Al_(2)O_(3)珠光颜料,并借助SEM、EDS、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珠光颜料进行性能表征,考察了反应pH值、反应温度、铁盐浓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片状α... 首先以片状α-Al_(2)O_(3)为基质,以FeCl_(3)为铁源,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Fe_(2)O_(3)/α-Al_(2)O_(3)珠光颜料,并借助SEM、EDS、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珠光颜料进行性能表征,考察了反应pH值、反应温度、铁盐浓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片状α-Al_(2)O_(3)包覆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铁系包覆片状α-Al_(2)O_(3)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同时了解了各参数影响包覆率的主次顺序,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六偏磷酸钠对包覆率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影响包覆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反应pH值、反应温度、添加剂用量、铁盐浓度;在最优的工艺参数下制备出来Fe_(2)O_(3)/α-Al_(2)O_(3)的包覆率为20.93%;样品的表面形貌光滑平整且包覆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α-Al_(2)O_(3) Fe_(2)O_(3) 包覆率
下载PDF
一种废玻璃和废陶瓷再生的新建筑保温材料性能测试及应用
2
作者 董帅 《粘接》 CAS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以废玻璃和废陶瓷为基材,氯化钠为相变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再生相变蓄热材料。试验对再生相变蓄热材料的配比和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蓄热材料的蓄热性能和热循环性能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基体材料与相变材料质量比为6∶4,烧结温度为... 以废玻璃和废陶瓷为基材,氯化钠为相变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再生相变蓄热材料。试验对再生相变蓄热材料的配比和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蓄热材料的蓄热性能和热循环性能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基体材料与相变材料质量比为6∶4,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60 min,制备的再生相变蓄热材料性能最佳。此时再生相变蓄热材料体积密度约为1.88 g/cm3,抗折强度约为40 MPa,峰值温度为797.7℃,相变潜热为60.52 J/g,蓄热密度为230.213 J/g,导热系数为0.73 W/(m·K),蓄热性能表现良好,满足GB 50411—2019标准要求。经过多次循环后,再生相变蓄热材料整体失重率始终低于1%,表现出良好的热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建材 保温材料 绿色材料 蓄热性能
下载PDF
卤化金属配位聚合物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3
作者 何厚荣 李航 +1 位作者 廖伟名 何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82,385,共5页
首先阐述了目前限制着卤化金属配位聚合物(XCP)材料发展的关键问题,如热稳定性、耐湿性较差、重金属渗出等。随后提到将卤素配位原子引入传统配位聚合物中,这种策略既有效提高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又能稳定激发态电子,对增强材料的光催化... 首先阐述了目前限制着卤化金属配位聚合物(XCP)材料发展的关键问题,如热稳定性、耐湿性较差、重金属渗出等。随后提到将卤素配位原子引入传统配位聚合物中,这种策略既有效提高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又能稳定激发态电子,对增强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综述了卤化金属配位聚合物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选择性有机合成、水裂解产氢以及CO_(2)还原方面的研究,并对该类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为构建长效稳定的XCP实现高效光催化,扩大应用规模以及探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卤化金属 光催化 应用
下载PDF
硬脂酸改性纳米碳酸钙表面研究
4
作者 马梦绮 武志鹏 +1 位作者 胡跃鑫 韩向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82-586,共5页
为了改善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采用硬脂酸对nano-CaCO_(3)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改变硬脂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浆料质量浓度,测定反应前后nano-Ca CO_(3)的活化度和吸油值,进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 为了改善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采用硬脂酸对nano-CaCO_(3)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改变硬脂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浆料质量浓度,测定反应前后nano-Ca CO_(3)的活化度和吸油值,进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硬脂酸可以改性nano-Ca CO_(3),其最好的改性条件为硬脂酸质量分数4%,浆料质量浓度90g·L^(-1),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50~60min。红外光谱显示硬脂酸与nano-CaCO_(3)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化学键,扫描电镜观察到用硬脂酸处理过的nano-CaCO_(3)可减少在基体中团聚,有助于其在基体中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硬脂酸 分散 吸油值
下载PDF
添加剂对粉煤灰合成堇青石陶瓷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婕 魏瑞丽 刘民生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2326-2329,共4页
