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润土对海藻酸钠/壳聚糖凝胶微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颜慧琼 李嘉诚 +3 位作者 冯玉红 胡文涛 牛迪 林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5,148,共6页
为了得到一种对啶虫脒具有高负载率和良好的缓释性能的农药载体,以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利用壳聚糖的成膜性,采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了啶虫脒凝胶微球。并通过FTIR、SEM、TG、溶胀实验和释药实验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为了得到一种对啶虫脒具有高负载率和良好的缓释性能的农药载体,以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利用壳聚糖的成膜性,采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了啶虫脒凝胶微球。并通过FTIR、SEM、TG、溶胀实验和释药实验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凝胶微球的粒径为1.42~1.71 mm,膨润土可提高微球粒径与球形度,使啶虫脒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由原来的4.16%和36.36%提升为4.91%和63.01%。壳聚糖与海藻酸钠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聚电解质复合物,辅助了钙离子交联,使啶虫脒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由原来的4.16%和36.36%提升为5.23%和54.29%。膨润土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形成氢键作用,可有效抑制海藻酸钙的大量溶胀,提高其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啶虫脒 凝胶微球 载药率 包封率 缓释性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灭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2
作者 殷铭灿 高续恒 +3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张承启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2,共9页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EC_(50)值分别为18.16、1.332和0.4613μ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南省9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01株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C_(50)值范围在0.0586~0.918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3866±0.1969)μg/mL,且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该平均EC_(50)值可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基线。灭菌唑分别与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咪鲜胺5种杀菌剂复配后,对禾谷镰孢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系数(SR)在0.53~3.76之间,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与灭菌唑按质量比1: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SR=3.76)。室内离体防治效果测定显示,在有效成分400μg/mL剂量下,咪鲜胺与灭菌唑质量比1:3复配剂的治疗作用防效最高,为82.63%。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灭菌唑的科学合理使用,并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敏感性 灭菌唑 咪鲜胺 复配剂
下载PDF
甲氰菊酯、辛硫磷混合剂在苹果中的残留降解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鲁生 慕卫 樊德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9-73,共5页
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分别在苹果上使用后 ,定期取样气相色谱测定苹果上的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单剂及混剂甲氰菊酯在苹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 19.3天和 18.1天 ,单剂辛硫磷和混剂辛硫磷在苹果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 1.54及 1.4 6天 ,... 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分别在苹果上使用后 ,定期取样气相色谱测定苹果上的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单剂及混剂甲氰菊酯在苹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 19.3天和 18.1天 ,单剂辛硫磷和混剂辛硫磷在苹果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 1.54及 1.4 6天 ,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及降解速率常数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氰菊酯 辛硫磷 农药混合剂 残留 苹果 光降解 安全性
下载PDF
混合农药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水中光解的敏化和猝灭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岳永德 花日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研究了哒嗪硫磷、西维因、克百威、除草醚和丁草胺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水中光解的光敏化或光猝灭效应.除草醚对三种拟菊酯杀虫剂在水中的光解有极强的光敏效应,在0.1:1—10:1的剂量比范围内,光敏效率与剂量比显著正相关;... 研究了哒嗪硫磷、西维因、克百威、除草醚和丁草胺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水中光解的光敏化或光猝灭效应.除草醚对三种拟菊酯杀虫剂在水中的光解有极强的光敏效应,在0.1:1—10:1的剂量比范围内,光敏效率与剂量比显著正相关;哒嗪硫磷和西维因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以及高剂量比(10:1)时对氰戊菊酯在水中均表现显著的光敏效应.在过滤灭菌的塘水和田水中,丁草胺对3种拟菊酯杀虫剂的光猝灭效应和哒嗪硫磷的光敏效应比在重蒸馏水中显著增强;在pH缓冲液中,克百威光猝灭效应明显,而在重蒸馏水中这种效应消失,其它4种混合农药的光敏或光猝灭效应比在重蒸馏水中不同程度地增强;除草醚的光敏效应随pH增大而稍有减弱,西维因则随pH增大而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光敏剂 光猝灭剂 杀虫剂
