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油脂及其营养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晓庚 鞠兴荣 +1 位作者 汪海峰 孙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5,共5页
昆虫是一个庞大的动物群体 ,昆虫油脂是一类具有许多生理生物学活性和功能性的营养物质 ,这类物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本文讨论了昆虫油脂的资源、油脂特性、脂肪酸组成 。
关键词 昆虫 油脂 脂肪酸组成 营养评价 营养价值
下载PDF
3种淡水鱼油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蔡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17,共3页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鲢鱼、罗非鱼和草鱼3种淡水鱼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淡水鱼脂肪经氯仿/甲醇(体积比=2∶1)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显示,3种淡水鱼脂肪多不饱和脂脂酸(PUFA)含量为2...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鲢鱼、罗非鱼和草鱼3种淡水鱼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淡水鱼脂肪经氯仿/甲醇(体积比=2∶1)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显示,3种淡水鱼脂肪多不饱和脂脂酸(PUFA)含量为29.26%~41.49%,主要有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为26.46%~39.60%,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23.35%~37.05%,主要有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3种淡水鱼脂肪SFA∶MUFA∶PUFA的比值,鲢鱼为0.56∶0.84∶1;罗非鱼为1.07∶1.35∶1;草鱼为1.02∶0.72∶1。鲢鱼、罗非鱼和草鱼脂肪的n-6/n-3脂肪酸比值分别为1.16,2.46和1.98。3种淡水鱼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淡水鱼 鱼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n-6/n-3脂肪酸
下载PDF
蜂王浆中脂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响 孙丽萍 董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13-214,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蜂王浆脂类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蜂王浆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即王浆酸(21.73%)、癸二酸(20.64%)、2-十二碳烯二酸(19.87%)、10-羟基癸酸(10.85%)、3-羟基癸酸(7.43%)、11-羟基月桂酸(2.37%)以及亚麻酸(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蜂王浆脂类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蜂王浆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即王浆酸(21.73%)、癸二酸(20.64%)、2-十二碳烯二酸(19.87%)、10-羟基癸酸(10.85%)、3-羟基癸酸(7.43%)、11-羟基月桂酸(2.37%)以及亚麻酸(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 脂肪酸 王浆酸 气质联用
下载PDF
耐盐及耐茶汁西藏酥油微胶囊乳化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燕 郑为完 +1 位作者 刘凡 葛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9-92,97,共5页
通过比较不同种类、配比及用量的乳化剂制备的酥油乳状液稳定性及酥油微胶囊化效果,建立了牛油单甘酯-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酯-酪朊酸钠的西藏酥油微胶囊乳化体系,最佳配比为2.3:0.7:3。结果表明:用该乳化体系制备的酥油乳状液性质稳定,... 通过比较不同种类、配比及用量的乳化剂制备的酥油乳状液稳定性及酥油微胶囊化效果,建立了牛油单甘酯-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酯-酪朊酸钠的西藏酥油微胶囊乳化体系,最佳配比为2.3:0.7:3。结果表明:用该乳化体系制备的酥油乳状液性质稳定,产品酥油微胶囊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无转型破乳现象。同时,该乳化体系制备的酥油微胶囊加水复原乳状液色白、稳定,添加高浓度(5%)食盐和高浓度茶汁(含1%红茶提取物),乳状液无分层及粒子粘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耐茶汁 西藏酥油 微胶囊 乳化体系
下载PDF
鹅脂肪提取工艺研究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朝阳 李良玉 +1 位作者 贾鹏禹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77,共7页
为开发与利用东北狮白鹅脂肪资源,以东北狮白鹅腹部肥膘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狮白鹅腹部脂肪的工艺,并采用气质分析方法对狮白鹅腹部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狮白鹅腹部... 为开发与利用东北狮白鹅脂肪资源,以东北狮白鹅腹部肥膘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狮白鹅腹部脂肪的工艺,并采用气质分析方法对狮白鹅腹部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狮白鹅腹部脂肪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6.3mL/g、微波功率299W、提取温度26.4℃、提取时间24.5 min,得到的最大提取率为90.21±0.13%。通过气质检测出狮白鹅腹部脂肪的脂肪酸共有21种成分,饱和脂肪酸12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9.4%,不饱和脂肪酸9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0.60%。为狮白鹅腹部脂肪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为狮白鹅腹部脂肪的提取加工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白鹅 腹部脂肪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响应面 气质分析
下载PDF
黄粉虫蛹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美珍 詹声镇 +1 位作者 白东跃 连立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7-350,共4页
