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毅 王亭杰 +1 位作者 裴广玲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通过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有机溶剂为内相的脲醛树脂微胶囊。考察了系统改性剂、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微胶囊化过程和微胶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A作为系统改性剂,在pH值为2.5或更低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光滑的囊壁,但强... 通过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有机溶剂为内相的脲醛树脂微胶囊。考察了系统改性剂、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微胶囊化过程和微胶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A作为系统改性剂,在pH值为2.5或更低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光滑的囊壁,但强度较低;而以PAA作为系统改性剂,在pH值为3.5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滑度、透明度和强度。分析了一步法中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形成过程。分析表明,体系中的相界面特性对微胶囊化过程有重要影响,要制备具有良好形貌和强度的微胶囊,需要在适当的系统改性剂条件下,控制反应速度,使体系发生平缓和充分的液液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原位聚合 脲醛树脂 改性剂 液液相分离
下载PDF
熔融缩聚合成聚L-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舒静 王鹏 +2 位作者 郑彤 田六一 赵宝秀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78,共5页
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乳酸(PLLA).考察了预聚条件、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催化剂溶解程度、聚合温度及时间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FTIR和1H-NMR分析聚合物结构,GPC测定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等摩尔量的氯化亚锡(SnC l2... 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乳酸(PLLA).考察了预聚条件、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催化剂溶解程度、聚合温度及时间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FTIR和1H-NMR分析聚合物结构,GPC测定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等摩尔量的氯化亚锡(SnC l2)和对甲苯磺酸(TSA)组成的复合催化剂效果最好,SnC l2的用量为预聚物(OLLA)的0.4%为宜;预聚过程和催化剂在OLLA中的充分溶解对提高聚合物分子量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聚合温度约为165℃;在发生爬杆现象前,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聚乳酸分子量增加.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在较短时间(8 h)内获得分子量为65000左右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熔融缩聚 乳酸 生物降解材料 催化体系
下载PDF
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潘龙 张玉霞 +1 位作者 金志明 薛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9,共8页
回顾了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从固体输送、熔融、熔体输送和混合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10年来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在单螺杆挤出领域所普遍存在的能耗高、产量低、混炼差等缺陷,分析了缺陷产生的... 回顾了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从固体输送、熔融、熔体输送和混合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10年来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在单螺杆挤出领域所普遍存在的能耗高、产量低、混炼差等缺陷,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以上缺陷相应地从如何实现高效输送、高效熔融和提高混炼性能三个方面展望了单螺杆挤出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螺杆挤出机 挤出理论 固体输送 熔体输送 混合
下载PDF
微波辐射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2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李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Sn(Oct)2用量为丙交酯单体用量的0.56%(质量分数),在功率为90 W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10 m in,可获得粘均分子量(Mη)为15.92×104的聚乳酸(PDLLA).与家用微波炉相比,采用连续微波炉反应器,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产率的聚乳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聚乳酸 环境友好材料
下载PDF
分段醇解均相缩合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 被引量:6
5
作者 丁丽 刘继泉 郭晓莹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以聚醋酸乙烯(PVAc)和丁醛为原料,采用分段醇解-缩合均相法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系统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物料配比等因素对醇解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解反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w(PVAc)=20%(相对于甲醇质量而... 以聚醋酸乙烯(PVAc)和丁醛为原料,采用分段醇解-缩合均相法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系统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物料配比等因素对醇解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解反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w(PVAc)=20%(相对于甲醇质量而言),n(NaOH)∶n(PVAc)=0.005∶1,反应温度40℃;缩醛化反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m(HCl)∶m[聚乙烯醇(PVA)]=0.3∶1,n(丁醛)∶n(羟基)=1.1∶2,缩醛化反应温度50℃。各阶段最佳反应时间为第一阶段醇解15 min,缩合45 min;第二阶段醇解30 min,缩合60 min;第三阶段醇解50 min,缩合9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PVB,其缩醛基分布均匀,并且其w(缩醛基)≈75%(相对于PVB质量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分段醇解-缩合 均相工艺 乙酰基 缩醛基
下载PDF
均相醇法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 被引量:6
6
