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相对流动对套管式换热器效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袁尚科 赵子琴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采用效率传热单元法(ε-NTU)分析了顺流和逆流2种形式套管式换热器效率的影响因素,给出了效率计算公式和线算图。分析认为,当采用单管式换热器时,逆流连接方式的换热效率较高,当采用双程套管换热器时,顺流连接方式的换热效率较高。
关键词 换热器 换热效率 顺流 逆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波纹尺寸对板式空气预热器阻力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云周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
正反包波纹板是常见的板式空气预热器传热板片型式。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与正反包波纹板特性相似的标准圆柱绕流周期性模型,研究了圆柱排布间距l与圆柱流道直径d的比值l/d对模型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l/d逐渐增大时,其对... 正反包波纹板是常见的板式空气预热器传热板片型式。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与正反包波纹板特性相似的标准圆柱绕流周期性模型,研究了圆柱排布间距l与圆柱流道直径d的比值l/d对模型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l/d逐渐增大时,其对阻力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当l/d≥5.2时,压力损失对l/d数值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以标准圆柱绕流周期性模型研究结果为参考,优化设计出了阻力性能满足工况要求的板间距3 mm、波纹间距75 mm的正反包波纹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空气预热器 正反包波纹板 阻力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急冷油-稀释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泄漏原因分析
3
作者 陈德山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74-79,共6页
某公司乙烯裂解装置急冷单元共有9台急冷油-稀释蒸汽发生器,投用8 a后换热管开始出现频繁泄漏。采用宏观检查、内外径测量、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硬度测试、腐蚀形貌扫描电镜分析、EDS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泄漏最为... 某公司乙烯裂解装置急冷单元共有9台急冷油-稀释蒸汽发生器,投用8 a后换热管开始出现频繁泄漏。采用宏观检查、内外径测量、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硬度测试、腐蚀形貌扫描电镜分析、EDS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泄漏最为严重的换热管进行了针对性的理化分析。结合理化分析结果,认为工艺水的pH值频繁波动是导致换热管腐蚀的主要原因,汽化-冲刷腐蚀加剧了换热管腐蚀失效,氧浓差腐蚀对换热管腐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换热管腐蚀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换热管 腐蚀 泄漏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4
作者 黄兴华 王启杰 陆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单相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模拟方法 .用体积多孔度、表面渗透度、分布阻力和分布热源来考虑壳程复杂几何结构造成的流道缩小和流动阻力、传热效应 ,通过数值求解平均的流体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 ,得到壳程流... 提出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单相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模拟方法 .用体积多孔度、表面渗透度、分布阻力和分布热源来考虑壳程复杂几何结构造成的流道缩小和流动阻力、传热效应 ,通过数值求解平均的流体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 ,得到壳程流动和换热的分布 .用该方法对一实验换热器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的模拟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 换热器 数值模拟 流动 传热 三维
下载PDF
凝结换热器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慧英 帅志明 周强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槽管管外凝结换热的研究尚待深入.为此,本文对螺旋槽管凝结换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管 凝结换热器 强化传热 换热器 传热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王素华 王树立 赵志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1期64-67,共4页
