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1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中镁离子的含量分析
1
作者 赵业军 钱欣 +2 位作者 王桂兵 周朗坤 王莹莹 《化学工程师》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研究以酸性铬蓝K为指示剂,以草酸铵为沉淀剂排除Fe^(2+)干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钛白副产物FeSO_(4)中的Mg^(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Mg-铬蓝K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40nm,最佳pH值为9.5,最佳沉淀剂草酸铵的用量为10mL。经加标回收... 本文研究以酸性铬蓝K为指示剂,以草酸铵为沉淀剂排除Fe^(2+)干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钛白副产物FeSO_(4)中的Mg^(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Mg-铬蓝K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40nm,最佳pH值为9.5,最佳沉淀剂草酸铵的用量为10mL。经加标回收的方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测出钛白副产物FeSO_(4)中Mg^(2+)含量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副产物 硫酸亚铁 镁离子 含量分析 酸性铬蓝K
下载PDF
Zr_(x)Ce_(1-x)O_(2)/NC催化CO_(2)和苯乙烯⁃锅法制环碳酸酯
2
作者 周钰淼 梁栋 +3 位作者 姚悦华 武越 赵婷 朱娜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CO_(2)与烯烃转化为环碳酸酯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固碳策略,为此设计了一种掺氮多孔碳负载锆铈双金属(Zr_(x)Ce_(1-x)O_(2)/NC)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CO_(2)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NH_(... CO_(2)与烯烃转化为环碳酸酯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固碳策略,为此设计了一种掺氮多孔碳负载锆铈双金属(Zr_(x)Ce_(1-x)O_(2)/NC)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CO_(2)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NH_(3)-TPD)等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物相、孔结构以及酸碱两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可在无卤条件下催化CO_(2)和苯乙烯一锅法制备环碳酸酯,特别是Zr_(0.75)Ce_(0.25)O_(2)/NC在2 MPa CO_(2)下,采用80℃/8 h和150℃/8 h分段工艺,实现了74.87%的转化率和80.43%的环碳酸酯选择性,这归因于氧化铈(CeO_(2))和氧化锆(ZrO_(2))在碳载体上的均匀分散,以及丰富的酸-碱性位点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苯乙烯 CeO_(2) ZrO_(2) 多孔碳 环碳酸酯
下载PDF
低价锆氧化物Zr_(3)O的结构、热力学和弹性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周虹伶 陈莉君 +3 位作者 杨晓玲 刘许旸 孙超 栾佰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52-965,共14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3种Zr_(3)O晶形(空间群分别为R3c(斜方六面体)、R32(斜方六面体)和P6322(六面体))的晶格动力学及其与温度相关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质。计算得到的3种Zr_(3)O晶形的晶体结构参数与实验结果一致。此外,证明3种Zr_(3)... 采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3种Zr_(3)O晶形(空间群分别为R3c(斜方六面体)、R32(斜方六面体)和P6322(六面体))的晶格动力学及其与温度相关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质。计算得到的3种Zr_(3)O晶形的晶体结构参数与实验结果一致。此外,证明3种Zr_(3)O结构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具有稳定性。获得了3种Zr_(3)O晶形在0~1500 K温度范围内的熵、焓、吉布斯自由能、比热容、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等性质。发现3种Zr_(3)O晶形在0K时的相对稳定性顺序为Zr_(3)O(R3c)>Zr_(3)O(R32)>Zr_(3)O(P6_(3)22);然而,在50 K时Zr_(3)O(R3c)转变成Zr_(3)O(R32),在540K时转变为Zr_(3)O(P6_(3)22)。相较于其他2种Zr_(3)O相,Zr_(3)O(R32)表现出更优越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Zr_(3)O 晶格动力学 热力学性质 弹性模量
下载PDF
锆钇废料制备氧化钇和磷酸锆吸附剂及其性能评价
4
作者 徐梦瑶 张欣 +2 位作者 何琨鹏 何坚 蒋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4,共9页
钇稳定氧化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切削边角料等固体废物,对其进行回收处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由于废料性质稳定,将其回收和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成为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研究提出将锆钇废... 钇稳定氧化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切削边角料等固体废物,对其进行回收处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由于废料性质稳定,将其回收和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成为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研究提出将锆钇废料转为氢氧化锆和草酸钇中间体,并进一步转化为磷酸锆和氧化钇吸附剂,增加锆钇废料资源化新路线。该合成路线以乙醇为分散助剂,氢氧化锆、草酸和磷酸二氢钠按物质的量为1∶2∶2比例混合,373 K反应6 h制得层状磷酸锆对钾离子的吸附容量为151.6 mg/g,可将模拟高钾血清中的钾浓度降至人体正常水平(4.51 mmol/L)且不损失过多的钠离子。以草酸钇氨水合物煅烧得到的氧化钇,可作为硫酸根的高效吸附剂。研究结果显示,在1073 K煅烧草酸钇氨水合物得到的氧化钇,在添加量为10 g/L、强酸性溶液的条件下,可保持98.6%的硫酸根去除率。硫酸根离子被氧化钇吸附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其准二级动力学常数为2.03×10^(-3) g/(min·mg),属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钇废料 磷酸锆 氧化钇 吸附
