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t/d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周万猛 张新文 +4 位作者 石胜瑜 陈波宇 倪二毛 金俊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中残油率为2.49%,且产品符合一级油的国家标准。与市场上销售的油茶籽油相比,通过本工艺获得的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的保留率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油茶籽油的高值化加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双螺杆榨油机 剥壳及壳仁分离 产品质量
下载PDF
红外预处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吉钦 潘利华 +2 位作者 李贺兴 罗水忠 郑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7-263,共7页
以碧根果仁为材料,利用红外(infrared,IR)预处理22、41、68、104、148 s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90、110、130、150℃,通过出油率、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和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研究IR预... 以碧根果仁为材料,利用红外(infrared,IR)预处理22、41、68、104、148 s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90、110、130、150℃,通过出油率、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和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研究IR预处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品质以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R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碧根果仁的出油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10%~58.42%;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经IR预处理后碧根果油脂肪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非酶促褐变指数、类胡萝卜素的释放以及总酚含量与IR预处理时间呈正相关,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颜色随着果仁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IR预处理148 s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γ-生育酚含量略有降低但并不显著,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52%和13.16%,贮藏稳定性显著增强。综上,IR预处理148 s是获得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最优预处理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IR在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制备中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榨碧根果油 红外预处理 出油率 品质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油炸温度和时间对小酥肉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璐 熊双丽 +2 位作者 李安林 熊得全 唐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5,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油炸时间和温度对小酥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了150、160、170、180、190℃条件下油炸150、170、190、210 s后小酥肉的含水率、含油率、质构、色泽、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胃蛋白酶消化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油炸...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油炸时间和温度对小酥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了150、160、170、180、190℃条件下油炸150、170、190、210 s后小酥肉的含水率、含油率、质构、色泽、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胃蛋白酶消化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和油炸时间的延长,小酥肉整体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油脂含量显著升高(P<0.05),硬度、咀嚼性、胶粘性、弹性均显著增加(P<0.05),TBARs值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胃蛋白酶消化率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70℃条件下油炸170 s的小酥肉整体的含水率为44.15%,肉芯的含水率为64.19%,整体的含油率为50.77%,肉芯的含油率为28.97%,硬度适中,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口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温度 油炸时间 小酥肉 油脂氧化 蛋白质消化率
下载PDF
会宁胡麻油产地环境及产品特征
4
作者 谢亚萍 任亮 +7 位作者 齐向辉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齐燕妮 党照 赵玮 贾尚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2,137,共7页
为提高会宁胡麻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究了地理标志产品会宁胡麻油的产地环境、种植方式及生产管理过程和品质特性。以会宁县17个乡镇的土壤和胡麻油为试验材料,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对产地环境及胡麻油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为提高会宁胡麻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究了地理标志产品会宁胡麻油的产地环境、种植方式及生产管理过程和品质特性。以会宁县17个乡镇的土壤和胡麻油为试验材料,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对产地环境及胡麻油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胡麻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会宁胡麻油的产地环境和产品安全指标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会宁胡麻油中α-亚麻酸平均含量为54.24%,不同产地间存在一定差异;会宁胡麻油含有65种风味物质,香味浓郁,其中己醛、正己醇、2-甲基吡嗪、γ-己内酯和3-甲基巴豆腈对会宁胡麻油独特的香味有重要影响。综上,会宁胡麻生长环境好,会宁胡麻油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宁胡麻油 产地环境 Α-亚麻酸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永兴 连雅丽 +4 位作者 许铭强 阿依佳·朱马义 邓伊洋 杨海燕 马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5,共8页
