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7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黏剂产品中VOCs含量与类别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燕 《塑料助剂》 CAS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可靠、高效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胶黏剂产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量及类别,进而为胶黏剂产品生产提供参考,不断提升胶黏剂产品的环保安全性。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检测器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通过优化顶空条件... 可靠、高效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胶黏剂产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量及类别,进而为胶黏剂产品生产提供参考,不断提升胶黏剂产品的环保安全性。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检测器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通过优化顶空条件、色谱柱选择和质谱参数,实现对目标VOCs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和定量分析胶黏剂产品中的多种VOCs,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醛类、酮类等,获得了VOCs含量和类别分布的详细数据,为胶黏剂产品中VOCs含量和类别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可用于评估胶黏剂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并为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黏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检测器联用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铸造过滤网用无机-有机耐热复合涂层材料研究
2
作者 黄仁和 袁振飞 《铸造》 CAS 2024年第6期794-798,共5页
利用生产热塑性酚醛树脂产生的废水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生产铸造过滤网用耐热涂层材料HMM改性酚醛树脂,并与液体铝溶胶复合,制备过滤网用无机-有机耐热涂层复合材料。借助残炭率的测定、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法手段,分析了HMM改性... 利用生产热塑性酚醛树脂产生的废水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生产铸造过滤网用耐热涂层材料HMM改性酚醛树脂,并与液体铝溶胶复合,制备过滤网用无机-有机耐热涂层复合材料。借助残炭率的测定、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法手段,分析了HMM改性酚醛树脂的组成对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能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无机-有机耐热复合涂层材料降低过滤网发烟量与阻止着火机理,以及讨论了影响过滤网性能的因素;从而得出HMM改性酚醛树脂最佳组成为HMM改性酚醛树的固体物中氮含量约在5%左右,无机-有机复合涂层材料的最佳组成为HMM改性酚醛树脂与液体铝溶胶质量比为4∶1,铝溶胶有利于提高过滤网复合涂层材料耐热性能和降低过滤网发烟量、阻止着火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过滤网 复合涂层材料 耐热性能 HMM改性酚醛树脂 铝溶胶 过滤网性能
下载PDF
运动拍杆类器械环保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何文龙 邵婷 刘涛 《粘接》 CAS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研究以天然产物制备的拍杆类器材为对象,分析H3BO3、尿素占比、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的占比等对环保胶粘剂粘接强度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对其中的机理加以剖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成分的占比上升之后,干、湿状胶接强度,主要特征体现在先上... 研究以天然产物制备的拍杆类器材为对象,分析H3BO3、尿素占比、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的占比等对环保胶粘剂粘接强度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对其中的机理加以剖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成分的占比上升之后,干、湿状胶接强度,主要特征体现在先上升后下降,当上述几个成分分别为5.0%,0.12、50.0%和9.5%,以及有机硅2%、物质量比2时,对应的干状粘接强度达到最大。对于环保型胶粘剂来说,氢氧化钡的合适性显然比氢氧化钠更高。然而,当增添的改性剂进行延后,此时干状与湿状胶接强度,前者为逐渐下降,后者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拍杆 环保胶粘剂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栓 张宝艳 +3 位作者 杨继萍 张思 白钰 王伟翰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8期9-15,共7页
环氧树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在胶粘剂、涂层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固化速率,同时对于一些热敏感的部件来说,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需要降低固化温度,因此,加入固化促进剂是必要的。本文主要综述了环氧树脂固... 环氧树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在胶粘剂、涂层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固化速率,同时对于一些热敏感的部件来说,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需要降低固化温度,因此,加入固化促进剂是必要的。本文主要综述了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包括叔胺及其盐类固化促进剂、三苯基膦及其鏻盐固化促进剂、取代脲固化促进剂、咪唑及其盐类固化促进剂、三氟化硼胺络合物固化促进剂等,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速率 热敏感 固化温度 固化促进剂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氯醚-丙烯酸酯树脂二级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群锋 牛红让 +3 位作者 刘传奇 杨立峰 黄勇杰 裴克梅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9期62-68,共7页
