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素解吸水解系统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应对
1
作者 夏礼鹏 杨涛 +2 位作者 钟树文 肖飞 张泰日 《中氮肥》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富岛一期520 kt/a斯纳姆氨汽提法尿素装置解吸水解系统开车过程中,出现过解吸塔液泛、水解器给料泵多次跳车、水解器满液、水解预热器封头泄漏、外送工艺冷凝液(解吸废液)电导率合格所需时间长等问题,不仅影响...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富岛一期520 kt/a斯纳姆氨汽提法尿素装置解吸水解系统开车过程中,出现过解吸塔液泛、水解器给料泵多次跳车、水解器满液、水解预热器封头泄漏、外送工艺冷凝液(解吸废液)电导率合格所需时间长等问题,不仅影响系统开车进度,而且严重时会造成解吸塔内件损坏、机泵损坏、水解器安全阀启跳、蒸汽管线“倒液”等;正常运行过程中,解吸水解系统出现过解吸塔和水解器结垢、水解器出液温度提不起来、水解器气相压力(PIC41040)示数偏低等问题,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与优化改进措施,如今已能保证解吸水解系统一次性顺利开车(不影响尿素装置开车进度),并确保尿素装置在日常生产中能够实现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水解系统 解吸塔液泛 水解器给料泵跳车 水解器满液 水解预热器封头泄漏 水解器出液温度低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产品质量不稳定原因分析及优化改进
2
作者 侯立业 《中氮肥》 2025年第1期25-27,32,共4页
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520 kt/a尿素装置采用斯塔米卡邦2000^(+TM)工艺,其大颗粒尿素造粒系统采用荷兰荷丰流化床造粒技术;2018年华鹤煤化开始生产增值尿素,2020年初新增1套小蒸发系统(药剂在小蒸发系统—小氨水槽—大颗粒造粒系统... 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520 kt/a尿素装置采用斯塔米卡邦2000^(+TM)工艺,其大颗粒尿素造粒系统采用荷兰荷丰流化床造粒技术;2018年华鹤煤化开始生产增值尿素,2020年初新增1套小蒸发系统(药剂在小蒸发系统—小氨水槽—大颗粒造粒系统间循环,避免对尿素装置高压/低压系统设备产生腐蚀)。针对聚天门冬氨酸尿素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缩二脲、水分、粒度波动大,难达优等品质量指标要求)、聚天门冬氨酸含量低(活性降低)、药剂(聚天门冬氨酸)供应经常中断等问题,经分析与探讨,通过优化小蒸发系统工艺参数、改进药剂配制系统流程及操作方法、优化造粒系统工艺参数等,降低了聚天门冬氨酸尿素缩二脲、水分含量,提高了其颗粒度,保证了产品中聚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及活性,有效提升了聚天门冬氨酸尿素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装置 大颗粒尿素造粒系统 小蒸发系统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 产品质量不稳定 原因分析 优化改进
下载PDF
冬季尿素UF系统运行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3
作者 侯立业 《氮肥与合成气》 2025年第1期31-33,35,共4页
介绍了尿素生产装置脲醛树脂(UF)系统在冬季运行环境下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甲醛管线流通量不足、尿液进搅拌器管线易结晶堵塞、甲醛管线压力过高等。通过调整相关工艺参数指标以及操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解决了UF系统冬季生产中的... 介绍了尿素生产装置脲醛树脂(UF)系统在冬季运行环境下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甲醛管线流通量不足、尿液进搅拌器管线易结晶堵塞、甲醛管线压力过高等。通过调整相关工艺参数指标以及操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解决了UF系统冬季生产中的各项问题,保证了尿素产品的品质,降低了物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装置 冬季生产 UF系统
下载PDF
控失尿素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冬小麦增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克刚 杜君 +4 位作者 和爱玲 杨占平 刘高远 王春兰 岳艳军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探索控失尿素的施用方法,发现控失尿素在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的,... 为探索控失尿素的施用方法,发现控失尿素在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施肥方式相同时,控失尿素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肥料品种相同而施肥方式不同时,底施+追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全底施的,处理间差异显著;控失尿素氮素施用量比普通尿素减少20%的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普通尿素的处理相比,施用控失尿素的处理不仅氮素利用率高,且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施用控失尿素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失尿素 冬小麦 氮素利用率 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尿素熔融泵的改造小结
5
作者 李勇 《氮肥与合成气》 2024年第6期13-15,共3页
介绍了尿素熔融泵运行的现状,针对该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周期短、故障多、检修频繁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与改进措施。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熔融泵 故障现象 原因分析 改造
下载PDF
不同增效氮肥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6
作者 郑梦霄 冯亮 +6 位作者 翟学一 汤建伟 刘咏 王保明 刘鹏飞 化全县 丁俊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3-1066,共4页
尿素添加增效剂,采用圆盘造粒法制备增效氮肥,考察了增效剂种类、增效剂添加量、黏结剂种类及黏结剂添加量对增效尿素产品缓释性能的影响。借助于SEM、FTIR等表征技术,结合颗粒平均强度等性能测定分析产品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 尿素添加增效剂,采用圆盘造粒法制备增效氮肥,考察了增效剂种类、增效剂添加量、黏结剂种类及黏结剂添加量对增效尿素产品缓释性能的影响。借助于SEM、FTIR等表征技术,结合颗粒平均强度等性能测定分析产品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水环境中,增效剂选用质量分数为5%的硼酸、黏结剂选用质量分数为5%的CaCl_(2)制备出的肥料样品缓释性能最佳,在7 d内尿素态氮缓释率仅为81.54%;SEM显示,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的肥料样品内部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FTIR显示,样品中引入了钙离子,增效剂和黏结剂双重作用,使得尿素结构发生变化,提升了样品的氮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增效剂 缓释 颗粒强度