选用高铝粉煤灰、镁砂、硅微粉为合成堇青石的主要原料,分别添加1%、2%、3%的ZrO_(2)和1%、2%、3%的Ca F2,在100 k N的压力下压制成Φ36 mm×36 mm圆柱状试样,在1300℃下烧结3 h,通过检测试样的体积收缩率、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吸... 选用高铝粉煤灰、镁砂、硅微粉为合成堇青石的主要原料,分别添加1%、2%、3%的ZrO_(2)和1%、2%、3%的Ca F2,在100 k N的压力下压制成Φ36 mm×36 mm圆柱状试样,在1300℃下烧结3 h,通过检测试样的体积收缩率、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吸水率、耐压强度以及XRD分析试样成分、SEM观察试样表面形貌,研究添加剂对堇青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_(2)和Ca F2的加入降低了堇青石的烧成温度,增大了堇青石的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提高了堇青石的致密度,并且ZrO_(2)和Ca F2的加入促进了高温堇青石的生成,并且晶体结构均匀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陶瓷 高铝粉煤灰 添加剂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制备高导热石墨烯膜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方超 孙善卫 +1 位作者 史恩台 潘成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研究了使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前驱体,通过1 200℃真空碳化和2 800℃氩气保护石墨化制备出高导热系数的石墨烯膜,并研究了对苯二胺含量、薄膜拉伸比例、薄膜厚度和导热填料的加入对石墨烯薄膜导热系数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添加... 研究了使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前驱体,通过1 200℃真空碳化和2 800℃氩气保护石墨化制备出高导热系数的石墨烯膜,并研究了对苯二胺含量、薄膜拉伸比例、薄膜厚度和导热填料的加入对石墨烯薄膜导热系数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添加导热填料时,38μm的聚酰亚胺膜烧制的石墨烯膜导热系数为1 298 W·m^(-1)·K^(-1),拉伸强度为30 MPa;添加5%的粒径为1μm的氧化铝,石墨烯膜的导热系数可达1 278 W·m^(-1)·K^(-1),拉伸强度可达6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石墨烯膜 导热系数 拉伸强度 对苯二胺 氧化铝
下载PDF
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研究
7
作者 史恩台 潘成 胡程鹏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以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M-Tol)、对苯二胺(P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三种单体在极性溶剂中聚合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经涂布、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利用热机械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对薄膜进行性能表征,研究聚合物... 以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M-Tol)、对苯二胺(P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三种单体在极性溶剂中聚合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经涂布、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利用热机械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对薄膜进行性能表征,研究聚合物组成、共聚结构、反应溶剂、亚胺化工艺、拉伸条件对聚酰亚胺薄膜热膨胀系数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M-Tol、PDA、BPDA摩尔比为2∶8∶10,拥有嵌段共聚结构、采用高沸点反应溶剂与化学亚胺化工艺、经过拉伸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优秀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热膨胀系数 聚酰胺酸 亚胺化 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含氟单体水相聚合诱导自组装
8
作者 丁柯 丁石宗 韩安迪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论文致力于高浓度高重现性的精准制备含氟组装体,同时将微波辅助用于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建立微波辅助含氟单体水相PISA新方法。引入随机甲基-β-环糊精(MCD)与含氟疏水单体形成水溶性主客体复合物,在微波辅助下成功制备不同粒径的组... 论文致力于高浓度高重现性的精准制备含氟组装体,同时将微波辅助用于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建立微波辅助含氟单体水相PISA新方法。引入随机甲基-β-环糊精(MCD)与含氟疏水单体形成水溶性主客体复合物,在微波辅助下成功制备不同粒径的组装体,通过接触角的测试,证明了含氟微球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疏水性能,可以用作含氟水性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相互作用 RAFT聚合 聚合诱导自组装 含氟组装体
下载PDF
超快速微波辅助合成相变储能纳胶囊
9
作者 买慧娟 杨雷 周毛措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近年来如何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及新型储能材料的发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在微波辅助聚合基础上,引入微波敏化剂并采用正交试验实现超快速聚合相变储能纳胶囊,将聚合时间缩短至5 min内,同时反应温度降低至40~60℃,实现超快速低成本绿... 近年来如何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及新型储能材料的发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在微波辅助聚合基础上,引入微波敏化剂并采用正交试验实现超快速聚合相变储能纳胶囊,将聚合时间缩短至5 min内,同时反应温度降低至40~60℃,实现超快速低成本绿色化制备相变储能纳胶囊。并利用DLS、SEM、DSC、TGA表征探究可知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40%,超声时间1min,微波转速400r/min,得到的纳胶囊呈球状、平均粒径在70~307 nm之间、具有较好的热性能、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包覆率可达64.69%,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纳胶囊 微波法 敏化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宁 汪光辉 +4 位作者 柳雷 汪俊 刘亚辉 李改叶 张建峰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436-1441,共6页
