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2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乙基乙二胺的连续流制备工艺
1
作者 董凡 朱建民 +3 位作者 董振鹏 陈慕华 朱新宝 付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8-464,共7页
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具有特殊微结构的连续流微反应器内发生乙氧基化反应合成羟乙基乙二胺。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乙二胺含水量、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乙二胺)∶n(环氧乙烷)=3∶1、乙二胺含水量为0.... 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具有特殊微结构的连续流微反应器内发生乙氧基化反应合成羟乙基乙二胺。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乙二胺含水量、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乙二胺)∶n(环氧乙烷)=3∶1、乙二胺含水量为0.96%(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80℃、停留时间为60 s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环氧乙烷转化率接近100%,羟乙基乙二胺的选择性为87.4%,二羟乙基乙二胺的选择性为9.2%。间歇釜式反应工艺在相同物料比和反应温度条件下,羟乙基乙二胺的选择性为83.5%,二羟乙基乙二胺的选择性为15.9%。连续流微反应器能有效提高羟乙基乙二胺的选择性,降低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乙氧基化反应 羟乙基乙二胺 连续流微反应器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介孔NiAl催化剂催化己二醇绿色合成1,6-己二胺
2
作者 王鹏宇 李星局 +3 位作者 严丽 岳源源 马新宾 马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7-1244,共8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介孔Ni Al催化剂,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下Ni含量为20%(x)的介孔Ni Al(20NA)催化剂在1,6-己二醇(HDO)催化氨化合成1,6-己二胺(HMDA)中的催化性能。利用N2吸附-脱附、H_(2)-TPR、CO-TPD、XRD、SAXS、XPS、SEM、TEM...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介孔Ni Al催化剂,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下Ni含量为20%(x)的介孔Ni Al(20NA)催化剂在1,6-己二醇(HDO)催化氨化合成1,6-己二胺(HMDA)中的催化性能。利用N2吸附-脱附、H_(2)-TPR、CO-TPD、XRD、SAXS、XPS、SEM、TEM、ICP-OES等方法对试样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还原后的20NA催化剂表面金属Ni0粒径较小,具有较高的HDO转化率。440℃还原的20NA催化剂在温和反应温度(190℃)下,HMDA最高产率可达30.9%,除低聚物外的高附加值产物的总选择性高达94.7%(x),HDO转换频率与文献报道的贵金属Ru基催化剂相当。通过调节还原温度可有效控制20NA催化剂表面金属Ni0位点的纳米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醇 己二胺 催化氨化 介孔NiAl催化剂
下载PDF
双蛋壳Ru纳米颗粒催化L-赖氨酸高效脱羧合成戊二胺
3
作者 辛宗武 马占玲 +1 位作者 秦绍杰 黄玉红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7期66-72,共7页
戊二胺是生物基尼龙56的核心单体,以廉价且产能过剩的L-赖氨酸为原料,通过一步多相催化脱羧合成戊二胺,实现绿色高值化利用。L-赖氨酸脱羧需在强酸体系下进行,提高Ru基催化剂稳定性是共性科学难题之一。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方法,设计制备... 戊二胺是生物基尼龙56的核心单体,以廉价且产能过剩的L-赖氨酸为原料,通过一步多相催化脱羧合成戊二胺,实现绿色高值化利用。L-赖氨酸脱羧需在强酸体系下进行,提高Ru基催化剂稳定性是共性科学难题之一。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方法,设计制备双蛋壳包裹的钌催化剂,首先利用FAU孔道实现Ru纳米颗粒的高分散,其次在外层原位生长硅壳silicate-1(S-1),提高催化剂在酸体系下的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双蛋壳包裹的Ru/FAU@S-1催化剂外层硅元素明显富集。在戊二胺合成反应中,Ru/FAU@S-1催化活性很高,L-赖氨酸转化率高达81.5%,戊二胺选择性65.8%,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效果无明显下降,催化剂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双蛋壳包裹 钌纳米颗粒 催化脱羧 L-赖氨酸 戊二胺
下载PDF
有机胺类CO_(2)捕集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帅 郅晓 +4 位作者 石信超 房晶瑞 曲齐齐 马腾坤 陈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综述了有机胺类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性能评价指标、不同吸收剂的CO_(2)捕集机理、存在问题以及有机胺类CO_(2)捕集吸收剂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1.5℃温控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愈发受到关注... 综述了有机胺类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性能评价指标、不同吸收剂的CO_(2)捕集机理、存在问题以及有机胺类CO_(2)捕集吸收剂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1.5℃温控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愈发受到关注。在众多碳捕集技术中,以有机胺类作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研究最多、最为成熟的碳捕集技术,已在电力、水泥、化工等行业建成多项示范工程,有望实现电力和工业部门大规模CO_(2)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有机胺 化学吸收 相变 催化
