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Al_(2)O_(3)载体的水热合成及其加氢性能
1
作者 马月谦 董科军 夏继平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以ρ-Al_(2)O_(3)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出γ-Al_(2)O_(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2种不同前驱体制得的载体进行表征,并对2种载体制... 以ρ-Al_(2)O_(3)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出γ-Al_(2)O_(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2种不同前驱体制得的载体进行表征,并对2种载体制得的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脱氮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n(HCO_(3)^(-))/n(Al^(3+))为1.5∶1.0,100℃反应14 h下制得具有棒状结构、结晶度较好的AACH;相比由传统拟薄水铝石制得的载体,由AACH制得的载体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容,有效孔径(4~10 nm)的孔容占比更高,且利于反应进行的中强酸更多,且所制备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铵 拟薄水铝石 γ-Al_(2)O_(3) 水热反应 加氢精制催化剂 脱硫脱氮性能
下载PDF
铝灰碱法烧结熟料溶出过程及超声协同作用研究
2
作者 任学昌 冯浩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6,138,共9页
二次铝灰碱法烧结熟料溶出过程是回收氧化铝的重要环节,当溶出过程关键参数控制不当,会造成氧化铝溶出率低、能耗较高。为了提高氧化铝溶出率,了解氧化铝溶出机制,降低溶出过程能耗,探究了二次铝灰碱法焙烧熟料常压溶出过程中温度、时... 二次铝灰碱法烧结熟料溶出过程是回收氧化铝的重要环节,当溶出过程关键参数控制不当,会造成氧化铝溶出率低、能耗较高。为了提高氧化铝溶出率,了解氧化铝溶出机制,降低溶出过程能耗,探究了二次铝灰碱法焙烧熟料常压溶出过程中温度、时间、液固比与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的关系及熟料中NaAlO_(2)溶出过程动力学,考察了施加超声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熟料溶出过程优化参数为溶出温度为80℃、溶出时间为15 min、液固比(体积质量比,mL/g)为15,氧化铝溶出率可达92.3%;溶出动力学表明,NaAlO_(2)溶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3.45 kJ/mol;发现施加超声可在相同氧化铝溶出率下降低溶出温度至70℃并缩短溶出时间至9 min。该研究结果可为二次铝灰碱性焙烧熟料溶出过程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溶出过程 氧化铝溶出率 动力学 超声协同
下载PDF
In_(2)O_(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
3
作者 韩君林 刘锦梅 +2 位作者 孙建华 孙丽霞 廖丹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 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制。结果表明,In_(2)O_(3)-CuO复合材料在375 nm紫外光照射室温(25℃)条件下对质量浓度50 mg/L甲醛气体的灵敏度为298,与纯In_(2)O_(3)(2.4)相比灵敏度提高123倍,气敏性能的巨大提升得益于In_(2)O_(3)与CuO形成的p-n异质结,协同光活化条件下异质结界面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与氧物种(O_(2)和O_(2)-)间建立了氧的光活化吸附-解吸循环,使室温下材料的气体吸附-解吸过程和表面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O_(3)-CuO 紫外光活化 室温气敏 p-n异质结 甲醛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氧化铈/镍-碳纳米管复合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生洋 张耀祖 +3 位作者 王欣茹 周伟明 孙驰 张彩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98-101,107,共5页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子转移过程比较复杂,反应动力学缓滞,需要高效的电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传统的贵金属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亟需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作为替代材料。首先通过溶胶凝胶和热处理,得到...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子转移过程比较复杂,反应动力学缓滞,需要高效的电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传统的贵金属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亟需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作为替代材料。首先通过溶胶凝胶和热处理,得到了尺寸约为10 nm的氧化铈/镍复合纳米颗粒,然后通过催化甲烷热分解,得到了碳纳米管支撑的氧化铈/镍纳米材料。由于碳纳米管的形成,使催化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改变了金属镍的电子结构,从而使其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氧还原活性,其循环伏安的氧还原峰电位约在-0.17 V和-0.51 V左右,氧还原极化曲线的开启电位约在-0.05 V vs. S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碳纳米管 氧化铈/镍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质子入射Al_(x)Ga_(1-x)N材料的位移损伤模拟
5