空心玻璃微珠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隔热、耐火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能够调控表面化学性质,提升与其他材料的结合能力,或者赋予新的功能性,提... 空心玻璃微珠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隔热、耐火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能够调控表面化学性质,提升与其他材料的结合能力,或者赋予新的功能性,提高其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介绍了酸碱刻蚀改性、偶联剂改性、聚合物接枝、表面包覆等对空心玻璃微珠进行表面改性涉及到的技术方法及机理,分析了改性空心玻璃微珠在聚合物填料、吸波、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表面改性技术 研究进展 应用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文萍 梁兵 +2 位作者 刘增金 梁小杰 范晓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6,36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了它们对RfAA的乳化性能,探讨了单体种类、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fAA)∶n(MAA或AMPS)∶n(PEGMA)=5∶3∶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2%时,所合成的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RfAA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性能,它们的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56.3、49.1 mN/m,CMC均约为0.002 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含氟单体 共聚 乳化
下载PDF
以空心SiO_2为载体的蛋壳型贵金属Pd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继瑞 夏增敏 +1 位作者 文利雄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以空心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蛋壳型贵金属Pd催化剂和Ca-Pd催化剂,应用TEM,XRD和EDS方法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贵金属Pd不仅能够负载到空心SiO2载体上,分散也比较均匀,且粒径较小,Pd/SiO2催化剂上Pd的粒径约为7 nm,Ca-Pd/SiO... 以空心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蛋壳型贵金属Pd催化剂和Ca-Pd催化剂,应用TEM,XRD和EDS方法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贵金属Pd不仅能够负载到空心SiO2载体上,分散也比较均匀,且粒径较小,Pd/SiO2催化剂上Pd的粒径约为7 nm,Ca-Pd/SiO2催化剂上Pd的粒径约为5 nm。在蛋壳型催化剂Pd/SiO2中加入助催化剂Ca能够形成蛋壳型Ca-Pd复合催化剂。空心SiO2可以作为蛋壳型贵金属Pd催化剂载体。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蛋壳型复合催化剂Ca-Pd/SiO2的催化活性和甲醇的选择性较纯Pd催化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催化活性提高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SiO2 贵金属Pd Ca-Pd合金 蛋壳型催化剂 催化性能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包埋无色纳米银抗菌剂制备及协同抗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建新 董林利 +2 位作者 苏伟 王霜霜 许利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097-14102,共6页
以高枝化聚乙烯亚胺(PEI)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抗菌剂.探讨了温度、PEI与Ag+ 的摩尔比对纳米银抗菌剂合成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扫描电镜对合成纳米银抗菌剂进行了表征,利用抑菌圈实验分别对... 以高枝化聚乙烯亚胺(PEI)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抗菌剂.探讨了温度、PEI与Ag+ 的摩尔比对纳米银抗菌剂合成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扫描电镜对合成纳米银抗菌剂进行了表征,利用抑菌圈实验分别对纳米银及PEI进行了抑菌性能测试,筛选出稳定性好抑菌性强的纳米银抗菌剂制备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在45℃,PEI与Ag^+ 的摩尔配比在2∶1-0.6∶1条件下能制备无色透明且抑菌性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银抗菌剂,PEI对纳米银抗菌剂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纳米银 抗菌剂 核壳结构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防止有机液体泄漏的密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洁 陈悦 +1 位作者 胡博路 杭瑚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89-91,共3页
引言有机液体,包括各种油品的泄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污染并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因此,防止有机液体泄漏材料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研制成功一种防止有机液体泄漏的新型密封材料.由抗油溶高分子材料为骨架与吸油膨胀... 引言有机液体,包括各种油品的泄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污染并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因此,防止有机液体泄漏材料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研制成功一种防止有机液体泄漏的新型密封材料.由抗油溶高分子材料为骨架与吸油膨胀的功能材料组合成复合凝胶材料,以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材料 复合凝胶 有机液体 泄漏
下载PDF
潜热蓄热用微胶囊化脂肪酸相变材料 被引量:5
15
作者 包艳华 王庭慰 潘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4-327,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蜜胺树脂为壁材合成了芯壁质量比为1∶1的十二酸相变材料微胶囊,利用FTIR、DSC、SEM等表征方法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红外特征吸收光谱、热性能、表面形貌及粒径大小等性质。结果表明,所得相变材料微胶囊是内部为微孔网状...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蜜胺树脂为壁材合成了芯壁质量比为1∶1的十二酸相变材料微胶囊,利用FTIR、DSC、SEM等表征方法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红外特征吸收光谱、热性能、表面形貌及粒径大小等性质。结果表明,所得相变材料微胶囊是内部为微孔网状结构、表面平整光滑的球形颗粒,其熔点和熔融焓分别为43.7℃和84.96 J/g,可作为蓄热材料应用于实际的潜热蓄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十二酸 微胶囊 热性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烷基季铵盐改性膨润土的膨胀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景芹 李丹东 +2 位作者 郑连波 李建华 申志兵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表征方法,考察了四甲基溴化铵(TMAB),四乙基溴化铵((Et)4N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铵盐都已吸附到膨润土... 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表征方法,考察了四甲基溴化铵(TMAB),四乙基溴化铵((Et)4N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铵盐都已吸附到膨润土晶层间,短链季铵盐TMAB和(Et)4NB主要以单分子平躺在膨润土晶层之间,使膨润土的层间距比原土样降低,有很好的防膨作用。长链季铵盐DTAB和CTAB以假三层平卧、倾斜排列等方式排列,使膨润土的层间距比原土样增加,没有防膨作用。且膨润土对(Et)4NB和TMAB的吸附量低于DTAB和CTAB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膨润土 层间距 防膨作用