以氯醚树脂为改性树脂,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氯醚-丙烯酸酯树脂二级分散体。然后按照m(氯醚-丙烯酸酯树脂二级分散体)∶m(氨基树脂固化剂)=5∶1的比例制备了双组分水性涂料。探究了溶剂含量、反应温度、中和剂种类和中和度、羟基含量... 以氯醚树脂为改性树脂,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氯醚-丙烯酸酯树脂二级分散体。然后按照m(氯醚-丙烯酸酯树脂二级分散体)∶m(氨基树脂固化剂)=5∶1的比例制备了双组分水性涂料。探究了溶剂含量、反应温度、中和剂种类和中和度、羟基含量对二级分散体的影响,测试表征了改性树脂的分子结构和分散体的粒径,研究了氯醚-丙烯酸酯树脂水分散体及其双组分烘烤涂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氯醚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溶液的优化制备条件是,反应温度为90~100℃,反应时间为5 h,溶剂为丙二醇丁醚及乙二醇丁醚(含量为水分散体总质量的11%左右),引发剂为BPO,HPA作为交联功能单体;在最佳的合成条件下制备了氯醚树脂改性的丙烯酸酯水分散体,改性水分散体外观为乳白色泛蓝光,固含率约为48%,黏度为3 015 mPa·s,平均粒径为185 nm左右,(50±2)℃/7 d的条件下贮存性稳定;与市售的羟基丙烯酸水分散体相比,本文制备的氯醚-丙烯酸酯树脂分散体的漆膜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醚树脂 改性 丙烯酸酯树脂 二级分散体 性能
下载PDF
含硼三烯丙基化合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6
作者 袁志刚 刘博 +6 位作者 张斌 孙明明 张绪刚 薛刚 宋彩雨 李坚辉 王磊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采用含硼三胺(TAB)和香草醛衍生的烯类化合物(AM)为原料,通过希夫碱合成反应设计制备了一种含硼三烯丙基化合物(TABM),通过改变TABM的添加量得到一系列改性树脂(E-51+TABM)。对固化后树脂的结构、热稳定性、热机械性能、拉伸剪切性能、... 采用含硼三胺(TAB)和香草醛衍生的烯类化合物(AM)为原料,通过希夫碱合成反应设计制备了一种含硼三烯丙基化合物(TABM),通过改变TABM的添加量得到一系列改性树脂(E-51+TABM)。对固化后树脂的结构、热稳定性、热机械性能、拉伸剪切性能、阻燃性能以及微观断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的测试结果均表明,成功地制备了目标产物TABM。(2)热稳定性和热机械性能研究表明,随着TABM用量的增加,固化后环氧树脂的储能模量和残碳率也随之增大,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交联密度降低。这表明TABM的添加可以降低材料的刚性,提升环氧树脂的韧性。(3)添加TABM后,环氧树脂在室温和100℃条件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均得到提升,当添加10份TABM时,拉伸剪切强度在25℃的条件下提升了25.5%,在100℃的条件下提升了37.5%。(4)随着树脂中TABM含量的增加,固化后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值也随之提升,直到添加量达到20份时达到最大值,说明TABM的添加,使得固化后树脂的阻燃性得到了有效改善。(5)微观断裂形貌分析表明,共混树脂(E-51+TABM)的断裂韧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改性 环氧树脂 热稳定性 热机械性能 剪切强度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宋彩雨 郭宇婷 +5 位作者 袁志刚 谢天怡 李金籽 孙明明 张斌 张绪刚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_(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_(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断裂面的微观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RDGEC和系列NIPU固化剂;调控RDGEC与D230反应比例对NIPU的固化反应活性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改变固化体系韧性程度,确定固化工艺为50℃/2 h+100℃/2 h;NIPU与E-51混合固化体系对铝合金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调控RDGEC与D230比例至1∶1.75时,25℃剪切强度和70℃剪切强度分别为36.98和14.51 MPa,25℃下90°剥离强度达到6.08 kN/m,粘接性能达到最佳;该系列固化试样均表现出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环氧固化 粘接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及酯共聚物的结构研究
8
作者 杜文博 沈禾雨 +3 位作者 郭森 张悦 刘振宇 蒋文军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0期62-66,共5页
为进一步探究自由基聚合与配位共聚得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支链结构差异,并对该支链结构差异性的本质原因进行解释,本研究对进口的乙烯-丙烯酸及酯共聚物的熔点、熔指、分子量、极性单体插入率以及共聚物的微观链结构进行表征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自由基聚合与配位共聚得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支链结构差异,并对该支链结构差异性的本质原因进行解释,本研究对进口的乙烯-丙烯酸及酯共聚物的熔点、熔指、分子量、极性单体插入率以及共聚物的微观链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乙烯-丙烯酸及酯共聚物熔点范围为64.1~98.4℃,熔融指数范围为2.81~10.50 g/10 min。EMA、EEA、EBA的重均分子量(Mw)都在20万左右,分子量分布(M_(w)/M_(n))小于5.0。(2)EMA共聚物中极性单体MA是以支链末端和主链两种形式并存于聚乙烯链上,其中以支链末端为主。MA在聚乙烯链中没有连续插入结构,MA主要以无规形式插入聚乙烯中。(3)进口的EMA共聚物是通过高温高压自由基聚合得到,EMA共聚物链中含有丁基、戊基以及长支链,而配位聚合得到的EMA共聚物含有甲基、乙基、丙基等短支链以及长支链。两种聚合方式得到EMA聚合物的微观链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及酯共聚物 半结晶性 结构 表征
下载PDF
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合成及固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丁楠洋 闫欣悦 +2 位作者 张孝阿 张军营 王成忠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9期35-40,55,共7页