作者 何欢 白雨蓉 +5 位作者 田赏 刘方 臧航 柳文波 李培 贺朝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氮化镓材料由于优良的电学特性以及耐辐照性能,其与不同含量Al_(x)Ga_(1-x)N材料组成的电子器件,有望应用于未来空间电子系统中.然而目前关于氮化镓位移损伤机理研究多关注于氮化镓材料,对于Al_(x)Ga_(1-x)N材料位移损伤研究较少.本文... 氮化镓材料由于优良的电学特性以及耐辐照性能,其与不同含量Al_(x)Ga_(1-x)N材料组成的电子器件,有望应用于未来空间电子系统中.然而目前关于氮化镓位移损伤机理研究多关注于氮化镓材料,对于Al_(x)Ga_(1-x)N材料位移损伤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两体碰撞近似理论模拟了10 keV-300 MeV质子在不同Al元素含量的Al_(x)Ga_(1-x)N材料中的位移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质子在Al_(x)Ga_(1-x)N材料中产生的非电离能损随质子能量增大而下降,当质子能量低于40 MeV时,非电离能损随着Al含量的增大而变大,当质子能量升高时该趋势相反;分析由质子导致的初级撞出原子以及非电离能量沉积,发现不同Al_(x)Ga_(1-x)N材料初级撞出原子能谱虽然相似,然而Al元素含量越高,由弹性碰撞产生的自身初级撞出原子比例越高;对于质子在不同深度造成的非电离能量沉积,弹性碰撞导致的能量沉积在径迹末端最大,而非弹性碰撞导致的能量沉积在径迹前端均匀分布,径迹末端减小,并且低能质子主要是通过弹性碰撞造成非电离能量沉积,而高能质子恰好相反.本研究揭示了不同Al元素含量的Al_(x)Ga_(1-x)N材料质子位移损伤机理,为GaN器件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x)Ga_(1-x)N 质子 位移损伤 两体碰撞近似
下载PDF
铝-空气电池废电解液制备片状氧化铝的研究
6
作者 王丽君 武杏荣 +2 位作者 王艳茹 申星梅 曹发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0-1498,共9页
以铝-空气电池废电解液为原材料,用硫酸铝调节pH值,用硫酸钾作为熔盐制备片状氧化铝(α-Al_(2)O_(3)),研究了合成温度、晶种添加量对α-Al_(2)O_(3)粉体体积分数、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 以铝-空气电池废电解液为原材料,用硫酸铝调节pH值,用硫酸钾作为熔盐制备片状氧化铝(α-Al_(2)O_(3)),研究了合成温度、晶种添加量对α-Al_(2)O_(3)粉体体积分数、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等,对加入不同晶种量的α-Al_(2)O_(3)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晶种后可以提高α-Al_(2)O_(3)粉体的体积分数,减小α-Al_(2)O_(3)粉体的粒度,使α-Al_(2)O_(3)粉体的粒度分布更集中,同时使α-Al_(2)O_(3)粉体更分散。此外,当晶种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制备出的片状α-Al_(2)O_(3)的体积分数可达97.0%,平均粒度约为7.2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氧化铝 铝-空气电池废电解液 晶种 粒度 熔盐法 分散性
下载PDF
无机阴离子对低温拜耳法中脱硅产物析出的影响
7
作者 刘吉龙 潘晓林 +2 位作者 吴鸿飞 侯宪林 于海燕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00-1310,共11页
利用XRD、FT-IR、SEM和PSD等手段系统研究无机阴离子对低温拜耳法过程中脱硅产物(DSPs)的组成、结构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当溶液中存在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时,形成氯化物型方钠石、碳酸盐型方钠石和黝方石,部分铝酸盐离子被阴离子杂... 利用XRD、FT-IR、SEM和PSD等手段系统研究无机阴离子对低温拜耳法过程中脱硅产物(DSPs)的组成、结构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当溶液中存在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时,形成氯化物型方钠石、碳酸盐型方钠石和黝方石,部分铝酸盐离子被阴离子杂质取代。硫酸盐与DSPs的结合能力强于铝酸盐、氯化物和碳酸盐。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DSPs的粒径增大,且DSPs的团聚程度和圆形片层结构的厚度均有所增加。此外,阴离子杂质会促进沸石骨架的溶解和方钠石中四元环的形成,从而促进沸石向方钠石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 水合铝硅酸钠 无机阴离子 脱硅 晶体结构
下载PDF
氧化钪(Sc_(2)O_(3))的热漫散射强度解析
8
作者 王瑞刚 刘泽朋 +1 位作者 香莲 孙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200,共8页
热漫散射分析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与实用性.氧化钪(Sc_(2)O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室温26℃下对Sc_(2)O_(3)进行了X射线衍射实验.其热漫散射强度呈明显的振动形状,将Sc_(2)O_(3... 热漫散射分析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与实用性.氧化钪(Sc_(2)O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室温26℃下对Sc_(2)O_(3)进行了X射线衍射实验.其热漫散射强度呈明显的振动形状,将Sc_(2)O_(3)的全衍射背底强度方程展开,并计算热漫散射强度的理论值,直至计算到第14近邻原子(r为0.3816 nm)全衍射背底强度图谱.将理论值与实验值拟合,得到了最近邻原子至第7近邻原子所对应的原子间热振动相关效应值μ,最近邻原子到第7近邻原子距离r的值分别为0.2067,0.2148,0.2161,0.2671,0.2945,0.3229和0.3265 nm,所对应的原子间热振动相关效应值μ分别为0.64,0.63,0.62,0.61,0.60,0.58和0.57.研究发现Sc_(2)O_(3)热漫散射强度大小与原子的热振动密切相关,对热漫散射强度振动形状影响最大的是第7近邻原子Sc_(1)-Sc_(2)间的热振动相关效应μ,原子间热振动相关效应值μ对研究材料的力热性质提供很重要的参数,为下一步计算比热和原子间力常数打下基础,其对于材料的力热方面的用途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_(2)O_(3) 热漫散射 原子间热振动相关效应值
下载PDF
蓝宝石晶体纳米压入本构方程
9