下载PDF
钛精矿酸解尾气中升华硫的产生规律及其减排方法
5
作者 向泉锦 全学军 +3 位作者 李礼 王海波 陈新红 李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3,134,共9页
钛精矿的酸解是硫酸法钛白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酸解尾气中单质硫降温冷凝所形成的升华硫极易堵塞排气管道系统,严重影响了钛白粉的正常生产。因此,系统地研究升华硫减排对实现硫酸法钛白连续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工作... 钛精矿的酸解是硫酸法钛白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酸解尾气中单质硫降温冷凝所形成的升华硫极易堵塞排气管道系统,严重影响了钛白粉的正常生产。因此,系统地研究升华硫减排对实现硫酸法钛白连续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工作对钛精矿中硫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表征分析,探讨了酸解尾气中升华硫的产生机制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升华硫产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尾气中的升华硫主要是由钛精矿中的磁黄铁矿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酸浓度等工艺参数都会影响升华硫的产生量。同时发现,增加酸解物料中的空气含量能在不影响钛精矿酸解率的前提下降低升华硫的产生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180℃、搅拌速率为100 r/min、反应酸浓度为85%(质量分数)、矿物粒径为48~75μm、物料中空气流速为80 mL/min时,酸解尾气中升华硫的质量减少了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解尾气 升华硫 钛精矿 硫酸法钛白
下载PDF
Tuning the reactivity of TiO_(2)layer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ub-5 nm Fe_(2)O_(3)particles via in situ voltage-assisted oxidation for robust catalytic reduction
6
作者 Nisa Nashrah Abdelkarim Chaouiki +1 位作者 Wail Al Zoubi Young Gun Ko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The 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has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TiO_(2)as a catalyst due to its poor surface reactivity.Here,we present a modification of a TiO_(2)layer with highly stable Sub-5 nm Fe_(2)... The 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has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TiO_(2)as a catalyst due to its poor surface reactivity.Here,we present a modification of a TiO_(2)layer with highly stable Sub-5 nm Fe_(2)O_(3)nanoparticles(NP)by modulating its structure-surface reactivity relationship to attain efficiency-stability balance via a voltage-assisted oxidation approach.In situ simultaneous oxidation of the Ti substrate and Fe precursor using high-energy plasma driven by high voltage resulted in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e_(2)O_(3)NP embedded within porous TiO_(2)layer.Comprehensive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s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emonstrated an improved electronic transition in TiO_(2)due to the presence of surface defects fro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possible charge transfer from Ti to Fe;it also unexpectedly increased the active site in the TiO_(2)layer due to uncoordinated electrons in Sub-5 nm Fe_(2)O_(3)NP/TiO_(2)catalyst,thereby enhancing the adsorption of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catalyst.This unique embedded structure exhibited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reducing 4-nitrophenol to 4-aminophenol,achieving approximately 99%efficiency in 20 min without stability decay after 20 consecutive cycles,outperforming previously reported TiO_(2)-based catalysts.This finding proposes a modified-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enabling facile construction of TiO_(2)with nanoscale oxides extandable to other metal oxid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dioxide Oxide nanoparticl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Surface reactivity Efficiency Stability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radiation defects and threshold energy of displacement in zirconium hydride obtained by new deep-learning potential
7
作者 王玺 唐孟 +3 位作者 蒋明璇 陈阳春 刘智骁 邓辉球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56-465,共10页
