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3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活菌泡菜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的研究
1
作者 王向阳 盛雪蓉 +2 位作者 俞兴伟 施永清 顾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9-397,共9页
目的:研究活菌泡菜产品在贮藏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引起的产品品质变化,开发延长泡菜贮藏期的新方法。方法:对从泡菜中分离鉴定出来的8种乳酸菌,在不同pH培养基条件下检测各种乳酸菌生长速度。对8种乳酸菌进行产气测定。在发酵前添加泡菜... 目的:研究活菌泡菜产品在贮藏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引起的产品品质变化,开发延长泡菜贮藏期的新方法。方法:对从泡菜中分离鉴定出来的8种乳酸菌,在不同pH培养基条件下检测各种乳酸菌生长速度。对8种乳酸菌进行产气测定。在发酵前添加泡菜汁、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木糖醇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和贮藏,对泡菜的色泽进行评分,对酸度、混浊度、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在pH 4.5时,植物乳杆菌是优势菌,其次是短乳杆菌。在pH 4.0~3.0时,嗜酸乳杆菌是优势菌,其次是植物乳杆菌,主要产气菌是短乳杆菌、假肠膜明串珠菌、坏发酵乳杆菌。pH 4.0~4.5时,主要产气菌是短乳杆菌。在pH 3.5时,主要是坏发酵乳杆菌产气。在pH 3.0时,不容易产气。发酵前添加2 mL/L 1×10~5CFU/mL植物乳杆菌和20 mg/g木糖醇,可显著延长常温和低温下泡菜的贮藏期和货架期。结论:1×10~5CFU/mL植物乳杆菌和20 mg/g木糖醇处理,显著抑制常温贮藏泡菜的总挥发物积累,抑制泡菜的异硫氰酸烯丙酯、萘类积累,有利于维持原初气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贮藏 乳酸菌 抑制产气 保鲜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和植物乳杆菌抑菌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谢全喜 陈雷 +3 位作者 徐海燕 辛国芹 侯楠楠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牛津杯法检测到GOD对不同来源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牛津杯法检测到GOD对不同来源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抑菌性能增强,在GOD酶活10 U/mL时仍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均≥9.25 mm。GOD酶在37~75℃干热处理1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65℃时对猪源大肠杆菌K88和37℃时对沙门氏菌0533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75 mm和12.25 mm。植物乳杆菌BLCC2-0126对被试病原菌抑菌圈直径最大,对猪源大肠杆菌K99和沙门氏菌0533抑菌圈直径为13.75 mm。总之,GOD和BLCC2-0126均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共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植物乳杆菌 牛津杯法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三次发酵技术提升工业化四川泡青菜风味的研究
3
作者 张杰 徐飞 +6 位作者 赖兴悦 李博 胡刚 赵志峰 董世容 贾银花 潘攀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前工业化四川泡青菜大多采用两次发酵工艺结合脱盐、巴氏杀菌生产商品化酸菜的技术,以解决芥菜季节性收获和酸菜常年销售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工业化四川泡青菜的加工过程,研究了两次发酵后的半成品泡青菜经过脱盐后的风味损失,并设计... 目前工业化四川泡青菜大多采用两次发酵工艺结合脱盐、巴氏杀菌生产商品化酸菜的技术,以解决芥菜季节性收获和酸菜常年销售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工业化四川泡青菜的加工过程,研究了两次发酵后的半成品泡青菜经过脱盐后的风味损失,并设计了三次发酵进行风味优化。GC-MS与HPLC测定结果表明,脱盐后的泡青菜特征香味物质种类减少,相对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经第3次发酵后,新增了酸类物质,赋予其草本香及酸香,并产生具有发酵果香和花香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同时异硫氰酸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泡青菜的特征香味得到提升,自然发酵香味突出;有机酸总量提高12.69%,酸味更加柔和与醇厚;乳酸菌含量从234×10^(2)CFU/g提高到298×10^(3)CFU/g。该研究为工业化泡青菜自然发酵风味的提升提供了数据与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泡青菜 风味损失 脱盐 增香 有机酸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中草药对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机制
4
作者 燕平梅 张聪聪 +1 位作者 贾晶晶 赵虎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为了探究金银花、黄柏两种中草药对发酵泡菜亚硝盐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泡菜中亚硝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添加5%金银花和5%黄柏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8.02,5.90 mg/kg)均... 为了探究金银花、黄柏两种中草药对发酵泡菜亚硝盐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泡菜中亚硝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添加5%金银花和5%黄柏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8.02,5.90 mg/k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7 mg/kg)(P<0.05)。对泡菜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0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于11个门、129个属、165个种。添加5%的金银花和5%黄柏发酵10 d的泡菜样品中微生物的Chao 1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是各个样品中的优势菌门,相对含量高达90%。