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变筛选Vc二步伴生菌
1
作者 朱建茹 朱娜 +3 位作者 刘丽华 王俊芬 焦暖 王莹莹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9-152,共4页
为了提高Vc二步发酵糖酸转化率,以巨大芽孢杆菌WS-05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和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进行诱变选育,筛选促进产酸菌生长和代谢的伴生菌。研究了微波-氯化锂诱变过程中不同的剂量、时间对Vc二步伴生菌存活率的影响,选取菌株存... 为了提高Vc二步发酵糖酸转化率,以巨大芽孢杆菌WS-05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和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进行诱变选育,筛选促进产酸菌生长和代谢的伴生菌。研究了微波-氯化锂诱变过程中不同的剂量、时间对Vc二步伴生菌存活率的影响,选取菌株存活率为55%~70%的3组诱变组合方式进行诱变,筛选能使小菌发酵产2-酮基-L-古龙酸产量高的伴生菌,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高产菌株D06,其转化率较出发菌株高2%。研究了发酵条件对新菌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新菌系通气量(250 mL发酵摇瓶中装液20~25 mL)可以充分满足菌体代谢产酸对氧的要求,最适底糖浓度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1℃;经传代实验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4代平均转化率可达8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复合诱变 伴生菌 氯化锂 微波诱变 转化率
下载PDF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东靖 陈冠群 +1 位作者 王敏 杜连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用紫外线对纳他霉素 (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3 3 2 6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后 ,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 1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 13株。突变株SG 5 6的生... 用紫外线对纳他霉素 (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3 3 2 6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后 ,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 1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 13株。突变株SG 5 6的生产能力达到出发菌株的 14 6% ,研究了其发酵性能 ,优化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纳他霉素产量为 2 .81g L ,较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 17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高产菌株 链霉素抗性 选育 发酵工艺 优化
下载PDF
丙酸积累对薛氏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仪宏 王丽丽 +2 位作者 冯惠勇 董秀平 侯建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报道丙酸积累对维生素B12 产生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生长及丙酸产生的影响 ,在初糖浓度 6 % ,pH6 5的批次发酵条件下 ,测定了该菌的耗糖、产酸和菌体生长曲线。发酵 2 4h后 ,培养基中添加 1%、 3%和 6 %的丙酸 ,发酵结束时菌... 报道丙酸积累对维生素B12 产生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生长及丙酸产生的影响 ,在初糖浓度 6 % ,pH6 5的批次发酵条件下 ,测定了该菌的耗糖、产酸和菌体生长曲线。发酵 2 4h后 ,培养基中添加 1%、 3%和 6 %的丙酸 ,发酵结束时菌体干重只有对照的75 2 %、 6 5 4 %和 5 2 9% ,产酸是对照的 79 3%、 6 9 2 %和 39 3%。加入 6 %的丙酸不能完全抑制耗糖和产酸。部分解除丙酸抑制可使菌体干重增加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薛氏丙酸杆菌 生长 产酸
下载PDF
维生素C发酵中伴生菌对氧化葡糖杆菌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焦迎晖 张惟材 +2 位作者 谢莉 袁红杰 陈梦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8,共4页
通过分析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中活菌数、产酸量、pH、糖酸转化活力等 ,研究了蜡状芽孢杆菌 (俗称大菌 )对氧化葡糖杆菌 (俗称小菌 )生长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大菌存在情况下 ,小菌的活菌数约为单菌培养条件下的 5倍 ,产酸量为单... 通过分析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中活菌数、产酸量、pH、糖酸转化活力等 ,研究了蜡状芽孢杆菌 (俗称大菌 )对氧化葡糖杆菌 (俗称小菌 )生长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大菌存在情况下 ,小菌的活菌数约为单菌培养条件下的 5倍 ,产酸量为单菌培养条件下的 2~ 3倍 ,糖酸转化活力为单菌培养条件下的 2~ 3倍 ,提示在混合菌发酵条件下大菌仅仅是通过刺激小菌的生长而促进小菌产酸。用小菌休止细胞进行的糖酸转化实验结果也表明 ,无论大菌的发酵上清液还是破碎的菌体 ,都未发现对小菌产酸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发酵 伴生菌 氧化葡糖杆菌 蜡杆芽孢杆菌
下载PDF
荧光光谱分析法用于维生素药片中核黄素的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忠 龙姝 +6 位作者 卢菲娜 吕品 黄敏 丁飞 熊波 赵永福 池梅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9,共5页
探讨用荧光光谱法检测维生素药片中核黄素的测试方法。以pH 7.00的Tris-HCl为缓冲溶液,激发/发射波长为467/523.5 nm时,检测下限可达到15.7 pg/mL的超低浓度,优于文献报道[1~5]的数据结果。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探讨用荧光光谱法检测维生素药片中核黄素的测试方法。以pH 7.00的Tris-HCl为缓冲溶液,激发/发射波长为467/523.5 nm时,检测下限可达到15.7 pg/mL的超低浓度,优于文献报道[1~5]的数据结果。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Na+、K+、Ba2+、Mg2+、Zn2+、VC、VB1、VB6、谷维素和吡嗪化合物等均不产生显著干扰;该方法的回收率在96.53%~103.94%之间,对维生素药片中核黄素含量的测定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治疗药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分析法 药物分析 核黄素 痕量测定 氢键作用
下载PDF
