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0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热改性对黄米淀粉多尺度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素敏 崔艳 +1 位作者 陈振家 王晓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87,共8页
为研究压热改性对黄米淀粉多尺度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本实验借助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热量扫描仪、快速粘度仪等分析了黄米淀粉改性前后的多尺度结构(形态结构、晶体结构、分子链结构)及糊化特... 为研究压热改性对黄米淀粉多尺度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本实验借助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热量扫描仪、快速粘度仪等分析了黄米淀粉改性前后的多尺度结构(形态结构、晶体结构、分子链结构)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经过压热改性后黄米淀粉的总淀粉含量没有差异性变化,而直链淀粉含量由7.46%上升到8.28%;与原淀粉相比,改性后黄米淀粉短链比例升高,而中长链和长链比例显著(P<0.05)下降;淀粉的重均摩尔质量、回转半径多分散指数均显著(P<0.05)上升;而Mn值却显著(P<0.05)下降;压热改性后,黄米淀粉微观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由原黄米淀粉的颗粒状变为片状,表面粗糙,存在孔状凹陷;红外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压热后的黄米淀粉与原淀粉相比无新官能团产生,但是晶体结构遭到破坏,黄米淀粉的晶体结构由A型变为非晶体构型。压热改性后黄米淀粉的热稳定性、抗剪切性和冷糊稳定性相较于原黄米淀粉更好,不易回生、老化,且压热后黄米淀粉的孔隙度更小,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更窄。说明压热改性对黄米淀粉的多尺度结构和糊化特性有很显著的影响,这为黄米的进一步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热法 改性 黄米淀粉 多尺度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改性甘薯淀粉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雪 许晶冰 +2 位作者 杨世雄 张玲 高飞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380,共11页
甘薯淀粉常作为粉丝和粉条等食品加工原料,具有稳定和增稠作用。但受其固有性质的限制(如热稳定性差、淀粉糊透明度低等),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改性(如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及复合法等)能赋予甘薯淀粉良好的功能、流变学... 甘薯淀粉常作为粉丝和粉条等食品加工原料,具有稳定和增稠作用。但受其固有性质的限制(如热稳定性差、淀粉糊透明度低等),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改性(如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及复合法等)能赋予甘薯淀粉良好的功能、流变学和加工特性(如抗老化性、淀粉糊透明度高、凝沉性小、冻融稳定性好、抗酸性和成膜性好等),可用于改善食品的物化特性、质构特性及食用品质。该文首先分析了甘薯淀粉的结构及性质,并总结了改性方法,最后概述了甘薯淀粉在食品工业(从粉丝、面制品、调味料及其他食品等方面)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扩大甘薯淀粉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改性方法 结构 应用特性
下载PDF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茶多酚乳液凝胶稳定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凝胶中TP的保留量不同,致使玉米淀粉-TP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乳液凝胶中的油滴尺寸减小,乳液凝胶的黏度和黏弹性增加,说明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网络结构。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网络基质。这些凝胶网络基质附着在油滴周围,阻碍油滴聚结,从而保持乳液凝胶长期稳定。本研究为食品工业开发淀粉基乳液凝胶以及生物活性成分递送载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茶多酚 乳液凝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下载PDF
山药淀粉的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翠翠 谢章艳 +2 位作者 贾笑莉 郭赛赛 周庆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山药淀粉的改性方法,综述了改性山药淀粉在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和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旨在为山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药淀粉 改性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油炸专用改性淀粉的制备及理化特性分析
5
作者 郭希娟 刘莹 +2 位作者 李艳青 陈洪生 韩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乳清蛋白粉、棕榈油为辅料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三元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淀粉相比,复合物在12 h贮藏期间提高了水分含量并降低了油脂含量;溶解度在贮藏前4 h有明显上升,之后逐渐下降,...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乳清蛋白粉、棕榈油为辅料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三元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淀粉相比,复合物在12 h贮藏期间提高了水分含量并降低了油脂含量;溶解度在贮藏前4 h有明显上升,之后逐渐下降,膨胀度也得到了改善,0℃时贮藏12 h后析水率下降了43.90%;复合物的破损值、回生值均显著低于普通淀粉。10℃时回生值下降了55.29%,破损值下降了31.00%。复合物提高了油炸用淀粉的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淀粉改性 理化特性 回生
下载PDF
紫外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识别不同品种红薯淀粉
6
作者 魏泉增 靳景贺 +3 位作者 李秉昌 王国营 王德国 宋应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8,共7页