下载PDF
碳酸亚乙烯酯废盐中三乙胺盐酸盐资源化利用
5
作者 张立鹏 任倩 +3 位作者 卢福军 董明燕 吕绪涛 岳涛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三乙胺作为有机缚酸剂,在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三乙胺盐酸盐。碳酸亚乙烯酯(VC)合成后产生的废盐存在三乙胺盐酸盐浪费、处理成本高、处理过程危险等问题。文章以碳酸亚乙烯酯废盐为原料,通过盐溶解、碱解、汽提三个工艺实现三乙胺回收、... 三乙胺作为有机缚酸剂,在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三乙胺盐酸盐。碳酸亚乙烯酯(VC)合成后产生的废盐存在三乙胺盐酸盐浪费、处理成本高、处理过程危险等问题。文章以碳酸亚乙烯酯废盐为原料,通过盐溶解、碱解、汽提三个工艺实现三乙胺回收、降低水相化学需氧量(COD)。在不同阶段考察不同因素影响,盐溶解阶段:水量、溶解时间;碱解阶段:碱种类、当量比、碱解温度、碱解时间;汽提回收三乙胺降低水相COD阶段:汽提温度。最终确定工艺最佳条件为,盐溶解阶段:m_(淋洗水)∶m_(VC盐)=1.5∶1、溶解时间1 h;碱解阶段:碱种类确定为氢氧化钠、n_(氢氧化钠)∶n_(三乙胺盐酸盐)=1.1∶1、碱解温度40℃、碱解时间1 h;汽提回收三乙胺降低水相COD阶段:汽提温度130℃。通过该工艺得到三乙胺总回收率96.37%(三乙胺回收率95.93%、水相三乙胺回收率0.44%),水相COD由0.17降至4.51×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胺盐酸盐 盐溶解 碱解 汽提 COD
下载PDF
三乙胺盐酸盐的回收利用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荣振 魏玉玉 +4 位作者 李阳 王耀敏 韩红 凌奇 刘建路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三乙胺盐酸盐的传统回收利用和检测方法,在分析传统工艺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三乙胺盐酸盐的回收利用新工艺,解决了三乙胺盐酸盐的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问题。新工艺不仅拓展了电渗析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为锂电池添加剂领域... 文章介绍了三乙胺盐酸盐的传统回收利用和检测方法,在分析传统工艺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三乙胺盐酸盐的回收利用新工艺,解决了三乙胺盐酸盐的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问题。新工艺不仅拓展了电渗析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为锂电池添加剂领域中三乙胺盐酸盐副产品处理指明了方向,有望实现锂电池添加剂领域中碳酸亚乙烯酯的缚酸剂闭环生产,并为锂电池添加剂领域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胺盐酸盐 三乙胺 生产现状 电渗析 双极膜
下载PDF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己内酰胺制己二胺技术通过鉴定
7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2,共1页
2024年4月17日,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和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
关键词 中化国际 石油和化学工业 己内酰胺 己二胺 联合开发 技术开发 产业化项目 子公司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电催化CO_(2)和硝酸盐制甲胺机理研究获进展
8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O_(2)和硝酸盐C-N偶联转化为甲胺等高附加值产物的研究上取得进展,揭示了CoPc-NH_(2)催化剂上C-N偶联生成甲胺的反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电催化NO_...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O_(2)和硝酸盐C-N偶联转化为甲胺等高附加值产物的研究上取得进展,揭示了CoPc-NH_(2)催化剂上C-N偶联生成甲胺的反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电催化NO_(x)和CO_(2)共还原不仅实现了含N和含C废物的同时转化,还通过C-N偶联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物质能源转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 电催化 研究团队 能源转化 共还原 可持续的 硝酸盐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大连理工大学的己二腈无碱加氢制己二胺研究获进展
9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3,共1页
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根据金属Co反应中心配位环境调控的理念,合成了一系列Co@C催化剂,在无碱条件下实现己二腈(ADN)高选择性加氢制己二胺(HMDA),并揭示Co配位结构的优化对活性中心及表面结构的精准调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催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根据金属Co反应中心配位环境调控的理念,合成了一系列Co@C催化剂,在无碱条件下实现己二腈(ADN)高选择性加氢制己二胺(HMDA),并揭示Co配位结构的优化对活性中心及表面结构的精准调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催化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腈 己二胺 配位结构 选择性加氢 配位环境 活性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团队
下载PDF
d-d Orbital coupling induced by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assists acetonitrile electroreduction to ethylamine
10
作者 Honggang Huang Yao Chen +7 位作者 Hui Fu Cun Chen Hanjun Li Zhe Zhang Feili Lai Shuxing Bai Nan Zhang Tianxi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6-225,I0006,共11页