下载PDF
锐劲特与马拉硫磷混用对麦穗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樊德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83,共3页
The effect of 5% fipronil flowable formulation and 95% malathion pure chemical on topmouth gudgeon ( Pseudorasbora parva ) was studied. The toxicity of 0.08 mg/l fipronil and 7 mg/l malathion mixture to topmouth gudge... The effect of 5% fipronil flowable formulation and 95% malathion pure chemical on topmouth gudgeon ( Pseudorasbora parva ) was studied. The toxicity of 0.08 mg/l fipronil and 7 mg/l malathion mixture to topmouth gudgeon wa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0.08 mg/l fipronil or 7 mg/l malathion. The potentiation toxicity index was 1000,much greater than 20,the threshold. After 48 hours administration, the AChE activity from the 0.01 mg/l fipronil and 1 mg/l malathion mixture treatments was nearly the same as that from the single 1 mg/l malathion treated .During recovery period, the former was lower than the latter and after 144 hrs, 192 hr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respectively. This enhances the unsafety for fish to live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is continuous or repeated AChE inhibitors. The significance of recovery study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劲特 马拉硫磷 相互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麦穗鱼 混用 杀虫剂 毒性
下载PDF
辛硫磷混剂毒性联合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金秀 陈波 姚佩佩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本研究以Harris法对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灭多威以及3种拟除虫菊酯以等毒剂量混配时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联合作用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混配为拮抗作用 ;与灭多威混配为相加作用 ;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 本研究以Harris法对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灭多威以及3种拟除虫菊酯以等毒剂量混配时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联合作用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混配为拮抗作用 ;与灭多威混配为相加作用 ;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混配时毒性分别增加4~6倍多 ,呈协同作用 ;与氰戊菊酯混配虽属相加作用但毒性有较大增加 ,为预期毒性的1.5倍。本研究表明辛硫磷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混配可出现相加或拮抗作用 ,而与拟除虫菊酯混配则毒性增加 ,常呈协同作用。作者对所发生联合作用的性质从毒代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毒性联合作用 混剂 灭多威 拟除虫菊酯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辛硫磷光降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花日茂 汤锋 +2 位作者 吴意 唐中兴 岳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57-58,共2页
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呋喃丹等5种农药对辛硫磷在玻片表面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极易发生光解,光解半衰期小于46.14分钟,且光解速度与光强度成正相关;呋喃丹等5种农药均显著地加快辛硫磷的光解,起着明显的敏化光解... 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呋喃丹等5种农药对辛硫磷在玻片表面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极易发生光解,光解半衰期小于46.14分钟,且光解速度与光强度成正相关;呋喃丹等5种农药均显著地加快辛硫磷的光解,起着明显的敏化光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辛硫磷 光敏降解
下载PDF
杀虫剂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贤进 王荫长 《江苏农药》 CAS 1995年第1期10-17,共8页
一、杀虫剂联合作用的分类杀虫剂联合作用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科学。联合作用的产生是由于两种药物间在物理、化学、生理生化、药效(或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如图1。甚至还应包括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的相互作用,因而范围很... 一、杀虫剂联合作用的分类杀虫剂联合作用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科学。联合作用的产生是由于两种药物间在物理、化学、生理生化、药效(或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如图1。甚至还应包括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的相互作用,因而范围很广泛。而更进一步分析还可分成诸如药物动力学、靶标部位反应、自然环境及人畜、靶标生物和非靶标生物等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而最常研究的是生理毒理和药效学(生物活性和种群生态)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杀虫剂 联合作用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甲、乙六粉的成功对农药混剂研制的启发
9
作者 王仪 郑斐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4年第4期38-39,共2页