以双酚A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合成了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树脂。然后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以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树脂为基体,筛选了过渡金属盐、芳香二胺、有机酚类等固化剂,通过差... 以双酚A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合成了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树脂。然后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以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树脂为基体,筛选了过渡金属盐、芳香二胺、有机酚类等固化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ZnCl2、DBTDL、m-BAPS、DDM、4,4′-联苯二酚及各类复合固化剂对树脂的固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树脂单体。(2)在复合固化剂的组合中,ZnCl2和DDM组成的无机金属盐/有机胺复合固化剂具有较高的固化反应活性,ZnCl2和4,4′-联苯二酚组成的无机金属盐/有机酚复合固化剂以及DBTDL和4,4′-联苯二酚组成的有机金属盐/有机酚复合固化剂次之,DBTDL和DDM组成的有机金属盐/有机胺复合固化剂以及DDM/4,4′-联苯二酚组成的有机胺/有机酚复合固化剂的固化活性则较弱。(3)对比各类代表性催化剂、固化剂及其复合固化剂,以无机金属盐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盐催化剂及其复合固化剂具有最高的固化反应活性,有机胺类次之,有机酚类及其复合固化剂的反应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腈树脂 合成 固化剂 固化性能
下载PDF
单组分耐高温糊状胶粘剂的固化工艺研究
10
作者 景君怡 宋彩雨 +5 位作者 孙明明 谢天怡 于浩洋 张斌 王红杨 李金籽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以J-481单组分耐高温糊状胶粘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检测了J-481胶粘剂的放热曲线。利用流变仪考察了胶样的黏-温曲线和不同升温工艺下的黏-时特性,分析了不同固化工艺下胶接试样的粘接强度、不同胶层厚度的胶粘剂在不同... 以J-481单组分耐高温糊状胶粘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检测了J-481胶粘剂的放热曲线。利用流变仪考察了胶样的黏-温曲线和不同升温工艺下的黏-时特性,分析了不同固化工艺下胶接试样的粘接强度、不同胶层厚度的胶粘剂在不同固化工艺下固化后的实物状态。研究结果表明:J-481胶粘剂的黏度、固化程度和粘接性能受固化机制影响明显,升温过快造成黏度增长迅速、热量积聚引起厚胶层试样爆聚烧蚀,固化温度不足则导致粘接强度下降。采用120℃/3 h+180℃/1 h梯度升温固化,所有厚度(0.3~5 mm)的试样均可以正常固化,未出现爆聚烧蚀现象,更适合实际工况的应用。对比120℃/3 h+180℃/1 h和180℃/3 h两种固化条件下的固化度以及粘接不同基材的粘接强度,发现采用120℃/3 h+180℃/1 h梯度升温固化机制,能够确保J-481胶粘剂粘接不同基材均达到优异稳定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状胶粘剂 施工工艺 固化条件
下载PDF
基于多重网络结构的生物质胶黏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睿 陈琳钰 +3 位作者 李任杰 罗晶 郭永胜 任崇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0-186,共7页
现代加工制造业中消耗量最大的醛基胶黏剂,依赖于化石资源并且存在甲醛释放问题。开发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制备胶黏剂对现代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但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的胶黏剂存在涂覆性能差、耐水胶接性能不理想、防... 现代加工制造业中消耗量最大的醛基胶黏剂,依赖于化石资源并且存在甲醛释放问题。开发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制备胶黏剂对现代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但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的胶黏剂存在涂覆性能差、耐水胶接性能不理想、防霉性能不佳、抗冲击能力差、产品稳定性差等缺点。对此,一系列采用不同改性手段提高胶黏剂性能的研究相继发表,其中很多研究是通过共价键、次价键连接构建多重网络结构提高胶黏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应用性能。综述了大豆蛋白胶黏剂、淀粉基胶黏剂、木质素胶黏剂、单宁胶黏剂研究中通过构建多重网络结构提高性能的方案方法,探讨了生物质胶黏剂研究前景和开发应用趋势,对生物质胶黏剂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助力,以期提高生物质胶黏剂替代醛基胶黏剂应用于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网络结构 生物质胶黏剂 耐水胶接性能 防霉性能 改性研究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小艳 房成 吴超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0,166,共6页
概述了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传统磺酸类、离子交换型树脂、固体酸、碱金属类、金属负载型、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合成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研究进展,并梳理了每种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 概述了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传统磺酸类、离子交换型树脂、固体酸、碱金属类、金属负载型、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合成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研究进展,并梳理了每种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在材料、纺织、涂料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由于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酯化产量不高,应用领域也比较有限,未来应继续开发合成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绿色、环保催化剂体系,扩大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 合成 催化剂 应用
下载PDF
可见光LED敏感的光产碱体系制备及应用
13