不同中草药处理的微生物在属水平上的优势微生物相对含量相差很大,对照组、添加金银花的发酵泡菜组、添加黄柏的发酵泡菜组中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2%、1%、1%;Serratia(沙雷氏菌属)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5%、0%、1%;Achromobacter(无色杆菌属)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1%、0%。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和黄柏对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形成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其抑制了肠杆菌科(Serratia、Achromobacter)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发酵泡菜 中草药 亚硝酸盐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药佛手风味的冷链发酵大头菜泡菜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玉铭 王硕 +5 位作者 罗淮良 张勇 葛黎明 徐志朗 穆畅道 李德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274,共9页
传统泡菜历史悠久,味美爽脆,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仍存在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抗氧化活性低、高含盐量等问题,该研究在大头菜泡菜发酵过程中加入中药佛手,采用冷链发酵的方式研制一种新型佛手冷链发酵大头菜泡菜。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泡... 传统泡菜历史悠久,味美爽脆,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仍存在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抗氧化活性低、高含盐量等问题,该研究在大头菜泡菜发酵过程中加入中药佛手,采用冷链发酵的方式研制一种新型佛手冷链发酵大头菜泡菜。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泡菜亮度值逐渐降低、红度值基本不变、黄度值显著增加、pH值不断降低、总酸含量不断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步减少。随着中药佛手干粉添加量的增加,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及峰值不断降低、抗氧化活性逐渐提高。泡菜各组样品均检测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腈类、硫化物等香气成分,中药佛手干粉添加量越高,香气成分越复杂,菌群物种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及真菌分别为蓝菌门和子囊菌门。佛手的添加提升了泡菜的色泽、香气、滋味,但对体态的影响不大,2%佛手添加量的泡菜总体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亚硝酸盐 抗氧化活性 风味物质 菌群结构
下载PDF
基于两次发酵法遵义特色泡辣椒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许九红 王修俊 +3 位作者 聂黔丽 李佳敏 胡荣念 张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9,共8页
为探究两次发酵技术对泡辣椒品质的影响,以两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其脆度、色泽、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差异,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 为探究两次发酵技术对泡辣椒品质的影响,以两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其脆度、色泽、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差异,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明确泡辣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组成与呈味的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泡辣椒(新鲜、传统自然一次发酵30 d、两次发酵、传统自然一次发酵150 d)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05、0.17、0.24、0.18 g/100 g,两次发酵特色泡辣椒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且脆度保持较好,色泽鲜红。在4个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3、15、16、15种氨基酸,呈味特性表现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对泡辣椒风味的影响最大,TAV值为9.67~45.67。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8.584%,能较好地反映出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信息,其中谷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对泡辣椒滋味影响程度最大,并由各个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得到遵义特色泡辣椒综合得分最高。综合评价发现两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相较于新鲜与传统自然一次发酵泡辣椒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更好,此为泡辣椒发酵技术的改进及泡辣椒风味的人工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发酵法 遵义特色泡辣椒 游离氨基酸 品质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四川泡菜母水的微生物群落与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此海 杨絮 +3 位作者 郭全友 郑尧 李保国 范逸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为明确泡菜母水中的优势微生物与理化特性的相关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泡菜母水的总酸含量为3.00~18.90 g/kg,pH值为3.27~4.71,盐含量为11.00~15.50 g/100 g,检出草酸、苹果酸... 为明确泡菜母水中的优势微生物与理化特性的相关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泡菜母水的总酸含量为3.00~18.90 g/kg,pH值为3.27~4.71,盐含量为11.00~15.50 g/100 g,检出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和乳酸等7种有机酸。微生物主要群落包括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2个门,占比均超过99.00%。优势细菌是乳杆菌属、片球菌属,优势真菌是毕赤酵母属、哈克斯坦酵母属、德巴利酵母属。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杆菌属与乳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乙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片球菌属与苹果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乳酸杆菌和片球菌是泡菜母水的优势微生物,研究结果为泡菜母水高效发酵菌株的选育和泡菜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母水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理化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转录组学分析空气对泡菜“生花”酵母菌的影响机制