甲、乙六粉的成功对农药混剂研制的启发王仪,郑斐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00094)我国农药混剂的研制多年来一直相当活跃。科学合理的农药混剂品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最成功的混剂品种是甲六粉和... 甲、乙六粉的成功对农药混剂研制的启发王仪,郑斐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00094)我国农药混剂的研制多年来一直相当活跃。科学合理的农药混剂品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最成功的混剂品种是甲六粉和乙六粉。甲六粉即1.5%甲基对硫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剂 六六六 有机磷杀虫剂 杀虫剂有效成分 甲基对硫磷 可湿性粉剂 稻螟 农药制剂 施药方式 急性中毒
下载PDF
杀虫剂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评判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中言 许小龙 +1 位作者 徐德进 徐广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11,共8页
用共毒因子重新评价共毒系数大于100的281个混配组合,发现有29.18%的混配组合没有增效作用。根据单剂的LC-P线和共毒因子公式,求出混剂的期望死亡率和"相加作用区间"(期望死亡率±20%期望死亡率),根据混剂的实测死亡率求... 用共毒因子重新评价共毒系数大于100的281个混配组合,发现有29.18%的混配组合没有增效作用。根据单剂的LC-P线和共毒因子公式,求出混剂的期望死亡率和"相加作用区间"(期望死亡率±20%期望死亡率),根据混剂的实测死亡率求出95%置信区间,画出期望LC-P线及"相加作用区间"和实测LC-P线及"95%置信区间",发现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共毒因子小于20时,实测LC-P线和期望LC-P线彼此交缠,期望LC-P线的"相加作用区间"和实测LC-P线的"95%置信区间"能高度重叠,表明两条LC-P线之间没有毒力差异;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共毒因子大于20,或者共毒系数小于100、共毒因子小于-20时,实测LC-P线的"95%置信区间"和期望LC-P线的"相加作用区间"只有少量重叠或完全不重叠,体现出了实测LC-P线和期望LC-P线对供试害虫的毒力差异。因此,为了获得有稳定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共毒系数须大于100,同时共毒因子也要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混配 共毒系数 共毒因子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S-JS1与5种杀虫剂对灰飞虱的联合作用及该菌对灰飞虱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洪涛 肖李俊杰 +3 位作者 王娜 刘宝生 于天丛 郭慧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1,共7页
为明确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S-JS1与杀虫剂对灰飞虱的联合作用,以及SJS1对灰飞虱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灰飞虱3龄若虫为对象,采用喷雾法比较了SJS1与5种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和毒死蜱)单用,以... 为明确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S-JS1与杀虫剂对灰飞虱的联合作用,以及SJS1对灰飞虱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灰飞虱3龄若虫为对象,采用喷雾法比较了SJS1与5种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和毒死蜱)单用,以及菌、药混用对灰飞虱的杀虫活性,测定了灰飞虱取食经S-JS1处理的水稻后,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S-JS1分别与不同浓度杀虫剂混用,均可提高杀虫剂对灰飞虱的致死率。其中,109 cfu/m L的S-JS1与1.25 mg/L的噻虫嗪混用处理3 d,或与25 mg/L的螺虫乙酯混用处理5 d,灰飞虱的死亡率分别为65.58%和76.27%,均显著高于同浓度杀虫剂单用的处理(噻虫嗪单用时致死率为44.24%,螺虫乙酯为49.22%),表现为增效作用(χ~2〉3.84,实测死亡率–预期死亡率〉0);其他各混用处理均为相加作用(χ~2〈3.84)。灰飞虱取食经粘质沙雷氏菌处理的水稻苗后12和24 h,其Car E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STs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OD和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粘质沙雷氏菌S-JS1可能降低了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抵抗力。本研究可为探索昆虫病原细菌与杀虫剂间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为灰飞虱的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杀虫剂 蚍虫啉 灰飞虱 联合作用 解毒酶 保护酶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海飞 李天杰 +2 位作者 郑伟 刘圣明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佳比例复配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防效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病斑扩展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其EC_(50)值为0.01μg/mL。联合毒力评价表明:所有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质量比50∶133复配时增效系数(SR)最大,为1.50。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所设浓度梯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下,26%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SC)的田间防效为85.12%,优于各自单剂处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均能保证不同品种小麦正常生长,未发生药害现象。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小麦叶锈病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氟环唑 复配 小麦叶锈病 安全性评价 室内抑菌活性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评价杀虫剂混用联合作用的六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欧晓明 林雪梅 +1 位作者 盛书祥 余淑英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7年第1期20-23,29,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六种评价杀虫剂混用对昆虫联合作用的方法即三角坐标法、Bliss法、Mansour法、Sun法、πonoB法和Finney法、同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与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和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混用... 