为了识别不同品种红薯淀粉,建立紫外光谱的红薯淀粉品种识别模型。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对不同品种红薯淀粉提取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将原始光谱数据预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区分品种的效果,并进行聚类分析,... 为了识别不同品种红薯淀粉,建立紫外光谱的红薯淀粉品种识别模型。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对不同品种红薯淀粉提取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将原始光谱数据预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区分品种的效果,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甲醇,最佳超声时间为20 min;紫外光谱图有相似的吸收峰,但吸光度存在差异;以小波降噪后一阶求导处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品种识别效果最好。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对13个品种预测的准确率为100%。因此,紫外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作为红薯品种淀粉快速、准确识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淀粉 紫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EGCG对淀粉基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王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9-336,共8页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蜡质玉米淀粉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淀粉凝胶的过程中添加EGCG,研究EGCG对淀粉凝胶结构性质、流变性质和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EGCG...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蜡质玉米淀粉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淀粉凝胶的过程中添加EGCG,研究EGCG对淀粉凝胶结构性质、流变性质和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EGCG可导致淀粉凝胶网络结构孔径增加、剪切应力和黏弹性增加。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冷冻电镜观察发现,不同EGCG添加量的淀粉凝胶能够在油滴表面形成不同的包覆结构,其中,EGCG添加量为12%的淀粉凝胶在油滴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凝胶网络包覆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聚结,形成的乳液凝胶在室温下贮藏1 a仍然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这表明添加EGCG的淀粉凝胶能够作为乳化剂和凝胶剂用于构建食品级乳液凝胶,对食品和药品工业开发新型淀粉基乳液递送载体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乳液凝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微观结构 流变性
下载PDF
莓茶黄酮提取物对粉葛淀粉结构和体外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宁涛 刘百成 +3 位作者 董新红 卢凤来 李典鹏 陈月圆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将莓茶黄酮提取物(VTE)加入粉葛淀粉(KS)中制备复合物,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消化模型预测复合物的消化性和血糖生成指数(GI)。结果表明:FT-IR和XRD图... 将莓茶黄酮提取物(VTE)加入粉葛淀粉(KS)中制备复合物,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消化模型预测复合物的消化性和血糖生成指数(GI)。结果表明:FT-IR和XRD图谱显示成功制备的复合物为A+V型复合物;CLSM图像检测证明VTE直接作用于KS;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抗性淀粉(RS)含量较KS提高20.56%,预测GI为63.83±0.46,属于中GI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淀粉 莓茶 黄酮提取物 体外消化 淀粉结构
下载PDF
不同射频极板间距处理对马铃薯淀粉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姝 鲍燕如 +3 位作者 杨阳 张萌 王鑫鑫 江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209,共9页
本实验以不同极板间距(90、100、110、120、130mm)为研究变量,研究经射频电磁场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晶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性、糊化性能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确定适合3D打印的射频处理参数。结果表明,在低极板间距下,直链... 本实验以不同极板间距(90、100、110、120、130mm)为研究变量,研究经射频电磁场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晶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性、糊化性能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确定适合3D打印的射频处理参数。结果表明,在低极板间距下,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的晶型由B型变为C型,在90mm极板间距条件下射频处理淀粉制成的凝胶可提供最佳的形态指标,包括透明线均匀性和高保留率。综上所述,在低极板间距下射频处理淀粉是制备3D打印淀粉凝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射频处理 流变特性 理化性质 马铃薯淀粉
下载PDF
阿魏酸协同韧化处理对马铃薯淀粉的改性作用
10
作者 宋靖郑 韩四海 +3 位作者 刘建学 李佩艳 岳崇慧 罗登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9,共9页
为了探讨阿魏酸(FA)协同韧化处理对马铃薯淀粉(PS)的改性作用,采用电子扫描电镜、流变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阿魏酸协同韧化处理构建的改性马铃薯淀粉糊化及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阿魏酸协同韧化处理条件下,FA-PS复合体系... 为了探讨阿魏酸(FA)协同韧化处理对马铃薯淀粉(PS)的改性作用,采用电子扫描电镜、流变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阿魏酸协同韧化处理构建的改性马铃薯淀粉糊化及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阿魏酸协同韧化处理条件下,FA-PS复合体系颗粒的粒径增大,FA 1%时,平均粒径达到最大值(41.52±0.01)μm;白度增强,峰值为(97.10±0.01);FA-PS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及回生值均有降低;FA-PS凝胶黏弹性提高,FA添加量为3%时,损失角正切值(tanδ)最低。韧化处理使马铃薯淀粉凝胶结构紧密,阿魏酸的加入又使其凝胶孔径变得均匀,进而影响复合体系短程有序结构。韧化处理促进了复合体系中马铃薯淀粉与阿魏酸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及流变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阿魏酸 韧化处理