用激光测速仪详细测量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场特性 ,着重研究了旋流角对速度分布和对脉动速度的影响及其与流量的偶合关系 ,并对速度分布对换热性能及阻力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模型换热器采用有机玻璃制作 ,壳体尺寸为2 0 0... 用激光测速仪详细测量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场特性 ,着重研究了旋流角对速度分布和对脉动速度的影响及其与流量的偶合关系 ,并对速度分布对换热性能及阻力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模型换热器采用有机玻璃制作 ,壳体尺寸为2 0 0mm× 6mm× 3 0 0 0mm(外径×壁厚×长度 ) ,换热管外径为 1 5mm ,共 52根 ,均匀布置。折流板倾斜角度取 3 0 ,3 5,4 0 ,4 2°四种 ,双头布置。实验介质为常温下自来水 ,流量测量采用转子流量计 ,流量范围为 3~ 2 0m3/h。一般情况下 ,随着旋流角的减小 ,切向速度分量增大 ,脉动速度也相应增大 ,有利于换热 ;流量增加使速度沿径向分布趋于均匀。但螺旋角减小 ,流动损失也随之增加 ,尤其在旋流角小于 3 5°以后 ,流动损失增加幅度加快。综合考虑 ,建议使用螺旋板角度为 3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 换热器 流动特性 激光测速
下载PDF
炉内单排换热器管阵列声传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根山 安连锁 +1 位作者 吕亚东 沈国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6-160,共5页
基于Twersky声波散射理论和光栅衍射理论,对炉内单排换热器管阵列的声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管排阵列对入射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的物理机制,给出了计算管排阵列声透射与反射系数的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了管排阵列对声波的反射与透... 基于Twersky声波散射理论和光栅衍射理论,对炉内单排换热器管阵列的声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管排阵列对入射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的物理机制,给出了计算管排阵列声透射与反射系数的数学模型,数值研究了管排阵列对声波的反射与透射系数随管间距、声波频率等参数变化的关系曲线,揭示了单排管阵列对声波传播具有截止和导通作用,并且其截止带和导通带的位置与管阵列结构参数和炉内温度有关。为研究多排管阵列的声传输特性、促进换热器管阵列泄漏声检测与定位技术和锅炉管束深处的声波除灰选频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管排阵列 声传播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换热器
下载PDF
换热器网络同步最优综合方法──改进的MINLP转运模型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一 尹洪超 +1 位作者 王晓云 施光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84,共8页
针对现有的换热器网络最优综合方法的局限性,采用分级超结构转运模型和物流吸、放热潜力的概念,提出了非等温混合线性约束的换热器网络同步最优综合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的改进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对公用工程费用、换热面积... 针对现有的换热器网络最优综合方法的局限性,采用分级超结构转运模型和物流吸、放热潜力的概念,提出了非等温混合线性约束的换热器网络同步最优综合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的改进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对公用工程费用、换热面积、换热设备台数及物流的匹配选择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而且在线性约束的条件下消除了等温混合的不合理假设,只需求解一次MINLP问题就可得到包括分流情况在内的最优网络结构.算例表明,该模型优于以往的几种同步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网络 转运模型 化工过程系统 MINLP
下载PDF
TEMA-F型换热器壳侧油-气混合物两相流流动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小琼 王启杰 +2 位作者 王伟 李维 罗来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3-747,共5页
1 弓I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管壳式壳侧两相流动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但现有的研究均以具有单程壳体的TEMA-E型换热器为对象,尚末对石油化工中使用的TEMA-F型换热器(具有1个纵向折流板,把壳体分为2个壳室)进行研究.本文在较宽广... 1 弓I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管壳式壳侧两相流动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但现有的研究均以具有单程壳体的TEMA-E型换热器为对象,尚末对石油化工中使用的TEMA-F型换热器(具有1个纵向折流板,把壳体分为2个壳室)进行研究.本文在较宽广的实验参数范围内,对空气-柴油两相混合物在TEMA-F型理想换热器模型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2 实验装置、测试系统及实验方法 在空气-油两相流动特性试验台上进行实验,实验系统见图1.