作者 碗梦迪 朱伟特 +1 位作者 李治全 刘晓暄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0期23-30,37,共9页
针对目前光产碱剂吸收波长短,难以与常用的可见光LED光源相匹配的问题,基于光敏化机理,本文通过将脒类光产碱剂的还原,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光产碱剂(PL-DBN),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其与光敏剂(CQ、COU和ITX)分别进行复配,制备了3种可见... 针对目前光产碱剂吸收波长短,难以与常用的可见光LED光源相匹配的问题,基于光敏化机理,本文通过将脒类光产碱剂的还原,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光产碱剂(PL-DBN),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其与光敏剂(CQ、COU和ITX)分别进行复配,制备了3种可见光敏感的光产碱体系(PL-DBN/CQ、PL-DBN/COU和PLDBN/ITX),系统探究了其光物理及光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核磁氢谱表明,CQ、COU和ITX成功制备了目标产物PL-DBN。(2)通过研究3种光敏剂的光吸收性能,决定选用不同吸收范围的光敏剂(CQ、COU和ITX)分别与PL-DBN复配。(3)通过稳态光解试验探究了不同光敏剂在405 nm光源下光解的效率,其中PL-DBN/ITX在405 nm LED光源辐照下光解速度较快,更适合用于复配光产碱体系。(4)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得出光产碱体系光解后产生的碱性物质与苯酚红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证明PL-DBN在405 nm光源辐照下可发生光致产碱反应。(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考察了光照时间对巯基-环氧聚合动力学的影响。辐照10 min就可将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降低23℃,且光照10 min后再短时间加热,巯基和环氧官能团的转化率可缓慢增至95%以上。(6)将光热双重固化的巯基-环氧体系进行粘接强度的测试,光产碱催化的巯基-环氧体系具有暗固化特性,可在延时固化胶粘剂中应用,未来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产碱 脒类 光敏化 巯基-环氧 阴离子光聚合
下载PDF
改性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雨鑫 娄春华 +1 位作者 于晶晶 王慧晓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0期17-22,共6页
双氰胺作为最早的潜伏性固化剂之一,其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但仍然有固化温度过高等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本文从降低双氰胺上氰基的吸电子能力进而增强固化活性以及引入相似基团增强双氰胺和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两方面对国... 双氰胺作为最早的潜伏性固化剂之一,其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但仍然有固化温度过高等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本文从降低双氰胺上氰基的吸电子能力进而增强固化活性以及引入相似基团增强双氰胺和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两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改性双氰胺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氰胺 环氧树脂 固化活性 相容性 氰基
下载PDF
环氧-酚醛-双马来酰亚胺三元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晓蕾 戴晟伟 +4 位作者 张有生 杨昶旭 韩淑军 齐悦新 刘金刚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5期57-62,70,共7页
采用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与多芳环型酚醛树脂、多芳环型环氧树脂(NC3000)及促进剂2-苯基-4-甲基-5-羟甲基咪唑(2P4 MHZ)熔融共混,制备了三元树脂共混物(BPE)及其固化产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BPE三元树脂... 采用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与多芳环型酚醛树脂、多芳环型环氧树脂(NC3000)及促进剂2-苯基-4-甲基-5-羟甲基咪唑(2P4 MHZ)熔融共混,制备了三元树脂共混物(BPE)及其固化产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BPE三元树脂共混物仅出现了一种固化行为,在现有环氧塑封料(EMC)制备工艺中可固化完全;结构特征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BPE三元树脂共混物,并且三元树脂之间发生了相互交联反应;三元树脂共混物的结晶状态及流变学分析表明,三元共混物呈现出明显的非晶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黏度均开始下降,在140~160℃时达到最低值,然后随着凝胶化会迅速增加几个数量级,并且在110~160℃内存在一定的加工窗口,对EMC的制备是有利的;随着BMI含量的增加,三元树脂固化物的耐热稳定性也在不断增加,10%的热分解温度均超过430℃;此外,BMI引入也使得共混物凝胶时间延长,并且破坏了环氧/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交联,导致高温热老化失重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环氧树脂 环氧塑封料(EMC)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高折射率光学树脂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雨彤 吴淑芳 刘晓暄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近年来,高折射率(n)光学树脂因其性能优异受到广泛关注,已广泛应用在先进光电子制造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增加光学树脂的n值和阿贝数(v)的设计概念,简要介绍了开发高n值光学树脂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参数。综述了过去十年高折射率树脂的研... 近年来,高折射率(n)光学树脂因其性能优异受到广泛关注,已广泛应用在先进光电子制造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增加光学树脂的n值和阿贝数(v)的设计概念,简要介绍了开发高n值光学树脂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参数。综述了过去十年高折射率树脂的研究进展,从高折射率光学树脂的设计原理以及含硫型、含卤、含磷、有机-无机杂化等高折射光学树脂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列举了高折射率光学树脂在光学胶粘剂、发光二极管(LED)封装材料、光学透镜等方面的一些应用。最后对高折射率光学树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率 光学树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硅溶胶改性的绿色环保室内吸声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黄天奕 赵莹 《粘接》 CAS 2024年第9期98-101,共4页