Zirconium hydride(ZrH_(2)) is an ideal neutron moderator material. However, radia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 changes its properties, which affect its behavior and the lifespan of the reactor. The threshold energy of dis... Zirconium hydride(ZrH_(2)) is an ideal neutron moderator material. However, radia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 changes its properties, which affect its behavior and the lifespan of the reactor. The threshold energy of displacement is an important quantity of the number of radiation defects produced, which helps us to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radiation defects in ZrH_(2).Molecular dynamics(MD) and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 are two main methods of calculating the threshold energy of displacement. The MD simulations with empirical potentials often cannot accurately depict the transitional states that lattice atoms must surpass to reach an interstitial state. Additionally, the AIMD method is unable to perform largescale calculation, which poses a computational challenge beyond the simulation range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achine learning potentials are renowned for their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making them an increasingly preferred choice for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n this work, we develop an accurate potential energy model for the ZrH_(2) system by using the deep-potential(DP) method. The DP model has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with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for the typical defect ener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ZrH_(2) system, including the basic bulk properties, formation energy of point defects, as well as diffusion behavior of hydrogen and zirconium. By integrating the DP model with Ziegler–Biersack–Littmark(ZBL) potential, we can predict the threshold energy of displacement of zirconium and hydrogen in ε-Zr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ium hydride deep learning potential radiation defects molecular dynamics threshold energy of displacement
下载PDF
Highly Defective Dark TiO_(2) Modified with Pt: Effects of Precursor Na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n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8
作者 E.D.Fakhrutdinova O.A.Reutova +6 位作者 T.A.Bugrova I.Yu.Ovsyuk L.S.Kibis O.A.Stonkus D.B.Vasilchenko O.V.Vodyankina V.A.Svetlychnyi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24年第2期198-209,共12页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modification with platinum of dark defective titania obtained via pulsed laser ablation. Both the method of Pt introduc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Pt precursor were varied. All samples exhibit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modification with platinum of dark defective titania obtained via pulsed laser ablation. Both the method of Pt introduc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Pt precursor were varied. All samples exhibited similar phase compositions, specific surface areas, and Pt contents.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pulsed CO adsorption revealed increased dispersity when photoreduction and the hydroxonitrate complex (Me _(4) N) _(2) [Pt _(2) (OH) _(2) (NO _(3) ) _(8) ] were used. The sample featured a high content of single-atom species and subnano-sized Pt clusters.