下载PDF
溶胶-乳状液-凝胶法制备纳米MnO_2及其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洁 张莉 +1 位作者 张文莉 倪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56-659,共4页
采用溶胶-乳状液-凝胶法制备纳米MnO2,探讨了不同还原剂对MnO2溶胶的稳定性、乳化剂和凝胶剂的用量等对产品形貌、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马酸是制备MnO2溶胶比较合适的还原剂,Span80和Tween80复配乳化剂的效果最好,在油∶溶胶=4∶1... 采用溶胶-乳状液-凝胶法制备纳米MnO2,探讨了不同还原剂对MnO2溶胶的稳定性、乳化剂和凝胶剂的用量等对产品形貌、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马酸是制备MnO2溶胶比较合适的还原剂,Span80和Tween80复配乳化剂的效果最好,在油∶溶胶=4∶1,乳状液∶三乙胺=8∶3(体积比)的条件下制得的纳米MnO2微粒,其形貌为规整的球体,粒径均匀,几乎为单分散性。溶胶-乳状液-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性能明显高于分析纯的M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锰 溶胶-乳状液-凝胶法 催化性质
下载PDF
水解法制备M-VO_2纳米粉体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修春 王胤博 +1 位作者 周石山 董琰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7-830,共4页
以VOSO_4和NH_4HCO_3为原料,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M-VO_2纳米粉体;借助TGA-DTA,XRD,IR和TEM等方法对VO_2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26℃之前,VOSO_4的水解产物脱去物理吸附水,失重率达13.19%(质量分数),在226~415℃,脱去—OH基团,... 以VOSO_4和NH_4HCO_3为原料,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M-VO_2纳米粉体;借助TGA-DTA,XRD,IR和TEM等方法对VO_2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26℃之前,VOSO_4的水解产物脱去物理吸附水,失重率达13.19%(质量分数),在226~415℃,脱去—OH基团,形成无定形VO_2;在DTA曲线上,375.7℃附近的放热峰为无定形VO_2向B-VO_2转变时的析晶峰;继续提高热处理温度和延长热处理时间,B-VO_2逐渐转变为M-VO_2.VO_2前躯体在氩气保护下500℃热处理3 h,即得到高纯度M-VO_2纳米粉体,其颗粒直径为25~80 nm,且大部分为单晶,相变温度为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沉淀法 M-VO_2 相变温度
下载PDF
硅藻土/碳酸钙复合吸附材料制备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安岭 任子杰 +3 位作者 高惠民 黄开伟 郑仁基 陈智杰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实验用生石灰和碳酸铵与硅藻土混合进行水热改性,合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能且吸附性能良好的硅藻土陶粒。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生石灰添加量、碳酸铵添加量、水热反应温度、焙烧时间及焙烧温度对陶粒强度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藻土... 本实验用生石灰和碳酸铵与硅藻土混合进行水热改性,合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能且吸附性能良好的硅藻土陶粒。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生石灰添加量、碳酸铵添加量、水热反应温度、焙烧时间及焙烧温度对陶粒强度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藻土中生石灰的添加量为15%、碳酸铵添加量为15%,180℃水热反应6 h,并在125℃下焙烧40 min时,陶粒性能最佳,其散失率仅为4.41%,对阳离子红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49.42%,饱和吸附量为247.1 mg/g。X射线衍射(XRD)与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向硅藻土中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铵后,硅藻土陶粒中生成了碳酸钙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生石灰 碳酸铵 水热反应 焙烧
下载PDF
磷渣颗粒级配与磷渣水泥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皮艳灵 程麟 朱成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7-21,31,共6页
将3个工厂的磷渣,按粉磨时间序列处理成若干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配制成一系列磷渣硅酸盐水泥(磷渣掺量均为30%),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磷渣各粒径范围颗粒含量与水泥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渣中含磷量不同,... 将3个工厂的磷渣,按粉磨时间序列处理成若干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配制成一系列磷渣硅酸盐水泥(磷渣掺量均为30%),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磷渣各粒径范围颗粒含量与水泥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渣中含磷量不同,磷渣的颗粒分布对水泥各龄期强度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即磷(P2O5)质量分数为3.5%,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削弱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1.4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增强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2.6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3d强度有削弱作用,而对28d强度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渣 颗粒级配 强度 灰色关联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