运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通过正交试验法比较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条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蒸馏2 h,黄粉虫蛹油获得率可达34.68%.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运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通过正交试验法比较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条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蒸馏2 h,黄粉虫蛹油获得率可达34.68%.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率达70.72%.以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囊芯材料,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经单因素法分析获得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壁材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1200 r·min-1,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4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蛹 不饱和脂肪酸 索氏提取法 微胶囊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脱除鸭蛋黄油脂胆固醇工艺条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 陈有亮 任大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6-62,66,共8页
为了获得β-环糊精脱除鸭蛋黄油脂胆固醇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五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以水油比(W:O)、β-环糊精与油之比(β-CD:O)、时间、温度、搅拌速度为影响因素,以胆固醇脱除率、蛋黄油脂回收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 为了获得β-环糊精脱除鸭蛋黄油脂胆固醇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五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以水油比(W:O)、β-环糊精与油之比(β-CD:O)、时间、温度、搅拌速度为影响因素,以胆固醇脱除率、蛋黄油脂回收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温度、W:O与时间、时间与搅拌速度的交互效应对两响应值都有显著影响(P<0.01);W:O与β-CD:O、W:O与温度、时间与温度的交互效应虽对胆固醇脱除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油脂回收率有显著影响(P<0.01)。利用渴求函数的响应曲面图、等高线图优化两响应,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W:O=1.45(V/m),β-CD:O=0.30(m/m),时间21.83 min,温度10℃,搅拌速度975.83 r/min。在此条件下,预测的渴求值为0.752,胆固醇脱除率为72.48%,油脂回收率为68.05%,并验证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鸭蛋黄油脂 Β-环糊精 胆固醇脱除 渴求值
下载PDF
乳状液稳定性对微胶囊粉末猪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滕剑敏 温少红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0年第4期292-297,共6页
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猪油 ,并考察了均质压力、乳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等工艺条件对乳状液稳定性及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影响粉末猪油品质的重要因素 .为获得稳定的乳状液和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 ... 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猪油 ,并考察了均质压力、乳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等工艺条件对乳状液稳定性及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影响粉末猪油品质的重要因素 .为获得稳定的乳状液和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 ,适宜的工艺条件为 :均质压力 4 9MPa ,乳化温度 6 5℃ ,蛋白质与麦芽糊精比例为 0 .76 ,黄原胶浓度为 4g/L ,总固形物浓度为 2 0 0 g/L、麦芽糊精DE值为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猪油 喷雾干燥 乳状液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微胶囊化西藏酥油壁材增塑剂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燕 郑为完 +1 位作者 刘凡 葛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215,共3页
在微胶囊壁材麦芽糊精中分别添加三种不同性质的增塑剂,对三种增塑剂的性质、性能及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将其添加于西藏酥油微胶囊壁材中。结果表明: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增塑剂性能最好,用量为16%。将其添加于壁材麦芽糊精中所制得的... 在微胶囊壁材麦芽糊精中分别添加三种不同性质的增塑剂,对三种增塑剂的性质、性能及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将其添加于西藏酥油微胶囊壁材中。结果表明: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增塑剂性能最好,用量为16%。将其添加于壁材麦芽糊精中所制得的酥油微胶囊产品在颗粒形状及表面光滑度方面均优于用传统配方生产的酥油微胶囊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 西藏酥油 壁材 增塑剂
下载PDF
昆虫油脂及其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晓庚 廖晓峰 +1 位作者 徐明生 陈梅梅 《粮食与油脂》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昆虫是一个庞大的动物群体,昆虫油脂及其它脂质(脂肪酸、磷脂、脂溶维生素和蜡等)是 一类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和功能的油脂类物质,这类物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较高 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昆虫功能性油脂的开发是油脂领域中的一... 昆虫是一个庞大的动物群体,昆虫油脂及其它脂质(脂肪酸、磷脂、脂溶维生素和蜡等)是 一类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和功能的油脂类物质,这类物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较高 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昆虫功能性油脂的开发是油脂领域中的一个新亮点,具有十分广 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油脂 脂肪酸 磷脂 功能性成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黄粉虫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振 李子明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78,共3页
本文对黄粉虫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的加工工艺路线,即经过干燥,然后压榨得到虫油和虫粕。经过对压榨油的色泽、酸值和虫粕中的残油率、蛋白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考察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对黄粉虫幼虫的干燥效果、经... 本文对黄粉虫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的加工工艺路线,即经过干燥,然后压榨得到虫油和虫粕。经过对压榨油的色泽、酸值和虫粕中的残油率、蛋白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考察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对黄粉虫幼虫的干燥效果、经济性和能耗,最终选择了真空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真空干燥 水化