下载PDF
黄腐酸对Ca(NO_(3))_(2)胁迫下菜薹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徐垒 张莹 +4 位作者 罗媛 高富成 吴雪 曹凯 叶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1378,共8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5 mmol/L Ca(NO_(3))_(2)(CK)相比,80 mmol/L Ca(NO_(3))_(2)处理显著抑制了菜薹的生长,而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缓解Ca(NO_(3))_(2)对菜薹的抑制作用,促进菜薹幼苗的生长,增加菜薹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同时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菜薹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减少O_(2)·^(-)、H_(2)O_(2)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外源施用黄腐酸可以通过提高菜薹的光合和抗氧化能力来缓解Ca(NO_(3))_(2)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腐酸在缓解蔬菜盐胁迫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黄腐酸 Ca(NO_(3))_(2)胁迫 光合特性 抗氧化
下载PDF
金银合金表面结构的调控及其电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昕 朱正如 熊巍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05-310,共6页
开发从氮转化为氨的高效、经济的方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电催化还原过程被认为是合成氨的潜在技术之一。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合金壳包裹金纳米棒的空心核壳结构(CGNRs),考察了不同AuAg合金比例对CGNRs纳米结构电催化固氮性... 开发从氮转化为氨的高效、经济的方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电催化还原过程被认为是合成氨的潜在技术之一。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合金壳包裹金纳米棒的空心核壳结构(CGNRs),考察了不同AuAg合金比例对CGNRs纳米结构电催化固氮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电催化合成氨的机理。CGNRs外壳由AuAg合金构成。当合金外壳中Ag/Au比例为0.06时,CGNR14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性能,产率最高可达22.7μg·mg^(-1)cat·h^(-1),法拉第效率为11.2%。模拟计算表明合金效应改变了外壳表面的电子态和晶格常数,加速了氮气还原动力学,从而提高了合成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 电催化 氮气还原 合成氨
下载PDF
磷酸二氢铵-尿素缩聚生产全水溶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及水溶肥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定聪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S01期83-85,共3页
以磷酸二氢铵和尿素为原料,介绍了缩聚法全水溶聚磷酸铵的生产方法。
关键词 聚磷酸铵 磷酸二氢铵 尿素聚合法 水溶肥
下载PDF
尿素合成塔定期检验与常见问题分析
10
作者 惠进财 高敏 +2 位作者 韩贯凯 殷天峰 宁剑飞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5期200-204,共5页
尿素合成塔的定期检验是整个尿素装置检修的关键,尿素合成塔定期检验主要包括内外表面的宏观检查、内外表面的壁厚测定、内表面渗透检测、外表面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安全附件检验以及必要情况下进行的压力试验和声发射检测等,整个过程... 尿素合成塔的定期检验是整个尿素装置检修的关键,尿素合成塔定期检验主要包括内外表面的宏观检查、内外表面的壁厚测定、内表面渗透检测、外表面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安全附件检验以及必要情况下进行的压力试验和声发射检测等,整个过程中能否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保证合成塔安全运行重要的一环。同时对通过对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也是企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物料转化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装置 尿素合成塔 定期检验 声发射检测 分析
下载PDF
含螯合微量元素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陈全德 余永德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考察在常规施底肥的基础上,追施含螯合微量元素尿素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果实成熟的促进作用,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以施普通尿素为空白对照,测定了玉米在各生育时期的指标。结果表明:玉米施用螯合钾锌尿素、螯合锌硼尿素、... 为考察在常规施底肥的基础上,追施含螯合微量元素尿素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果实成熟的促进作用,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以施普通尿素为空白对照,测定了玉米在各生育时期的指标。结果表明:玉米施用螯合钾锌尿素、螯合锌硼尿素、螯合钾加锌尿素等新型尿素后,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质量等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都明显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施用3种含螯合微量元素尿素的玉米产量比施用普通尿素的增产6.52%~9.31%,增加收益50.35~74.06元/亩(1亩=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微量元素 尿素 玉米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二氧化碳压缩机故障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武东 符君 李飞 《大氮肥》 CAS 202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分析二氧化碳压缩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段间压力缓慢上涨、高压缸密封气平衡管结冰、高压缸振动值阶梯状上涨等故障原因。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相应处理,并提出了预防措施,避免了此类问题出现,有效提高了装置平稳运行周期。