The d-d orbital coupling induced by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electrocatalysts,thus showing significant catalytic performance,while it has been rarely explored in ele... The d-d orbital coupling induced by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electrocatalysts,thus showing significant catalytic performance,while it has been rarely explored in electrochemical acetonitrile reduction reaction(ARR)to date.Herein,we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Pd Cu metallic aerogels(MAs)from face-centered cubic(FCC)to body-centered cubic(BCC)through annealing treatment.Specifically,the BCC Pd Cu MAs exhibit excellent ARR performance with high ethylamine selectivity of 90.91%,Faradaic efficiency of 88.60%,yield rate of 316.0 mmol h^(-1)g^(-1)_(Pd+Cu)and long-term stability for consecutive electrolysis within 20 h at-0.55 V vs.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outperforming than those of FCC Pd Cu MAs.Under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system,BCC Pd Cu MAs also demonstrate excellent ethylamine yield rate of 389.5 mmol h^(-1)g^(-1)_(Pd+Cu).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d-d orbital coupling in BCC Pd Cu MAs results in an evident correlation effect for the interaction of Pd and Cu sites,which boosts up the Cu sites electronic activities to enhance ARR performance.Our work opens a new route to develop efficient ARR electrocataly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 Orbital coupling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Metallic aerogels Acetonitrile electroreduction reaction ETHYLAMINE
下载PDF
One-pot Synthesis of MoO_(3)/PI Composite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Oxidative Coupling of Amines to Imines
11
作者 Zhao Wenjie Du Chengxin +4 位作者 Song Yu Zhou Yafen Wang Qing Zhou Limei Xu B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7-71,共15页
Organic-inorganic MoO_(3)/PI(MoPI)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simple one-pot thermal copolymerization method.The resulting composites exhibite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 Organic-inorganic MoO_(3)/PI(MoPI)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simple one-pot thermal copolymerization method.The resulting composites exhibite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ylamine to N-benzylidene benzylamine(N-BDBA)in ambient air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irradiation compared to pristine MoO_(3) or polyimide(PI).In particular,the MoPI composite with a 0.3:1 molar ratio of Mo to melamine,referred to as MoPI-0.3,demonstra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he photo-oxidation of benzylamine,achieving a benzylamine conversion of 95%with a N-BDBA selectivity exceeding 99%after 3 h irradiation.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MoPI-0.3 catalyst wa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direct Z-scheme heterojunction between MoO_(3) and PI,facilitating more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s and holes.Additionally,the MoPI-0.3 composite maintained considerably high activity over four consecutive cycles,highlighting its good stability and recyclability.Furthermore,the MoPI-0.3 composite could photo-oxidize benzylamine derivatives and heterocyclic amine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imines,demonstrating the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of this composit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PI composite photocatalysis amine oxidation IMINE