试验用理想换热器模型示于图2,模型中换热管与横向折流板、横向折流板与壳体之间无间隙,为防止边壁的旁通泄漏,还安装了非整圆假管.当纵向折流板垂直放置时,换热器左右对称,故图2中试验元件只给出整个换热器的一半(见图中实线部分),试验元件用有机玻璃制造.在前、后端面上观察流型.平均截面含气率用快速关闭阀门法测量. “PAsTg 123 4 图1 实验系统 图2 换热器模型立体图 Fig.IExperlmental flow loop Fig.2 Heatexchanger model 1一空气压缩机;2一空气稳压器;3一空气冷却器;l一壳;2一纵向折流板;3一横向折流板;4一换热管 4一油箱;5一气液分离器;6一油流量计;7一试验 段;8一空气流量计;9一油稳压计J一油泵3 实验结果及讨论3.l 两相流型及其转变3.1.1 流型划分 在本文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侧 两相流 流动特性 换热器 油气混合物
下载PDF
换热器的液压胀管研究(三)──管板开槽宽度的选择 被引量:22
10
作者 颜惠庚 张炳生 +1 位作者 葛乐通 李培宁 《压力容器》 1997年第3期24-28,共5页
本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管板开槽宽度下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的密封性能和拉脱强度,得出了管板开槽宽度应为之间的结论。在研究中,发现国家标准中对于开槽宽度的规定不能适应液压胀接技术的要求,建议在有关标准中,增补适用于... 本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管板开槽宽度下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的密封性能和拉脱强度,得出了管板开槽宽度应为之间的结论。在研究中,发现国家标准中对于开槽宽度的规定不能适应液压胀接技术的要求,建议在有关标准中,增补适用于液压胀接的有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胀接 换热器 管板 宽度
下载PDF
斜针翅纵向流管束研究及混合管束设计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方江敏 张亚君 +3 位作者 钱颂文 岑汉钊 王励端 高莉萍 《石油化工设备》 EI CAS 2000年第4期12-15,共4页
分析斜针翅管束纵向流流动特性 ,建立了斜针翅管束流动的流体力学及传热强化理论模型 ,并对不同规格斜针翅管进行试验研究和比较 ,可节省材料 1 /3,压降仅为光管折流板换热器的 1 /2 0 ,强化传热为光管 2~ 3倍 ,并设计应用于炼油换热... 分析斜针翅管束纵向流流动特性 ,建立了斜针翅管束流动的流体力学及传热强化理论模型 ,并对不同规格斜针翅管进行试验研究和比较 ,可节省材料 1 /3,压降仅为光管折流板换热器的 1 /2 0 ,强化传热为光管 2~ 3倍 ,并设计应用于炼油换热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太阳棒斜针翅 混合管束 炼油 换热器 设计
下载PDF
扭曲管与混合管束换热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钱颂文 方江敏 江楠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0年第2期20-21,共2页
本文介绍国外新型扭曲管和混合管束换热器情况及其应用 ,其强化传热可节省传热面积26.5~51%。
关键词 换热器 混合管束 扭曲管 传热强化 设计
下载PDF
在新型水平三维内微肋管中R134a的凝结传热 被引量:4
13
作者 辛明道 陈清华 +2 位作者 崔文智 周杰 张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8-361,共4页
以R1 34a为工质 ,对一种新型水平三维内微肋管内凝结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 .实验管件为外径 1 6mm ,内径 1 2mm的铜管 ,实验工况范围为 :质量通量 1 2 5~ 2 85kg·m- 2 ·s- 1 ;进口压力 0 .51~ 0 .77MPa ;蒸汽干度0 .1 4~ 1 ... 以R1 34a为工质 ,对一种新型水平三维内微肋管内凝结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 .实验管件为外径 1 6mm ,内径 1 2mm的铜管 ,实验工况范围为 :质量通量 1 2 5~ 2 85kg·m- 2 ·s- 1 ;进口压力 0 .51~ 0 .77MPa ;蒸汽干度0 .1 4~ 1 .将实验得到的局部传热系数与相同工况下Shah的水平光滑管内凝结传热关系式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在本实验质量通量范围内 ,该三维内微肋管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 (x =0 .6时 )是光管的 1 .7~ 3倍 ,平均强化比为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 内微肋管 传热强化 R134A 制冷剂 传热
下载PDF
2205型双相不锈钢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常春梅 张延丰 +1 位作者 郭志军 姚田绪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9年第3期73-77,共5页
成功开发出了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2205型双相不锈钢波纹板片,研究了压制成型和电阻缝焊板片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压制和焊接的板片无有害相析出,没有破坏2205型双相不锈钢特有的耐蚀性能。已成功进行了2205型双相不锈钢波纹板片的工... 成功开发出了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2205型双相不锈钢波纹板片,研究了压制成型和电阻缝焊板片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压制和焊接的板片无有害相析出,没有破坏2205型双相不锈钢特有的耐蚀性能。已成功进行了2205型双相不锈钢波纹板片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 压制 焊接 应用