为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以四平头辣椒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优化冷榨法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辣椒籽水分含量、转速、出粕口温度和出粕口孔径对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冷榨... 为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以四平头辣椒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优化冷榨法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辣椒籽水分含量、转速、出粕口温度和出粕口孔径对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冷榨法、溶剂法及超声辅溶剂法3种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辣椒籽水分含量5.26%、转速23 r/min、出粕口温度120℃、出粕口孔径8 mm,此时辣椒籽油提取率为43.96%。3种辣椒籽油中含有26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棕榈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69.54%~69.85%、11.42%~11.64%和4.09%~7.15%。冷榨法所得辣椒籽油的酸值(1.36 mg KOH/g)最低,亚油酸、总辣椒碱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分别为69.85%、0.08 mg/g和12.25 mg/100 g,油脂综合品质最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辣椒籽油提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籽油 冷榨法 油脂提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菜籽油制备技术对多酚影响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璐 李凤 +5 位作者 郑洁嘉 熊双丽 许程剑 李安林 熊得全 唐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34-439,共6页
多酚是菜籽油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生物活性。但由于菜籽毛油中含有胶质、色素、游离脂肪酸等影响其产品质量的物质,要经过脱胶、脱色及脱臭等工序后才能食用。不同加工工艺对其含量存在较大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了... 多酚是菜籽油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生物活性。但由于菜籽毛油中含有胶质、色素、游离脂肪酸等影响其产品质量的物质,要经过脱胶、脱色及脱臭等工序后才能食用。不同加工工艺对其含量存在较大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了现代油菜籽预处理、榨油方式、菜籽油萃取方法和精炼工艺对多酚保留和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菜籽油加工过程中多酚的变化、提升菜籽油加工技术水平和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多酚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低温冷榨过程中油菜籽出油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7
作者 黄涛 宋少云 +1 位作者 张恒 尹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4,169,共5页
目的:探究油菜籽在双螺旋榨油机中压榨时出油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油菜籽的压榨过程进行仿真,并探索榨螺转速和孔隙度两个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油菜籽出油率与孔隙度呈线性关系,孔隙度越大出油率越低;出油率与榨螺转速呈负相关。... 目的:探究油菜籽在双螺旋榨油机中压榨时出油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油菜籽的压榨过程进行仿真,并探索榨螺转速和孔隙度两个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油菜籽出油率与孔隙度呈线性关系,孔隙度越大出油率越低;出油率与榨螺转速呈负相关。结论:当孔隙度为0.45,榨螺转速为20 r/min时,油菜籽出油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榨油机 油菜籽 出油率 孔隙度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楚婕 李道明 +3 位作者 张佳浩 丁小刚 梅玲 彭伊凡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6,共10页
米糠是稻米加工的副产物,包含稻米60%以上的营养物质,可以用来加工提取米糠油.目前我国油脂70%依赖国外进口,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因此提高粮油自给率迫在眉睫.以米糠为原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 米糠是稻米加工的副产物,包含稻米60%以上的营养物质,可以用来加工提取米糠油.目前我国油脂70%依赖国外进口,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因此提高粮油自给率迫在眉睫.以米糠为原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提取方法处理后米糠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米糠油提取过程中,石油醚提取效果优于正己烷和异丙醇.同时通过微波辅助处理后,溶剂提取米糠油的出油率显著升高,其中石油醚-微波提取米糠油,出油率可达到8.84%,过氧化值为0.93 mmol/kg;不同溶剂提取后,米糠油的酸价高低顺序为异丙醇>正己烷>石油醚;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对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但对甘油酯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在通过辅助处理后,米糠油的谷维素含量出现波动,生育酚的总酚含量明显升高,异丙醇-微波处理提取的米糠油中总酚含量最大可达到23.64 mg/100 g,说明辅助方法有利于提取米糠中的生育酚.研究结果不仅为提高我国粮油自给率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米糠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提取 脂肪酸组成 甘油酯组成 脂质伴随物
下载PDF
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34
9
作者 杨金娥 黄庆德 +2 位作者 周琦 黄凤洪 邓乾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比较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冷榨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正己醇、2-丁醇、2-甲基丁醇、戊醇、正己醛、2-乙基呋喃等,其中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比较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冷榨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正己醇、2-丁醇、2-甲基丁醇、戊醇、正己醛、2-乙基呋喃等,其中醇类物质相对总含量可达66%;相比而言,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出现大量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及以吡嗪、吡咯、吡啶为主的芳香杂环类化合物,致使醛类(140℃,25.1%)和杂环类(140℃,41.68%)物质相对含量快速升高,这些特征挥发性成分赋予热榨亚麻籽油浓郁的烤香气味;但据研究这些芳香杂环化合物及其复合物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因而影响到热榨亚麻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相比较而言,冷榨亚麻籽油食用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热榨 亚麻籽油 挥发性成分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艺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鸿翔 黄小焕 +2 位作者 王广莉 邱树毅 程艳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67-72,共6页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分析所提取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4.5%、入榨温度59℃、压榨压力40MPa、压榨时间36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可达82.74%。