下载PDF
甲胺合成之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曹伟 《中氮肥》 CAS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为获得提高一甲胺反应选择性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Pro/II 9.0)、选用Peng-Robinson热力学计算方法对甲胺合成过程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绝热温升进行计算,并探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进料氨醇比(N/C)等参数对反应平衡转... 为获得提高一甲胺反应选择性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Pro/II 9.0)、选用Peng-Robinson热力学计算方法对甲胺合成过程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绝热温升进行计算,并探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进料氨醇比(N/C)等参数对反应平衡转化率与绝热温升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压力对平衡转化率与选择性几乎无影响;反应温度在350~450℃范围内变化对平衡转化率与选择性的影响较小,甲醇平衡转化率始终维持在100%;提高N/C,可明显提升一甲胺的平衡选择性。综合热力学计算结果和动力学理论分析,推测适宜的反应温度、较高的反应压力、较高的N/C以及较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一甲胺的反应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合成 一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平衡转化率 绝热温升 选择性
下载PDF
新建100kt/a甲胺装置机柜间之爆炸安全性评估
13
作者 李丁 《中氮肥》 CAS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新建1套100 kt/a甲胺装置(位于原厂区内),其机柜间爆炸安全性评估需考虑现有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及新建甲胺装置对其的影响。为此,对各在运生产装置(主要是30 kt/a甲胺/DMF装置、60 kt/a甲胺/DMF装置)和新...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新建1套100 kt/a甲胺装置(位于原厂区内),其机柜间爆炸安全性评估需考虑现有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及新建甲胺装置对其的影响。为此,对各在运生产装置(主要是30 kt/a甲胺/DMF装置、60 kt/a甲胺/DMF装置)和新建100 kt/a甲胺装置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确定泄漏单元,并对泄漏单元可能发生的失效场景采用多能法进行蒸气云爆炸的事故后果模拟,基于最大可信事故场景,利用PHAST软件进行分析,确定了新建机柜间受到的最大冲击波超压(95.40 kPa)及正压作用时间(41.2 ms),可为新建机柜间抗爆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抗爆设计 甲胺装置机柜间 爆炸风险及有害因素辨识 多能法蒸气云爆炸模拟 抗爆分析 评估结果 冲击波超压
下载PDF
唑尼沙胺的新合成方法
14
作者 曾宪烜 刘伟锋 刘地发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3-77,87,共6页
以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盐为起始物料,经过氯化亚砜酰氯化,叔丁胺酰胺化保护,并在盐酸条件下脱去叔丁基,粗品经过甲醇精制,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唑尼沙胺(Zonisamide)。产物经^(1)H NMR、^(13)C NMR、MS及XRD进行结构确证,该合成工... 以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盐为起始物料,经过氯化亚砜酰氯化,叔丁胺酰胺化保护,并在盐酸条件下脱去叔丁基,粗品经过甲醇精制,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唑尼沙胺(Zonisamide)。产物经^(1)H NMR、^(13)C NMR、MS及XRD进行结构确证,该合成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三废量少,且产品质量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尼沙胺 叔丁胺 脱保护 癫痫 合成
下载PDF
探索年产15万t甲胺DMF装置能量系统优化综合改造
15
作者 翟大举 赵榛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5期29-32,共4页
针对年产15万t甲胺DMF装置的能量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优化改造。研究发现,原有系统存在蒸汽利用不充分、余热回收不足等问题,导致能源消耗较高。通过实施热量梯级利用、余热回收增强、循环水系统优化及严寒条件下的汽化供暖等措施,实... 针对年产15万t甲胺DMF装置的能量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优化改造。研究发现,原有系统存在蒸汽利用不充分、余热回收不足等问题,导致能源消耗较高。通过实施热量梯级利用、余热回收增强、循环水系统优化及严寒条件下的汽化供暖等措施,实现了能量系统的综合升级。改造后,中低压蒸汽回收量显著提升,精馏余热利用率大幅增加,循环水使用量占比提高,能源系统指标得到全面优化。改造效果表明,甲胺DMF装置的总体能耗降低了20%以上,为化工行业提供了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系统优化 甲胺DMF装置 余热回收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工业用1,6-己二胺及其杂质
16
作者 赵丽丽 李颀林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44-46,43,共4页