关键词 二氧化碳压缩机 高压缸 段间压力 故障分析
下载PDF
以天然气为原料产农用尿素产品部分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商立鹏 王鑫 +4 位作者 陈沛云 李炘 白红木 郭建超 周宇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0期53-58,共6页
文章以天然气为原料产农用尿素产品进行部分碳足迹研究,主要原因为产品使用自然资源天然气,产品施用于土壤,生命周期较短,模型较容易建立,行业能耗、物耗、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较为完备、易获取。选择了中国5家相关企业作为研究... 文章以天然气为原料产农用尿素产品进行部分碳足迹研究,主要原因为产品使用自然资源天然气,产品施用于土壤,生命周期较短,模型较容易建立,行业能耗、物耗、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较为完备、易获取。选择了中国5家相关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所使用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处理不影响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此次研究得出功能单位(1 t以天然气为原料产农业用尿素产品)部分碳足迹为1239.49 kgCO_(2)^(-eq/)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尿素 部分碳足迹 温室气体
下载PDF
造粒硝铵装置改产硝酸铵钙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之江 《中氮肥》 2003年第2期7-9,共3页
介绍硝酸铵钙的物化性能 ,采用硝酸铵与石灰石混和法生产硝酸铵钙的工艺流程 ,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硝酸铵钙用作肥料能增加养分种类 ,改善土壤品质 ,并具有适应性广等特点 。
关键词 造粒 硝铵装置 改产 硝酸铵钙 改产 性能
下载PDF
原位涂覆整体式SCR催化剂的储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凯祥 刘亚涛 +2 位作者 李振国 任晓宁 邵元凯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8期102-108,共7页
随着排放法规对氨逃逸限值日益加严,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储氨性能至关重要。以原位涂覆制备的铜基分子筛SCR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In-situFTIRs和NH_(3)-TPD表征化学吸附特征,并根据国VI排放法规循环进行发动机台架性能测... 随着排放法规对氨逃逸限值日益加严,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储氨性能至关重要。以原位涂覆制备的铜基分子筛SCR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In-situFTIRs和NH_(3)-TPD表征化学吸附特征,并根据国VI排放法规循环进行发动机台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00~450℃内NOX转化率接近100%,NH_3脱附分别对应弱酸、中强酸和强酸位。其中,强酸位上形成的吸附物种NH_(4)^(+)热稳定性好。空速对SCR催化涂层氨存储影响较小,且停喷前后氨逃逸量占比与反应耗氨量占比成正相关性。300~400℃内,停喷前/停喷后氨逃逸量与反应耗氨量占比由高到低依次均是40000 h^(-1)>60000 h^(-1)>20000 h^(-1)。探明了氨存储与氨逃逸、NO_(X)转化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空速、温度、尿素喷射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对SCR催化剂配方和尿素喷射控制策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涂覆 分子筛SCR催化剂 储氨性能 催化涂层 空速 氨逃逸
下载PDF
皮带栈桥尿素粉尘回收利用创新改造
16
作者 王杉 李罗真 《氮肥与合成气》 2024年第2期28-29,49,共3页
针对SNAM/HYDRO工艺1765 t/d尿素散料输送皮带栈桥产生的尿素粉尘,提出防尘措施和回收利用创新改造,并进行技术总结。结果表明:该改造可以大大降低成品粉尘量和氨含量,不仅改善了作业环境,满足职业健康要求,而且对氨和粉尘进行回收,达... 针对SNAM/HYDRO工艺1765 t/d尿素散料输送皮带栈桥产生的尿素粉尘,提出防尘措施和回收利用创新改造,并进行技术总结。结果表明:该改造可以大大降低成品粉尘量和氨含量,不仅改善了作业环境,满足职业健康要求,而且对氨和粉尘进行回收,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带栈桥 尿素 粉尘 回收利用 改造
下载PDF
浅谈氨合成工段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候文俊 周鹏 杨晓江 《氮肥与合成气》 2024年第11期23-25,28,共4页
介绍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两套合成氨装置的优化改造过程。改造涉及多个关键工艺流程,包括水冷器更换为高压复合式蒸发器、合成废热锅炉列管泄漏控制、氢氮气压缩机填料水改造、降低冰机电耗和尿素蒸汽耗、合成放空气氢气回收利... 介绍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两套合成氨装置的优化改造过程。改造涉及多个关键工艺流程,包括水冷器更换为高压复合式蒸发器、合成废热锅炉列管泄漏控制、氢氮气压缩机填料水改造、降低冰机电耗和尿素蒸汽耗、合成放空气氢气回收利用等。改造后,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能耗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复合式蒸发冷 氢氮压缩机 氢回收 冰机电耗
下载PDF
巴斯夫公司为其合成氨和尿素产品组合提供首批生物质平衡产品
18
作者 贺美晋(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7,共1页
巴斯夫公司采用生物质平衡法(BMB),在生产过程伊始就使用经过认证的生物垃圾原料替代化石资源,以减少产品碳足迹。这种生物质平衡的产品通过了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PLUS标准认证。此外,巴斯夫公司在生产合成氨和尿素产品时使用... 巴斯夫公司采用生物质平衡法(BMB),在生产过程伊始就使用经过认证的生物垃圾原料替代化石资源,以减少产品碳足迹。这种生物质平衡的产品通过了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PLUS标准认证。此外,巴斯夫公司在生产合成氨和尿素产品时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一步减少了与生产相关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夫公司 尿素产品 生物垃圾 可持续发展 标准认证 化石资源 产品碳足迹 可再生能源电力
下载PDF
Boosting Electrochemical Urea Synthesis via Constructing Ordered Pd–Zn Active Pair