本文介绍了六种评价杀虫剂混用对昆虫联合作用的方法即三角坐标法、Bliss法、Mansour法、Sun法、πonoB法和Finney法、同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与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和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混用后对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eiceps(Uhler)]4龄若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价;硫双灭多威与溴氰菊酯(19:1)和甲基对硫磷(4:1)混用的效果均表现出拮抗作用。最后讨论了六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用 硫双灭多威 甲基对硫磷 杀虫剂
下载PDF
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的联合作用及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勇华 赵恒科 +1 位作者 赵灵杰 侯建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2-818,共7页
吡氟酰草胺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及复配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效,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了二者复配后的除草活性及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田间小区试... 吡氟酰草胺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及复配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效,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了二者复配后的除草活性及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复配制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后对稗、马唐、异型莎草及鳢肠的活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复配的合适配比(质量比)范围为(1~2):(5~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移栽后8 d茎叶喷雾处理,300 g/L五氟磺草胺•吡氟酰草胺(1:5)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对水稻田稗、异型莎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有良好的防效:在有效成分用量112.5~135.0 g/hm^(2)剂量下,药后35 d,复配悬浮剂对上述杂草的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3.8%~95.8%和94.1%~96.1%,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对较难防除型杂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的防效,整体防效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单剂处理及当地常规用药22%苄嘧磺隆•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能够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提高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 吡氟酰草胺 联合作用 杂草 抗性 田间防效 水稻 安全性
下载PDF
以致死中量计算农药混用联合毒力的不足与改进
15
作者 潘文亮 高占林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7年第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农药混用 毒力测定 共毒系数 致死中量
下载PDF
辛·硫丹混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6
作者 张勤 王吉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6,共2页
采用NOVa-pakC18色谱柱,以苯甲酸异戊酯为内标物对辛·硫丹混剂有效成分辛硫磷、硫丹含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辛硫磷、硫丹变异系数分别为042%和11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6;... 采用NOVa-pakC18色谱柱,以苯甲酸异戊酯为内标物对辛·硫丹混剂有效成分辛硫磷、硫丹含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辛硫磷、硫丹变异系数分别为042%和11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6;回收率分别为997%~1004%和99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辛硫磷 硫丹 混剂 杀虫剂
下载PDF
灭菌唑与氰烯菌酯复配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美霞 陈香华 +6 位作者 周长勇 陈亚丽 朱春华 曹凯歌 王建新 周明国 段亚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7-1551,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灭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测得灭菌唑对10株水稻恶苗病菌的EC_(50)值范围为0.0664~0.7661μg/mL。采用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60、120和240μg/mL的25 g/L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水稻种子后,对水稻发芽...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灭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测得灭菌唑对10株水稻恶苗病菌的EC_(50)值范围为0.0664~0.7661μg/mL。采用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60、120和240μg/mL的25 g/L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水稻种子后,对水稻发芽率、株高、鲜重均无影响。表明灭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恶苗病的化学防控。氰烯菌酯对10株水稻恶苗病菌的EC_(50)值范围为0.0076~0.2629μg/mL。将氰烯菌酯和灭菌唑分别按质量比4:1、3:1、2:1、1:1、1:2、1:3和1:4复配,测定了复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联合毒力,所得增效系数在0.5~1.5之间,均为相加作用。研究表明,将氰烯菌酯与灭菌唑复配后施用,不仅能显著降低单剂的使用剂量,且能降低氰烯菌酯对病原菌群体的选择压力,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速度,保障病害防效和水稻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灭菌唑 氰烯菌酯 联合毒力 安全 增效系数