脂肪酸测定表明火麻仁冷榨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9.80%。结论: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冷榨提取火麻仁油工艺条件优化,获得良好效果。火麻仁冷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保健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油 冷榨 响应面分析 气相色谱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的菜籽仁饼孔隙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经洲 郑晓 +2 位作者 宛农 林国祥 游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冷态压榨条件下菜籽仁饼为对象,研究油料饼孔隙结构,探讨油料饼孔隙结构的分形特性以及压榨压力对油料饼孔隙结构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和Image-pro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试分析6种压榨压力下的菜籽仁饼孔隙的微观结构,采用小岛法对图片... 以冷态压榨条件下菜籽仁饼为对象,研究油料饼孔隙结构,探讨油料饼孔隙结构的分形特性以及压榨压力对油料饼孔隙结构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和Image-pro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试分析6种压榨压力下的菜籽仁饼孔隙的微观结构,采用小岛法对图片进行了孔隙截面边界和孔隙尺寸分布分形维数的测定,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截面边界和孔隙尺寸分布分形维数与压榨压力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菜籽仁饼的孔隙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越大,孔隙截面边界越不规则、孔隙尺寸分布越大;压榨压力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压榨压力与分形维数满足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仁饼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 SEM图像
下载PDF
冷榨法与热榨法制取山茶油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秦玉川 刘本同 +5 位作者 薛锦松 王丽玲 杨柳 方茹 贺亮 王衍彬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生产高端山茶油产品提供数据参考,提升国内山茶油行业加工水平,本实验研究了山茶油冷榨法和热榨法两种制油方式的特点,并对所获得山茶油进行物理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和危害物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山茶油色泽浅黄透明,具有淡... 为生产高端山茶油产品提供数据参考,提升国内山茶油行业加工水平,本实验研究了山茶油冷榨法和热榨法两种制油方式的特点,并对所获得山茶油进行物理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和危害物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山茶油色泽浅黄透明,具有淡淡的油茶清香,其酸价、过氧化值为热榨山茶油的0.77倍和0.66倍,磷脂含量是热榨山茶油的0.36倍,维生素E和角鲨烯是热榨山茶油的1.29倍和1.28倍,苯并(α)芘含量仅热榨山茶油的3%,实验室冷榨与热榨山茶油中塑化剂均未检出。说明冷榨山茶油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危害物含量等多个方面均优于热榨山茶油,是非精炼食用山茶油的一种优质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冷榨 热榨 品质差异
下载PDF
冷榨石榴籽油的气味组分判别分析
13
作者 陈云帮 李雪 +1 位作者 张旭 翟立公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2-78,共7页
利用冷榨机分级混合的预处理方法在不同的出渣温度下提取石榴籽油,选择出油率、酸值作为实验指标,对不同冷榨条件下的石榴籽油气味的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在不同出渣温度和分级混合预处理下石榴籽油酸值变化范围为22~27 mg/g,出油率变化... 利用冷榨机分级混合的预处理方法在不同的出渣温度下提取石榴籽油,选择出油率、酸值作为实验指标,对不同冷榨条件下的石榴籽油气味的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在不同出渣温度和分级混合预处理下石榴籽油酸值变化范围为22~27 mg/g,出油率变化范围为7%~19%,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石榴籽油气味组分的主成分和贡献率,结果表明:各出渣温度下的气味组分较为接近,说明提高出渣温度对石榴籽油成分的影响较小,改变分级程度对于高目数分级程度和低目数分级程度会有一定影响,表明利用冷榨机分级混合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石榴籽出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石榴籽油 主成分分析 气味组分
下载PDF
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压榨性能的影响及其数学拟合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汝宽 施亮林 +3 位作者 肖志红 李昌珠 黄志辉 叶红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5,共5页
为获取蓖麻籽低温高效压榨出油特性,探讨了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在分析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压力比压榨时间对残... 为获取蓖麻籽低温高效压榨出油特性,探讨了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在分析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压力比压榨时间对残油率的影响要大,在临界压榨压力为80 MPa,最佳压榨时间为5 min,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经验公式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为0.9%,为蓖麻籽低温压榨制油设备的研制和工艺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单轴压榨 出油特性 残油率
下载PDF
棉籽和蓖麻籽的冷榨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晓 林国祥 +1 位作者 游燕 王经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0-264,共5页
探讨棉籽和蓖麻籽植物油料的冷榨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压缩比关系以及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力-压缩比关系的影响,探讨临界压榨压力选取问题。进行了棉籽和蓖麻籽冷榨试验,采用川北方程建立双曲线型应力-应变模型和压缩比的理论... 探讨棉籽和蓖麻籽植物油料的冷榨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压缩比关系以及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力-压缩比关系的影响,探讨临界压榨压力选取问题。进行了棉籽和蓖麻籽冷榨试验,采用川北方程建立双曲线型应力-应变模型和压缩比的理论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加载速率对油料破碎应力、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有影响,速率越大,破碎应力和应变越大;棉籽和蓖麻籽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根据压缩比变化率及其斜率曲线近似确定出棉籽和蓖麻籽工程临界压榨压力分别为70 MPa和1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蓖麻籽 数值模拟 应力-应变 压缩比 临界压榨压力
下载PDF
基于孔隙度的冷榨菜籽仁饼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晓 宛农 +1 位作者 林国祥 王少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17,共4页