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reduction method facilitated the appearance of a larger number of Pt ^(2+) states, which appeared owing to the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eff ect of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 density from the electron-saturated defects on the TiO _(2) surface to Pt ^(4+) . In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samples with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Pt ^(2+) ionic component, capable of generating short-lived Pt^(0) single-atom sites under irradiation due to the SMSI eff ect, exhibit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e 0.5Pt(C)/TiO_(2) -Ph sample exhibited the highest hydrogen yield with a quantum efficiency of 0.53, retaining its activity even after 8 h of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black)TiO_(2) Pulsed laser ablation Platinum reduction method Precursor type PHOTOCATALYSIS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下载PDF
LaAl_(11)O_(18)和Al_(2)O_(3)共同掺杂ZrO_(2)陶瓷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林信平 陈戈 +2 位作者 陈军超 王步高 邓天有 《中国锰业》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在2Y-TZP陶瓷粉中加入总量质量分数50%的不同比例的LaAl_(11)O_(18)和Al_(2)O_(3)粉体,将3种粉体混合均匀、成型并烧结成陶瓷,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随着LaAl_(11)O_(18)掺杂量增加,烧成陶瓷的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 在2Y-TZP陶瓷粉中加入总量质量分数50%的不同比例的LaAl_(11)O_(18)和Al_(2)O_(3)粉体,将3种粉体混合均匀、成型并烧结成陶瓷,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随着LaAl_(11)O_(18)掺杂量增加,烧成陶瓷的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w(LaAl_(11)O_(18))∶w(Al_(2)O_(3))最佳为1∶1,此时陶瓷强度可到1040 MPa,比50%ZrO_(2)/50%Al_(2)O_(3)样品提升15%。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aAl_(11)O_(18)掺杂量的增加,烧成的陶瓷中晶须状晶粒的数量增加,晶须增强效应促使强度提升;但掺杂量继续提升,陶瓷样品中细长颗粒过多导致晶粒分布不均匀,引起相对密度下降和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Y-TZP LaAl_(11)O_(18)和Al_(2)O_(3) 掺杂 晶须状晶粒
下载PDF
基于高含量取代型非金属掺杂TiO_(2)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小玉 杜瑞成 +1 位作者 李燕 扬述燕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9-11,共3页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TiO_(2)作为一种典型的光催化剂,其性能优化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基于高含量取代型非金属掺杂TiO_(2)的光催化性能基本原理、掺杂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TiO_(2)作为一种典型的光催化剂,其性能优化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基于高含量取代型非金属掺杂TiO_(2)的光催化性能基本原理、掺杂路线及掺杂的研究进展。针对高含量取代型非金属掺杂TiO_(2)发展过程中不足和挑战,提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光催化剂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转化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材料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改性机理 非金属掺杂改性 光催化
下载PDF
二氧化钛薄膜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苏方正 阚延勇 +2 位作者 徐曦荣 刘鸿彦 吴丕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629-631,共3页
二氧化钛薄膜因具有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新能源等行业。从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表征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重点讨论了影响二氧化钛薄膜性能的因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二氧化... 二氧化钛薄膜因具有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新能源等行业。从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表征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重点讨论了影响二氧化钛薄膜性能的因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二氧化钛薄膜未来应用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结构和性质 材料制备 薄膜表征
下载PDF
Ag/TiO_(2)复合物的低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顶 王黎明 +2 位作者 刘峰强 徐丽慧 潘虹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4109,共6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与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120℃)条件下制备了Ag/TiO_(2)复合物。采用SEM、EDS、XRD、XPS、DR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Ag/TiO_(2)(3%)复合物具有... 以钛酸四正丁酯、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与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120℃)条件下制备了Ag/TiO_(2)复合物。采用SEM、EDS、XRD、XPS、DR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Ag/TiO_(2)(3%)复合物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效果,光催化活性最高,在1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光反应90 min对30 mg/L的活性Red 24染料的降解率就能达到100%;在500 W氙灯照射下150 min对30 mg/L的活性Red 24的降解率能达到92.6%;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染料的降解率都能达到90%以上,具有优异的紫外/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为低温合成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_(2) 低温合成 光催化降解 活性染料 表征