19
作者 Weiliang Zhou Chao Feng +12 位作者 Xuan Li Xingxing Jiang Lingyan Jing Shuai Qi Qihua Huo Miaoyuan Lv Xinbao Chen Tianchi Huang Jingwen Zhao Na Meng Hengpan Yang Qi Hu Chuanxin 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529-540,共12页
Electrochemical co-reduction of nitrate(NO_(3)^(-))and carbon dioxide(CO_(2))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route to produce urea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however the yield rate of urea has remained limited.H... Electrochemical co-reduction of nitrate(NO_(3)^(-))and carbon dioxide(CO_(2))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route to produce urea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however the yield rate of urea has remained limited.Here,we report an atomically ordered intermetallic pallium-zinc(PdZn)electrocatalyst comprising a high density of PdZn pairs for boosting urea electrosynthesis.It is found that Pd and Zn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NO_(3)^(-)and CO_(2),respectively,and thus the co-adsorption and co-activation NO_(3)^(-)and CO_(2) are achieved in ordered PdZn pairs.More importantly,the ordered and well-defined PdZn pairs provide a dual-site geometric structure conducive to the key C-N coupling with a low kinetical barrier,as demonstrated on both operando 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Consequently,the PdZn electrocatalyst displays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the co-reduction to generate urea with a maximum urea Faradaic efficiency of 62.78%and a urea yield rate of 1274.42μg mg^(-1) h^(-1),and the latter is 1.5-fold larger than disordered pairs in PdZn alloys.This work paves new pathways to boost urea electrosynthesis via constructing ordered dual-metal p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C-N coupling Urea electrosynthesi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Geometric structures Active pairs
下载PDF
Efficient C-N coupling in electrocatalytic urea generation on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 electrocatalysts
20
作者 Yinuo Wang Yian Wang +11 位作者 Qinglan Zhao Hongming Xu Shangqian Zhu Fei Yang Ernest P.Delmo Xiaoyi Qiu Chi Song Juhee Jang Tiehuai Li Ping Gao MDanny Gu Minhua Sh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89-298,I0008,共11页
Urea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CO_(2) and NO_(3)~-co-reduction reaction(CO_(2)NO_(3)RR)is still limited by either the low selectivity or yield rate of urea.Herein,we report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Cu_2(OH)... Urea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CO_(2) and NO_(3)~-co-reduction reaction(CO_(2)NO_(3)RR)is still limited by either the low selectivity or yield rate of urea.Herein,we report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Cu_2(OH)_2CO_(3))as an efficient CO_(2)NO_(3)RR electrocatalyst with an impressive urea Faradaic efficiency of45.2%±2.1%and a high yield rate of 1564.5±145.2μg h~(-1)mg_(cat)~(-1).More importantly,H_(2) evolution is fully inhibited on this electrocatalyst over a wide potential range between-0.3 and-0.8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Our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first C-N coupling follows a unique pathway on Cu_2(OH)_2CO_(3) by combining the two intermediates,~*COOH and~*NHO.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high selectivity and yield rate of urea can b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on simple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in CO_(2)NO_(3)RR,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rational design of more advance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 Co-reduction Urea generation C-N coupling DFT calc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