作者 刘婷 李先昊 +3 位作者 郭耀军 康森 鲁雅荣 何力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90,共9页
应用有限元方法(FEM)结合神经网络优化及无量纲模型,建立了可统一描述蓝宝石不同晶面纳米压入行为的本构方程。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蓝宝石晶体的四个典型晶面(C、A、R、M)的表面微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构方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 应用有限元方法(FEM)结合神经网络优化及无量纲模型,建立了可统一描述蓝宝石不同晶面纳米压入行为的本构方程。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蓝宝石晶体的四个典型晶面(C、A、R、M)的表面微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构方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加载、卸载曲线均可由压入深度h的二次函数表达;加载曲线是压入面弹性模量E、屈服应力Y和加工硬化指数n的函数,卸载曲线则除此三个因素之外还与卸载位置(最大深度)h_(max)有关;对同一晶面而言,残余深度hr正比于h_(max),塑性功正比于h_(max)的三次方。结果还表明,对蓝宝石晶体这类难以应用常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手段的超硬高脆材料,利用本构方程结合纳米压痕试验,可以比较有效地获得其基本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晶体 晶面 纳米压痕 有限元方法 本构方程
下载PDF
GaAsBi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玉麟 郭祥 丁召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稀铋Ⅲ-Ⅴ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和光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分子束外延法(MBE)和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法(MOVPE)。本文聚焦于具有较大带隙收缩、温度不敏感以及强自旋轨道分裂等特殊物理特性的GaAs_(x)Bi_(1-x)半导体材... 稀铋Ⅲ-Ⅴ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和光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分子束外延法(MBE)和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法(MOVPE)。本文聚焦于具有较大带隙收缩、温度不敏感以及强自旋轨道分裂等特殊物理特性的GaAs_(x)Bi_(1-x)半导体材料,对其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人员对GaAsBi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薄膜、多量子阱、纳米线和量子点材料的制备。在薄膜材料方面,侧重于研究制备工艺条件对GaAsBi薄膜的影响,例如低衬底温度、低生长速率和非常规的Ⅴ/Ⅲ束流比;在多量子阱材料方面,采用双衬底温度技术有效减少Bi偏析问题;对于纳米线和量子点材料,金属Bi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材料的形貌和光学性能。然而,目前在该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仍存在挑战,如薄膜材料的结晶质量恶化和金属Bi分凝团聚,以及量子点材料中Bi的均匀性和形成机制的争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GaAs_(x)Bi_(1-x)半导体材料的质量和促进器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铋Ⅲ-Ⅴ半导体材料 GaAsBi薄膜 多量子阱材料 量子点材料 MBE MOVPE
下载PDF
LaCoO_(3)纳米粒子的制备、掺杂及丙酮敏感性能研究
11
作者 袁杰 刘沛东 +5 位作者 邓婷 赵广源 黄鹤燕 谢瑞士 张行泉 刘海峰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1-4,9,共5页
为了开发新型的钙钛矿钴氧化物气敏材料,探究不同掺杂离子及掺杂量对LaCoO_(3)气敏性能的影响,以La(NO_(3))3·6H_(2)O、Co(NO_(3))3·6H_(2)O、丙烯酰胺、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LaCoO_(3)及A位Ca... 为了开发新型的钙钛矿钴氧化物气敏材料,探究不同掺杂离子及掺杂量对LaCoO_(3)气敏性能的影响,以La(NO_(3))3·6H_(2)O、Co(NO_(3))3·6H_(2)O、丙烯酰胺、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LaCoO_(3)及A位Ca^(2+)、Sr^(2+)掺杂的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IR)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半导体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aCoO_(3)纳米粒子晶粒大小、活化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位Ca^(2+)、Sr^(2+)掺杂可以增大LaCoO_(3)晶粒的生长活化能、抑制晶粒生长;对制得样品进行丙酮敏感性能测试后发现,Ca^(2+)、Sr^(2+)掺杂均可提高LaCoO_(3)对丙酮的响应能力,尤其是Ca^(2+)掺杂量为15%时,样品对2%体积分数丙酮的灵敏度可达9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溶胶-凝胶法 LaCoO_(3) 掺杂 丙酮
下载PDF
流态化焙烧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铝及其结构表征
12
作者 宋忠赫 武小明 +3 位作者 刘鹏飞 崔梦洁 姚增利 任铁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7-173,共7页