下载PDF
高压下缺陷对锐钛矿相TiO_(2)多晶电输运性能的影响:交流阻抗测量
13
作者 王月 邵渤淮 +2 位作者 陈双龙 王春杰 高春晓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232,共10页
采用高压原位阻抗谱测量技术对锐钛矿Ti O_(2)多晶的电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6.4,11.5和24.6 GPa压力处发现了晶粒和晶界的电阻、参数因子和弛豫频率的反常变化行为.研究分析表明:6.4和11.5 GPa压力点分别对应着Ti O_(2)由锐钛矿转... 采用高压原位阻抗谱测量技术对锐钛矿Ti O_(2)多晶的电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6.4,11.5和24.6 GPa压力处发现了晶粒和晶界的电阻、参数因子和弛豫频率的反常变化行为.研究分析表明:6.4和11.5 GPa压力点分别对应着Ti O_(2)由锐钛矿转变为a-Pb O_(2),再转变为斜锆石的结构相变,当压力高于24.6 GPa时,Ti O_(2)完全转变为斜锆石相.通过分析晶粒和晶界电阻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行为可知,本征缺陷的存在对Ti O_(2)高压下电输运性质的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在6.4 GPa压力处,相变的发生导致缺陷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作为复合中心的深能级缺陷转变为向导带和价带提供载流子的浅能级缺陷,并且作为浅能级缺陷存在至实验最高压力点38.9 GPa,浅能级缺陷在能带中的位置也随着相变发生而改变.晶粒和晶界的激活能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表明高压下载流子在晶粒和晶界的输运变得更加容易.此外,Ti O_(2)晶粒和晶界的弛豫频率比值随压力的升高而不断减小,高压下的晶界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TiO_(2) 缺陷 晶界
下载PDF
依赖环境的氢化钛相稳定性:第一性原理预测
14
作者 沈春雷 刘艺 +5 位作者 宫裕祥 刘正卿 江勇 许灿辉 周晓松 龙兴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017-3026,共10页
在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H原子构型的条件下,构建各种TiH_(x)(x=1-2)相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能量学,计算评估各相的形成能力及其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而构建稳定和亚稳TiH_(x)的相稳定性图。结果显示,很多稳定和亚稳TiH_(x)相具有非常接... 在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H原子构型的条件下,构建各种TiH_(x)(x=1-2)相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能量学,计算评估各相的形成能力及其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而构建稳定和亚稳TiH_(x)的相稳定性图。结果显示,很多稳定和亚稳TiH_(x)相具有非常接近的形成能,可能同时共存。这些相的相对稳定性强烈依赖于环境温度(T)和氢分压(p(H_(2)))。在整个感兴趣的T和p(H_(2))范围内,只可能存在γ-TiH和γ-TiH_(2)2种稳定相,以及ε-TiH、γ-TiH_(1.5)、ε-TiH_(1.75)、δ-TiH_(1.75)和ε-TiH_(2)5种亚稳相。这些亚稳相均满足力学稳定性,且在热力学上具有不断吸收或释放H,向平衡相γ-TiH_(2)或γ-TiH发生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钛 相稳定性 亚稳相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工业钛液合成钛酸钠负极及其储钠性能
15
作者 张瑞 王正豪 +2 位作者 陈良 郭孝东 罗冬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共8页
采用传统方法制备钛酸钠材料时,所使用的钛源(如TiO_(2),四异丙醇钛等)均为分析纯试剂,由含钛矿物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获得,导致成本较高且制备钛酸钠的流程冗长。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通过常压水解制备的偏钛酸前驱体为钛源,使用高温固相法... 采用传统方法制备钛酸钠材料时,所使用的钛源(如TiO_(2),四异丙醇钛等)均为分析纯试剂,由含钛矿物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获得,导致成本较高且制备钛酸钠的流程冗长。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通过常压水解制备的偏钛酸前驱体为钛源,使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钛酸钠负极材料,缩短了制备钛酸钠的流程。结果表明:合成的钛酸钠主要是Na_(2)Ti_(3)O_(7)和Na_(2)Ti_(6)O_(13)的混合相,在低电流密度为17.7 mA/g下,其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233.77 mA·h/g;在电流密度为88.5 mA/g下循环2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6.87 mA·h/g,容量保持率为47.56%,充放电效率为99.54%;所制备的混合钛酸钠的储钠过程以赝电容行为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 钛酸钠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储能
下载PDF
Ni@C@TiO_(2)核壳双重异质结的构筑及光热催化分解水产氢
16
作者 李勇 高佳琦 +5 位作者 杜超 赵亚丽 李伯琼 申倩倩 贾虎生 薛晋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58-2467,共10页