下载PDF
两种管外传热型式对振荡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学来 郭荣伟 +1 位作者 方曜奇 俞鸿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6,共5页
对管外换热状况对振荡管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实验中采用自然对流及强制对流 (轴向水冷却 )两种典型的管外换热型式 .结果表明 :改善振荡管外的传热状况 ,可使振荡管的冷效应显著增强 ,在膨胀比ε=2 0~ 6 0的范围内... 对管外换热状况对振荡管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实验中采用自然对流及强制对流 (轴向水冷却 )两种典型的管外换热型式 .结果表明 :改善振荡管外的传热状况 ,可使振荡管的冷效应显著增强 ,在膨胀比ε=2 0~ 6 0的范围内可使制冷效率提高 4 6%~ 5 4% ,同时可使最佳射流激励频率 fopt降低且膨胀比对fopt值不再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振荡流 激波 气体膨胀
下载PDF
碟片旋转床流体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简弃非 邓先和 邓颂九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22,共5页
对同心环波纹碟片填料旋转床在气液两相沿径向逆流条件下的流体力学特性做了实验测量,并对板间距的影响做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碟片填料的气相阻力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比文献报道的金属丝网多孔介质填料减少40%以上。
关键词 旋转床 碟片填料 流体力学 填料 气液传质
下载PDF
最佳自增强下厚壁圆筒表面轴向裂纹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小涛 喻九阳 +2 位作者 刘玉华 卢霞 汪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9,57,共5页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厚壁圆筒的最佳自增强压力。计算了在相应工作压力下自增强圆筒内表面轴向裂纹Ι型应力强度因子。考虑了裂纹的几何形状、深度等影响因素,对圆筒内外两侧同时存在裂纹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自增强...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厚壁圆筒的最佳自增强压力。计算了在相应工作压力下自增强圆筒内表面轴向裂纹Ι型应力强度因子。考虑了裂纹的几何形状、深度等影响因素,对圆筒内外两侧同时存在裂纹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自增强压力随工作压力而变化;自增强后应力强度因子的减少量随裂纹加深而降低;外部裂纹可使内裂纹应力强度因子降低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自增强 轴向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新型强化传热技术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尔国 俞树荣 何世权 《石油化工设备》 CAS 1999年第6期42-45,共4页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新型强化传热技术机理及其在高效换热器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换热器的最新技术动向。
关键词 管壳式 换热器 管程 壳程 强化传热 化工设备
下载PDF
吸附式制冷装置中吸附床传热传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冯毅 谭盈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2-348,共7页
本文根据吸附式制冷装置中吸附床的操作特性,建立了吸附床在受热解吸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假设吸附床是均质的,吸附床的导热系数可用一个当量寻热系数表示,并考虑吸附床中吸附剂与传热片之间的接触热阻.以本文作者所... 本文根据吸附式制冷装置中吸附床的操作特性,建立了吸附床在受热解吸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假设吸附床是均质的,吸附床的导热系数可用一个当量寻热系数表示,并考虑吸附床中吸附剂与传热片之间的接触热阻.以本文作者所建立的吸附式制冰机为例,对此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 制冷机 吸附床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管壳式石墨换热器及其泄漏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志勋 齐广辉 +2 位作者 周坤 阮鑫 申知瑕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介绍了管壳式石墨换热器及其制造情况,结合生产实践的经验,分析了管壳式石墨换热器泄漏的原因,提出了管壳式石墨换热器制造、现场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管壳式石墨换热器 泄漏 原因 制造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