8
作者 罗思洋 练银银 +5 位作者 杨宇航 谭兆涛 潘玉龙 索化夷 宋佳佳 张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2,共7页
泡菜坛/池的密封性是影响泡菜“生花”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空气对“生花”酵母菌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影响酵母菌“生花”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有和无空气条件下培养的“生花”酵母菌共筛选到183个差异基因,其... 泡菜坛/池的密封性是影响泡菜“生花”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空气对“生花”酵母菌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影响酵母菌“生花”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有和无空气条件下培养的“生花”酵母菌共筛选到183个差异基因,其中42个基因显著上调,141个基因显著下调(P<0.05)。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葡萄糖苷酶活性、阿拉伯糖脱氢酶活性和核糖体亚基等功能。差异基因富集到34个通路,其中核糖体通路是差异最显著的通路,包含RPL4、RPL10、RPSA等19个基因上调和RPS2、RPS15基因下调。脂肪酸合成通路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通路中差异基因FAD 2上调,FAS1、FAS2、SCD等6个基因下调。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在有空气培养条件下,关键基因FAD2、RPL4和RPL10较无空气培养显著上调(P<0.05),与转录组预测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泡菜“生花”酵母菌的“生花”机理以及泡菜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生花”酵母菌 转录组学 品质控制 空气
下载PDF
啶虫脒在豇豆腌制过程中的生物转化
9
作者 靳玉慎 唐初 +4 位作者 李会 邢杨 范梦蝶 牛宇敏 邵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0-248,共9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在豇豆腌制过程中啶虫脒的消散和转化行为,同时通过毒理学软件ECOSAR和毒性评估软件工具T.E.S.T.进一步预测了啶虫脒及其转化产物(transformation products,TPs)的毒性。结果表明在豇豆腌制过程中啶虫脒发生明显的降解行... 本研究通过测定在豇豆腌制过程中啶虫脒的消散和转化行为,同时通过毒理学软件ECOSAR和毒性评估软件工具T.E.S.T.进一步预测了啶虫脒及其转化产物(transformation products,TPs)的毒性。结果表明在豇豆腌制过程中啶虫脒发生明显的降解行为,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96761,半衰期为(34.95±0.78)d。在豇豆腌制过程中鉴定出了4种啶虫脒的TPs,其中TP1和TP2的大鼠口服致死剂量分别为358.17 mg/kg和385.7 mg/kg,属于“有害”等级,且其发育毒性较母体明显增加。此外,在实际样品检测过程中,所有样品中啶虫脒以及转化产物TP1、TP2和TP3均有检出,啶虫脒的最高质量浓度为473.8μg/L,中位质量浓度为41.1·μg/L。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啶虫脒在豇豆腌制过程中的降解及生物转化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腌制食品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腌豇豆 生物转化 毒性预测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对泡白菜理化特征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梅莓 伍亚龙 +2 位作者 吕鹏军 汪冬冬 张其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为评估泡白菜中乳酸菌的发酵特性,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C295、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PC137、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PC222、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PC311、清酒乳杆菌(Lactoba... 为评估泡白菜中乳酸菌的发酵特性,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C295、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PC137、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PC222、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PC311、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PC229、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PC330为发酵菌株,分析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对泡白菜pH、总酸、还原糖、微生物数量、有机酸、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经6种乳酸菌接种发酵后,泡白菜的pH、还原糖、柠檬酸、苹果酸、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大肠杆菌数量均下降;不同种乳酸菌表现出不同的发酵性能,植物乳杆菌PC295和短乳杆菌PC330发酵速度快,还原糖消耗量和产酸量高,抑制大肠杆菌效果好;异型发酵菌株产较多的乙酸和乙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6种,所有泡菜组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乙醇、1-辛烯-3-醇、顺-2-戊烯-1-醇等;清酒乳杆菌PC229和短乳杆菌PC330发酵的泡白菜中,反,反-2,4-庚二烯醛、己醛等醛类化合物和乙酸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肠膜明串珠菌PC137和柠檬明串珠菌PC222发酵的泡白菜成熟后其挥发性风味相似。不同种乳酸菌在泡白菜发酵速度、风味类型和底物消耗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白菜类泡菜发酵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泡菜 乳酸菌 风味 发酵剂