流态化焙烧通过气体阻隔可降低晶粒间的作用力,抑制晶粒熔融生长,减少团聚。以AlOOH为原料,在流态化焙烧炉中焙烧出一系列比表面积大、表面富酸量、晶相稳定的纳米氧化铝。通过分析产品的形貌和织构性质,探究了流态化焙烧对纳米氧化铝... 流态化焙烧通过气体阻隔可降低晶粒间的作用力,抑制晶粒熔融生长,减少团聚。以AlOOH为原料,在流态化焙烧炉中焙烧出一系列比表面积大、表面富酸量、晶相稳定的纳米氧化铝。通过分析产品的形貌和织构性质,探究了流态化焙烧对纳米氧化铝表面官能团和活性因子的影响。成功制备超细α-Al_(2)O_(3),控制粒径在100~200nm之间。结果表明:1200℃下流态化焙烧获得的α-Al_(2)O_(3)(L1200)比表面积为57.27m^(2)/g,固定床焙烧氧化铝(G1200)仅为14.20m^(2)/g。L1200表面具有更多的酸碱量和更强的酸碱活性中心,Bronsted酸(B酸)和Lewis酸(L酸)含量分别为42.641mmol/g和342.681mmol/g,B/L(B酸/L酸的比值)为0.124,相比G1200(B酸:7.629mmol/g,L酸:177.301mmol/g,B/L:0.043)具有明显的酸活性优势。L酸向B酸转化提高了纳米氧化铝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氧化铝 烧结 流态化 失活 表面酸碱
下载PDF
铝掺杂氧化锌纳米粉末制备及其对PET的抗静电改性
13
作者 杨昕悦 关丽涛 杨崇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Al单元掺杂氧化锌(AZO)纳米粉体,并将自制的纳米AZO粉末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备,以提高PET的抗静电性能。利用X射线行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表面电阻测试仪等测试手段,探究了Al单元...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Al单元掺杂氧化锌(AZO)纳米粉体,并将自制的纳米AZO粉末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备,以提高PET的抗静电性能。利用X射线行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表面电阻测试仪等测试手段,探究了Al单元掺杂对AZO粉体结构、形貌及电性能的影响。在PET制备过程中加入AZO,探究AZO对PET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纳米粉体为结晶度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Al掺杂浓度影响AZO粉体形貌、晶体结构及电性能。随着Al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的结晶质量降低,电性能先变好后变差,粉体尺寸变大,出现团聚、结块现象。适度的Al掺杂可使AZO电阻率达到最低,改善AZO的导电性能。在Al掺杂浓度为2%时,AZO纳米粉体的电性能最佳,电阻率为5.3×10^(4)Ω/m^(2)。使用制备的AZO纳米粉末作为导电填料能有效改善PET的抗静电性能,降低PET/AZO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使材料由绝缘体转变为静电耗散体,抗静电性能增强。AZO填充量在0.005%时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最低,为1.16×10^(10)Ω/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掺杂改性 纳米氧化锌 PET复合材料 表面电阻率
下载PDF
二氧化锗-76同位素的制备研究
14
作者 周红艳 王晶 +1 位作者 高林华 王珂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高纯富集锗-76单晶探测器可应用于探测无中微子双β衰变,其中高纯富集二氧化锗-76是制备链中关键材料。本文以富集四氟化锗-76为原料,建立了一条水解中和法制备二氧化锗-76的工艺方法,并分别对四氟化锗-76气体水解液质量浓度、水解时间... 高纯富集锗-76单晶探测器可应用于探测无中微子双β衰变,其中高纯富集二氧化锗-76是制备链中关键材料。本文以富集四氟化锗-76为原料,建立了一条水解中和法制备二氧化锗-76的工艺方法,并分别对四氟化锗-76气体水解液质量浓度、水解时间、原料质量比、中和反应时间和烘干时间等工艺参数的研究,最终确立一条高纯度高收率的转化路线,产品经检测晶型为六方型晶体,纯度≥99.99%,转化收率≥95%。该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国内锗-76单晶探测器研究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化锗-76 水解中和法 工艺参数 二氧化锗-76
下载PDF
国内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主要技术进展及发展建议
15
作者 崔维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0期19-22,共4页
粉煤灰已成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目前堆存量估计在 30 亿吨以上,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其具有高含量的氧化铝,特别是高铝粉煤灰,含量超过38%,被认为是取代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理想原料之一。近... 粉煤灰已成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目前堆存量估计在 30 亿吨以上,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其具有高含量的氧化铝,特别是高铝粉煤灰,含量超过38%,被认为是取代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理想原料之一。近几十年来,高铝粉煤生产氧化铝是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各企业及科研院校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出了不同的工艺路线,部分工艺已经进行了中试试验或者工业化生产。目前,初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工艺路线:预脱硅-碱石灰石烧结法、石灰石烧结法、一步酸溶法。文章主要综述了以上三种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技术进展,分析其发展难点,同时提出评价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粉煤灰 氧化铝 铝土矿 烧结法 酸法 评价和建议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载氟氧化铝中氟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静 彭展 +1 位作者 马慧侠 白万里 《轻金属》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压片法测量载氟氧化铝中的氟含量。通过将冶金级氧化铝和基准氟化钠试剂混合研磨来获得校准用标准样品。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压片法的制样条件:5 g样品,滴加10滴无水乙醇作为研磨助剂,用震动磨研磨80 s,用硼酸镶边垫底制备测... 本文研究了压片法测量载氟氧化铝中的氟含量。通过将冶金级氧化铝和基准氟化钠试剂混合研磨来获得校准用标准样品。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压片法的制样条件:5 g样品,滴加10滴无水乙醇作为研磨助剂,用震动磨研磨80 s,用硼酸镶边垫底制备测量样片。方法的测量范围为0.090%~4.97%。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载氟氧化铝 压片法