己二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它含有两个具有极高反应活性的氨基官能团,使得己二胺极易发生缩合反应。己二胺可以合成多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6,其合成技术和工业生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采用岛津SH-5色谱柱气... 己二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它含有两个具有极高反应活性的氨基官能团,使得己二胺极易发生缩合反应。己二胺可以合成多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6,其合成技术和工业生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采用岛津SH-5色谱柱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了工业用1,6-己二胺及其杂质,运用保留时间法定性得出其中主要杂质有环己烷,六亚甲基亚胺,1,2-二氨基环己烷,1,6-二氨基己基亚胺。并运用外标法对各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定量。该方法的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回收率在95~10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己二胺 SH-5色谱柱
下载PDF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及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保亮 付思贤 +3 位作者 唐国旗 张利军 彭晖 王国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399,共12页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为我国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合成1,6-己二腈/1,6-己二胺的技术进展,比较了1,4-丁二烯氢氰化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1,6-己二酸氨化脱水法和1,6-己二醇氨化法四种合成技术路线,分析了国内外工业现状。国...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为我国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合成1,6-己二腈/1,6-己二胺的技术进展,比较了1,4-丁二烯氢氰化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1,6-己二酸氨化脱水法和1,6-己二醇氨化法四种合成技术路线,分析了国内外工业现状。国内很多企业布局了1,6-己二腈/1,6-己二胺产业化,多条技术路线研发和产业化齐头并进,但产业水平仍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胺 1 6-己二腈 1 4-丁二烯 丙烯腈 1 6-己二酸 1 6-己二醇
下载PDF
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首次实现
18
《电子质量》 2024年第6期25-25,共1页
据报道,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2024年6月17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作为大气主要成分的氮气,是最廉价且丰富... 据报道,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2024年6月17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作为大气主要成分的氮气,是最廉价且丰富的氮源。然而,由于其具有化学惰性,以氮气为原料合成含氮化合物极其困难,几乎所有人工合成的含氮有机物均以氨为氮源。目前,工业合成氨过程是唯一以氮气为原料的商业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期刊 含氮有机物 商业化过程 安徽大学 化学惰性 烷基胺 人工合成 信息技术
下载PDF
致密砂岩新型水溶低温暂堵剂研制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祥伟 郭照越 +4 位作者 许洪星 赵雪钰 万雄 贾光亮 吴红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5-1009,1014,共6页
鄂北区块大牛地气田致密油储层孔喉小,温度偏低,其对暂堵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优选丙烯酰胺、丙烯酸、亚硫酸氢钾等原料的基础上,借助自研的温压控制调节单体,通过调节单体加量聚合制备了新型低温暂堵剂,并评价了其溶解度及综合... 鄂北区块大牛地气田致密油储层孔喉小,温度偏低,其对暂堵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优选丙烯酰胺、丙烯酸、亚硫酸氢钾等原料的基础上,借助自研的温压控制调节单体,通过调节单体加量聚合制备了新型低温暂堵剂,并评价了其溶解度及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最优配比为0.62,聚合反应的最优时间为1.83 h;当温度为30~40℃时,低温暂堵剂降解后的流动黏度≤5.21 mPa·s,在40℃、溶解时间为2.5 h时,暂堵剂的降解率≥80%;当暂堵剂铺置厚度为3 cm时,最大突破暂堵段塞需要的压力为60.12 MPa,当暂堵剂铺置厚度为7 cm时,最大突破暂堵段塞需要的压力为73.85 MPa;研制的新型低温暂堵剂性能优良,可满足鄂北区块的温度、承压及降解后的流动黏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暂堵剂 致密砂岩 最优配比 封堵强度 可降解性
下载PDF
三聚氰胺装置提产改造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文龙 陈新潮 张龙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3-55,60,共4页
针对三聚氰胺尾气联产尿素装置因设备、管道、阀门腐蚀严重导致系统被迫停车、连续运行时间短、产量较低的问题,丰喜临猗公司进行了设备改造:将联产解吸塔筛板的筛孔尺寸从Φ6 mm扩大为Φ10 mm,改造三聚氰胺尾气吸收系统,消除联产装置... 针对三聚氰胺尾气联产尿素装置因设备、管道、阀门腐蚀严重导致系统被迫停车、连续运行时间短、产量较低的问题,丰喜临猗公司进行了设备改造:将联产解吸塔筛板的筛孔尺寸从Φ6 mm扩大为Φ10 mm,改造三聚氰胺尾气吸收系统,消除联产装置再沸器的漏点,对三聚氰胺装置的热气管线、结晶器等夹套保温进行改造,处置1#热气冷却器的泄漏点。改造后,通过增加三聚氰胺载气流量和尾气吸收液循环量,降低尿素系统第一、第二预冷器的温度等工艺调整,设备腐蚀程度降低,系统连续运行时间增加,尿素和三聚氰胺产量也分别由1250 t/d、125 t/d提高到1300 t/d和150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装置 尾气 尿素装置 腐蚀 联产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