下载PDF
不同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对小米辣品质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诗瑶 肖玥 +4 位作者 王新瑜 储传奇 汪涛 胡小松 易俊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泡菜水和发酵方式对小米辣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小米辣进行新泡菜水自然发酵、新泡菜水混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KUST-D1303: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 KUST-F1705=1:1)接种发酵、老泡菜水自然... 为探究不同泡菜水和发酵方式对小米辣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小米辣进行新泡菜水自然发酵、新泡菜水混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KUST-D1303: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 KUST-F1705=1:1)接种发酵、老泡菜水自然发酵和老泡菜水混菌接种发酵4种方式发酵,并对发酵小米辣的品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发酵方式相比,老泡菜水混菌接种发酵显著(P<0.05)增加了发酵小米辣中乳酸菌数量、有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别是醇类、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此外,老泡菜水混菌接种发酵小米辣的pH下降迅速并保持稳定,可延缓小米辣在发酵过程中变黄、变软。综上,老泡菜水混合接种发酵可提高发酵小米辣的安全性、风味组分以及改善产品的滋味,是发酵小米辣的优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辣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植物乳杆菌 盔形毕赤酵母 品质
下载PDF
优势乳酸发酵菌株筛选、鉴定及对发酵萝卜风味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阿丽亚·阿达力 梅时勇 +1 位作者 张冀芳 贺正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目的]筛选优良乳酸菌菌株以构建萝卜专用的泡菜发酵菌种。[方法]从不同地区收集萝卜老坛泡菜母水,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泡菜母水中分离乳酸菌,通过生理鉴定、形态学鉴定(菌落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法)、16S rD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 [目的]筛选优良乳酸菌菌株以构建萝卜专用的泡菜发酵菌种。[方法]从不同地区收集萝卜老坛泡菜母水,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泡菜母水中分离乳酸菌,通过生理鉴定、形态学鉴定(菌落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法)、16S rD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种类并对其生长特性、耐受能力和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分离筛选结合生理鉴定共获得120株菌株,其菌落为圆形凸起,镜检呈杆状或球状且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进一步通过产酸能力测试获得15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子鉴定表明,1株为芽孢杆菌属、13株为植物乳杆菌属,1株为戊糖片球菌属。对不同类型发酵菌株进行生长特性分析,发现菌株LA-8与LA-11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菌株快;菌株LA-8的产酸能力强,耐10%盐和15%蔗糖。4株不同类型菌株均具有较强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萝卜发酵初试试验表明,菌株LA-8和LA-11的发酵能力较强,产酸速度快。4株不同类型乳酸菌发酵萝卜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结论]从不同地区萝卜老坛泡菜母水中筛选得到3个不同类型的优势发酵菌,可作为萝卜泡菜产业生产的菌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坛泡菜 乳酸菌 发酵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乳酸杆菌对水解胶原蛋白酸奶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赵瑾 李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2-48,共7页
为提高酸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评估乳酸杆菌对猪皮水解胶原蛋白酸奶品质的影响,以牛乳及猪皮水解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添加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及短双歧杆菌,制备胶原蛋白酸奶,并对其pH、酸度、色度、质构、菌落总数及... 为提高酸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评估乳酸杆菌对猪皮水解胶原蛋白酸奶品质的影响,以牛乳及猪皮水解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添加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及短双歧杆菌,制备胶原蛋白酸奶,并对其pH、酸度、色度、质构、菌落总数及感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水解胶原蛋白的酸奶相比,干酪乳杆菌发酵的胶原蛋白酸奶显著(P<0.05)提高了酸奶的持水力、pH、硬度及滴定酸度,且延长了酸奶的贮藏时间;植物乳杆菌发酵的胶原蛋白酸奶显著(P<0.05)提高了酸奶的持水力、pH、硬度及滴定酸度,降低了酸奶的胶着性,增加了酸奶的亮度值(L^(*))及黄度值(b^(*)),降低了酸奶的红度值(a^(*))且酸奶制品甜度高;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的胶原蛋白酸奶显著(P<0.05)提高酸奶的黄度值(b^(*))及滴定酸度,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细菌菌落总数减少;短双歧杆菌发酵的胶原蛋白酸奶显著(P<0.05)提高了酸奶的pH、滴定酸度及黄度值(b^(*)),但对酸奶质构特性无影响。综上所述,干酪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适宜制作胶原蛋白酸奶。这项研究可以为酸奶的多样性增添新的活力,而且也为开发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的酸奶产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猪皮水解胶原蛋白 酸奶 品质影响