下载PDF
Phase composition,conductivity,and sensor properties of cerium-doped indium oxide
17
作者 M.I.Ikim G.N.Gerasimov +2 位作者 V.F.Gromov O.J.Ilegbusi L.I.Trakhtenberg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In_(2)O_(3)and CeO_(2)–In_(2)O_(3)is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properties of sensor layers based on these compounds.During the synthesis of In_(2)O_(3),intermediate products In(OH)_(3)...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In_(2)O_(3)and CeO_(2)–In_(2)O_(3)is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properties of sensor layers based on these compounds.During the synthesis of In_(2)O_(3),intermediate products In(OH)_(3)and InOOH are formed,which are the precursors of stable cubic(c-In_(2)O_(3))and metastable rhombohedral(rh-In_(2)O_(3))phases,respectively.A transition from c-In_(2)O_(3)to rh-In_(2)O_(3)is obser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CeO_(2).The introduction of cerium into rh-In_(2)O_(3)results in a decrease in the sensor response to hydrogen,while it increases in composites based on c-In_(2)O_(3).The data on the sensor a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correlate with XPS results in which CeO_(2)causes a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emisorbed oxygen and oxygen vacancies in rh-In_(2)O_(3).The reverse situation is observed in composites based on c-In_(2)O_(3).Compared to In_(2)O_(3)and CeO_(2)–In_(2)O_(3)obtained by other methods,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s demonstrate maximum response to H_(2)at low temperatures by 70–100℃,and have short response time(0.2–0.5 s),short recovery time(6–7 s),and long-term stability.A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dependence of sensitivity on the direction of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In_(2)O_(3)and Ce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ium oxide Indium oxide NANOCOMPOSITE Hydrothermal method Cubic phase Rhombohedral phase Sensor response CONDUCTIVITY HYDROGEN Response/recovery time
下载PDF
Neutral and metallic vs.charged and semiconducting surface layer in acceptor doped CeO_(2)
18
作者 Ilan Ri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95-802,共8页
The monomolecular surface layer of acceptor doped CeO_(2) may become neutral and metallic or charged and semiconducting.This is revealed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oxygen pressure dependence of the surface def... The monomolecular surface layer of acceptor doped CeO_(2) may become neutral and metallic or charged and semiconducting.This is revealed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oxygen pressure dependence of the surface defects concentration in acceptor doped ceria with two different dopant types and operated under different oxygen pressures.Recentl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for highly reduced Sm0.2Ce0.8O1.9-x(SDC)containing a fixed valence dopant Sm3+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published for Pr0.1Ce0.9O_(2)-x(PCO) with the variable valence dopant Pr4+/Pr3+being reduced under milder conditions.