为同时达到缓解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的目的,利用针叶木纤维、硅溶胶、苯丙乳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发泡浆料等原材料制备了一种室内绿色环保可降解吸声材料,并对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溶胶对吸声材料进行改性,可显... 为同时达到缓解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的目的,利用针叶木纤维、硅溶胶、苯丙乳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发泡浆料等原材料制备了一种室内绿色环保可降解吸声材料,并对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溶胶对吸声材料进行改性,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当硅溶胶掺量为8%时,可达到材料孔隙结构和吸声效果的最优平衡;增大植物纤维密度和厚度,可以提升材料在中低频率下的吸声系数,但对于中高频率的吸声性能提升效果并不显著;Delany-Bazley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流阻率植物纤维基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预测值与试验数据平均误差仅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环保 可降解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频率 Delany-Bazley模型
下载PDF
Quantitative lithium substitution of carboxyl hydrogens in polyacrylic acid binder enables robust SiO electrodes with durable lithium storage stability
18
作者 Weihua Wang Wenyi Li +7 位作者 Siyi Jing Huiping Yang Huiqun Wang Ling Huang Yuxiang Mao Xikun Pang Yudai Huang Li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2-360,I0007,共10页
The design of advanced binder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large-volume-effect silicon monoxide(SiO)anodes.For the classic polyacrylic acid(PAA)binder,the self-association of-COOH g... The design of advanced binder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large-volume-effect silicon monoxide(SiO)anodes.For the classic polyacrylic acid(PAA)binder,the self-association of-COOH groups in PAA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intramolecular and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greatly weakening the bonding force of the binder to SiO surface.However,strengthening the binder-material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nder molecular regulation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Herein,a modified PAA-Li_(x)(0.25≤x≤1)binder with promin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dhesion strength is specifically synthesized for SiO anodes by quantitatively substituting the carboxylic hydrogen with lithium.The appropriate lithium substitution(x=0.25)not only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 between the PAA binder and SiO surface owing to charge repulsion effect between ions,but also guarantees moderate entanglement between PAA-Li_x molecular chains through the ion-dipole interaction.As such,the PAA-Li_(0.25)/SiO electrode exhibits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lowest volume change,as well as the optimum cycling(1237.3 mA h g^(-1)after 100cycles at 0.1 C)and rate performance(1000.6 mA h g^(-1)at 1 C),significantly outperforming the electrode using pristine PAA binder.This work paves the way for quantitative regulation of binder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crylic acid binder SiO anode Quantitative lithium substitution Charge repulsion effect Adhesion strength
下载PDF
Recycling arsenic-containing bio-leaching residue after thermal treatment in cemented paste backfill:Structure modification,binder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19
作者 Dengfeng Zhao Shiyu Zhang Yingliang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136-2147,共12页