下载PDF
泡菜中产β-葡萄糖苷酶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和酶学特性
14
作者 檀茜倩 程笑笑 +5 位作者 崔方超 王当丰 吕欣然 俞张富 沈荣虎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9,共11页
乳酸菌因自身特性和分泌多种代谢物而在发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从泡菜中筛选出2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后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PC7-C6和PC7-C11)。随后对2菌株的益生特性以及酶产量较高的PC7-C11的酶... 乳酸菌因自身特性和分泌多种代谢物而在发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从泡菜中筛选出2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后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PC7-C6和PC7-C11)。随后对2菌株的益生特性以及酶产量较高的PC7-C11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菌株为γ-溶血,对氨苄西林、克拉霉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可在pH 4条件下生长;培养8 h后自聚集率在50%~64%范围,与大肠杆菌共聚集率均大于60%;对乙酸乙酯的疏水率分别为70.41%,61.19%,对二甲苯和正己烷的疏水率在30%~40%范围;能够抑制大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腐生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和马胃葡萄球菌等细菌的生长;PC7-C11的抗氧化能力优于PC7-C6,PC7-C1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9.33%和53.49%。植物乳杆菌PC7-C11菌株酶活力的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H值7,乙醇、葡萄糖、二甲基亚砜、SDS、EDTA、Fe^(2+)、Mg^(2+)、Na^(+)、Ca^(2+)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K^(+)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Β-葡萄糖苷酶 益生菌 酶活力 抗氧化 抑菌
下载PDF
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艳青 宗欣荣 +1 位作者 陈思安 张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2-262,共11页
农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农业生产,但随之而来的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构建快速、准确、灵敏、经济的现场大规模检测方法。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是一种高灵敏便携式的微型分析系统,它以纸为基底,依靠毛细管力驱动流体,... 农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农业生产,但随之而来的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构建快速、准确、灵敏、经济的现场大规模检测方法。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是一种高灵敏便携式的微型分析系统,它以纸为基底,依靠毛细管力驱动流体,对待测物进行分离检测。由于农药及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基质复杂,因此,对其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从纸的选择、亲疏水通道的建立、分离区的集成和电极的印刷4个环节梳理了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的制备过程,并基于农药的电化学检测原理,建立农药检测与芯片制备之间的联系,最后讨论了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的优势、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更全面地应用于农残检测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微流控电化学芯片 农药残留 疏水屏障 分离
下载PDF
新型泡菜非热渗透专用发酵液制备工艺优化与电子鼻分析
16
作者 董帅 岳天义 +4 位作者 易如梦 许青莲 周巧丽 邢亚阁 饶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为新型泡菜制备提供专用的具有传统风味的渗透发酵液,本文主要选用食盐添加量、菌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蔬菜汁、发酵时间六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液制备工艺与配方。结果表... 为新型泡菜制备提供专用的具有传统风味的渗透发酵液,本文主要选用食盐添加量、菌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蔬菜汁、发酵时间六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液制备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发酵液配方如下(以1 L水计):嫩姜、老姜、大蒜、洋葱各10 g,香叶两片、八角一块、四川花椒2 g、食盐40 g、冰糖40 g、小米椒40 g、植物乳杆菌菌粉0.54 g,蔬菜混合汁(萝卜:西红柿:芹菜:包菜:菜椒=4:1.5:1.5:1.5:1.5)40 g,30.5℃条件下厌氧发酵51.4 h;该条件下所得发酵液感官得分最高,为92.47分,pH为3.11比较适中。对其进行电子鼻分析,得出结论,风味的主要组成物质在60 h达到顶峰。本研究将为新型泡菜工业化绿色生产提供专用发酵液配方与相应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泡菜 风味 发酵液 配方优化 电子鼻分析
下载PDF
添加黄芪、山楂对乳酸菌发酵泡菜品质和安全的影响
17
作者 范龙泉 孟月 贺玉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共6页