合理设计具有出色光吸收和电荷分离与转移能力的纳米催化剂,实现高效的光催化制氢仍然是一个挑战。借助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模板和Ar气氛煅烧工艺构建了三元Ni@C@TiO_(2)核壳双重异质结纳米催化剂,实现了高效热积聚和高通量电荷转移... 合理设计具有出色光吸收和电荷分离与转移能力的纳米催化剂,实现高效的光催化制氢仍然是一个挑战。借助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模板和Ar气氛煅烧工艺构建了三元Ni@C@TiO_(2)核壳双重异质结纳米催化剂,实现了高效热积聚和高通量电荷转移。该体系充分结合了碳层的宽带吸收、Ni纳米粒子(NPs)的等离激元特性以及TiO_(2)的保护和催化功能。在双重异质结中建立了较大的内部电场,使电荷分离效率提高了2.4倍。得益于Ni@C芯光热效应与Ni/C-C/TiO_(2)双重异质结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有效的电荷分离和传输,提高了电荷转移速率;核壳结构的构建降低了体系热量损耗,最终实现高效的太阳能光热转换(光热效率78.0%)和光热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析氢速率为1538μmol·g^(-1)·h^(-1))的提升。稳健的核壳纳米颗粒可以应用到其他光热催化系统的设计中,为开发更高效的全光谱利用型光催化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制氢 纳米粒子 异质结 等离激元 核壳结构
下载PDF
二硼化钛颗粒材料的电阻变化特性及其在故障限流中的应用
17
作者 董恩源 朱玉 +3 位作者 王永兴 张立岩 朱宇豪 杜广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二硼化钛(TiB2)颗粒材料具有故障限流的潜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对颗粒材料的限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压力-电阻关系进行了分析,二者满足幂函数关系。然后制作基于颗粒材料的样机,通过试验研究了材料尺寸和机构速度对限流效果的影响,... 二硼化钛(TiB2)颗粒材料具有故障限流的潜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对颗粒材料的限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压力-电阻关系进行了分析,二者满足幂函数关系。然后制作基于颗粒材料的样机,通过试验研究了材料尺寸和机构速度对限流效果的影响,发现材料尺寸越大、速度越快,限流效果越好。为进一步验证材料的限流能力,对材料的耐压特性进行测量,发现颗粒材料电压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取决于颗粒尺寸与材料性质。最后在PSCAD中建立颗粒材料电阻模型,对材料在电力系统中的限流效果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颗粒材料与电抗器并联限流的方案可行性更高,可将故障电流峰值从34 kA限制到25.9 kA。该研究为颗粒材料在故障限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限流 颗粒物质 二硼化钛 饱和电压 电流转移 电阻变化特性
下载PDF
锡掺杂溴铅铯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
18
作者 肖勇 贾雅梅 +5 位作者 关登 周超洋 汪晓勇 彭红兵 崔祥水 徐玉松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9,共7页
为了降低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Pb^(2+)毒性,同时优化Sn^(2+)掺杂CsPbBr_(3)纳米晶的发光性能,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Sn^(2+)掺杂的CsPb_(1-x)Sn_(x)Br_(3)纳米晶(x=0.1、0.2、0.3、0.4和0.5),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为了降低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Pb^(2+)毒性,同时优化Sn^(2+)掺杂CsPbBr_(3)纳米晶的发光性能,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Sn^(2+)掺杂的CsPb_(1-x)Sn_(x)Br_(3)纳米晶(x=0.1、0.2、0.3、0.4和0.5),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荧光光谱仪(PL)对所合成纳米晶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中掺杂的Sn元素以Sn^(2+)和Sn^(4+)形式存在,且含有Pb^(2+)阳离子空位,当x=0.3时,Sn元素实际掺杂物质的量分数高达43.91%。x=0.1~0.4时,纳米晶为纯单斜相钙钛矿结构,尺寸约16~20 nm,立方块形貌较均匀。Sn^(2+)掺杂调控了CsPb_(1-x)Sn_(x)Br_(3)纳米晶的光谱性能,当x=0.3时,CsPb_(0.7)Sn_(0.3)Br_(3)纳米晶荧光发射峰位于523 nm,半峰宽最窄达15nm,荧光寿命长达86.3ns,荧光强度最强,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绿光半导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掺杂 CsPb_(1-x)Sn_(x)Br_(3)纳米晶 单斜相钙钛矿 发光性能
下载PDF
二氧化钛介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现状
19
作者 乔函 李薇 +2 位作者 禹耕之 杨忆新 罗明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TiO_(2)介晶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是由定向排列的初级纳米晶取向自组装形成的三维有序聚集体。因其独特的结晶方式而具有不同于传统TiO_(2)材料的独特性质,并且用相同合成方法所得TiO_(2)介晶的形貌结构大不相同,具有相同形貌结构的T... TiO_(2)介晶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是由定向排列的初级纳米晶取向自组装形成的三维有序聚集体。因其独特的结晶方式而具有不同于传统TiO_(2)材料的独特性质,并且用相同合成方法所得TiO_(2)介晶的形貌结构大不相同,具有相同形貌结构的TiO_(2)介晶的性能和应用也大相径庭。概述了介晶的形成机理,总结了TiO_(2)介晶的制备方法,如水/溶剂热法、拓扑转化法、反相微乳液法等以及TiO_(2)介晶的光电催化性能,最后对TiO_(2)介晶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介晶 合成方法 形成机理 催化性能
下载PDF
硫酸酸解钙钛矿相精矿的行为
20
作者 李化全 王明华 邱贵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36-541,共6页
攀钢每年排放含TiO_(2)(20%~25%)的高炉渣300万吨,大量的高炉渣占用土地、引起灰尘污染,形成危害。为解决攀钢含钛高炉渣的利用问题,本文采用“选择性析出”技术,即在高炉排出高炉渣后加入保温措施使炉渣缓慢冷却,将钛组分富集到钙钛矿... 攀钢每年排放含TiO_(2)(20%~25%)的高炉渣300万吨,大量的高炉渣占用土地、引起灰尘污染,形成危害。为解决攀钢含钛高炉渣的利用问题,本文采用“选择性析出”技术,即在高炉排出高炉渣后加入保温措施使炉渣缓慢冷却,将钛组分富集到钙钛矿相中,晶粒长大,进一步选矿分离,可得到含TiO_(2)35%~50%的精矿。进一步对得到的以钙钛矿为主的含钛精矿进行了硫酸酸解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酸解精矿的最优条件是使用小于76μm的精矿、90%的H_(2)SO_(4),精矿和硫酸质量比为1∶1.21,180℃温度反应4h,在该条件下钛元素酸解率达到94.62%。酸解动力学实验表明,在精矿酸解反应初始阶段(x=0~0.3),化学反应动力学为主要特征;中间阶段(x=0.5~0.7)为化学反应和内扩散混合控速;酸解反应进入后期(x>0.7)为内扩散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选择性析出技术 钙钛矿相含钛精矿 硫酸酸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