Pr^(3+)或La^(3+)与克拉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沈雪松 刘义 +2 位作者 侯安新 赵儒铭 屈松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采用停流法于37℃测定了克拉红霉素及克拉红霉素分别与Pr(NO3)3和La(NO3)3混合后,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热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定量解析,得到了各体系的克拉红霉素浓度c与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采用停流法于37℃测定了克拉红霉素及克拉红霉素分别与Pr(NO3)3和La(NO3)3混合后,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热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定量解析,得到了各体系的克拉红霉素浓度c与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式及其半抑制浓度Ic50.克拉红霉素:k=0.03106-1.273×10-3cIc50=8.81μg·mL-1(0.5~20μg·mL-1)克拉红霉素+Pr3+:k=0.02967-1.332×10-3cIc50=7.38μg·mL-1(1~15μg·mL-1)克拉红霉素+La3+:k=0.02741-1.194×10-3cIc50=6.34μg·mL-1(1~15μg·mL-1)微量热结果不仅表征了克拉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Pr3+或La3+与克拉红霉素协同作用也使抗菌活性增强,而且反映了不同药物作用下细菌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热动力学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3+ LA^3+ 克拉红霉素 大肠杆菌 协同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下载PDF
基于离子交换吸附的动态液滴荧光法用于维生素B_2和B_6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泽忠 冯锋 +1 位作者 林洁刁 廖雪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用于维生素B2和B6的联合检测。方法基于葡聚糖凝胶CM-C25对维生素B6的选择性吸附,采用液滴荧光分析方法对维生素B2和B6混合溶液进行检测。结果维生素B2和B6在浓度分别为10~10000μg/L和10~3000μg/L范围内... 目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用于维生素B2和B6的联合检测。方法基于葡聚糖凝胶CM-C25对维生素B6的选择性吸附,采用液滴荧光分析方法对维生素B2和B6混合溶液进行检测。结果维生素B2和B6在浓度分别为10~10000μg/L和10~3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5μg/L和6μg/L。该方法用于人工合成样品及复合维生素B药片中维生素B2和B6的检测,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制药工业中维生素B2和B6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传感器 荧光分光光度法 葡聚糖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药物含量测定 离子交换吸附
下载PDF
核黄素生产技术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仪宏 朱文众 张华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4期14-18,共5页
综述了核黄素生产中发酵、分离提取以及发酵废液处理的工艺进展,展望了核黄素关键生产工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核黄素 生产技术 发酵 分离提取 发酵废液处理 维生素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烟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郗英欣 郎惠云 +1 位作者 谢志海 唐亚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7-92,共6页
文章报道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与烟酸生成沉淀的Cu2+量,间接测定烟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探索出烟酸在无标准品或纯品情况下的微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1.2~16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 文章报道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与烟酸生成沉淀的Cu2+量,间接测定烟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探索出烟酸在无标准品或纯品情况下的微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1.2~16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检测限为0.05μg/ml.用于烟酸片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2±1.1)%(n=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原子吸收谱法 测定 维生素类药物
下载PDF
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登文 先雪峰 +1 位作者 邢少龙 刘海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0,共3页
比旋光度是衡量维生素E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改进工艺 ,提高维生素E产品的比旋光度是国内厂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试验为依据 ,利用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浓缩物 ,主要对硅胶用量、吸附时间、解吸条件和硅胶回收等工... 比旋光度是衡量维生素E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改进工艺 ,提高维生素E产品的比旋光度是国内厂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试验为依据 ,利用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浓缩物 ,主要对硅胶用量、吸附时间、解吸条件和硅胶回收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硅胶吸附法处理的维生素E产品的比旋光度可以达到美国FCC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吸附法 精制 天然维生素E 比旋光度
下载PDF
维生素E油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燕升 粟晖 +1 位作者 李军生 陈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以维生素E及油酸为原料,乙酸酐为共反应剂,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维生素E油酸酯。讨论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4个因素对维生素E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采用TLC和HPLC法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维生素... 以维生素E及油酸为原料,乙酸酐为共反应剂,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维生素E油酸酯。讨论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4个因素对维生素E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采用TLC和HPLC法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维生素E与中间体的摩尔配比为1∶2.0,催化剂用量0.15 mL,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率为3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油酸 合成 维生素E油酸酯
下载PDF
三乙胺催化合成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燕升 粟晖 李军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1,共3页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维生素E(VE)和琥珀酸酐为原料合成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并用HPLC法对产物进行分析,优化的反应条件为:丙酮为溶剂,n(VE):n(琥珀酸酐)=1:1.5,催化剂用量0.2 mL,反应时间为8 h,温度为50℃,...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维生素E(VE)和琥珀酸酐为原料合成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并用HPLC法对产物进行分析,优化的反应条件为:丙酮为溶剂,n(VE):n(琥珀酸酐)=1:1.5,催化剂用量0.2 mL,反应时间为8 h,温度为50℃,酯化率可达88.34%,产物纯度>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 合成 三乙胺 酯化反应