为丰富泡菜风味,提升安全及品质,探讨了黄芪、山楂及两者混合对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微生物菌群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黄芪、1%山楂、1%黄芪+山楂能够抑制杂菌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促进乳... 为丰富泡菜风味,提升安全及品质,探讨了黄芪、山楂及两者混合对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微生物菌群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黄芪、1%山楂、1%黄芪+山楂能够抑制杂菌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促进乳酸菌发酵,加快泡菜成熟进程;能够延迟亚硝酸盐峰值出现,减少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积累;使发酵体系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升高,抗坏血酸损耗减少,抗氧化性能提升;使成熟泡菜色泽鲜亮,滋味提升,品质由高到低为黄芪+山楂组>山楂组>黄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山楂 泡菜 生物胺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工业软化泡菜理化指标及主要致软微生物特性分析
18
作者 黄润秋 唐垚 +6 位作者 唐晓慧 岳瑶 刘瑞 李嘉仪 汪冬冬 明建英 鲍永碧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6,19,共7页
以工业软化泡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理化特征、微生物组成,并研究主要微生物的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特性,找出可能引起软化的菌株。结果表明:软化泡菜的平均盐度、总酸、pH分别为12.13%、0.74 g/100 g、4.31,与正常泡菜相比,其盐度和p... 以工业软化泡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理化特征、微生物组成,并研究主要微生物的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特性,找出可能引起软化的菌株。结果表明:软化泡菜的平均盐度、总酸、pH分别为12.13%、0.74 g/100 g、4.31,与正常泡菜相比,其盐度和pH更低、总酸更高;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35.64 g/100 g(以醇不溶物计)和5.47g/100g(以干基计),分别比正常泡菜低20.6%和17.7%。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软化泡菜中筛选出30株细菌和5株酵母菌,以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主;菌株的致软特性显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解淀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和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具有产果胶酶或纤维素酶的能力,可能是引起工业泡菜软化的主要微生物。本研究结果可为工业泡菜软腐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泡菜 软化 果胶酶 纤维素酶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传统泡菜中高效降解核苷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杰 张鹏霞 +4 位作者 周健 贺敏 彭景贤 包艳 宋丽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233,共7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尿酸代谢障碍而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善高尿酸血症。该研究旨在从泡菜中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核苷的乳酸菌并分析其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所筛选菌株的核苷降解能力...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尿酸代谢障碍而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善高尿酸血症。该研究旨在从泡菜中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核苷的乳酸菌并分析其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所筛选菌株的核苷降解能力,检测菌株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体外环境耐受性及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短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SLlac-18对肌苷和鸟苷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7.81%和97.89%;且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力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在pH 2.0的环境下,SLlac-18的存活率可达96%;在3 g/L胆盐环境下处理5 h条件下,SLlac-18的存活率可达96.33%;而在胃肠液环境中,SLlac-18同样表现较高的耐受性,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菌株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等4种常见抗生素具有敏感性。短乳杆菌SLlac-18具有潜在降尿酸功能,且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可以应用于高尿酸血症预防和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核苷 乳酸菌 泡菜 益生菌
下载PDF
丹青泡椒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概述
20
作者 吴光辉 贾德翠 +6 位作者 雷艳 刘昱卉 高崇友 杨廷 李黎妮 姚琼 麻琼方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5期88-90,共3页
丹青泡椒原产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丹青镇,通过天然发酵和苗家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在保留了辣椒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形成了清、香、脆、辣的独特口感,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辣椒制品。通过介绍丹青泡椒的由来及特点、加工原理及加工技术要点,... 丹青泡椒原产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丹青镇,通过天然发酵和苗家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在保留了辣椒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形成了清、香、脆、辣的独特口感,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辣椒制品。通过介绍丹青泡椒的由来及特点、加工原理及加工技术要点,分析丹青泡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青泡椒 发酵 加工工艺 特色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