下载PDF
巨大芽孢杆菌与噁霉灵联用对甜瓜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叶青 刘芳 +3 位作者 潘纪源 陆秀君 刘文菊 李博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2-770,共9页
为缓解连作甜瓜引起的连作障碍,在对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甜瓜连作区土壤障碍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b1菌株与噁霉灵联用对连作甜瓜枯萎病的缓解效果及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为缓解连作甜瓜引起的连作障碍,在对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甜瓜连作区土壤障碍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b1菌株与噁霉灵联用对连作甜瓜枯萎病的缓解效果及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11年连作甜瓜土壤培育南瓜和甜瓜,其幼苗根冠比及全株干重均显著低于1年土壤组;11年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最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少,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最高,是1年土壤的4.27倍,而1年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是11年土壤的2.65倍。噁霉灵和巨大芽孢杆菌b1菌株间不存在拮抗作用,二者对甜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T2菌株的EC_(50)值分别为10.82 mg/L和2.02×10^(5) CFU/mL。室内分别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噁霉灵单剂及二者联用处理连作11年土壤后培育甜瓜幼苗,结果表明:联用处理在开花结果期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为42.85%,且甜瓜幼苗根冠比和全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各单剂和空白对照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噁霉灵单剂以及二者联用处理连作甜瓜土壤,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16.62%、100%和100%;各处理组甜瓜幼苗株高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11.19%、10.63%和16.03%;甜瓜增产率分别为20.35%、11.23%和26.15%;单株根系平均干重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40.63%、34.69%和64.38%,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土壤中真菌数量降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35.96%、59.55%和71.91%;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47.25%、3.52%和76.70%。研究表明:甜瓜连作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而巨大芽孢杆菌与噁霉灵联用能有效改善连作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连作障碍,减轻连作土壤甜瓜枯萎病的发生,促进甜瓜幼苗生长及提高甜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芽孢杆菌 噁霉灵 甜瓜枯萎菌 甜瓜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棉安磷乳油和耕田─1~#油型助剂混用防治棉铃虫实例介绍
19
作者 张伟莉 《安徽化工》 CAS 1997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杀虫剂 棉安磷乳油 耕田1#油型助剂 混用 棉铃虫
下载PDF
腐霉利和咯菌腈混用对黄瓜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药剂残留动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江兆 徐重新 +4 位作者 沈燕 高美静 卢莉娜 卢飞 刘贤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1-858,共8页
为探究腐霉利和咯菌腈混用对黄瓜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进而通过减少用药量及施药后残留动态分析,提升黄瓜中这两种农药的风险防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腐霉利和咯菌腈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 为探究腐霉利和咯菌腈混用对黄瓜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进而通过减少用药量及施药后残留动态分析,提升黄瓜中这两种农药的风险防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腐霉利和咯菌腈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69 mg/L和0.103 mg/L;而将两种农药以质量比1∶1混用时,EC_(50)值为0.016 mg/L,增效系数(synergistic ratio,SR)达到5.0,表现为强增效作用。腐霉利和咯菌腈单独处理3 d后的灰霉病菌菌丝经电镜扫描观察,分别表现为菌丝干瘪和胞内物质溢出;而经两种农药以质量比1∶1混合处理后,灰霉病菌同时出现了菌丝干瘪和胞内物质溢出现象,混用对菌丝的损伤符合叠加增强特征。为进一步分析腐霉利和咯菌腈混配施用后的动态残留情况,对可同时检测这两种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进行了优化。所用方法下,腐霉利和咯菌腈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0%~102%和94%~96%,相对标准偏差(R S D)为1.7%~5.3%和2.8%~3.4%,定量限(LOQ)为0.01 mg/kg,符合残留检测要求。两种农药以质量比1∶1混配用于田间试验,施药21 d后在黄瓜上的最终残留量比单独使用腐霉利和咯菌腈分别降低了59%和86%;混配施药后腐霉利和咯菌腈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从5.38 d和6.93 d缩短至4.39 d和4.33 d。研究表明,腐霉利和咯菌腈混用切实增强了对黄瓜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农药合理减量增效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霉利 咯菌腈 黄瓜灰霉病 灰葡萄孢 混配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残留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