下载PDF
用玉米浆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春华 丁东红 +3 位作者 徐文静 姜媛媛 李玉秋 王景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3,共3页
以实验室保存的红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以获取可高效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通过筛选及连续传代实验,确定了1株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株,其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12.98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1%。
关键词 紫外诱变 红酵母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黑麦麦角菌产生麦角甾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许向前 洪文荣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9-381,共3页
从黑麦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HCBO-1711发酵培养后的菌丝体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HCBO-1711-1,经过理化分析、紫外吸收、质谱及核磁共振谱分析,证明该化合物为麦角甾醇。
关键词 黑麦麦角菌 麦角甾酵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维生素E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汤化钢 夏文水 袁生良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9,共4页
以变性淀粉为壁材、PEG4 0 0—单油酸为乳化剂,对维生素E微胶囊化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维生素E、变性淀粉、PEG4 0 0—单油酸、海藻酸钠的比例为2 5 :30 :5 :0 .6 ,固形物含量30 %,均质压力30MPa ,均质温度... 以变性淀粉为壁材、PEG4 0 0—单油酸为乳化剂,对维生素E微胶囊化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维生素E、变性淀粉、PEG4 0 0—单油酸、海藻酸钠的比例为2 5 :30 :5 :0 .6 ,固形物含量30 %,均质压力30MPa ,均质温度6 0℃,喷雾进风温度1 85~1 95℃,进料温度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淀粉 微胶囊化 均质压力 壁材 固形物含量 海藻酸钠 配方 维生素E PEG400 MP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元维生素片中4种水溶性维生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盛灵慧 赵正宜 +1 位作者 王晶 黄峥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元维生素片中盐酸硫胺(B1)、核黄素(B2)、泛酸钙(B5)、盐酸吡哆醇(B6)的含量。重点考察了提取条件对于维生素测定的影响,4种维生素在确定的浓度范围内分别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加标回收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元维生素片中盐酸硫胺(B1)、核黄素(B2)、泛酸钙(B5)、盐酸吡哆醇(B6)的含量。重点考察了提取条件对于维生素测定的影响,4种维生素在确定的浓度范围内分别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加标回收率为99.2%~101.4%。4种维生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30、0.19、0.45、0.11μg/g(S/N>10)。该方法可作为实际测试标准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5 维生素B6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19-取代雄烯二酮芳构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辽萨 何严萍 +3 位作者 李振华 王文宁 范康年 陈芬儿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84-1788,共5页
用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AM1经验方法对系列 19 位取代的雄烯二酮芳构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位置的取代基必须符合P4 5 0芳构酶活性位点的立体效应和疏水作用的要求 .此类化合物作为较好的电子供体与芳构酶结合 ... 用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AM1经验方法对系列 19 位取代的雄烯二酮芳构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位置的取代基必须符合P4 5 0芳构酶活性位点的立体效应和疏水作用的要求 .此类化合物作为较好的电子供体与芳构酶结合 ,给电子的主要基团为 2 1 位含S取代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取代雄烯二酮 芳构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AM1 分子动力学 乳腺癌 抗癌药物
下载PDF
硅胶柱层析法纯化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代志凯 李祥清 +3 位作者 赵健 王胜南 吕红萍 许新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94,共4页
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棕榈油脱臭馏出物来源的天然VE,试验中以天然VE含量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洗脱剂、洗脱体积、洗脱流速及载样量对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利用1 BV的环己烷、1 BV 5%甲基叔丁基醚-环己烷、1 BV ... 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棕榈油脱臭馏出物来源的天然VE,试验中以天然VE含量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洗脱剂、洗脱体积、洗脱流速及载样量对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利用1 BV的环己烷、1 BV 5%甲基叔丁基醚-环己烷、1 BV 30%甲基叔丁基醚-环己烷及2 BV的甲基叔丁基醚梯度洗脱,在洗脱流速0.75 BV/h、载样量为硅胶质量15%的条件下,硅胶柱层析提纯后的天然VE含量可由原来的8.17%提高到52.29%,回收率达80%以上,为棕榈油脱臭馏出物中的天然VE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 生育三烯酚 棕榈油脱臭馏出物 硅胶柱层析
下载PDF
天然维生素E生产技术现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海娜 高仁喜 +1 位作者 田胜军 刘艳 《湿法冶金》 CAS 2003年第3期113-117,共5页
介绍了天然维生素E的性状、国内外天然维生素E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非D α 生育酚的甲基化技术的现状及技术进展。
关键词 天然维生素E 非D-α-生育酚 甲基化 生产技术 中国 外国
下载PDF
代谢工程在D-核糖生产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丽丽 陈宁 张克旭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5,共4页
简要介绍了代谢工程的进展情况 ,并较为详细地从宿主的选择、加速限速反应、改变代谢流和生产过程的优化等方面论述了代谢工程在D -核糖基因工程菌构建方面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代谢工程 D-核糖生产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