作者 丁丽 刘继泉 郭晓莹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利用醇作溶剂,采用均相醇法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考察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丁醛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品缩醛基含量的影响。得到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聚乙烯醇与溶剂的最佳配比为m(聚乙烯醇)∶m(丙醇)∶m(水)=2∶3∶5,催化剂用量m(... 利用醇作溶剂,采用均相醇法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考察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丁醛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品缩醛基含量的影响。得到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聚乙烯醇与溶剂的最佳配比为m(聚乙烯醇)∶m(丙醇)∶m(水)=2∶3∶5,催化剂用量m(硫酸)∶m(聚乙烯醇)=0.1∶1.0,丁醛用量n(丁醛)∶n(羟基)=1.2∶2.0,反应温度328 K,反应时间90 min。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PVB缩醛基分布均匀,缩醛基含量可达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均相醇法 缩合反应
下载PDF
压敏型粘合剂用微胶囊的研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律微波 刘小兰 +1 位作者 李金辉 李如钢 《中国胶粘剂》 CAS 2006年第10期32-34,共3页
原位聚合法制备以溶剂油为囊芯,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采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对芯材进行乳化,脲-甲醛量比2:1,先碱性后酸性的缩聚反应工艺,添加系统改性剂,得到粒径在10~20μm的占93%、包埋率较高、囊壁光滑致密的微... 原位聚合法制备以溶剂油为囊芯,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采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对芯材进行乳化,脲-甲醛量比2:1,先碱性后酸性的缩聚反应工艺,添加系统改性剂,得到粒径在10~20μm的占93%、包埋率较高、囊壁光滑致密的微胶囊。应用于制备压敏型微胶囊粘合剂,储存稳定,性能优越,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微胶囊 原位聚合 尿素 三聚氰胺 甲醛
下载PDF
密胺树脂微球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牟绍艳 路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概述了密胺树脂(MF)微球微胶囊的研究近况,重点介绍了密胺树脂微球微胶囊的制备与改性方法、应用领域。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密胺树脂 微球 微胶囊 制备方法 应用进展
下载PDF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红枚 梁振辉 +3 位作者 丁勇 王榆元 单德才 王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1,共4页
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热重分析使聚合物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对聚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的温度对聚合物比浓对... 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热重分析使聚合物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对聚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的温度对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存在峰值,较佳的反应温度为15℃,提高搅拌速率有利于获得高黏度的产物,缚酸剂2-甲基吡啶的用量与单体对苯二胺用量的物质的量比应略超过2∶1为佳,单体物质的量比的变化对聚合物的比浓对数黏度影响较小。当温度高于200℃时,PPIA才开始分解,在586℃时热失重率为48%,PPIA有望成为一种耐高温纤维。聚合物在常见的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差,当极性溶剂中溶有无机盐时,增强了PPIA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界面缩聚 比浓对数黏度 合成
下载PDF
有机硅低聚体合成工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锐 曹端林 李永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43-945,共3页
采用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一苯基三乙氧基硅烷未完全水解制备了含乙氧基的有机硅低聚体。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R/S i=1.4,Ph/R=0.2,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80℃。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有... 采用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一苯基三乙氧基硅烷未完全水解制备了含乙氧基的有机硅低聚体。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R/S i=1.4,Ph/R=0.2,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80℃。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有机硅低聚体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低聚体剪切强度可达2.9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一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合成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粉体的合成、分散与烧结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春军 徐光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碳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耐化学腐蚀等,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从纳米碳化硅粉体的合成、分散方法以及碳化硅基陶瓷的烧结方法与烧结助剂等方面综合评述了目前有关碳化硅纳... 碳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耐化学腐蚀等,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从纳米碳化硅粉体的合成、分散方法以及碳化硅基陶瓷的烧结方法与烧结助剂等方面综合评述了目前有关碳化硅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聚乳酸 环境友好材料
下载PDF
聚联苯砜醚砜树脂的制备与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惊奇 章明秋 曹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07-1411,共5页