菜籽仁饼微观结构的特性将主要控制和影响实际压榨过程效率。运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测试分析侧限单轴冷态压榨条件下菜籽仁饼的微观结构,测试出6种压力下菜籽仁饼的孔隙度,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仁饼... 菜籽仁饼微观结构的特性将主要控制和影响实际压榨过程效率。运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测试分析侧限单轴冷态压榨条件下菜籽仁饼的微观结构,测试出6种压力下菜籽仁饼的孔隙度,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仁饼微观结构各向异性明显.孔隙度与压力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 压榨 冷榨 测试分析 榨菜 图像分析仪 回归分析方法 孔隙度 特性 控制
下载PDF
玉米胚芽酶法辅助低温压榨制油工艺优化
17
作者 赵月 胡晓倩 +1 位作者 任健 孙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为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玉米胚芽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玉米胚芽为原料,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玉米油的酶法辅助低温压榨法制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取的玉米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辅助低... 为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玉米胚芽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玉米胚芽为原料,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玉米油的酶法辅助低温压榨法制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取的玉米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辅助低温压榨法制取玉米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水分含量12%、纤维素酶添加量0.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 h、压榨温度60℃、压榨压力50 MPa、压榨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胚芽的出油率为41.89%,较常规低温压榨的出油率(39.68%)高;所制得的玉米油澄清、透明,呈棕红色,理化指标基本符合三级成品玉米油国家标准。综上,酶法辅助低温压榨工艺可获得品质良好的玉米油,同时出油率较常规低温压榨法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酶解 低温压榨 出油率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人参挥发油的工艺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丽丽 逄世峰 +3 位作者 李亚丽 郑培和 赵卉 王英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生晒参为原料,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挥发油的工艺。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和保留指数方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8 MPa、萃取温度55℃、静态萃取时间2h、动态萃取时间1h,此条件下挥... 以生晒参为原料,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挥发油的工艺。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和保留指数方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8 MPa、萃取温度55℃、静态萃取时间2h、动态萃取时间1h,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1.12%。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显示分离出35个色谱峰,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物质的9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挥发油 超临界 响应面试验 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 保留指数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火麻籽对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湄 周琦 +4 位作者 郑畅 李文林 刘昌盛 马忠华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9-383,共5页
为考察微波预处理火麻籽(Cannabis sativa L.)对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火麻籽置于微波功率560W条件下预处理7min,冷却至室温后低温压榨制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显著增加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降低了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使... 为考察微波预处理火麻籽(Cannabis sativa L.)对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火麻籽置于微波功率560W条件下预处理7min,冷却至室温后低温压榨制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显著增加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降低了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使油脂色泽变深,而脱壳处理可使色泽得到明显改善;火麻籽油中检出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要的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3.88%、57.59%、16.33%,n-6/n-3脂肪酸为3.52∶1,是一种脂肪酸平衡合理的植物油;微波预处理不影响油的脂肪酸组成,使油中总酚含量增加1倍,总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分别增加41.99mg/kg和58.68mg/100g;微波预处理火麻籽显著改善了油的氧化稳定性,提高了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压榨火麻籽油相比,微波预处理后油的氧化诱导期延长了1.05h,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8.46和81.85μmol/100g。表明微波预处理是一种适宜于提高火麻籽油品质的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 微波预处理 品质 脂肪酸组成 微量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少海 杜孟浩 +2 位作者 罗凡 王亚萍 费学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3种压榨工艺对不同品质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并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 采用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3种压榨工艺对不同品质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并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质量稍优;品质较差油茶籽分别采用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压榨油品质相当;3种压榨工艺中,压榨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其次是单螺旋压榨,最高的是液压压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压榨 油茶籽油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