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氰戊菊酯的毒性研究
- 1
-
-
作者
包鸿俊
沈丽琳
史晓丽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兽医药理教研组
-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
文摘
氰戊菊酯是第一个非三碳环骨架的拟除虫菊酯。在本研究中,对大、小鼠的经口LD_(50)分别为215mg/kg和93.33mg/kg,具中等毒性。其中毒症状与α-CN拟除虫菊酯的Ⅱ型(CS型)症状(不安、流涎、抽搐和后肢姿态异常)相符合。对大鼠的蓄积系数为6.8,无明显的蓄积毒性。其5%的水乳剂对眼和皮肤不呈现通常的刺激征象(红肿等),但对皮肤可出现一种感觉神经过敏的刺激反应。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呈阴性结果。
-
关键词
氰戊菊酯
毒性
刺激试验
微核试验
-
Keywords
Fenvalerate
Toxicity
Irritation testing
Micronucleus test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
-
题名杀虫双分解和稳定剂的脉冲极谱考察
- 2
-
-
作者
徐兆瑜
-
机构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
出处
《安徽化工》
CAS
1994年第2期41-43,共3页
-
文摘
我国自行开发的农药杀虫双,自1976年问世以来,迄今已17年了。近年来,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两次较大的革新,现已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从而获到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总收率和磺化反应方面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研究提高。另一方面。
-
关键词
杀虫双
杀虫剂
分解
稳定剂
脉冲极谱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
-
题名灭蚜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其热稳定性测定
- 3
-
-
作者
刘锦慧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出处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28,共2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灭蚜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关系,简单易行。与此同时对灭蚜威进行了热稳定性的测定,其结果个人满意。
-
关键词
灭蚜威
热稳定性
杀虫剂
高效液相色谱
-
Keywords
p-tolylmethylcarbamate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
-
题名Avermectin抗性水平、机制及抗性治理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徐汉虹
陈立
-
出处
《农药译丛》
1996年第6期50-57,共8页
-
文摘
Avermectin是一组具有强大杀螨、杀虫、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是一种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的天然发酵产物,即四种极相似的同系物:AvermectinA<sub>1</sub>,A<sub>2</sub>,B<sub>1</sub>和B<sub>2</sub>。其中Avermectin B<sub>1</sub>(Abamectin,MK-936)是从液体发酵分离的主要成份,它也是Avermectin同系物Avermeclin B<sub>1a</sub>(含量≥80%)和Avermectin B<sub>b1</sub>(含量≤20%)的混合物。
-
关键词
杀虫剂
土壤
大环内酯
有机杀虫剂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
-
题名新型杀虫剂乙虫脒的立体化学和活性构象
- 5
-
-
作者
程霞
-
出处
《农药译丛》
1998年第2期38-42,共5页
-
文摘
乙虫脒,(E)-N′-[(6-氯-3-吡啶)甲基]-N^2-氰基-N′-甲基乙脒(图1),是由日本曹达公司开发的用于控制多种农业害虫的新型杀虫剂。对乙虫脒作用方式的研究表明,与新型烟碱杀虫剂吡虫啉一样,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是它的初始结合部位。乙虫脒的N-氰乙脒结构是典型独特的,而大多数已知烟碱类有硝基亚甲基和硝基亚胺结构。乙虫脒有两种异构形式,即氰基亚氨基的E和Z构型。
-
关键词
杀虫剂
乙虫脒
活性构象
立体化学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
-
题名40%复配乐氰乳油小试报告
- 6
-
-
作者
彭学海
蔡汉兴
李晓琴
-
机构
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
-
出处
《江西化工》
1996年第3期19-20,共2页
-
文摘
40%复配乐氰乳油小试报告彭学海蔡汉兴李晓琴(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南昌330029)在昆虫对农药抗药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使农药原药保持其特性,充分发挥生物活性,延缓抗药性,达到老农药品种的更新,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
关键词
杀虫剂
混合制剂
乐氰乳油
抗药性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
-
题名杀虫剂抗性机制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晓岚
-
出处
《农药译丛》
1999年第2期21-25,共5页
-
文摘
合成有机杀虫剂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直广泛使用至今,在1939年至1945年间发现了滴滴涕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杀虫特性,并在五十~六十年代开发了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这期间世界各地许多地区的农业实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机械耕作、新作物品种和化肥的运用导致大部分地区的耕作面积和少数作物品种(单一栽培)的耕作制度发生变化。大多数作物品种被选育成高产品种。
-
关键词
杀虫剂
抗性机制
有机杀虫剂
-
分类号
TQ453.201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TQ450.13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