下载PDF
煮制时间对绿豆及脱皮绿豆淀粉性质影响研究
11
作者 刘紫薇 高菲 +3 位作者 邹翔宇 崔素萍 曹龙奎 张洪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106,共6页
为探究绿豆与脱皮绿豆在煮制过程中淀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明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对两个样品进行煮制处理,对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总淀粉、... 为探究绿豆与脱皮绿豆在煮制过程中淀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明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对两个样品进行煮制处理,对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都呈下降趋势;煮制50 min时达最低值,未脱皮绿豆淀粉含量为33.89%,脱皮绿豆淀粉含量为13.15%;脱皮绿豆淀粉水合能力和膨润力较强,溶解度较高,凝沉稳定性较好;煮制40 min时两者透光率出现重合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煮制时间与绿豆中淀粉含量及淀粉理化性质都存在相关关系;与脱皮绿豆的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存在相关关系。煮制时间是影响绿豆淀粉含量及其性质的主要因素,而绿豆种皮的有无也会进一步对其产生影响。绿豆皮在煮制过程中对绿豆淀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缓淀粉的糊化速度;但绿豆脱皮后持水力更好。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综合评判以选择合适的绿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制时间 绿豆淀粉 脱皮绿豆 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甘薯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凌霄 赵冬兰 +2 位作者 戴习彬 周志林 曹清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8,共8页
甘薯是重要的淀粉作物,其块根中抗性淀粉(RS)含量较高,具备良好的产品开发潜力。要进一步促进甘薯RS的应用和推广,不仅需要筛选或培育出RS含量更高的甘薯品种,还需要加大开发甘薯深加工淀粉产品。除调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生产... 甘薯是重要的淀粉作物,其块根中抗性淀粉(RS)含量较高,具备良好的产品开发潜力。要进一步促进甘薯RS的应用和推广,不仅需要筛选或培育出RS含量更高的甘薯品种,还需要加大开发甘薯深加工淀粉产品。除调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生产实际中还可通过调整栽培措施等方式提高甘薯RS的含量。通过化学修饰法、物理法和酶解法等方法可制备甘薯RS产品,也能提高产品中RS的含量。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甘薯淀粉的保健效果、RS含量的测定方法、影响甘薯淀粉中RS含量的因素、RS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等方面的进展,为未来甘薯中RS的制备、产量提高、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性淀粉 含量测定 淀粉特性 制备方法
下载PDF
蜡质马铃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洪雁 顾正彪 顾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研究了蜡质马铃薯淀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糊液的黏度比马铃薯淀粉高,蜡质马铃薯淀粉糊化后不易老化,其糊液抗凝沉、透光度都优于蜡质玉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用RVA测定了蜡质马铃薯淀粉糊在不同介质中黏度曲线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蜡质马铃薯 淀粉 性质
下载PDF
木薯纳米淀粉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8,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数60%、搅拌时间15 min时,粒径最小为75.91 nm。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沉淀法成功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淀粉基本化学结构不变;与原淀粉相比,用纳米淀粉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较小,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淀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淀粉 沉淀法 乳化性能
下载PDF
基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青稞全粉提取物抑制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15
作者 任欣 刘璇 +2 位作者 王补珍 张敏 王林萱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粮食作物,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糖代谢功效,但其具体降糖活性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配伍关系尚未明确。以青稞全粉为研究对象,提取青稞全粉中的多酚、多糖、多肽三种关键活性成分,探究青稞全粉提取物对α-葡萄糖...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粮食作物,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糖代谢功效,但其具体降糖活性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配伍关系尚未明确。以青稞全粉为研究对象,提取青稞全粉中的多酚、多糖、多肽三种关键活性成分,探究青稞全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Box-Ben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利用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最佳反应体系,即酶浓度0.5 U/mL、缓冲液浓度80 mmol/L、底物浓度5 mmol/L。三种青稞全粉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青稞多酚的抑制活性最强,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达到83.63%±2.92%,对应的IC_(50)值为0.18 mg/mL。三种青稞全粉提取物两两复配均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可为血糖控制人群的膳食选择和功能性食品的复配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全粉 活性组分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协同配伍
下载PDF