The substantial arsenic(As)content present in arsenic-containing bio-leaching residue(ABR)presents noteworthy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ttributable to its inherent instab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leaching.Given its... The substantial arsenic(As)content present in arsenic-containing bio-leaching residue(ABR)presents noteworthy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ttributable to its inherent instab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leaching.Given its elevated calcium sulfate content,ABR exhibits considerable promis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is study delved into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ABR as a source of sulfates for producing super sulfated cement(SSC),offering an innovative binder for cemented paste backfill(CPB).Thermal treatment at varying temperatures of 150,350,600,and 800℃ was employed to modify ABR’s performance.The investigation encompassed the examination of phase transformations and alteration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 within ABR.Subsequently,the 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SC utilizing ABR,with or without thermal treatment,were studied,encompassing reaction kinetics,setting time,strength development,and microstructure.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rmal treatment changed the calcium sulfate structure in ABR,consequently impacting the resultant sample performance.Notably,calcination at 600℃ demonstrated optimal modification effects on both early and long-term strength attributes.This enhanced perform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augmented formation of reaction products and a densified micro-structure.Furthermore,the thermal treatment elicited modifications in the chemical As fractions within ABR,with limited impact on the As immobilization capacity of the prepared bin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bio-leaching residue arsenic immobilization binder hydration CALCINATION
下载PDF
Enhancing Li-S battery performance via functional polymer binders for polysulfide inhibition
20
作者 Jinpeng Jian Qian Chen +6 位作者 Hao Sun Rui Li Yaolin Hou Yulong Liu Jia Liu Haiming Xie Jiefang Zh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28-236,I0005,共10页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including poor conductivity,unexpected volume expansion,and continuous sulfur loss from the cathode due to redox shuttling.In this stud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including poor conductivity,unexpected volume expansion,and continuous sulfur loss from the cathode due to redox shuttling.In this study,we introduce a novel polymer via a simple cross-linking between poly(ether-thioureas)(PETU)and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PSS)as a bifunctio nal binder for Li-S batteries(devotes as"PPTU").Compared to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as-prepared PPTU exhibits significantly high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facilitat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Additionally,PPTU demonstrates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lithium polysulfides,leading to improved cycling stability by suppressing the shuttling effect.We investigate this behavior by monitor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at the cell interface using synchrotron X-ray tomography.Cells with PPTU binders exhibit remarkable rate performance,desired reversibility,and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even under stringent bending and twisting conditions.Our work represents promising progress in functional polymer binder development for Li-S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 batteries Bifunctional binders Electrode conductivity Shuttle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