以联-(4-氯二苯砜)和4,4'-二羟基二苯砜为单体,以环丁砜为溶剂,采用溶液法缩聚工艺制备了聚联苯砜醚砜(PESDS)树脂。采用^(13)C NMR,FTIR,DSC,TG等手段对PESDS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单体联-(4-氯二苯砜)相对... 以联-(4-氯二苯砜)和4,4'-二羟基二苯砜为单体,以环丁砜为溶剂,采用溶液法缩聚工艺制备了聚联苯砜醚砜(PESDS)树脂。采用^(13)C NMR,FTIR,DSC,TG等手段对PESDS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单体联-(4-氯二苯砜)相对于4,4'-二羟基二苯砜的过量摩尔比可控制PESDS树脂的特性黏度。表征结果显示,PESDS树脂分子结构中具有联苯结构单元;PESDS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266℃以上,属于具有优异耐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非结晶性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联苯砜醚砜 联-(4-氯二苯砜) 4 4'-二羟基二苯砜 耐高温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基于CAE的注射模型腔尺寸补偿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国定 张凯 +1 位作者 王匀 孙日文 《模具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的注射模型腔尺寸补偿计算方法。通过对塑件的结构进行功能分析,构造塑件的几何特征模型。并以Moldflow为CAE平台,对塑件进行收缩和翘曲模拟。依据采集的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注射模的型腔尺寸补偿方案,用于指导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的注射模型腔尺寸补偿计算方法。通过对塑件的结构进行功能分析,构造塑件的几何特征模型。并以Moldflow为CAE平台,对塑件进行收缩和翘曲模拟。依据采集的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注射模的型腔尺寸补偿方案,用于指导型腔尺寸的修整。提高了塑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改善了型腔几何模型与塑件设计模型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塑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模 型腔 几何补偿 特征建模
下载PDF
P_6对苯型大理石树脂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双春 邢广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选用合适级别的对苯二甲酸、对苯二酚和环烷酸铜的复合阻聚体系,制备出了性能优良、成本较低的对苯型大理石专用树脂.其最佳工艺条件: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摩尔比为1.00,n(一缩二乙二醇)∶n(醇)=1.0∶10.0,3#催化剂用量为0.10%,反应温度为... 选用合适级别的对苯二甲酸、对苯二酚和环烷酸铜的复合阻聚体系,制备出了性能优良、成本较低的对苯型大理石专用树脂.其最佳工艺条件: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摩尔比为1.00,n(一缩二乙二醇)∶n(醇)=1.0∶10.0,3#催化剂用量为0.10%,反应温度为230~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石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对苯二甲酸
下载PDF
发生器座塑料模具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荣喜 曾莹莹 +2 位作者 陈海辉 肖化武 谢世坤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4-77,共4页
发生器座塑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刚度和耐油性要求。分析了塑件结构并设计了模具;重点讨论了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对塑件质量的影响,并得到较佳的成型工艺参数:料筒温度为240℃,模具工作温度70℃,注塑压力80bar,保压时间20s,模内冷却... 发生器座塑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刚度和耐油性要求。分析了塑件结构并设计了模具;重点讨论了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对塑件质量的影响,并得到较佳的成型工艺参数:料筒温度为240℃,模具工作温度70℃,注塑压力80bar,保压时间20s,模内冷却时间5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器座 温度 压力 模具设计
下载PDF
EP-UF微胶囊的制备及改性环氧树脂
16
作者 董金虎 吕珊 +4 位作者 孙洁洁 杨欢欢 陈三丹 张浩 孟浩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制备了EP-UF微胶囊,探讨了芯材/壁材配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并选择组分配比最优的微胶囊改性EP。结果表明:当芯材乳液用量为壁材预聚体质量的80%时,所制得的EP-UF微胶囊质量较好;当EP-UF微胶囊用量为5%~7%时,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 制备了EP-UF微胶囊,探讨了芯材/壁材配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并选择组分配比最优的微胶囊改性EP。结果表明:当芯材乳液用量为壁材预聚体质量的80%时,所制得的EP-UF微胶囊质量较好;当EP-UF微胶囊用量为5%~7%时,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当EP-UF微胶囊含量为5%左右时,经加热处理后的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相比未经加热处理的E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38.3%,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UF微胶囊 EP改性 力学性能 加热处理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水煮对聚丙烯注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方翠 牛春梅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着重研究了不同水煮时间对聚丙烯 ( PP)注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从微观上对水煮前后注射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制件于 90℃的温度下水煮 3 0 d后 ,PP综合力学性能提高 ,表明 PP具有较好的耐热水性能。
关键词 聚丙烯 水煮时间 力学性能 注塑
下载PDF
辛烯-1预聚合的研究
18
作者 郑文 邱永兴 +1 位作者 沈文蓉 杨士林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511-519,共9页
本文讨论了辛烯-1的预聚合工艺条件,着重研究了在后聚合中改变不同助催化剂时对催化效率和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及其动力学行为。
关键词 辛烯 预聚合 助催化剂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特征和知识的注塑模CAD/CAE集成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 峰 娄臻亮 张永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66,161,共4页
重点讨论了利用特征造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CAD/CAE集成的方法,并对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对产品建模过程中,针对问题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提取和推理,最终目的是提高注塑模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设计--... 重点讨论了利用特征造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CAD/CAE集成的方法,并对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对产品建模过程中,针对问题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提取和推理,最终目的是提高注塑模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设计--分析的自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 CAD CAE 集成 特征造型 知识工程 知识提取 塑料加工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成工艺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国贺 揣成智 +2 位作者 刘宇 罗思 王哲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高,副反应较少.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产物为预期的PB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力学性能分析可得,随着聚酯特性黏度的增大,其熔融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熔融缩聚 合成工艺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