下载PDF
鸡腹部脂肪甲酯化工艺研究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笛 周伟 +3 位作者 迟治平 李朝阳 郭增旺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9期92-100,共9页
以三黄鸡腹部脂肪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其总油脂,研究鸡腹部油脂的甲酯化工艺及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醇油体积比、KOH添加量、反应... 以三黄鸡腹部脂肪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其总油脂,研究鸡腹部油脂的甲酯化工艺及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醇油体积比、KOH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鸡腹部油脂甲酯化工艺的影响,建立试验工艺参数与转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甲酯化工艺技术参数;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鸡腹部油脂甲酯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醇油体积比8.2∶1、KOH添加量1.45%、反应温度77℃、反应时间2.19 h,在此条件下脂肪酸油脂转化率为93.02%;通过气质检测分析出鸡腹部脂肪中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为67.37%,且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亚麻酸以及花生四烯酸,这表明鸡腹部脂肪具有极佳的保健营养价值和极高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腹部脂肪 甲酯化 响应面法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和贮藏时间对蚕蛹中蛋白质与脂肪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新 何建军 +3 位作者 陈学玲 关健 施建斌 吴恢 《农产品加工(下)》 2014年第6期44-46,49,共4页
采用热处理、冷冻、护色剂浸泡等方法对蚕蛹进行处理,并进行真空包装,置于5℃下贮藏,分别测定贮藏1,3,7,15,30 d后蚕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挥发性盐基总氮、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蚕... 采用热处理、冷冻、护色剂浸泡等方法对蚕蛹进行处理,并进行真空包装,置于5℃下贮藏,分别测定贮藏1,3,7,15,30 d后蚕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挥发性盐基总氮、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蚕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碘值降低,挥发性盐基总氮、脂肪酸价、过氧化值升高;贮藏时间相同时,热处理后蚕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腐败和脂肪酸败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贮藏 蛋白质 脂肪 理化指标
下载PDF
鸵鸟油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14
作者 杨秀芳 伍发云 +2 位作者 马养民 傅建熙 石芳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1-224,共4页
介绍鸵鸟油的组成、性质和开发现状,重点综述鸵鸟油强渗透性、消炎镇痛、保护心血管、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胃黏膜、保湿、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功能。鸵鸟油是目前最具热点的开发产品之一,由于独特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使其... 介绍鸵鸟油的组成、性质和开发现状,重点综述鸵鸟油强渗透性、消炎镇痛、保护心血管、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胃黏膜、保湿、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功能。鸵鸟油是目前最具热点的开发产品之一,由于独特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使其具有特殊的生化和理化特性,在医药和化工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鸵鸟油 消炎 创面愈合 渗透性 开发
下载PDF
3种牛油的品质特性分析
15
作者 李般程 刘赟 +1 位作者 祝强 黄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3,共3页
为解决牛油火锅底料夏季软化形变及轻微化油问题,对酯交换法制备的高硬度牛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硬度、固体脂肪含量(SFC)进行了分析,并与老火锅牛油、混合牛油(由棕榈油和老火锅牛油以质量比1∶1混合而成)进行了对比... 为解决牛油火锅底料夏季软化形变及轻微化油问题,对酯交换法制备的高硬度牛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硬度、固体脂肪含量(SFC)进行了分析,并与老火锅牛油、混合牛油(由棕榈油和老火锅牛油以质量比1∶1混合而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牛油在基本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3种牛油脂肪酸组成一致,各脂肪酸含量有明显差异;4℃时混合牛油的硬度最高,20~40℃时高硬度牛油的硬度最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硬度牛油的硬度变化最小;温度超过10℃时,高硬度牛油的SFC最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SFC下降速率最低。综上,高硬度牛油可以更好地保持牛油火锅底料在货架期的外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 火锅底料 硬度 脂肪酸组成 固体脂肪含量
下载PDF
降低蚕蛹油中胆固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林韬 彭展彬 +2 位作者 曾艺涛 黄先智 丁晓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降低蚕蛹油胆固醇含量的方法,为蚕蛹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吸附蚕蛹油中胆固醇,选用阿拉伯树胶、中性氧化铝、硅镁型吸附剂、β-环糊精、活性白土、碱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剂,以比色法测定皂化后蚕蛹油中的... 目的:研究降低蚕蛹油胆固醇含量的方法,为蚕蛹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吸附蚕蛹油中胆固醇,选用阿拉伯树胶、中性氧化铝、硅镁型吸附剂、β-环糊精、活性白土、碱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剂,以比色法测定皂化后蚕蛹油中的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种吸附剂中,中性氧化铝对蚕蛹油胆固醇的脱除效果最佳,当中性氧化铝的添加量为18%、65℃下搅拌吸附2.5h时,蚕蛹油中胆固醇的脱除率达到54.76%。结论:中性氧化铝可较好地降低蚕蛹油中胆固醇含量,且对蚕蛹油品质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油 胆固醇 吸附 中性氧化铝
下载PDF