碳酸钠和沙蒿胶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柴欣言 严凯 +3 位作者 金伟平 纪执立 沈汪洋 李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6,共7页
研究碳酸钠(Na_(2)CO_(3))和沙蒿胶(ASKG)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ASKG增加了Na_(2)CO_(3)存在下淀粉凝胶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了其衰减值。热力学分析表明,高添加量的A... 研究碳酸钠(Na_(2)CO_(3))和沙蒿胶(ASKG)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ASKG增加了Na_(2)CO_(3)存在下淀粉凝胶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了其衰减值。热力学分析表明,高添加量的ASKG抑制了Na_(2)CO_(3)存在下淀粉的糊化,增加了糊化焓值。Na_(2)CO_(3)降低了淀粉凝胶体系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而ASKG增加了Na_(2)CO_(3)存在下淀粉凝胶体系的G′和G″。此外,ASKG增加了Na_(2)CO_(3)存在下淀粉的短程有序度和相对结晶度,促进了淀粉的短期回生和重结晶。总体表明,添加ASKG能改善Na_(2)CO_(3)存在下小麦淀粉的凝胶特性,促进淀粉分子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碳酸钠 沙蒿胶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
17
作者 徐丽娜 张宁 +2 位作者 杨国燕 沈汪洋 王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78,共6页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有所差异,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影响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淀粉
下载PDF
壳聚糖添加量对大米淀粉老化的影响
18
作者 王昊翊 张昆明 +1 位作者 唐湘毅 黄永春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为探究壳聚糖添加量对大米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对添加不同添加量壳聚糖的老化大米淀粉进行测试,以老化大米淀粉的回生焓值、R值以及相对结晶度等3项指标来评价壳聚糖添加量对大米淀粉... 为探究壳聚糖添加量对大米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对添加不同添加量壳聚糖的老化大米淀粉进行测试,以老化大米淀粉的回生焓值、R值以及相对结晶度等3项指标来评价壳聚糖添加量对大米淀粉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使老化大米淀粉回生焓值增大;FTIR分析结果证实了添加壳聚糖使老化大米淀粉的短程有序性降低;壳聚糖添加量为0.5g(占淀粉干重3.3%)时,淀粉短期回生阶段的短程有序性最低,添加量为0.4g(占淀粉干重2.7%)时,淀粉长期回生阶段的短程有序性最低;老化大米淀粉结构的长程有序性同壳聚糖添加量有关:壳聚糖添加量为0.1g(占淀粉干重0.7%)时,壳聚糖能降低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添加量增加到0.5g(占淀粉干重3.3%)后,壳聚糖增大淀粉的相对结晶度,且老化时间越长,使淀粉相对结晶度增大所需的壳聚糖添加量越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宽壳聚糖的应用范围,也为淀粉老化的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壳聚糖 老化 短程有序性 长程有序性
下载PDF
高强度纳米甲壳素复合淀粉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19
作者 葛胜菊 谢玮 +2 位作者 崔少宁 李芳 马建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纳米甲壳素复合淀粉水凝胶,探究复合淀粉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溶胀特性和抑菌性。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质量为基准,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15%时,制备的复合淀粉水凝胶特性效果最好,其硬度提高了约0.5倍;在角...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纳米甲壳素复合淀粉水凝胶,探究复合淀粉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溶胀特性和抑菌性。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质量为基准,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15%时,制备的复合淀粉水凝胶特性效果最好,其硬度提高了约0.5倍;在角频率为20rad/s时,其储能模量(G′)增加了42.4%;当剪切速率为20s^(-1)时,其表观黏度提高了48%。微生物试验表明,在直径2.0cm范围内,与玉米淀粉水凝胶相比,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20%的复合淀粉水凝胶使酿酒酵母菌菌落数减少了70%,大肠杆菌菌落数减少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复合淀粉水凝胶 玉米淀粉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小麦淀粉凉皮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赵贵婷 郑学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4-162,共9页
该文通过发酵液成分分析、GC-MS技术、动态流变测试、质构分析、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微观结构等方法,研究了自然发酵对凉皮风味、流变学、质地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淀粉酶活性和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 该文通过发酵液成分分析、GC-MS技术、动态流变测试、质构分析、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微观结构等方法,研究了自然发酵对凉皮风味、流变学、质地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淀粉酶活性和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发酵显著降低凉皮的pH值而增大总酸度,凉皮的明度(L*)明显提升,总色差(ΔE)显著降低。发酵后,具有令人愉悦风味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增加,丰富了凉皮的风味。发酵降低了凉皮的G′和G″,损耗正切值(tanδ)增加。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发酵凉皮具有更加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与未发酵凉皮相比,发酵凉皮具有较低的硬度、咀嚼性和黏性,且在发酵18 h时具有最高感官评分95.96分。该文明确了不同自然发酵时间与凉皮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发酵小麦淀粉凉皮品质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发酵液 凉皮 品质特性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