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fits very wel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DC and PCO.It leads to the following predictions:the highly reduced surface of SDC is metallic and neutral,the metallic surface electron density of state is gs=0.9×10^(38)J-1·m^(-2)(1.4×1015eV^(-1)·cm^(-2)),the electron effective mass is meff,s=3.3me,and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reduced surface has theα(fcc)structure as in the bulk.In PCO a double layer is predicted to be formed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bulk with the surface being negatively charged and semiconducting.The surface of PCO maintains high Pr^(3+) defect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relative high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at oxygen pressures higher than in the bulk.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etallic and semiconducting surface layer of acceptor doped CeO_(2) are reviewed,as well as the key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pplied in coping with this problem.For that we make use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vailable for acceptor doped c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surface defects metallic surface oxide reduction Sm doped CeO_(2) Pr doped CeO_(2)
下载PDF
CuO催化拜尔液中有机物的降解
19
作者 李梦楠 刘战伟 +3 位作者 颜恒维 马文会 夏成成 刘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13-826,共14页
本研究采用以O_(2)为氧化剂、CuO为催化剂的催化湿法氧化技术去除拜尔液中的有机物。首先,在O_(2)添加量为13.98 g/L、氧化温度为220℃、氧化时间为100 min、不添加CuO的条件下,总有机碳、腐植酸钠和草酸钠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92.96%... 本研究采用以O_(2)为氧化剂、CuO为催化剂的催化湿法氧化技术去除拜尔液中的有机物。首先,在O_(2)添加量为13.98 g/L、氧化温度为220℃、氧化时间为100 min、不添加CuO的条件下,总有机碳、腐植酸钠和草酸钠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92.96%和71.36%。在此基础上,研究了O_(2)氧化拜尔液中有机物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然后,在CuO添加量为6%、O_(2)添加量为13.98 g/L、催化温度为250℃、催化时间为100 min的最佳条件下,总有机碳去除率为98.36%,腐植酸钠和草酸钠基本能够被全部去除。CuO形成的铜羟基络合物([Cu(Ⅱ)(OH)_x]~(2-x))基于络合反应机理是催化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溶解的CuO直接催化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是第二个原因。催化湿法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拜尔液中的有机物,尤其是对氧化铝生产危害较大的草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催化 湿法氧化 CUO 有机物去除
下载PDF
阳极炭渣催化脱碳制备冰晶石工艺研究
20
作者 张雅琪 陈喜平 孙宁宁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铝电解阳极炭渣属于危废,但也是价值较高的含氟资源,其冰晶石含量约为70%(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为实现阳极炭渣的资源化增值利用,探究了一步焙烧脱碳回收冰晶石的工艺,通过在阳极炭渣中添加反应助剂进行催化焙烧,考察了焙... 铝电解阳极炭渣属于危废,但也是价值较高的含氟资源,其冰晶石含量约为70%(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为实现阳极炭渣的资源化增值利用,探究了一步焙烧脱碳回收冰晶石的工艺,通过在阳极炭渣中添加反应助剂进行催化焙烧,考察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药剂配比对炭渣脱碳率的影响,得到实验最优条件:焙烧温度为760℃、保温时间为2.5 h、反应助剂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该条件下脱碳率达到97.75%。对添加5%反应助剂的炭渣进行差热分析,得到了添加反应助剂催化焙烧阳极炭渣的燃烧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后发生结晶水的分解、反应助剂的燃烧、炭渣中碳的燃烧及电解质的挥发。所得到的产品中未见明显的碳残留,主要成分为冰晶石且催化焙烧过程中未引入新杂质,回收的冰晶石中铁硅杂质含量低、品质高,可直接返回电解槽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阳极炭渣 焙烧 催化脱碳 冰晶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