猪不同部位脂肪理化检测及结晶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佳佳 马冰冰 +7 位作者 马腾飞 马国伟 吴建铭 吴鹏飞 张兰兰 杨兴元 黄训端 张部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39,共6页
对猪腹部、皮下和肌间等不同部位的7种脂肪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及偏光显微镜对其热力学性质、结晶特性和晶体微观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猪脂熔点变化范围为28. 2~46. 3℃,胆固醇含... 对猪腹部、皮下和肌间等不同部位的7种脂肪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及偏光显微镜对其热力学性质、结晶特性和晶体微观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猪脂熔点变化范围为28. 2~46. 3℃,胆固醇含量变化范围在654~2 189mg/kg之间,差异较大;腹部内脂肪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及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高;网油和冠油在熔化及结晶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晶型的变化,常温下以β型为主,晶体颗粒粗大;板油、五花油和前腿油以β晶型为主,后腿油和背膘油中α、β’、β晶型都存在,这5种油脂结晶网络相较于网油和冠油,球晶大小不一,无规则性,前腿油和后腿油中存在部分游离片状晶体。由于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性能差异大,在生产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猪脂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脂 理化性质 结晶行为 差示扫描量热法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黄粉虫幼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脂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雷 付勇 +1 位作者 严善春 赵玉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5,共4页
以小鼠为材料,以尿素包合法制得的黄粉虫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受试剂,研究了黄粉虫幼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黄... 以小鼠为材料,以尿素包合法制得的黄粉虫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受试剂,研究了黄粉虫幼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黄粉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肝脏总脂酶(LA)活性、肝脂酶(HL)活性、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脂褐质(L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黄粉虫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血清中TC、TG、LDL-C水平及肝脏中MDA质量摩尔浓度(P<0.01);而血清HDL-C(P<0.01)水平及肝脏中HL(P<0.01)、LPL(P<0.05)、LA(P<0.01)水平有显著性提高;LF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说明黄粉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脂代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多不饱和脂肪酸 降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储存条件对浓香花生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邓金良 刘玉兰 +2 位作者 王小磊 陈宁 宋立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1-237,共7页
将浓香花生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钢制储油罐,分别采用常规储存、添加叔丁基对二苯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储存、充氮储存18个月,每月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嗅闻仪对花生油中挥... 将浓香花生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钢制储油罐,分别采用常规储存、添加叔丁基对二苯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储存、充氮储存18个月,每月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嗅闻仪对花生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和风味嗅闻评价,并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和VE、甾醇含量,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花生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香花生油中共分离鉴定出9类6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吡嗪类和醛类占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两类挥发性风味成分构成了浓香花生油特有的坚果香味、烧烤味、甜香味等基础风味。花生油经常规储存、添加TBHQ储存、充氮储存18个月后,吡嗪类物质相对含量从36.42%分别降低至16.33%、21.92%、27.02%,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从23.82%分别增加至24.61%、2.26%、17.52%,花生油的坚果味、烘烤味、甜香味及总体风味等明显减弱,酸败味增强;与常规储存相比,添加TBHQ和充氮储存均能有效延缓花生油特征风味物质、VE、甾醇的损失,将保质期分别延长至18个月以上和10个月;但添加TBHQ储存的花生油中检测出了TBHQ分解产物——叔丁基对苯醌。因此,充氮储存花生油不仅可以避免抗氧化剂添加对油脂的污染,也可以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 叔丁基对二苯酚 充氮储存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综合品质
下载PDF
压榨法提取黄粉虫蛹油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建兴 李静 +4 位作者 萨如拉 那莹 田恬 王思宇 李皓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5期95-96,135,共3页
以干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蛹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其中的油脂,研究与干花生米不同比例组合下最佳的干黄粉虫蛹油提取率,并检测提取出的油的密度、酸价等指标。结果表明,干黄粉虫蛹比例为40%时,榨油物料的出油效率最高。干黄粉... 以干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蛹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其中的油脂,研究与干花生米不同比例组合下最佳的干黄粉虫蛹油提取率,并检测提取出的油的密度、酸价等指标。结果表明,干黄粉虫蛹比例为40%时,榨油物料的出油效率最高。干黄粉虫蛹在榨油物料中的比例越高则酸价越高。各处理油的密度比较接近。纯干黄粉虫蛹油的平均皂化值为18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Tenebriomolitor L.)蛹 压榨法 出油率 酸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